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

时间:2022-03-08 04:08:07

导语: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

摘要: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深,以及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探索性全面改革,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机遇,如何实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提升企业财务抗风险能力,已成为企业管理层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企业内部优化财务管理指标分为传统和新增两大部分,构建出基于模糊分层方法的上市公司风险评估模型,为实现判断结果科学合理性,通过专家决策群模式,进行各项具体指标权重评分,并以上市公司C为研究对象,实现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估预测。最后,依据上市公司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上市公司内部优化财务管理控制策略,包括科学合理构建股权框架和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关键词:内部优化管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及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国家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增长,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化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优化办法;另一方面,2013年,我国投资类人群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作为投资者,更加需要依据企业财务稳健化管理和信息公布,进行自身投资策略选择。可见,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的财务风险控制,已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容易受到来自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且财务管理风险始终贯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任一环节。不断优化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实现企业高效率盈利,确保企业和投资者的资产成本利益,构建上市公司科学发展观下的财务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陈雪浅指出,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加大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投资和汇率等金融不稳定因素发生概率值,这种金融不稳定将会直接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巨大不利影响。王团现指出,企业有序稳定的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重要基础性保障措施,企业的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可以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完善指导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和控制有机结合。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管理和财务风险融合,将会构建出企业发展可持续平台和体系结构性完善,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袁晓波选用回归模型上市公司中的ST为研究对象,选择公司连续5年的财务数据和指标,分析结构表明公司的盈利利润额度和公司股东持股比例,直接影响上司公司的ST概率值。上述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但也有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内容和问题,即在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测性方面,应更加强调定性指标和非个人主观影响。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发展外部生存和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企业必须要强调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值,制定更加合理的内部优化控制机制,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模糊分层方法,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以C上市公司为例,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预测和控制策略研究。

二、基于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评价

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竞争外部环境激烈程度值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现状和发展概率,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同时涉及到企业发展各个环境和步骤,两者之间产生更为紧密协同发展的关系。可见,只有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评价上市公司企业财务风险因素指标值,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风险判断,并及时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预防和控制。影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指标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将会直接通过企业的财务变量进行体现,即财务风险必然引起财务指标上异动,如企业资产负责率可以表示为企业的融资风险。

1.模型构建

模糊分层方法是将复杂化多指标问题转化为单一化问题,以多专家打分为权重标准,完成复杂问题的分层逐步分解,最后加权计算出各个指标对于某一事件影响状况。模糊分层法判断的相关步骤如下,一是依据所要评价的问题,构建出统一化独立分层体系结构模型;二是选择行业内多名专家,进行指标评价打分,建立模糊判定模型;三是计算出局部分层模糊权重向量矩阵,循环该方法,从底层指标逐层分解向上结算,计算出综合性权重向量矩阵;四是通过标准化处理公司表1中所包括的财务指标值,乘以模糊分层的权重指标值,即可获得对应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值。

2.财务风险评价计算

本文以C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模糊分层方法财务风险评价性研究。C公司依据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募集方式建立交通运输设备公司,控股股东为某汽车企业,占总股本的65%,公司现有上海、湖北和广东三个研发基础,45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通过该公司公布的相关财务数据,获取表1中各项指标的实际值。本文对于C公司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共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法层。目标层即主要目标是通过下两次数值计算出公司财务风险程度;准则层即对上市公司进行的传统和新增指标两项;方法层即是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具体指标值。

3.财务风险评价分析

由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模糊分层权重指标计算可知,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及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权重值较大,C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股权结构得分较低,说明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分析可知主要原因在于高管持股比例较低,得分的缓慢增长也说明股权结构变化幅度较慢和成果不明显。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知,2011年,公司盈利规模性收入较高,但接下来两年出现明显下滑拐点趋势直接表明公司的业务增长和盈利实力不足,需要获得公司组织管理者高度重视,并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管理措施。综上所示,通过构建基于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可以有效获取企业内部结构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程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依据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研究,可知财务各项因素指标对于财务风险具有差异性影响效应,同时财务风险发生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是上市公司内部优化财务管理的长期坚持的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建设。

1.科学合理构建股权框架

通过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性评价机制可知,股权结构框架不合理将对公司财务状况起到严重影响。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配置,也是公司内部优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可见科学合理构建上市公司股权框架,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一是合理设置高管股权指标,上市公司管理属于产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式管理,假设企业高管配置较少股权,将会增长企业的执行管理成本,公司管理层将不会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尽心尽力核心竞争力提升,而是转而为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运行模式。合理配置高管股权指标也就是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必要股权激励,将自身利益价值增值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协同关系,形成一种博弈多赢关系,同时加大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性比例,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监督和管理权,一旦发现企业管理层经营性行为严重偏离公司财务战略,将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时,起到及时纠正性作用。二是上市企业大股东合理化持股,如所选C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4%,这种持股比例在上市公司企业很多,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足10%,这也就直接说明公司的其他股东对于公司发展,不能起到均衡式控制作用,并且实际控股股东公司管理权行为不会受到某些限制。而构建上市企业大股东合理化持股,将会有效的抑制和监督,大股东对小股民利益性侵蚀,对公司战略性决策需要各个股东之间,达成协同性平衡建议,能够实现一种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均衡。这里也就产生一个问题,假设大股东数量较多,将会产生利益持续性讨论,对于公司发展将会不利,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应控制在3~5个为准,将会更加有利益上市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投资决策不确定因素,减少企业经营性风险,提高上市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护中小股民投资权益。

2.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产业必然性影响,降低盈利能力,增加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发生概率值,对应判定指标是主营业务增长率。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能力提升是企业内部优化管理和外部竞争一个综合性体系建设成果,建议选择以下两点控制策略。一是上市公司应规划出盈利能力战略性结构,即盈利能力配置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近期和长远利益协调,企业对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应具有较强预测和敏感性探测能力,集合企业内部管理优势力量,确保核心业务所获取的企业市场有利空间和项目,减少企业市场被动性恶意竞争,以核心业务盈利增长带动潜力增值业务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上市公司良性循环模式。同时,在核心业务和潜在业务设置过程中,要通过多元化信息获取手段,强调以信息流和责任流主导下的企业内部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组织者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和企业战略发展预判能力,能有效及时处理上市公司企业发展建设的外部竞争,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盈利能力下降问题。二是科技产品创新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关键保障,上市公司企业在产业中竞争关键点就是产品、成本和优质服务协调控制管理,而产品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动力源泉,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产业竞争,这就需要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创新产品技术新理念,通过现代信息获取多元化渠道,上市公司应积极对于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进行借鉴融合式创新技术产品模式,不断形成新产品和技术的市场与时俱进效应,有效避免地价格竞争,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群体需求,扩展市场占有率,同时产品创新的主要推进力就是科技人才,上市公司应加大高素质创新能力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优秀人员管理机制,为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搭建良性发展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和提升企业科技产品创新能力,服务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浅.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2]王团现.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

[3]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5).

[4]董育军.内部控制与公司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J].财政监督,2013(14).

[5]于子桐.探究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4).

作者:尹东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