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论文4篇

时间:2022-01-28 10:57:34

导语: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论文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论文4篇

第一篇

摘要:本文从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以期能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需注意的问题

1.现有待遇不降低,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保不降低待遇。如果参与者的待遇比之前有所降低,会导致参与者的自身利益受损,那么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必然会遭到阻碍。现阶段,从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及时调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但任何制度的改革都必须与基本的经济法则相符合,也就是说,要保证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后不会出现待遇降低的问题,并且今后养老金的增加与提高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协调好改革推进度与承受度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无论任何制度的改革都要充分考虑分担比例、改革成本及改革时机,而改革进行顺利与否,都是与这些改革成本计划息息相关。因此,为保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需要把握好改革的推进力度与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从事业单位的类型看,主要分为行政支持类、公益类以及经营开发服务类。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缴纳不同,因此其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推进度以及承受度不同,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同步进行,还是根据类型分类而逐一进行改革,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尤其是事业单位类型改革尚未完成之前。

3.处理好相关制度改革配套的协同性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极为关键的一项。如果在养老保险体制内的各项配套机制中不能给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个良好预期,那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难以推进。目前,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方面,依然存在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等情况,还存在依据级别来享受养老保险的问题。在运行机制方面,尚没有形成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多是根据行政机关模式运转。财政体制方面,还存在着吃大锅饭、铁饭碗等平均主义的情况,难以体现员工的工作绩效。由此,延伸出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中的诸多问题,必然会降低员工收入和养老激励效果。

二、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策略

1.推进养老保险改革

坚持三改并举的改革方针,为养老保险提供基本保障。三改并举是指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实现共同改革,对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医药实行公开核算、单独管理,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会。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利用药物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的问题,改革理应切断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管理的制度,这样既能提高我国整体医疗保险水平,又能使职工生活得到最基本的养老保障。

2.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人口众多,且分布地区广泛,因此应建立灵活多变、覆盖范围广泛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现有的人群,实现制度覆盖范围的最大化,并采取多样化的保障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广大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养老需求,消除职工退休后的忧虑,从而更好地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稳定大局、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家在政策上充分考虑当前事业单位不同行业养老制度存在的差异,突出改革重点,从经费统筹、地区差别、行业差异等多方面推进事业单位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3.坚决推行新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现阶段,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差额及自收自支通常都是由个人和单位共同承担,并且个人缴费年限15年的职工在退休后,其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才能按月支付,且缴费金额和缴费年限的长短都与养老金的多少息息相关。如果是全额事业单位,那么其基本养老费用则无需个人缴纳,且职工工龄及在岗工资是决定退休后养老保险金额多少的依据。从这个方面看,因为行业及地域经济水平的差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的缴纳也各不相同,并且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加大了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财政负担,因此必须推行新型事业养老保险制度。

三、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充分调查研究之后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这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养老与社会的稳定。目前,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采取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制度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孙守纪,周志凯.事业单位改制的社会保障政策衔接与配套改革[J].重庆社会科学,2012(9).

作者:赵金鹏 单位:石家庄出监监狱

第二篇

一、养老保险制度演进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对员工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日积月累,两种制度的差异化日益显著,这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也不利于促进人才流动。从2008年3月开始,国务院就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山西等五个试点地方率先进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进度缓慢。直到2015年1月,国务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作出制度性的改革规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企业职工相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性质的职业年金制度,用以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低。随后,《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出台,针对职业年金的建立、账户管理及支取进行了具体说明,在政策上推动了改革的进行。根据政策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统一,缴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双方分别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20%及个人缴费工资的8%进行缴费,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中,建立个人账户,突出效率的原则多缴多得,用以保障老龄化背景下,个人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而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使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养老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增加其收入的稳定性,减少财政负担。

