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探讨
时间:2022-03-12 09:32:26
导语: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促使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变化,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亦是在不断推进。相对于传统的以财政拨款为主的筹资模式,当前高校的筹资方式实现了多元化。然而,这种方式导致高校将长期面对财务风险。因此,结合当前公立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推动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财政拨款为主的筹资模式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变。然而,相对于原有的筹资模式,多元化的筹资模式为高校带来了更多的财务风险,并且,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风险系数也在不断增加。
一、高校财务风险及其特征
(一)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办学过程中因为某些环节的未知因素致使高校的财务管理结果同活动执行前的预期结果有所偏离,从而引起高校财务管理状况的不确定问题。当前,高校的资金活动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调拨、融通、使用以及结算和管理等。这些环节中都有可能因为某些未知原因产生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特征
(1)客观性:高校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因为人为活动而消失。(2)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其只是在一定时间内因为某些诱因的出现偶然出现的,其中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3)利益与损失并存:财务活动的报酬高低与财务风险的大小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常情况下,高风险会带来高收益。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近些年,国家给予了高校更多的财务自主管理权力,从而使得高校的资金管理模式更为灵活。这些改革尽管为高校筹集到了更多的办学资金,但是,也引发了高校更多的财务风险,致使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第一,高校的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资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获取更多的办学资金,高校不断开拓筹资途径,但是,这些活动中都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执行者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势必会将高校带入到巨大的财务风险当中。第二,缺少风险管理责任人。当前,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度,以至于经常出现风险管理者“权责不明”问题。即使在经济责任制度较为完善的高校,也会因为制度执行不严或者管理不善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另外,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经济责任体系缺乏很多必要的管理层面,从而导致风险管理责任人无法确定,进而影响到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质量。第三,高校财务风险内控机制有待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常常存在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力等。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此外,部分高校还存在着财务信息披露时间滞后以及透明度较低等问题。
三、高校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连年扩张,财政拨款匮乏
高校连年扩招使得高校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然而,作为高校资金的重要来源,财政拨款则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很难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资金问题使得高校不断增加银行贷款额度,进而为高校的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2、高校的法人权利无法全面使用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使得高校享有了办学自主权,但是,高校的自主权是相对的,例如,高校无法对公共物品进行自主处置,其只能拥有使用权,导致内部责任人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进而对高校资源利用率地以及贷款额度高并不十分关注,从而将高校带入到高度的财务风险中。
3、高校贷款的政府审核机制缺乏
由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能力有限,其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银行筹资方法给予一定的支持。加之国家对高校的贷款额度以及条件并没有进行限制,从而导致高校的贷款审批制度并没有严格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样,高校在进行贷款时,便会对自身的偿还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有所忽视,进而过度地进行银行贷款,从而为高效的未来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4、政府对高校的资金使用状况监督不到位
由于相应的监督机制缺乏完善性,以至于监管人员获取的高校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及不对称性,使得资金使用没有得到有效监管,从而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系数。
(二)内部原因
1、高校缺乏自筹资金能力
当前,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上级补助、经营收入等。多数的高校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资金自筹意识。导致高校过分地依赖国家的财政拨款以及事业收入,而这两种筹资额的增加幅度却是越来越无法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很容易导致高校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发展。
2、高校的校办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
高校投资创建的校办企业存在产权不清问题,以至于其在制度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另外,校企的主要管理者都是高校直接委派的,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质,其并不能进行重大决策的制定,以至于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不仅如此,由于高校创办校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经济创收,其通常会对校企设定交款指标,这使得校企管理者会更为关注既得利益,而对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有所轻视。
四、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措施优化
(一)政府方面的控制措施
1、对筹资体制进行完善
当前,高校仍是以财政拨款作为主要的筹资方式,除此之外,高校最具潜力的筹资渠道只能是社会捐助。因此,政府应该结合高校的筹资现状,充分利用政策制定优势,有效地推动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资金支持。例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高校进行资金捐助或者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高校募集办学资金等等。
2、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加大高校的自主办学权
政府应该真正地同高校构建“委托—”关系,从而使得高校的管理者成为真正的高校经营者,而政府只拥有高校的所有权。同时,政府还要将高校的行政直接干涉职能向宏观管控以及考核监督职能转变。
3、加强政府对高校的预算约束力,提高贷款审核力度
政府应该改变对高校的预算软约束模式,真正对高校的预算约束进行强化,促使高校遵循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规律,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高校贷款审核机制,对高校贷款条件以及贷款额度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严格限定,从而促使高校的银行贷款更为科学、合理。
4、完善政府对高校的监管机制
一是构建完善的高校财务监督系统,重点对高校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二是指派专门的高素质监管人员对高校的财务活动进行实效性监督管理,从而有效地促使高校的财务管理者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财务风险管理责任意识,进而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自我约束。
(二)银行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银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过度贷款可能会为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在实际的贷款过程中,银行应该严格参照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对高校的信用进行合理评级。并且,充分结合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偿还能力,制定出合理的授信额度。并且,在放贷后,还要对高校的资金使用途径以及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从而有效地保障高校能够及时还款。
(三)高校方面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1、提高自身的筹资能力
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相关资源引进,有效提高高校的“软实力”,从而大幅度提高高校间的竞争能力,吸引更多的生源以及获取更多的财政拨款。高校的综合实力提高后,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者社会捐助者对高校进行资金支持。例如,当前比较流行的“基金会”等。通过搭建系统而完善的筹资机构,为高校的资金“开源”增设途径,进而有效地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系数。另外,校企合作亦是实现高校增收的重要方式。校办企业更是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高校在进行校办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与企业间形成真正的“委托-”关系,从而为校企的共同发展提供可延续空间,进而为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提供重要的资金保证。
2、对高校贷款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一是贷款规模合理明确。高校在进行银行贷款前,要对自身的偿还能力进行科学分析,并根据自身的贷款偿还能力以及高校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从而有效地避免贷款风险产生;二是明确贷款管理责任人。高校在获取贷款之后,要严格遵循“专款专用”的执行规则。并且,在贷款的使用过程中,要对贷款责任人进行明确规定,从而有效地增加贷款责任人的风险防控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进而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控制。
3、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一是高校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引进高水平的预算管理专业人才,对高校预算进行有效编制、监管以及评估;二是高校的各个部门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的预算编制以及实施活动,有效实现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进行全面、协调管理;三是高校的预算管理系统要涉及到高校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而实现高校的预算全方位管理;四是预算管理不应该仅仅指向高校经济活动的预算制定方面,还要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结果进行有效地监管和评估,从而实现高校预算管理的全面管理。
五、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管控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实现管理创新,从而将高校的财务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萍.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江西财经大学,2013
[2]何珍.规范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陈放.我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4]薛建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
[5]曹娟娟.大学制度改革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房永明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上一篇: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
- 下一篇: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