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探析
时间:2022-03-19 11:09:11
导语: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养老挑战越来越大,养老保险对稳定老年人的生活,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依靠单一的基本养老制度无疑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我们要根据实践情况解决现行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共同互补发展。本文就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思路。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储蓄型养老;企业年金
一、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三个支柱为:第一个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个支柱是企业年金;第三个支柱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强制性,还实行多层次的保障方式,保障水平适度又适合,对保障社会稳定,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三大支柱有机结合,将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和保障性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稳定,经济的转型发展。
二、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状况
(一)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沿革。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同,各国采用的养老模式也有所差异,普遍的来说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多层次养老模式则把各种保险形式综合了起来,起到了更好的保障效果。多层次养老保险起源于工业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原有的单一养老保险模式也进行了改革,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此后,我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2000年,国务院又颁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2001年国家开始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标志着补充性养老保险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逐步成型。(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状况。1、第一支柱稳定发展,但负担较重。我国第一支柱的基础养老保险根据个人工作所做贡献,达到退休条件和领取资格后由国家以现金形式按月支付,这样政府便成了养老基金的运营者,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强的趋势,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给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偏高,虽然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明显高于其他主要国家。这使我国政府承担着较大的财政负担。2、企业年金发展不足。截至2016年底,从发展规模看,我国企业年金达到11074.62亿元,发展势头良好;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受发展环境和不同行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我国企业年金还难以起到独立支柱的作用。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3、个人储蓄型及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存在短板。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由个人自愿参加,自愿缴费。个人根据自身的工资收入选择社会保险机构,将资金计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计算的利率也将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调动人们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但由于人们受到固有养老保险模式的思想禁锢,只有少部分的人选择个人储蓄,大多数还是依靠基本养老。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传统文化对个人意识的影响,缺乏税收政策支持,在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比例过低。
三、关于改革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方向
(一)实现更高层次的统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基本上实现了制度全民覆盖,形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多方筹集资金的模式,使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服务取得了又一进步。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要更高、更优化。社会保障具有追求社会公平的功能,养老保险又有更好的保障功能,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是我国首创,既体现社会管理又有个人激励作用,社会统筹便于养老基金的管理和核算,避免了行业间、地区间的差异和不公平现象,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要着力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统筹,使养老金的管理、核算和发放更加有效率,更加公平。(二)坚守以公平为主的理念。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有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养老保险也要尽力做到公平,既要实现城乡公平,也要实现地区公平,既要实现行业公平,也要实现人群公平。避免城乡出现分割现象,不同行业缴费存在差异,责任与收益存在区别。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不仅要实现多层次均衡发展,还要打破差异化现象,实现公平的目标。
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发展环境制约多层次养老保险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的进行,养老保险虽起着重要的社会保障作用,但是也只能覆盖到小部分有工作的人,特别在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间差异更加明显。因为发展环境的制约,很多企业想不到也没有能力考虑到保障这点。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比例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大型国有企业员工享受企业年金福利,大多数企业没有条件运行发展企业年金计划。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公司重组等客观环境限制,第二和第三级养老金计划难以在此期间做到跨越式发展。(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缺乏发展动力机制。企业自身发展方向决策和发展环境应该是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因素。中石油,中石化等经济效益良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既有实力又愿意为员工制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但是,大多数中小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没有表现出为员工制定补充养老金计划的动力和能力。企业权力机制不足涉及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企业的运行成本,企业的管理制度。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建立长期养老金计划以及补充养老金的可持续投资潜力产生潜在的担忧。(三)补充养老保险的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我国政府应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鼓励机制,加大发展规模,增强对其保障水平,补充养老保险市场环境也有待规范和优化。目前来看,政府对补充养老保险的监管、风险控制和建立有效保护机制等方面都需要强化,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也需要加强。市场机构的服务产品、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等也都需要较大程度的提升。
五、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思路
(一)加快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单一的养老保险模式给政府财政带来很大负担,个人储蓄型养老作为一种补充养老模式能较好的为政府分担养老压力。个人储蓄养老帐户也调动了人们个人养老行为的积极性,基于此,我们应该探索出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和个人经济行为结合起来,不但完善养老体系的多层次发展,也推动其他经济良好发展。(二)大力促进各类补充养老计划的创新发展。我国各类补充养老保险的设计都要快速发展。加大政府对企业年金运行机制的支持,大幅降低企业负担,增加员工福利,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改变传统养老保险形式,转变养老保险机制运行的形式,可以适度发展社区养老保险计划,家庭养老保险计划等,利用大数据更深入地了解到员工企业的需求,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养老保险计划机制,让更多的企业和员工覆盖进来。这既可促进补充养老保险的加速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员工个人合理安排各项收入计划、增强自我保障的责任感。(三)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作用。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越来越大,亟须从战略高度考虑商业养老保险等其他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商业保险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来增强其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战略发展定力;需要有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金融政策支持和技术能力支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不但可以丰富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还可以促进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要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加大商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优惠的相关政策激励。
参考文献:
[1]黄一丹.企业年金制度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
[2]邹韵.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需求激励效应研究[J].中国商论,2018(11).
[3]张新生.改革开放40年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
[4]曹海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J].中外企业家,2018(03).
[5]梁艳.河北省多层次养老保险的体系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18(11).
[6]贾开一.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8.
作者:李怡娴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上一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断保问题思考
- 下一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反思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