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时间:2022-03-14 11:17:35

导语: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摘要】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国有组织,内部经济活动十分复杂,需要利用风险防范工作避免单位内部财务出现问题。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以及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建立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加强内外部监督四方面,论述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机制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于各个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之中,但在很多事业单位中,该项工作一直得不到重视。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常态化发展,并逐渐实现了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为了满足我国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提高重视程度,为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基础。

1.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1.1投资领域的财务风险。财政拨款以及上级拨款是企事业单位最常见的筹资方式。相对来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入比较稳定,但依赖性较强。因此,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投资。与此同时,如果企事业单位将资金全部投入到长期项目之中,单位内部的资金运转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该类型的资金成本较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成本越高,所承担的风险也会越大。1.2支出领域的财务风险。支出是企事业单位重要的财务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管理费用、折旧费用等。总的来说,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如果财务支出领域出现问题,将会大大提升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中:首先,企事业单位缺少详细的预算环节,导致资金安排不合理;其次,不具备完善的支出记录,很容让会计账本出现作假行为;最后,各个部门在经费预算上太过独立,从而引发了资金挤占问题。

2.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费预算方式不合理。纵观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费管理方式,突显出来的问题有很多:第一,各个部门在经费预算上并没有以单位实际需求为主,将客观需求忽略,而制定的依据则是按照上一年的制定标准。很多部门在经费预算上都出现了超标情况,并对其他部门的经费进行挤占,影响十分严重。第二,在经费预算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原因,导致预算工作未得到正常开展。这种现象严重降低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导致各部门的预算制度不健全。2.2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伴随着财务活动而产生,只要单位中存在资金运作情况,就有一定的风险伴随在其中。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如果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制定出详细的经费预算方案和使用方案,财务风险便可以被有效避免,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另外,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并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把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2.3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混乱。一般来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关系应该与行政权力分离,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政治管理混淆到一起,在利益的趋势之下,很多权力和责任都没有被表现出来。长此以往,企事业单位中有限的经济资源掌握在小范围的群体中,很容易出现挥霍和浪费现象,最终使整个企事业单位出现经济损失。

3.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

3.1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在财务管理意识提升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因此,各地区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条例进行制定,在在各个企事业单位中推行,并做好监督和审查工作,同时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标注和重点整治,从而真正提高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还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细化,进一步加强对责任人员的行为约束,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让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畅。例如,福建省为了提高全省企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了《转型时代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必备的十大技能》巡讲活动,主要目的是为各个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帮助他们明确意识、开阔眼界,激发出工作人员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2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优化的基本策略之一,可从根本上避免企业受到财务风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原则,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从思想以及行动上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行为约束工作,并赋予他们具体的决策权,实现财务部门的地位有效提升。如果在工作中有人违反了相关制度,可按照制度内容进行相应处罚,做到管理的科学化和实践化。除此之外,以国家法制规定为基础,对各个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流程和机制进行合理完善,实现内部控制的全面优化。对会计和出纳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确立,让各个工作流程具备责任制度的约束,提升工作效果。还要对单位内部的物资采购、经济管理等工作建立审批流程,并将财务工作公开,这其中包括财务数据和经费使用情况等。在信息公开之后,不仅有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还能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之中,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供基础。3.3建立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专业化工作队伍的建立是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期的带动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这对于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要求也相对提升,让传统工作模式很难在适用。因此,企事业单位应该在工作之余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鼓励财务管理和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实现个人基本素质的有效提升。也可以利用激励手段,让工作人员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掌握更多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知识,并将一些不作为的工作人员淘汰。随着时代的变迁,各个企事业单位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将更多的新鲜血液引入到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之中,还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特点,将其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企事业单位还可以对内部控制方式进行合理设计,相应的提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所以说,企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单位的沟通,可利用优秀职工交换的方式来彼此学习,将一个更好的工作方式应用到本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3.4加强内外部监督。首先是内部监督工作的强化,通过此项工作,可以实现其他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互相制约和审查,最终将财务风险的出现率大大降低。为了做好内部监督工作,内部审计的开展十分重要,各个单位可不定期的开展内部审计,将每一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企业还可以鼓励其他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激发出来。其次是外部监督的强化,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机制的健全,利用严惩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杜绝。另外,单位还要做好监督流程强化工作,在每个工作环节中制定相应的审查方式,以及详细的监管措施,最终确保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准确率。为了提升外部监督的作用,各个单位还可以将社会力量发挥出来,利用网络渠道让群众对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实时了解,避免违法乱纪行为再次出现。

4.总结

综上所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实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各个单位应在原有基础上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将其全新的风貌展示出来,最终实现企事业单位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慧茹.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

[2]林杨.“互联网+”形势下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一体化研究[J].财会学习,2016(09)

[3]汤春英.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13)

[4]杨林燊.基于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6(12)

作者:黄亚彬 单位:天津市印刷装潢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