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洗澡”分析
时间:2022-12-02 11:23:10
导语:上市公司“财务洗澡”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选择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界定财务“洗澡”定义的基础上,设计衡量指标,并从高管变更、扭亏为盈、平滑业绩三个方面探讨企业进行财务“洗澡”的动机。结果表明:进行财务“洗澡”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显著高于非财务“洗澡”企业,每年有5%左右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洗澡”,2018年财务“洗澡”进入爆发期;扭亏为盈和平滑业绩分别是利润亏损企业和盈利企业进行财务“洗澡”的主要动机。
关键词:财务洗澡;扭亏为盈;平滑盈余;存在性检验
一、引言
2019年1月,我国A股上市公司出现了的集体业绩“爆雷”的一幕,数量之多、金额之大(十几亿、几十亿的亏损)无不令人咋舌,也让投资者错不急防。而随之又出现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在2018年巨亏之下,2019年1季度则预告业绩大幅增长。可见上市公司业绩的突然“变脸”,除了少数企业是业绩真实亏损外,绝大多数企业的业绩“爆雷”与企业财务“洗澡”有关。所谓财务“洗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对当年度的资产进行提取大额减值准备,使当年企业盈利大幅下降或者大幅亏损,从而能在未来年度实现盈利高增长或扭亏为盈的一种财务行为。财务“洗澡”更像是一种偏向于主观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但与盈余管理既可能“正向管理”(刺激股价等目的)也可能“负向管理”(定向增发等目的)对比,财务“洗澡”主要是负向管理,即做差当年业绩,同时手段也相对单一,主要通过调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业绩。企业之所以不惜公司股价下挫和形象受损的风险进行财务“洗澡”,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动机:一是高管变更。当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上任时,为凸显其治理业绩,往往会进行大额减值准备,以实现未来年度更靓丽的财务报表。二是扭亏为盈。扭亏为盈也是大多数企业进行财务“洗澡”的原因,当企业无法避免亏损甚至在第一年被“ST”处理后,企业就会选择财务“洗澡”,通过大额调整资产减值准备把当年业绩做的更差,在第二年释放之前的利润,达到第二年盈利和ST“摘帽”的目的。三是平滑业绩。部分企业管理者为达到每年大股东对管理者治理的激励条件,会在业绩增长过快的年度实施业绩平滑,下降业绩增速,这样能在未来由于行业或宏观经济下滑时释放出更多利润。资本市场中也青睐于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认为这类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和投资策略。财务“洗澡”行为尽管合法合规,但总体来看是一种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还扰乱了市场环境。为此,就需要找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洗澡”的真正动机,以此遏制和消除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资产减值准备行为。但是,财务“洗澡”行为具有较高的隐蔽性,此外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衡量标准,目前学术上对于财务“洗澡”也多从定性的角度或盈余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很少从定量的角度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洗澡”及其严重程度。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两点,一是从定量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洗澡”行为的存在性,二是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洗澡”的现实动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008年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即使作为最好企业的“上市公司”,也频繁发生亏损,这也促使企业管理者想方设法通过盈余管理、财务“洗澡”等非常规手段来挽救企业。因此可以相信在面临业绩剧烈波动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动机,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达到“亏损一年、增长数年”的“优质企业形象”目标。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就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展开研究,进而判断财务“洗澡”行为的存在性。郭莲丽和张华伦[1]研究发现资产减值前亏损且无法达到盈利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为一下年盈利做准备,而微利企业计提大量减值准备更加明显。李享[2]分析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通过超额计提长期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朱朝晖和沈玲[3]研究发现减值前亏损的企业存在计提短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避免亏损和财务“洗澡”。这些学者的研究背景都是基于新会计准则变迁和金融危机,但宏观经济增速证明(GDP增长率从14%下降到6.5%)近几年企业的经营压力比2007—2008年更大,这也促使更多上市公司高管在经营不善下,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或刺激股价的目的,选择业绩“爆雷”和财务“洗澡”。基于此,本文认为,在会计准则尚未完善前,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财务“洗澡”的行为将越来越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1a: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洗澡”行为,且发生财务“洗澡”的上升公司比例逐年上升假设1b:发生财务“洗澡”的上市公司中,亏损企业比业绩下滑(不亏损)的企业数量多前面指出,企业不顾声誉,也不惧怕投资者“用脚投票”风险而实施财务“洗澡”,除了正常的经营因素外,另有三种主观层面的动机:高管变更、扭亏为盈、平滑盈余。当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更换时,新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会急着表现一番,但是当接手的是“烂摊子”时,新任高管必然会将“劣质资产”甩掉,以求轻装上阵,这样能在未来年度有更好的业绩表现。Strong&Meyer[4]分析发现企业高层管理的变更与企业资产减值存在正相关,并且高层来自外部时,正相关程度更高。本文认为,当普通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时,无法变更企业财务战略,但当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更时,会通过干预董事会、财务总监而干涉财务工作,进而增加企业财务“洗澡”的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2: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洗澡”的显著动机之一委托关系和激励理论表明企业经理人与大股东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由此在治理中存在利己动机,为防止管理者侵害企业价值,大股东就会对管理者实施激励政策。