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时间:2022-10-11 08:50:31
导语:法治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学观念。本文重点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学生法律观念、合作交往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并分别从生活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法进行着力,构建活泼、自主、趣味化的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德育与法治核心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法治素养;道德;方法
学校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学校来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进行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依然有一些影响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的问题存在,如何逐步消除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上,务必将提高学生的素养作为教学的一个总体目标。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该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准和法治观念,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当下在我国德育素质教育观念的帮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也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的法治核心素养作为前提,这样才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达到意想不到的实际效果。
一、提高学生法治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基本课程设置的关键构成部分,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塑造学生的读写能力,一方面,协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观念,融合自身具体情况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的有关概念和方式,学会从辩证的视角去剖析和解决困难,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更好地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水平。根据多样化的学习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信心,提高团队协作工作能力,合理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累积丰富的学习经验,为将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核心理念落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试教育依然影响着一些老师,给学生传递着老旧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不考虑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没有考虑到教学方式能否充分发挥最大功效,造成许多学生缺失学习过程中的热忱和自觉性,严重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初中的道德与法治依然注重基础理论教学,而并没有意识到基础知识与实践间关联性的教学主题活动,一味让学生记忆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却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根据实践活动完成全方位科学研究。即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无法对其熟练运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的效果不突显。
(二)教师素养缺失
教师在讲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会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其自身的观念品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早已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首先,一些教师在品德观念修养层面就存在问题和缺陷,不能在学生教学中起到积极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其次,许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够,尽管其具有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素质,可是教学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学的环节中依旧坚守传统式的教学核心理念和教学方式,欠缺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内容与现今的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因而,教学全过程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从长久看来,这只能减少学生的学习激情,严重降低学习效率。
三、基于法治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设定教学总体目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想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要任务是设置有效的教学总体目标。教学总体目标对教学工作的进行具备关键的指导意义。因而,教师在制订教学总体目标时,一方面要包含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体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来设定教学内容,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核心素养融合的实际效果,然后针对教学总体目标开展适度调节,以确保达到最好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合理构建学习情景
情景教学早已变成了当前我国教学工作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情景,将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情景的信息融合在一起,至此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充分融入该情景中,在情景中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进而达到最佳的实际教学效果。现阶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可以借助多媒体系统构建兴趣盎然的教学情景,进而合理提高学习效率。
(三)从生活化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情绪感知力,让学生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渗透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全面提高德育和法律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法律伴我成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营造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适时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律观念。具体教师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点,创设生活情景。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情景视频,并在此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介绍。视频中,一位小学生在回家的路途中,遇到一名陌生男子。陌生男子搂住这位学生的肩膀,对他说:“小弟弟,最近手头有点紧,可以借我点钱花吗?”第二点,提出问题。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假如你是生活中的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做?请注意思考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及本节内容。”第三点,适时引导。教师将进入学生的讨论过程,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方向性。第四点,展示成果。给教师印象最深的一个学生的发言,他说:“我会将身上所有的钱给犯罪分子,并认真观察犯罪分子的相貌,在确定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报警。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也能为警察叔叔的抓捕工作提供有效线索,利于案件的侦破。”
(四)从合作化教学切入,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交流意见,从而得出最为稳妥的方案,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例如,在讲授《友谊的智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首先,分组。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充分考虑分组间学习水平的平衡以及组内成员水平之间的差异化,从而提升整体的小组合作教学质量。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对学生说:“在生活中,小明将自己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小兰。而小明爸爸得知这件事后,要求小明要回赠送给小兰的礼物。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做?”与此同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你们应从构建朋友良好情谊的角度进行思考!”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A学生积极地举手说:“我们小组通过商量得出如下答案,可以拿另一个礼物作为代替,并向小兰说明缘由。”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组,创设与学生生活一致的情境,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合作沟通。
(五)从角色化教学突破,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力
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增强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本文以构建和谐社会力为目的,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授课。例如,在讲授《社会离不开规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模拟十字路口的状况,即让学生分别扮演学生、老人等角色。与此同时,教师作为违章司机出现,并开着“小车”向学生撞去。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发表看法。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冉的回答。她说:“通过这次角色扮演,让我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社会才会更和谐,美好!”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总而言之,在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应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的连接点,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从而解决个人思想、社交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初中是学生身体和心理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引导的黄金时期。初中教师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让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得到最广阔的成长空间。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健全的品格,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8(27):41.
[2]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106.
[3]任培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74.
[4]苟昭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70.
作者:董志升
- 上一篇:探究式学习在道德与法治的应用
- 下一篇: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