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德育功能分析

时间:2022-12-28 09:09:28

导语: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德育功能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德育功能分析

【摘要】发展职业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关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需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渗透德育功能的依据、原则、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塑造高尚品格,提升道德修养。

【关键词】财会专业;德育功能;渗透

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挖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塑造高尚品格,提升道德修养。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渗透德育功能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其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代替那阶级存在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强调了人的全面化、自由化、个性化发展。《资本论》中,进一步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全方面、全层次的发展,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实现个人自由、生活自觉、社会和谐的发展状态。要想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必须注重人的能力、人的需求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人的能力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使人的能力得到拓展和提升。就人的发展层面而言,个体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均会影响自由个性的发展。只有提升人的核心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才能最终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的全面发展。

2.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

理想信念和道德品格是人生之本。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对远大理想和理想信念的追求,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成就自我的精神支柱。高职学生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应自觉践行爱国敬业、厚德仁爱等品德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需要加以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应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视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3.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贯穿于单位开展会计活动的始终。财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扎实财经法规理论功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法规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财会人员必须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达到岗位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仅仅是高质量完成财会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要想成为优秀的财会工作人员,还需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其中,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否爱岗敬业是判断从业者是否具有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落脚点和归宿。

二、财会专业课程渗透德育功能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关注学生主体性是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积极的探索者;作为个体身心发展的主体,是个性社会化的主体;作为教学过程主体化的客体,是逐步完成自我教育的主体。专业课程中德育功能的发挥,关键是通过灵活的方法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掘课堂的温度、深度和广度,打破以往的单一授课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系统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其中一部分都应该来自同一个根源,并且有它自己的地位”,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有已知到未知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财会专业中渗透德育功能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把控,进行顶层设计,将德育目标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挖掘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元素,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保障德育功能的发挥,以强大的合力强化育人实效。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作为一种普适性原则,对任何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对于德育功能的发挥同样适用。财会专业课程中德育功能的渗透,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行业要求、职业要求等设计教学情境,突出寓教于乐,于无形中达成德育目标。同时,不能忽略专业课程应完成的专业教学目标,要避免出现为了德育而牵强渗透的情况,更不能将专业课上成思政课,重形式轻内涵,否则就违反了教育的科学性原则,背离了德育渗透的初衷。

三、财会专业课程渗透德育功能的实施路径

1.提高专业教师的德育素质

(1)专业教师要强化对人文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专业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形成重视文化教育的共识。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的教育呈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片面追求“才”,忽视了德育目标的落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必将在国民素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基石。专业教师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专业课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通常被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所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素质的修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的必经之路。专业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得以体现。(2)专业教师的人格言行渗透德育功能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高职院校也不例外。教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价值观念等时刻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人格言行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和威信,而且还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和美好心灵的铸就影响于无形。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既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又要当好学生人生航向的引路人,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准、科学精神、思维方法等都会转化为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得以显现。专业教师要通过自身高尚的文化素质修养,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3)专业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提升专业教师需正确认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辩证分析这一群体,在掌握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德育的指向性。专业教师可以广泛搜集材料,了解学生的群体特征,通过与学生谈心、关注日常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长期关注和关键节点关注相结合、思想和生活相结合。专业教师只有将“知识传授”“道德熏陶”和“价值引导”统一起来,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专业课程中德育功能的发挥,找对方法是关键。一旦确定了研究方法和活动方向,德育效果的呈现则指日可待。对于德育渗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可采用疏导教育法疏解郁结、疏通情绪最终完成思维引导和行为向导。课程中对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理论的性质、特点等进行比较鉴别,从而得出结论。自我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感染教育法等都是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的媒介。当然,专业教师教育机制的发挥要考虑到教育侧重点和教育时机艺术,如此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探索中国会计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中国会计文化的使命中国会计文化承载着会计技术进步和演变、会计制度的创新和组织形式演变的文化基因,因其阐释了蕴藏在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会计的使命就是传承中国会计文化的精神,坚持中国会计文化的信仰,建打造中国会计人的精神家园,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中华文化复兴的洪流,助力会计强国。(2)中国会计文化承载的文化育人功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的存在关乎国家兴衰。只有让高职院校的文化符合青年人的审美,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务。中国会计文化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如以人为本、合作发展,崇德尚群、诚实守信等,通过强有力的诚信教育和监督机制,提升会计储备军捍卫诚信的行动力,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中国会计文化的当代价值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不能将其作为教育体系中一个孤立的部分来看待,而应在专业教育中将其融入进去,使其上升道课程设计、人才培养的高度。中华优秀会计文化既继承了我国传统会计文化中以德立身、以德为商的优秀文化传统,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背景,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①诚实守信的当代价值。“信”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价值观,是儒家天道的自然理性与人道的社会理性相同的一种表现。儒家思想中,作为个人道德修养中的“信”通常与其他德目连用,内容主要包括“以信立身”和“以信待人”两个方面。当今中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诚信缺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信用和契约精神是现代社会包括市场经济的外在标志,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宝贵品质。通过广泛而持久的道德教育,呼唤诚信、恪守真诚,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构筑社会文明的基石。②礼法融合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礼与法的关系构成了法律关系的主轴,其中既有援礼入法,也有依礼行律,礼法融合使得“礼”成为法律的道德基础,形成了道德法律化,也使“礼”成为法律的道德向度,想成了法律的道德化。礼法融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灵魂,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规范。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共同构成了约束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维系着会计领域的规范、严谨。放眼当代中国,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③会计美学的当代价值。中国文化中,儒家的至善唯美,以“德”的意识存在;道家的至真唯美,以“自然”的意识存在,沿袭并影响至今。对于美的本质、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关系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会计文化也拥有其独特的魅力,是真实美、平衡美、秩序美、统一美、对称美、结构美、简约美、和谐美的集合体。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会计之美,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传递美学的意蕴,无形中提升学生美的修养,从而养成积极客观的人生态度、自作主宰的主体意识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宗桂,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348-357.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74-87.

[3]张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有的放矢)[N].人民日报,2020-09-10(09).

[4]吴守峰.中国会计文化的使命[N].中国会计报,2012-11-16(014).

[5]温志桃.“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涉外人才培养的思路[J].商业会计,2020(02):117-119.

作者:杨艳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