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策略

时间:2022-07-20 11:01:37

导语:学校与家庭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与家庭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策略

一、重视劳动教育的时代要求

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说中,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这一论述对我们强化劳动教育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学者认为,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并赋予时代的新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解决当前包括部分青少年学生在内的社会上存在的逃避劳动、轻视劳动甚至鄙视劳动以至于滋生寄生思想的问题。[2]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同时承担班主任的工作,深刻感受到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基于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以实利主义解读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存在很大的弊端。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近年来中央重提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且对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劳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这些意见如何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而2020年初,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学生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家学习,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将危机转化为契机,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对家庭的劳动教育进行指导,弥补了可能因学校家庭劳动教育意识、理念不一致等带来的问题。

二、家庭中对于劳动教育认识的误区

笔者实践中发现,对劳动教育理念认识的差异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劳动教育深化的重要阻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轻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在不少家庭中仍然存在。例如,笔者目前执教一年级,在对新生进入小学后的入学适应教育中,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通过开展班会活动、课前课后的自理能力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收拾文具、书籍,如何整理书桌和书包,学生在学校得到这方面劳动技能的训练,但是回到家庭中,较多的家长仍认为孩子还小,包办代替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整理工作,结果孩子在学校中习得的技能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得到巩固,甚至有个别家庭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抵触的,认为家庭可以完全帮助孩子做好这些事情,孩子在学校应集中精力学习。又如,对于孩子打扫教室卫生的能力培养,笔者及班级的其他老师在孩子入学后即开展了指导孩子扫地、擦桌子等能力的训练,并将学生分为劳动小组,负责班级及学校部分公共区域的卫生工作,这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小学一直以来坚持延续的劳动教育的内容。但有的一年级的家长并不理解学校的这一做法,认为这增加了孩子的劳动负担,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劳动任务,所以认为低年级的孩子没必要让他们参与班级卫生和学校公区的劳动,甚至有的家长替代孩子来学校进行相关劳动。这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识显然受到实利主义劳动教育观的影响。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将来升学考试不考劳动技能,所以孩子没必要花时间学习,或者认为将来孩子的劳动都可以交给家人或者是保姆、机器等来替代完成,学习这些技能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家长的这种认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市场。但是,从育人的角度而言,这是对劳动的狭隘理解,它忽视了劳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其二,割裂地看待五育之间的关系,忽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价值。深究这些错误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对劳动的认识只将劳动视为一种技能,没有意识到劳动对于人类的价值以及对于每个个体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去分析,劳动对于人类而言,是劳动创造了人,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社会的“实践”,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以实践的方式得以落实。从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起源于劳动中经验的传承,劳动就是人实践的方式,这种实践的方式是直接经验的获得,也将其转化为间接经验进行传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劳动对于人类、对于教育都极为重要。从个体成长发展的角度去看,劳动则是人成长过程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是个体的实践。因此,在我国的教育方针的表述中,一直以来就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是教育的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需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这方面需要学校引领家庭充分认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从而形成全面发展教育的合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与家庭合作,在智育、体育等方面是非常容易达成共识的,家庭对学校教育中的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等能够给予充分的支持,并且将学校的教育内容继续在家庭中进行巩固,有效达成了教育的合力。但是在劳动教育方面,则存在上述认识不统一的情况,家长将劳动教育视为可以被其他人或机器替代的劳动技能培训,没有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与学生德智体美四育的关系,教师则因对于教育理论认识的不断学习、对于教育实践的认真反思,对于五育之间的关系和五育融合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劳动教育的开展是将德育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就是在孩子们每天做好班级和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又如,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有序学习秩序的重要前提,孩子能收拾好书桌、收拾好文具和书籍,是孩子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这一方面,学校教育需对家庭的劳动教育理念进行指导,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学校指导家庭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在抗击疫情居家学习时期,笔者进一步加强了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正是在此时,家校双方发现了对学生在家进行劳动教育指导的契机。家长体会到了教育的全面性,劳动的育人价值得以体现。家长对于一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笔者作为班主任,积极组织了线上的劳动教育指导和劳动教育展示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首先,笔者认为学校应积极介入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教育指导,不能认为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就是家长的事,其实家长也需要学习劳动教育的理念,才能与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笔者发现,以前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是形式主义,是应付上级的要求,并未体会到劳动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但此次在抗击疫情的家校沟通中,笔者通过网络给家长分享了多篇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还有专家的微课,家长在理念上发生了些许转变,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尤其是认识到劳动的过程也能促进德智体美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协助家长安排儿童在家庭中的具体劳动任务。从理念到实践的转换仍然需要学校的指导。笔者与家长们讨论后,为孩子们在家的劳动做了较为具体的安排,如择菜、洗米、煮饭、扫地、擦桌子、晾晒收叠衣服等,既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又把一年级孩子应掌握的自理能力、在家从事劳动的技能融入每天的任务安排中。每个家庭都形成一张孩子劳动能力培养合作表格,孩子每天自行完成劳动后进行“打卡”。孩子的积极性得到了鼓励,在劳动中获得的愉快体验尤其是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的体验激发了孩子继续参与劳动的热情。家长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也更能体会到劳动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意义。当然,老师和家长也可以根据家庭具体情况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制订一个小学六年家庭劳动计划。第三,组织劳动教育成果的展示。笔者将班会课开到了网络上,通过班会课组织孩子们展示在家劳动的成果。这也是对孩子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笔者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档案袋,用档案袋的方法记录孩子的劳动教育的过程及成果。在开学复课后,也将继续这一工作,一是收集孩子劳动的过程性资料,二是定期组织劳动教育成果的展示,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通过这种过程性的评价,起到反馈、激励的作用。第四,结合社会真实情景,指导家庭对学生劳动的意识、态度进行引导。抗击疫情期间,很多的医务工作者、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都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社会服务中,笔者通过新闻分享,组织班级家长、孩子一起学习和讨论各行各业的人们踏踏实实地在工作岗位上劳动的精神。这就是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劳动教育的资源,为家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资源和指导。

综上,关于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实施,学校应积极介入指导,使家长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价值,深刻理解人与劳动的关系,这是激发劳动教育内在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在具体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家庭指导,使家长能结合家庭的情况有效地指导儿童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评论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二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8-9-14(01).

[2]石中英.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6):9-15.

作者:姚芳 单位: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