道德重建的价值观透析
时间:2022-12-31 10:12:58
导语:道德重建的价值观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刘晓瑞工作单位: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成员在共同活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来约束个人的行为从而实现有序、整合的社会。而约束个体行为的社会规则主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从强者的意志出发,依靠强力统治的强力法则;另一种是从公共意识出发,依靠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道德法则。仅靠强力法则约束个体行为的建构方式因不能从根本上安抚人们的心灵,终究是临时性的、协议的形式。而从公共意识出发的道德法则,得到了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以此为基础建构的法律规范有效地削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斗争,能够实现社会和谐。因而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社会集体的意识和道德状况。
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道德缺失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危机即迪尔凯姆所提出的“现代性问题。”这些危机在经济方面,主要是频繁发生的工商业危机和破产;在社会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越来越频繁和激烈的劳资冲突;在精神方面,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悲观思潮已达到不正常的强度,自杀率的上升是其极端表现。迪尔凯姆以任何社会都是道德社会为出发点,认为现代社会危机的原因不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等方面,而在于道德规范的缺失。首先,人们对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存在模糊的认识。他们对于雇主与白领工人、工厂工人与工厂老板、相互竞争的企业主等关系的认识都很笼统,很模糊。其次,强力原则在交往的规则中起着支配作用。那些最强的势力使弱者表面上屈尊于他们的意志,其实他们并没有使弱者认同这种统治,这种状态从长远上来说不会带来安宁祥和的气氛,留下了潜在的冲突等待暴发。所以,在迪尔凯姆看来,要解决现代性问题,就必须通过重建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途径来实现社会整合,消除社会失范现象。
现代性问题的解决:道德重建的社会价值观
既然现代性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起与有机团结的社会相适应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社会处于一种“价值真空”或“道德真空”状态,那么解决现代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道德重建即重建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迪尔凯姆将道德重建的实现具体分为社会层面、职业团体层面和国家层面。(一)社会层面:道德个人主义。迪尔凯姆认为,应建立一种“个人主义”道德,即“道德个人主义”来维系现代社会团结。这种公民道德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并不完全排斥个体意识,强调个体自由发展的空间。传统意义上的同质社会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忽视个体的需求,而现代异质性的社会需要为有不同需求的个体留下发展的空间;第二,立足于“普遍个人”的道德,而不是立足于自我的利己主义。迪尔凯姆认为这种公民道德的核心是强调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尊重每个个人的权利,但是他所强调的个人尊严、个人权利不是特殊的某个人的个人品格,而是与其他个体可以共同分享的东西,是普遍的个人权利。(二)职业团体层面:法团必须成为一种公共制度。人类社会有了分工后,同行同业的人们形成了一定的劳动群体,这种人们赖以谋生的最基本的群体就是职业群体即我们经常所说的法人团体,它是个人得以继续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职业群体直接贴近人们的具体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因而需要使法团成为一种公共制度,改变在职业活动中出现的支离破碎、混乱一团的局面。作为公共制度的法团,应该突破地方性的限制拓展到整个国家甚至国际范围;应关注公共精神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强调其经济功能。(三)国家层面:建立自主性国家。在有机团结的社会里,国家是社会整体的自我意识,实现社会整合,需要国家在社会整体层次上的社会整合,建立自主性国家。一方面,国家意志既要反映公意又要高于公意。国家不应为民众直接控制,而要在国家和个人之间建立包括职业群体的中间团体,国家官吏和议会议员也不能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而应该经由两级选举的方式来产生。国家是道德共同体,既需要借助于法人团体的中介力量对个人行动进行管理和规范,又应避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受到法团的威胁,要捍卫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 上一篇:当代道德力在城市的用途
- 下一篇:新时期群体对道德的影响
精品范文
1道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