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及建议

时间:2022-07-23 03:36:22

导语:初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及建议

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班主任的胜任力对于学校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学校的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从初中班主任这一岗位的任职资格与职责和任务的文本解读作为逻辑的起点构建了初中班主任胜任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班主任的选聘、培训和考核中模型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胜任力;洋葱模型;人岗匹配

中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学校先进教育理念和家校沟通的践行者,基础教育的发展与班主任的胜任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中小学班主任规定》(2009)。并同时启动了班主任培训计划。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定哪些班主任需要培训,哪些胜任力需要培训,哪些教师的胜任力与班主任的岗位最为匹配,这些问题的回答有赖于中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1胜任力理论及分类

胜任力的概念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由RobertWhite提出。麦克利兰在1973年发表的论文《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中指出寻找能够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作出实质性贡献的因素,不是从无法被实践证明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入手,而是回归现实的第一手材料,发掘能够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这些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因此“胜任力模型”在欧美主要称为“competencymodel”,也有少数学者称其为“abilitymodel”,国内对“Competency”的翻译没有共识,如“能力”“胜任力”“素质”“能力素质”等。通过大量相关文献分析可以发现“胜任力”和“素质”是比较常用的两种翻译。应用时“胜任力”和“素质”是稍有区别的,当用“胜任力”时强调的是组织的特点与工作的特征,即组织中某个岗位的胜任力;当用“素质”时强调的是个体的特征,即组织中某个岗位上人的特征,本研究的胜任力强调的是班主任这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经典的胜任力模型是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强调胜任力有两大类组成,一是认知性的能力类,这一类包括“知识”与“技能”,易于感知和后天习得。二是非认知性的情感类,包括“价值观”“社会角色”“自我认知”“动机”和“人格特质”,难以感知,也难以通过后天习得。对这些难以感知的胜任力又称为“职业素养”,其测评需要通过行为来观察。这种分类是按照感知的难易,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胜任力适用的范围可以分为“核心能力”,组织全部成员需具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组织某一个序列需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组织的某个岗位需具备的能力。当强调胜任力对一个岗位的重要性时可以划分为“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对于班主任的胜任力而言,基准性胜任力由班主任的任职资格来确认,没有高低的区分,如作风正派、心理健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学生等,可以认为是从事班主任这一岗位的门槛;鉴别性胜任力由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来确定,有高低之分,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可以用于班主任的选聘、培训和考核。虽然中小学都属于基础教育,但由于小学和中学班主任管理对象的心理成熟度差异较大,升学的压力不同,对班主任的胜任力要求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本模型针对的是初中班主任这一具体岗位。

2初中班主任胜任力的模型构建

探讨班主任的岗位胜任力需要同时关注牵引性和现实性两个角度,从牵引性的角度考虑,教育部文件中对班主任职责和任务以及选聘的相关规定对班主任这一岗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其它文献研究和实践中已形成的胜任力模型,也可作为参照和修订模型的外部标杆。从现实性的角度考虑,目前在岗的优秀班主任可以作为素质模型构建的内部标杆;同时,学校内部已经形成的针对班主任的相关制度,也可作为模型构建的参考内容。教育部在2009年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班主任的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与任务,根据对这些规定的详细解读和梳理文献中关于班主任素质的相关研究,在对学校管理者、初中班主任、学生家长、学生进行大量访谈的基础上拟定了初中班主任的胜任力模型(如表1所示),模型给出的是初中班主任这一岗位的专业胜任力,班主任的选聘来源是义务教育工作者中的经过培训或有相关经验的任课教师,因此该模型没有考虑义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那些“核心胜任力”,如:专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礼仪着装、亲和、仁爱、公正、宽容等。也没有考虑初中任课教师所应该具备的那些“通用胜任力”,如学科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课程教学育人能力、教育学知识、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等。仅考虑初中班主任这一岗位“专业胜任力”。表1中给出的班主任的专业胜任力分为三部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对于班级管理而言,不仅要有“知”,而且还要会“行”,“政策和法规知识”是任何岗位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知识,用“工作经验”“政策法规知识”和“学生管理知识”来表征班主任岗位胜任力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中“个性化的教育辅导能力”指的是对“问题学生”的行为规范指导和学生的优势培养,班主任需要与家长沟通、与学校沟通、与学生沟通,因此“协调沟通能力”是“专业能力”下不可或缺的能力。由于高中的升学压力,大部分中学对初中班主任的评价仍然是基于班级的平均成绩,班主任超负荷工作已经是一种共识,相应的激励与付出并不匹配,但大部分人仍然愿意在这一岗位上无私地奉献和坚守,靠的是情怀,它包括理想、信念、奉献、责任以及对岗位的认同等。对班主任岗位职责和任务内涵的解读以及访谈数据的分析保证了胜任力模型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但当我们考虑模型为谁开发和如何使用时,需要班主任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及反馈,以对模型进行检验和验证。为此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20位专家进行了模型内容效度的意见征询,效度评分采用5级测量,专家的组成为:2位副校长;2位家长;5位非营利中学的初中班主任;11位公立中学的初中班主任。内容效度的分析结果也示于表1中,由分析结果可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三个维度的指标的平均效度评分均大于4,效度系数均小于0.1,说明这些指标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且专家对此具有共识。由于篇幅的限制模型中没有给出各个指标的等级要求和每个等级的典型行为表现。

3模型的应用建议与启示

班主任是学校的重要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在管理中的导入能够提升管理的层次,增强或改进班主任甄选系统,模型可以应用于“选”“用”“育”“留”几个环节,使各个环节之间能够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互动体系。稳定性是胜任力的特征之一,胜任力并不只存在于一时一事中,个体活动的全部时空中都可以体现。表现为某种经常性和一贯性的特点。或许在时空上会偶然间断或出现差异,但总体规律上呈现持续性和一致性;胜任力模型中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虽然难以直接测量,但它会通过行为方式、行为过程与工作绩效这些载体与途径表征出来。因此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班主任的选聘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了传统选聘形式的主观随意性,实现人岗匹配。胜任力模型中给出的是班主任的专业胜任力,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专业知识,是认知性的,可以直接测量,也易于后天习得,最后一层是专业素养,通过行为表现进行测量,难以后天习得,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中间层的专业能力测量和后天习得的难易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选聘班主任时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是优先考虑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教师,知识和经验很容易通过培训、分享和实践获得,而情怀和性格魅力等难以习得。胜任力的另一个特征是可塑性,虽然胜任力在时空上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并非天生不可变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环境和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对班主任的胜任力测评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由于班主任岗位的特殊性,培训形式可以考虑利用视听技术、标杆示范、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在职培训。目前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初中的班主任除了担任正常教师的教学和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这些工作量之外,还有许多隐形的工作量,比如跟家长的沟通、对“问题学生”提供的全方位的个性辅导、与学校管理者的沟通等,大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越是优秀的班主任,这些隐形工作量越大。通过观察和相关调查结果发现,情怀是所有优秀班主任的特征,责任和爱使他们有勇气和能力挣脱各方面压力的束缚成为“快乐的舞者”。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班主任的考核方面应该考虑到胜任力模型中的“专业素养”,单一的“班级平均成绩”这一考核指标表征的是“结果”,是一滞后测量,而“专业素养”是一前置测量,反应在学校层面,体现的是核心竞争力,可以为学校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被学生、家长切切实实地感知到。

参考文献

[1]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2):4-8.

[2]刘峥嵘,欧阳霞.试论中小学教师的情感素质[J].教学与管理,2007(7):28-29.

[3]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张欢庆 白燕 单位: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