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7 04:47:13

导语: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已经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社保体系。但是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来说,还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不利于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本文在此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探讨促进其实现更好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养老保险;农村;问题;对策

现阶段,我国工业化水平还非常滞后,农村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大约在60%,农村社保问题也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当前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在具体实践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也对我国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更加有效的解决农民在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有限。从覆盖面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相对来说比较狭窄,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足。当前时期,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这也使得农村地区承受的养老压力非常大。但是由于保险覆盖的范围比较有限,导致很多农村人口并未实现参保。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农村人口中还有大约30%并未实现参保,同时未能建立社保基金的村委会占比高达59%。而且在现有社保体系中,存在较多的针对农民工与农村村民区别对待的条款。而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不仅未能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体系中,也未参保城镇保险,导致其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二)管理体制不健全。在管理社保的制度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就管理体制而言,其技术性非常强,不仅在政策实施方面面临非常大的难度,而且同时需要面临商业保险所具有的诸多难题。所以,农村养老保险要想实现健康发展,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专业人才较为匮乏,而且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之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导致养老保险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缺陷。比如在财务统计制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人员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养老保险的运营需求。(三)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近些年来,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水平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法律层面依然缺少保障,法律性规定相对来说比较少,主要是各级政府制定的发展政策与会议精神等。由于法律制度的匮乏,导致农村养老保险未能实现较高水平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很多负面问题,比如资金来源途径有限且不稳定,管理方式过于随意等。

二、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的策略

(一)优化管理体制。首先,要制定稳定的发展政策。在制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案时,要以低标准为原则,以个人缴纳为主,以集体补助为辅,实行自愿参保和政策鼓励相结合。其次,要及时转变观念,梳理现有的管理制度。就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本质来看,主要是社会政策,属于社会保险,而非经济政策和商业保险。政府要按照公平性和社会性的原则,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再次,要强化土地保障,确保农民的生活资源。最后,要促进家庭养老作用的充分发挥,鼓励赡养和孝敬父母,营造良好的风气。(二)完善法制建设。要加快推进社保法制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首先,要确立法律地位,从行政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保的发展属于政府行为,需要完善法律以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养老保险实现更好的发展。其次,要制定完善的社保法律,以立法的形式,构建社保制度。再次,要运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享受该保险的条件,包括继承和转移等应具备的条件。最后,要完善政府法规与部门规章建设,指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更好的发展。(三)筹集和运作养老资金。首先,筹集资金的主体应当担负其应当承担的职责,充分发挥政策支持作用。鼓励农村村民及时参保,同时为其进行政策解读,提升其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同时,应充分发挥证券、基金等在支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时的作用。其次,要构建完善的证券法律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以激发村民的参保积极性。最后,要强化对养老资金的监管力度,将资金管控列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内,确保资金使用能够达到最优化。

三、结语

农村社保体系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农民群体,发挥主动性,并不断提升参保的积极性。经过长期探索,我国目前在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事业的发展。目前,还需强化立法和监督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模式,以实现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翁建华.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2011(11):83-84.

[2]金正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293-294.

作者:李晓敏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