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意愿分析
时间:2022-02-26 08:14:21
导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意愿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农村,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于2014年2月实施起,农民的参保意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研究依据南昌市新建县939位农民的具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心理学量表定量化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影响农民参保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从权威、长幼有序、家族族规、神灵存在意识影响农民参保意愿,且为负相关;牺牲自我、奉养双亲、面子关系、家庭地位影响农民参保意愿,且为正相关。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传统文化;参保意愿
2016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显示,与“六普”相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其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其中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为11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11.3%。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日渐突出,农民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家庭及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形式较为固定,多数是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但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市民化,家庭的日渐小型化,使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在农村日益受到冲击;自我养老也面临着农村老人经济自养能力不足、自理困难和精神自抚不易等困境,导致传统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顺应当前农民养老需求逐渐提高的发展趋势。我国自2014年建立了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2016年政府为农村每位老人仅发放70元/月的养老保障金,在消费水平日渐高涨的背景下,大多数的农民无法依靠政府来获得足够的养老资源。因此,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水平和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加强对农民参保影响要素的有效分析十分关键。除了经济因素这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传统思想、社会道德约束、当地风俗习惯等要素,均会对农民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产生影响,加强国学传统理念方面的分析,如“尊老”、“孝道”等十分必要,对分析农民参保意愿具有极大帮助。文化在农民参保决策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农民长期形成的“老有儿养”的观念使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2]。因此,在长期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农村,养儿防老观念仍然较重[3]的背景下,90%以上的调查对象偏好子女养老,愿意选择其他养老方式的仅占少数。现有分析传统文化与养老问题的文献不多,大部分利用文献综述、定性分析等规范研究。学者们分别从孝文化[4];财富观[5];“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6]来研究传统文化与养老的关系;也有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农民养老中的重要性[2]和居家养老的重要性[8]。由于现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没有给出一个相对完善的度量指标,因此,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尝试空间。基于此,本文主要借鉴Schwartz[8]的SVS构建中国人的价值观调查工具及台湾学者杨国枢[9]的价值观量表、孝道量表等制定传统文化维度,利用心理学量表,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测度的变量,设计问卷对新建县38个自然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对传统文化与农民参保想法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得出传统思维模式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避免传统思想对当代农村群众产生过多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养老保险的推行。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对象。本文研究主要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进行,以周边38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为主体进行问卷调查。村里的超市、农户家里等作为问卷调查的主要地点。共发放995份问卷,收回总数为950份,有效问卷为939份,整体调查结果的有效率为94.37%。调查对象的女性占总样本的44.95%,男性占总样本的55.1%。调查对象上以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为主,受教育程度多在小学及以下和初中,较符合目前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及这代人的教育背景。另外这部分农民即将领取养老金或已经开始领取,对他们的意愿进行分析真实性和稳定性比较高,更能代表农民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最直观感受,样本总体较有代表性。(三)研究内容。为研究影响绝大多数农民不愿参保的因素,本文将通过在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题目来测量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对参保意愿的具体作用路径。本研究将传统文化分为集体主义倾向、道德观、价值观、家庭观念、宗族制度、宗教信仰这6个维度,具体赋值为12个变量,分别是服从权威(是否听从长辈的意见)、牺牲自我(是否认为家庭利益至上)、奉养双亲(父母年老时是否提供必要的生活来源)、中庸之道(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存在处事原则)、孝敬父母(逢年过节是否会回家探望父母或亲自照顾生病的父母)、面子关系(是否认为孝顺父母很有面子)、家庭地位(当家庭和事业有冲突时,是否选择家庭)、长幼有序(是否尊重长辈和兄长)、家族族规(是否严格遵守家族的各种规定)、祭祀有礼(逢年过节是否祭拜祖先)、迷信意识(是否有迷信思想)和神灵存在意识(是否相信神灵的存在或是否有宗教信仰),选项分别为是或否。