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2-08-14 02:53:08
导语: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截止2014年末,山西煤炭上市公司共有6家,分别是:潞安环能、阳泉煤业、兰花科创、西山煤电、大同煤业和山煤国际。2012年以来伴随煤炭价格的下跌和销量下降,6家公司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企业经营困境、薪酬全面下调,有些煤矿停产、限产,员工实行轮岗甚至转岗分流,曾经受到资本市场追捧的山西煤炭类上市公司,股价一落千丈,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从上表可以看出,从2011到2013年,山西6家煤企的财务指标剧烈变动,尤其是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下滑最为严重,显现了煤炭行业的经营困境,而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体现了经营困境向财务困境的传导,如果财务困境继续恶化,将会导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山西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盈利能力下降
分析山西已上市的6家煤炭企业,盈利高点基本出现在2011年,当年6家公司合计盈利133.3亿元,到2014年6家公司合计盈利6.39亿元,可以说企业已基本处在盈亏平衡状态。根据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其最高点在2011年曾达到每吨853元,而2012年其最低点即下降到每吨630元,2013年达到每吨515元,2014年达到每吨471元。分析煤炭价格的下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低迷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伴随经济下滑的是房地产、钢铁、电力、焦炭等与煤炭直接相关行业的需求和价格双双下降,以最大用煤大户的火电行业为例,2012年火电发电量相比2011年仅增长0.6%,2013年由于天气原因稍有反弹到7%,2014•年首次出现下降,幅度为0.7%,相比之前每年用煤量都以两位数在增长而言落差巨大。加之由于环境压力,火电行业所占电力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等均造成用煤量的下降。
2.供给过剩
2014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8.7亿吨,而政府审批产能达到50亿吨以上,实际产能更是达到60亿吨以上,加之近几年山西和陕西的大量整合矿投产(国有矿整合的民营矿),产能过剩情况更加严重。
3.进口煤炭大量增加
由于进口煤炭价格低于国产煤炭,煤炭进口量从2009年1.26亿吨大幅增长到2013年的3.27亿吨,增幅达到167%,供应的大幅增加必然对价格形成压力,而且由于进口煤的低价也被电力企业利用作为对国产煤炭价格的打压,更是加剧了煤炭价格的下跌。
(二)煤炭产业链不完整,抵御风险能力差
分析山西6家煤炭企业,在业务多元化上分两种情况,其中的大同煤业、潞安环能及阳泉煤业其非煤产业占总体收入和利润的比例均在10%以下,可以说多元化刚刚开始;另外3家企业的非煤业务占总体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较高比例,如山煤国际的非煤业务占20%左右,西山煤电占40%以上,兰花科创占50%以上。业务多元化在收入上已经体现出来,但具体分析每家企业的情况,难言乐观:山煤国际的非煤业务主要为贸易,盈利能力很差;兰花科创的非煤业务主要为利用公司无烟煤生产尿素,收入占整体收入的一半以上,但近5年来有4年亏损,仅在2012年实现了盈利,即使盈利也仅占到当年公司盈利的5%;西山煤电的非煤业务主要为焦炭、电力、煤气等,非煤业务创造的利润近几年基本能达到总体利润的15%以上,在所有6家公司中多元化是做的最好的。反观中国神华,其非煤业务主要为发电、运输、煤化工等,占总体收入比例在40%左右,利润则超过了40%。对比山西6家煤企,中国神华的多元化是一种打通煤炭上下游的全产业链模式,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强,而山西6家煤企的多元化有些才刚开始,有些多元化如贸易等业务与主业处在产业链的同一层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起不到分散风险作用,意义不大,西山煤电的电力业务与煤炭业务属于上下游关系,可以形成风险对冲,但由于规模有限,所起到的作用有限,但应该是正确的多元化方向。
(三)风险意识不够,财务风险高
在2012年之前的10年时间被称为煤炭企业的黄金10年,以西山煤电为例,该公司2002年盈利仅有2亿元,而2011年盈利则达到28亿元,10年间盈利增长超过10倍,在此期间,公司一方面扩大煤炭产量,使煤炭产量由2002年的1000万吨扩张到2011年的2800万吨,同时投资非煤产业,重点投向焦炭和电力,多元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此期间,企业未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改善资产负债表,西山煤电在上市前的1999年资产负债率为55%,而2014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反而增长到59%,面临经济下滑,必然造成债务负担沉重,财务风险增加。其他几家公司的情况类似,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山煤国际达到76%的高位,最低的大同煤业也达到46%,而作为山西煤企参照物的中国神华,其2014年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3%。
三、财务报表及相关指标揭示的问题