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大多数企业的激励目标是利润增长率。在此背景下,如果企业当年经营业绩离目标很远,甚至发生了亏损,通过普通的盈余管理仍然无法实现激励条件,管理者就有可能实施财务“洗澡”,将原本逐年做减值准备的资产一次性减值完,这样在未来年份可以减轻企业的盈利负担,同时与上一年巨亏或者严重下滑的业绩对比,利润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率。朱朝晖和沈玲[3]均发现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财务“洗澡”的存在事实。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3:扭亏反转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洗澡”的显著动机之一盈余平滑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表现。企业进行利润平滑主要有两个动机:一是保证企业绩效稳健增长。相对于业绩大起大落的企业,投资者更偏好风险低、成长稳定的企业,并且将这些企业称为“白买股”,而为了实现业绩平滑这一目标,企业会在业绩增长较快的年份加大资产减值准备,在业绩增长较慢的年份减少资产减值准备;二是管理层的利益动机,如果企业在某一年度利润增长过快、利润较高,那么下一年度实现同样的激励目标难度将增加(基数越高),因此为每年达成激励条件,管理层会有意地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财务“洗澡”。Zucca&Campbell[5]分析指出平滑利润动机是企业进行财务“洗澡”行为的原因。本文认为,由于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相对自由,已经成为高管在盈余管理和财务“洗澡”中的主要手段。为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4:平滑盈余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洗澡”的显著动机之一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剔除金融行业的企业,剔除掉在样本期间不连续存在的企业以及主要变量缺失的企业。根据上述处理,最终得到2017家企业。本文分析所需要的全部变量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二)变量定义。(1)财务“洗澡”。目前对于财务“洗澡”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对财务“洗澡”的衡量指标也未有统一的标准。结合前面对企业财务“洗澡”的定义,本文的衡量指标界定为:如果企业上一年和下一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变化率幅度低于15%(绝对值)且本年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变化率下降50%及以上;本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大于0,且大于上一年度和下一年度的3倍以上,满足条件1或条件2的则认为企业当年发生财务“洗澡”,取值1,否则取值0。(2)高管变更动机。如果企业当年度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更,取值1,否则取值0。(3)扭亏为盈动机。如果企业当年度亏损、下一年度盈利,或当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介于0-1%之间(微利)且下一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超过6%,则认为是扭亏为盈,取值1,否则取值0。(4)盈余平滑动机。如果企业当年度净利润增长8-20%区间且扣除资产减值准备,净利润增长率超过40%,则认为企业具有平滑盈余动机,取值1,否则取值0。(5)控制变量。采用企业规模、负债水平、运营能力、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两职合一、宏观经济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本文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三)模型构建。对于假设1,本文主要通过计算历年存在财务“洗澡”行为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趋势进行判别。如果发生财务“洗澡”的企业数量和比例在2011—2018年连续上升,则认为假设1成立。企业财务“洗澡”的定义见后面说明。对于假设2至假设4,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FBit=C+琢1×MCit+琢2×SLit+琢3×ISit+j移Yj×Controlit+着it(1)其中,FBit是第i个企业在t年是否发生财务“洗澡”,MCit是企业高管变更动机,SLit是企业扭亏为盈动机,ISit是企业平滑盈余动机,Controlit为控制变量,C为常数项。方程用于检验企业财务“洗澡”受哪个动机驱使。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型统计。表2显示了各个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可见发生财务“洗澡”的上市公司比例为6.6%,三个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洗澡”的因素动机中,企业高管变更的比例为28.9%,扭亏为盈的比例为8.3%,盈余平滑的比例为1.6%。控制变量中,企业平均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为22.003,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8.2%,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为0.661,样本企业平均董事会人数为9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比例为22.6%,GDP周转率均值为7.5%。(二)企业财务“洗澡”的存在性及演变特征。经过统计,得到历年样本企业发生财务“洗澡”的数量及其比例,具体见表3。表中显示,在2017年企业中,发生财务“洗澡”企业数最多的年份是2018年,达到355家,比例为17.6%,其次是2015年,为124家,占比6.15%,最少的是2016年,为81家,占比4.02%。平均来看,共有1058个观测值发生财务“洗澡”,占6.56%。将财务“洗澡”按当年企业盈亏状态分为亏损企业和盈利企业,从表中看到盈利企业(当年净利润大于0)的数量要多于亏损企业,除了2018年,亏损企业比例占30%左右,2018年最高,占48.2%。此外,亏损企业发生财务“洗澡”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7%,盈利企业发生财务“洗澡”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0%。进一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Mann-WhitneyU、Kolmogorov-SmirnovZ检验分析不同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当年收入的比值(资产减值收入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表4显示,存在财务“洗澡”的企业资产减值收入比均值为0.039,不存在财务“洗澡”的企业资产减值收入比均值为0.301,T检验及两个非参数检验统计量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均为0,说明两组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存在显著差异,发生财务“洗澡”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要显著大于其他企业。