(四)模型构建。本文在对传统文化影响农民参保意愿进行计量分析时将因变量——农民的参保意愿设为Y,影响因变量的因素k个,因此,自变量x1,x2,x3,......,xk。设农民i有意愿参保的概率为pi,1-pi则表示农民不愿意参保的概率,得到Logistic模型的线性表达式为:Lnpi/(1-pi)=β0+∑=kj1βjxj(1)公式(1)β0为回归常数,βj为变量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方向和程度。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统计,仅有24.3%的农民有参保意愿。上表所示为模型估计结果,具体结果分析如下:(1)服从权威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呈现负相关。致此原因极大程度是因为调查对象听从父母,同时也希望儿女能够做到,希望儿女能够遵从传统习俗、谨遵法律规定,担任起赡养的责任,因此没有参保;(2)在显著性检验中,牺牲自我变量通过检验,呈现正相关。可能会为了减轻自己为儿女带来的养老压力而通过其他办法解决自己养老的问题,因此可能更偏好参保;(3)在显著性检验中,奉养双亲变量通过检验,呈现正相关。致此原因极大可能是因为农民日常生活过于忙碌,在照顾父母方面难以投入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希望在儿女繁忙的时候能够减轻儿女压力,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保意愿;(4)在显著性检验中,中庸之道变量并没有通过检验。致此原因极大程度是因为农民与其他家庭成员在相处过程中相对随意,认为处事无需过于在意原则;(5)孝敬父母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这部分群体认为在父母养老的过程中医疗费用才是家庭的重要开支,平时消费很少且相对稳定;(6)在显著性检验中,面子关系变量通过检验,呈现正相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如果事情办成就是有面子,将已经参保行为看成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黄光国,1983);(7)在显著性检验中,家庭地位变量通过检验。此变量在0.01的显著水平下符号为正,揭示着农村越重视家庭则参保意愿越低;(8)在显著性检验中,长幼有序变量通过检验,呈现负相关。可能这部分群体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很深,认为自己抚养孩子这一行为应该代际转移,从而儿女应该负责他们的老年生活,因此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少;(9)在显著性检验中,家族族规变量通过检验,呈现负相关。在我国古代著作《家礼》中,朱熹提出:对族长命令不遵从、对长辈不尊重、对父母不孝顺、叫唆子弟划分家产等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应受到家法处置,农民受到家族族规的约束,必须行孝悌,因此将养老行为寄托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应该的;(10)在显著性检验中,祭祀有礼变量没有通过检验。可能是由于农民已经将祭祀有礼看作为过节的必要仪式,潜意识感觉应该在过节时祭拜祖先的可能性大,因此农民的参保意愿可能不受祭祀有礼这一变量的影响;(11)在显著性检验中,迷信意识变量没有通过检验,因此迷信意识这一变量可能没有对农民的参保意愿造成影响;(12)在显著性检验中,神灵存在意识变量通过检验,且为负相关。学者阮荣平(2015)对此现象作出诠释为:宗教具备社会保障功能,与农保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相比,前者能对后者产生替代效应,因此可得出宗教信仰者出于受到社会保障,因此一般对农保制度没过大需求。
三、结论与讨论
在传统文化赋值的12个变量中,有8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为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上所述,其中呈现负相关的变量主要有4个,分别为变量服从权威、长幼有序、家族族规、神灵存在意识。这四个变量越强则表示农民参保意愿越低;呈现正相关的变量主要有4个,分别为,即农民服从权威、长幼有序、家族族规、神灵存在意识。这四个变量越强则表示农民参保意愿越高。总结而言,农民参保意愿高低,往往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从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农民参保意愿都比较低,在调查样本中仅有24.3%的农民有参保意愿,对此现象应从政策着手,给予更多扶持、优惠政策,激励农民逐步提高参保意愿。文章从传统文化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下列两点建议:(1)通过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来改变传统观念。通过前文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农民参保意愿普遍较低。为此政府部门应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完善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工作,分析参保的优势,宣传多层次养老的必要性,引导农民逐渐转变“养儿防老”的主流养老观念。并充分利用农村宗族制度和服从权威意识的影响,在家庭内部产生参保的联动作用。(2)鼓励农民传统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提高农民的社会养老意识。在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道路上,政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积极引导群众参保,并结合当下农民越来越丰富的养老需求,建立以社会养老、家庭养老、自我养老为基本的养老方式,同时将社会养老保障、社会化助老事业作为重要补充部分,实现“3+2”的养老概念,以满足农村居民存在的多样化养老需求(穆光宗2000)。让农村老年人改变精神生活、娱乐生活极度匮乏的现状。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6-4-20.
[2]于长永.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10个省份1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1(3):69-79.
[3]黄明静.农户参加新农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镇的调研[J].长春大学学报,2011(5):21-23.
[4]李亭亭.孝文化视角下家庭养老的重塑[J].中国集体经济,2017(23):117-118.
[5]钟建华.论传统文化与当代农村养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3):255-256.
作者:林超 李辉婕 林晓 姜绍欣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 上一篇:色彩绘画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 下一篇:期刊来稿统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