为更好分析山西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探讨山西煤炭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时,引入了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煤炭央企中国神华集团作为参照物。为便于比较,本文将6家山西煤炭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简单合并为1家公司,再与中国神华进行对比,分析其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分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主要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二者的标准比率分别为2和1,从计算结果看,山西6家煤企和中国神华均不达标,且从2011年以来均呈现流动性下降趋势。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还要结合企业盈利能力、融资能力等其他方面,中国神华作为央企,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均很强,因此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并不差;而山西6家煤企,虽然从指标数字上和中国神华接近,但由于盈利能力的急速下降以及银行对煤炭行业贷款态度的改变,短期偿债能力不容乐观。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二者的差距巨大,山西6家煤企资产负债率从2011年的52%,增加到2013年的60%,而中国神华同期仅从34%变动到35%;长期偿债能力的另一指标是利息保障倍数,它是用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尤其为银行所看重,山西6家煤企的该项指标从2011年的13.15倍下降到2013年的3.72倍,巨幅下降,而同期中国神华走势相反,从28.44倍增加到34.21倍,二者比较,山西6家煤企与中国神华在长期偿债能力上差距巨大。针对营运能力进行分析,主要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两个指标。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山西6家煤企从2011年的9.5次下降到2013年的5.57次,下降幅度41.37%,中国神华同期从19.84次下降到13.79次,下降幅度为30.5%,二者对比,山西6家煤企回收应收账款能力明显不如中国神华,而下降幅度也超过中国神华;存货周转率指标上,山西6家煤企从2011年的31.63次下降到2013年的19.12次,下降幅度为40%,中国神华同期从16.52次到16.12次,变动幅度很小,原因是山西煤企营业收入的下降伴随存货的增长,而中国神华营业收入与存货增长幅度相当。虽然从绝对数上山西煤企存货周转速度快于中国神华,但原因主要是山西煤企营业收入中有大量贸易收入(占营业收入的30%以上),所以真实的存货周转速度大致相当,但从变动趋势来看,山西煤企的存货周转速度在大幅下降,不容乐观。针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山西煤企与中国神华的差距更大,三年来山西煤企的营业利润率下降了60%,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76%,而中国神华三年来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相对温和,营业利润率下降22%,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5%,也就是在面对行业风险时中国神华有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四、对策和建议
站在企业财务的角度,结合山西煤企现状以及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如何走出财务困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降本增效,尽快恢复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能源消费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还主要依靠煤炭,因此需求还在,因此稳定销售与降低成本成为当务之急。2014年以来政府在逐步降低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作为企业也应主动适应市场,削减人力成本以及其他各项成本,实行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目前煤炭滞销,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通过赊销方式进行销售必然造成对企业资金的大量占用,在增加利息支出的同时也增大发生坏账的风险。作为煤炭企业“保量”要适度,在“保量”同时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降低应收账款占用,避免坏账发生,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降低财务风险。
(三)加强煤企内部资源整合,盘活闲置资产
煤炭企业在快速发展期间设备采购存在一定的重复采购现象,另有煤矿关停造成大量的设备闲置。在当前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要摸清家底,建立设备清单。企业需要采购设备首先在闲置资产中进行选用,降低资金占用,同时还可以对闲置资产通过再制造修复、重新配套后对外租赁,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审慎投资,缩减规模,改善资产负债表
本轮煤炭价格下跌到目前还看不到停止的迹象,煤炭需求从长远来看增长的可能很小,作为煤炭企业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如何度过煤炭业的冬天?首先要瘦身,要把多余的包袱甩掉,市场前景不好,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收益的业务要尽可能转让,在建工程项目要重新评估可行性,新建项目更是要慎重决定,目的是收缩规模,改善流动性,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首先生存下来再求发展。
(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转型发展服务
止血之后要输血,作为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已经上市的优势,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从长远来看,由于环境治理需要,煤炭行业的发展受限,煤炭企业必然要走转型发展之路,因此,作为煤炭企业要有转型发展的战略规划,在目前以煤为主只能是权宜之计,在巩固煤炭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确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利用当前资本市场活跃的时机,寻求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项目资金,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作者:王增民 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 上一篇:公司财务治理应对措施
- 下一篇: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