此外,发生财务“洗澡”且亏损的企业资产减值收入比均值为0.765,而发生财务“洗澡”且盈利的企业资产减值收入比均值为0.130,二者同样存在显著差异。由表3和表4可得,假设1并未完全成立,我国历年均有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洗澡”,但数量并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此,本文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上市公司对内外部经营压力有自身调节功能,一般不会先选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而是通过优化治理、拓展市场以改善业绩,因此即使宏观经济压力递增,但发生财务“洗澡”数量并未增多;其次结合定义,财务“洗澡”不具有连续性,因此当年发生财务“洗澡”的企业第二年继续发生财务“洗澡”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财务“洗澡”企业数量并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对于发生财务“洗澡”的上市公司中,盈利企业的数量比亏损的企业多,则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担心过高的亏损额会引发投资者和债权人恐慌,不利于后期企业经营,因此尽管有“做亏”动机,但现实中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也会适可而止。(三)企业财务“洗澡”的动机分析。对模型(1)进行估计,考虑到因变量企业财务“洗澡”为0-1虚拟变量,因此采用面板Logistic模型进程回归,结果见表5。当因变量为是否财务“洗澡”时(列<1>),高管变更变量在10%概率下统计不显著,扭亏反转变量在1%概率下显著大于0,盈余平滑变量在5%概率下显著大于0,由此表明高管变更并不影响企业是否进行财务“变更”,但扭亏反转动机和盈余平滑动机是导致企业财务“洗澡”的显著原因,其中存在扭亏反转动机的企业发生财务“洗澡”的概率是非扭亏反转动机企业的exp(1.654)-1=4.23倍,存在盈余平滑动机的企业发生财务“洗澡”的概率是非盈余平滑动机企业的exp(0.792)-1=1.207倍。控制变量中,仅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宏观经济增长率三个变量统计显著,规模更大、资产负债率更高和宏观经济增长率越低,企业发生财务“洗澡”的概率更高。当因变量为亏损企业财务“洗澡”企业时(列<2>),扭亏反转变量仍然在1%概率下显著为正,此时存在扭亏反转动机的企业发生财务“洗澡”的概率是非扭亏反转动机企业的exp(2.954)-1=18.18倍,高管变更和盈余平滑变量不显著。当因变量为盈利企业财务“洗澡”企业时(列<3>),扭亏反转变量统计显著为负,盈余平滑变量系数显著为正,且系数值大于列<1>,说明在盈利企业财务“洗澡”中平滑盈余动机更明显,而扭亏反转动机弱于其他企业。表5结果表明,扭亏反转和盈余平滑动机是企业进行财务“洗澡”的显著原因,并且在利润亏损的企业,扭亏反转是主要动机,在盈利的企业中,平滑盈余是主要动机。五、结论与建议上市公司财务“洗澡”是一种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还容易扰乱市场,损害投资者利益。为此,应从监管层、审计机构、上市公司三个方面加以遏制与防范,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首先,监管层应成为遏制上市公司财务“洗澡”的主导力量。一方面,监管层应在财务准则上进一步完善,如对一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应作为亏损一次性计提,而不能给予上市公司有计提的时机选择性,另一方面,要加大问询力度和惩戒力度。目前的财务“洗澡”名义上是合规的,但实质上是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一些前后年度变动巨大的资产减值损失,监管层应提高问询频率,并对违规的企业行为及相应的企业高管增加惩戒力度,遏制企业主观上的财务“洗澡”。其次,审计机构作为企业财务报告审核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恪尽职守,切实履行审计义务。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出具年度报告中承担着重要的监督、审计作用,是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深入促进企业财务规范的重要途径。因此,审计人员要有追究到底的精神,对所审计企业不合理的财务行为进行指责与纠正,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合理之处要修改,约束上市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主观倾向行为。最后,上市公司及高管要有保护好中小投资者、遵守行业规范的责任心。上市公司是财务“洗澡”的发起人,也是灭火人,因此在防范和遏制财务“洗澡”中责任重大。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准则,一次性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应一次性计提,反之要按期计提的项目,则不能一次性计提。企业要对商誉、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减值准备做出预测并对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动提前披露,降低投资者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维护好企业形象。
总之,对财务“洗澡”,要加强监管和违法惩罚力度,强化审计机构职责,提高上市公司遵守规范的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上市公司的财务“洗澡”行为,建立一个规范、透明、有活力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郭莲丽,张华伦.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9(1):126-129.
[2]李享.会计操纵与交易规划的配合使用———来自长期资产减值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9,35(2):99-111.
[3]朱朝晖,沈玲.新准则下短期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基于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公司治理评论,2010(3):37-47.
[4]StrongJ,Meyer.J.AssetWritedowns:ManagerialIncentivesandSecurityRetums[J].JournalofFinance,1987(6):643-661.
[5]ZuccaL,CampbellD.ACloserLookatDiscretionaryWritedownsofImpairedAsset[J].AccountingHorizons,1992(9):30-41.
作者:程玲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 上一篇: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
- 下一篇: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探析
精品范文
10上市公司盈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