二、成都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行现状

成都市作为整个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迅猛,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对于成都乃至整个四川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挑战。在国发[2015]2号文件出台后,四川省认真研究并于2015年3月20日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在贯彻执行国务院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具体体现在:制度和政策的制定、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的确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及养老金调整办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以及业务经办规程和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全省统一,并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管理和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省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转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2012年,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末人数为245.4万人,到了2013年底,机关职工人数为74.3万人,事业单位职工人数为161.8万人,逐渐缩减的在职职工人数以及逐渐增加的退休人员,加之资金来源、筹集方式、现实情况、管理方式等与改革前养老保险不同,使成都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面临巨大挑战。

三、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

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针对的群体特殊,在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虽然国家下了很大的决心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推动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但是成都市在推动深化改革的同时,还面临不少问题。

(一)名义账户资金管理的困境

此次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账户基金包含着个人账户资金以及年金账户资金。个人账户资金本应由个人的长期缴费形成,但是改革中大部分“中人”群体改革之前没有个人账户缴费,视同缴费年限意味着个人账户资金缺失,空账运行。而年金账户资金根据是否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记账方法。其中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名义账户只记账不进入资金,由于没有基金积累,不能进行基金的投资运营,只能按照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计息,在其退休前,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做实职业年金账户。而非全额拨款单位采用实账积累的方式建立年金账户,能够进入市场进行投资运营保值增值,以实际收益计息,这样不同的计息标准,会造成领取职业年金账户中养老金时待遇不同,引起非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职工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的不公。

(二)深化改革面临的矛盾复杂

首先,政府利益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益的冲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转变以后,旧制度下的工作人员所累积的养老保险权益必须由改革主体的政府负担,这样如何权衡政府利益与工作人员的养老权益是改革的挑战之一。其次,减轻政府支出与增加政府支出的冲突。此次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中突出个人缴费的效率,减少财政负担,而在改革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转制成本会在短期内增加政府支出,这就需要合理理清各级财政的责任和能力进行分担。最后,改革过程中群体间矛盾突出。在此次改革过程中,“老人”老办法“,新人”参照改革后新规定执行“,中人”群体的待遇给付比较复杂,在进行养老金标准的确定时不仅要考虑到视同缴费年限,还要合理的确定过渡性养老金的标准,避免引起攀比情绪,甚至引发不公平。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面临风险

首先,收支平衡的挑战。近年来,新参加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逐渐降低,并且未来提高养老金缴费率的空间有限,使收缴的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减小。随着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影响日趋加深,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数目每年逐渐增多,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较高,依据改革后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低的原则,造成养老金收支规模倒置。其次,个人账户资金支取年限的困境。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禀赋、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优于其他职业劳动者,预期寿命更高,而参照国发[2015]2号文件,个人账户基金计发月数与城镇职工相同,均为139个月,与城镇职工相比,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风险更大。最后,基金规模较小。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在短期内具有合理性,但是从长期来看,基金规模小,风险共济性弱,分散风险的渠道少,缺少承担风险的责任主体,导致基金的持续运营存在风险。

(四)改革前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平衡的挑战

养老保险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不需要进行养老保险缴费,但养老金替代率通常能达到80%-90%,改革后实行与企业职工相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不足60%,这就意味着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下降。虽然此次改革方案中引入职业年金以保障整体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低,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工资待遇、缴费年限以及基金投资运营情况都会影响退休后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而在执行中,成都市尚未作出关于此次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导致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对此次改革后养老金待遇水平惴惴不安。

四、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意识的约束

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单位依赖的惯性心理仍然影响着其对养老保险改革的态度,尤其此次改革的细则制定者及改革的推动者都是养老金改革的对象,如果不突破长期的惯性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政府很难摆脱人们对养老金费用等财政支出的依赖,很难保证改革的公平性。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养老金持有待遇方面的优越感,国外发达国家对政府雇员的养老金改革时,大多在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政府雇员的养老金替代水平,而使政府雇员的养老保障相对优厚。此次改革并不是要一味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而是要突破固有的优越性,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基础上,解决养老保险制度群体间不公平的问题,将新政策的效率原则充分体现出来,更好地推进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二)财政支付能力的约束

