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意义

时间:2022-03-11 09:53:30

导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意义

摘要:小学阶段是进行道德法治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的重要时期,深刻地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发展。当前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看重优良的品质,所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重视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意义,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切实地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重点探讨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意义,提出科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将法律意识提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身心健康向前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工作尤为关键,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科学地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老师更要采取多样化的模式,将学生学习热情度提升,稳定有序地落实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1]。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和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还具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比如,教学氛围不够积极活跃。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有悖于小学生时期活泼开朗、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心、喜欢活跃的课堂环境的发展特点。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就是,一些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灌输式学习方式使得学习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降低学习的热情。同时学校、老师方面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认识不足,往往仅重视学生卷面成绩,或者认为此学科并非主科课程,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活动,未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认真钻研课本,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总体上降低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意义。另外,在教学评价中过于单一,通常只是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此种教学评价已经不具备权威性。道德与法治教学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情感,并非为考试而学习,评价的片面性,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2]。核心素养,即为个体拥有的,在社会中发展、立足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就是,对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能力,采取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等等。所以,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纳入进核心素养,就是培养一个综合性、全面性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课改背景下,首要的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刻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而言,道德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开始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处于道德建设、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有极强的道德观念可塑性。但是与此同时,此时期学生也还没有能力对好与坏正确地辨识,不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道德素质,影响到未来的发展[3]。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意义巨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鼓励代替控制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重视自主发展,推动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丢失主体学习地位,会限制其自主发展,所以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刻板思维,把课堂交给学生,积极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学生可以于学习的期间,感受被尊重的快乐,自主地发现问题,产生更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升核心素养。另外,教师可以科学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采取“互联网+”教育模式,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便利性。比如,教师能够联合运用“微课”“慕课”等方式,创建新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讲解基础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基础知识背后的人文情感信息,进而形成新的理解,将道德意识以及学习能力有效提升[4]。

(二)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感受

道德与法治具有丰富的内容、广阔的范围。小学生跟社会接触不多,还不能对于教材案例背后的道德情感以及法治关系深入理解。所以,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建立起贴近于文本内容的、跟学生实际生活接近的真实情境,运用情境代替文本,将知识更加具象并且直观地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中,对于道德情感、法治内涵等内容更好的感受。学生身临其境以后,促使更好地把握知识,提升迁移情感的能力,积极发展核心素养。例如,讲解关于“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相关内容过程中,基于教材文本,采取多媒体工具,将日常生活之中的真实的“违反规则”事件视频播放给学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提出自身观看以后的感受。经置身其中、设身处地的想象、思考,培养和深化“规则”意识,了解社会上“规则”产生的重要价值,同时可以主动遵守规则,发展此项综合素养。再如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中,播放学校大门口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各大路口的交通秩序等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上的公共秩序[5]。同时可以举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等,属于不守交通规则引发的危险事故。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标出“过马路时应该怎么样”“上学和放学时应该怎样进校门、出校门”“超市购物结账时应该怎么做”等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遵守法则的意识。

(三)巧妙的互动代替提问引发思考

课堂教学中,提问属于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按照某重点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和理解程度。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提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互动提问这一更加开放、活泼的师生交流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基于多元的思考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加强情感体验。例如,学习“网络新世界”有关的内容期间,可以支持学生提出自身对于“网络”的认识,让学生之间互相答疑解惑,然后总结整个问题中包含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最后总结。以自由提问、互动答疑的方式,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而且学生思考也更加多元化、灵活性,在教师的总结支持下,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知,同时可以提高人际交往素养,处理问题的能力[6]。

(四)创建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小学生普遍喜爱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地将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提升,使得学生于小组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例如,学习“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相关内容的学习期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文字。尽管当前统一文字是汉字,但是历经了千年的发展,文字有多样化的变革。此时采取划分小组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探究能力提高。文字的演变包括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包括世界四大古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以及中国汉字,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即“对号入座”。小组成员积极思考以后,把所给文字对应其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促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培养了核心素养[7]。

(五)以实践为载体促进素养完善

道德与法治教学密切关联于实践生活,所以教学期间,可以密切地联系起理论知识、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使得情感的建立、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只是浮于表面。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运用所学、所得、所知、所感。比如节假日的时候,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中慰问老人,或者是到孤儿院看望儿童,深化尊重老人的道德素养,以及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人生观。

三、结语

社会环境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事业同样具有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课程也具有新的成长方向,发挥出新的价值,教师需要重视这门学科在培养小学生道德修养、形成正确人生观方面产生的重要价值,采用最佳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运用创新的态度,新型的教学手段引导学习新知识,使得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提升思想境界以及道德品行。

参考文献

[1]卜军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1(28):109-110.

[2]何玉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神州,2020(35):251-252.

[3]耿丽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5):3.

[4]戴秀霞.新课改要求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小学时代(奥妙),2018(8):47.

[5]高兴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J].魅力中国,2020(31):372-373.

[6]曾香莲.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8):101.

[7]吴素青.小学低学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读与写,2020(1):23.

作者:王运喜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松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