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技术框架改进及完善

时间:2022-10-23 11:14:14

导语:财务分析技术框架改进及完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务分析技术框架改进及完善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风险的加大,企业通过财务分析技术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予以消除企业各种财务风险,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及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技术框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财务分析技术框架的若干对策,使企业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财务分析技术框架;改进完善;对策

一、目前我国财务分析技术中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目标缺少关联性。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过度重视对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等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完全忽视了对企业经营战略、外部市场变化及绩效考核等重要内容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直接对经营结果进行了分析,而未能对导致结果产生的原因与过程进行有效的分析,无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改进生产工艺及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并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脱节。同时,目前企业所使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无法真正体现客户需求、企业战略与价值链构成等因素,将财务分析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结果,未能将会计数据与企业环境、战略、风险等非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结合与统一,使分析结果缺少必要的战略性及长远性。因此,企业财务分析框架应跳出财务分析数据束缚,将分析目标、重点与经营战略、客户需求及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结合,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及外部因素变化等风险。

(二)财务分析缺少与非财务指标的联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方可实现最终经营目标。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财务分析框架中,只针对某一单独过程产生的金额或数据进行分析,而未能对产生该结果的生产流程及内部协作进行有效分析,缺少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联系进行监管与控制。这种财务分析模式无法真正体现各个部门的经营业绩,会造成对某个部门生产结果产生错误的分析决策。例如,当企业采用分步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由于第一道生产工艺中出现材料与人工消耗过大而直接造成最后生产工艺部门的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指标的结果,无法公平、公正地对各个车间业绩进行考核,不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各个生产车间或生产工艺中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无法针对差异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二、完善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技术的若干对策

(一)注重企业战略分析,确保财务分析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战略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出发点,企业可从行业类型及竞争战略两方面入手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提供模型。首先,行业类型分析是指针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殊性所进行的财务分析,主要包括该行业市场总量、市场前景、企业发展阶段及生产工艺变革等分析指标。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可将会计数据与行业类型相关指标进行结合,以揭示企业在本行业的市场前景及未来预期目标。其次,企业还可以从企业生命周期入手,对不同周期内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工艺及经营战略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相关管理决策依据。例如,当企业处于发展期时,企业通过利用财务杠杆大量举债进行筹资,该周期内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应放在资产负债率等财务风险指标。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企业应将财务分析重点放在资产使用效率上,加速资金的回笼速度。

(二)强化企业整体价值分析,提高企业成本与经营效率。目前,在计算企业价值时是按照计划经营期内企业每年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经营期满流动资金收回折现后产生的流量总额,对公司价值进行有效分析,对于集团兼并、重组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因此,企业在计算自身价值时,不应只从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应跨出企业界限限制,从企业原材料供应、产品市场行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变动、行业政策调整及人工费用上涨等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揭示企业整体价值,为各方相关利益人评估企业目标价值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因企业价值评估不当而出现投资损失。

(三)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财务分析指标的准确度。企业财务分析应建立在准确、及时的会计数据之上,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财务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前,应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初步判断。企业应检查会计数据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政策法规规定,避免因会计政策选择错误而影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如企业为了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目的,而随意调整折旧政策,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而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财务分析也会失实,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

(四)综合利用财务分析指标,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充分分析。企业在运用财务分析技术时可通过对盈利、偿债、资产运营三类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以达到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目的。所谓盈利能力分析是指通过对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的计算,旨在揭示企业每一元资产、成本、收入所能实现的利润额,反映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整体经营收入能力,是衡量企业盈利情况的主要参考指标。所谓偿债能力是指反映企业未来偿还银行本金、利息的能力,按照债务期限的长期可以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两种类型的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它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流动资金、速动资产与现金的比率,它可以反映每一元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与现金可以偿还债务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指标。所谓资产运营效率分析是指对企业存货、货币资金等资产周转速度指标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资产经营效率。首先,将营业收入与企业平均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价值进行对比,计算每一元资产所产生的收入额,该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资产经营情况越好,反之,说明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每一元资产未能通过合理使用、生产产生应有的收入。其次,将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价值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存货的周转率,并揭示存货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周转情况,该指标越大则说明企业存货周转顺畅,企业存货未形成大量积压。

(五)细化企业投资回报分析,为投资人提供可行的决策依据。对于企业投资人而言,其主要关注该企业在未来经营期内能否实现一定的经营利润并产生现金流量,因此,投资人对企业投资回报分析关系到该企业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源。而目前,多数企业可以通过对盈利、偿债、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计算而达到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的目的,但以上分析指标均是通过对某一期间最后一天产生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企业未来预期成果,这种以静态数据分析动态经营成果的分析模式无疑将影响企业未来经营能力的结果。因此,企业应创新财务分析技术框架,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已实现利润与预期利润,以前景分析作为基本框架,除在考虑以上盈利、偿债、现金流动相关指标外,结合影响企业未来经营成果的内、外部因素,最终形成对企业未来经营成果的准确数据,以供管理层或投资人作出决策。

参考文献:

[1]郭建生: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0(6).

[2]古尚宣:创新普通公路筹融资政策的研究[J].交通财会,2009(12).

[3]余昌文:财务分析技术框架的改进与建议,交通财会,2014(07).

作者:李杰 单位:辽宁汇鑫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