新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带来转制成本,养老保险“双轨制”的终结在长远来看,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短期内会给财政支出带来更大的负担。为了更好地促进此次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增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避免由于新制度增加养老保险缴费而导致当期实际工资收入的减少。从成都市整体来看,截至2015年7月底,事业单位涨工资基本完成,工资上涨后扣除养老金缴费略有结余。除了此次涨工资需要财政增加支出,旧制度转型带来的历史成本造成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不可估量,需要政府提供巨大的财政支持,增加了各级财政的负担。

(三)制度性的约束

此次改革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意图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进行统一。而从改革的方案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分开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人们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基金空账进而侵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账户的担忧,另一方面,由于单位缴费主要来源于财政供给,能够短期内缓冲改革过程中财政支出的压力。但是,由于目前还不能将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就会对未来的制度衔接带来极大约束。

五、政策建议

(一)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2015年3月20日,四川省政府出台川府发[2015]16号文件,即《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四川省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行说明,实行基金省级统筹。根据改革文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在省级范围内调剂使用。为了提升统筹层次,在改革初期,就应规范各地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养老金计发标准、改革过渡期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细则,解决各地由于政策不统一造成的问题,为统筹层次的提升做准备,向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过渡,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缴费统一、给付标准统一。同时,提升统筹层次有利于增加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为了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理清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管理部门的权责关系,明确管理制度以及准则规范,达到改革目的。国家应设立专门负责全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行政部门,隶属于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专门负责构建制度顶层设计,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能,从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到养老金的发放,统一管理。同时,还应明确财政部门与社会保险部门在管理基金等方面的权责。财政部门不仅要按时划拨经费,支持社保机构的正常运作,还应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进而提高养老金的支付能力,按时拨付资金,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不仅要在制度层面上规范基金征缴、基金给付等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经办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尽管此次改革涉及面广,矛盾复杂,只要理顺管理体制,各级部门之间勤于协调,相互配合,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定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三)谨慎处理好改革中的矛盾关系

由于改革涉及利益群体多,不同群体间养老权益利益的调整,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影响改革的稳定推进。政府要在此次改革中加大对养老保险改革的宣传力度,畅通利益表达渠道。通过多种媒介普及养老保险的相关知识,解读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了解公众利益诉求,减少改革阻力。由于在四川范围内,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单位间经济效益不同,对于改革前已经退休的老人,为了妥善处理新老制度平稳过渡,避免养老金补贴不规范造成地区间或单位间的待遇差距,统一给付标准,由社保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和发放。对于“中人”的养老金待遇发放,增加过渡性养老金,用以保障其退休待遇不降低。由于养老金具有福利刚性的特征,待遇水平能上不能下,一旦下调养老金,就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因此,在确定养老金待遇标准时,要合理制定方案,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上,更加体现效率,从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效调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保积极性,在改革中良性互动,促进养老保险改革。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

面对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巨大改革成本,需要探索出多种补偿机制来解决。如果依靠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自行消化,以收缴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成本填充,不仅不能缓解基金的压力,还会造成国家转嫁转制成本的不公,这就需要国家各级财政支出以填补并轨后转制成本的缺口。建议国家通过提留建立专项资金,目前,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相关支出甚至达到财政支出的50%,而我国的这一支出比重较低,尚有进行财政开支的结构性调整的空间,建议财政预算时,可以逐渐加大国家财政在养老保险的支出比例,划拨补充到养老保险改革专项资金中。同时,尽量测算改革需要的资金,合理分散财政压力,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建立多级财政补贴制度,将补贴资金进入养老保险基金专项账户。在专项账户积累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有义务也有能力填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基金。确保在财政压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效果。

(五)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力度

为了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养老保险经办部门要严格执行养老保险费用征缴制度,确保基金收缴及时,可以考虑将是否按时足额进行养老保险缴费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参考指标,用以保障养老保险费用的征缴。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的养老保险基金分开管理。同时,对养老保险基金实施预算管理制度,从基金的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分别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基金使用安全有效,推动改革的平稳进行。在未来改革平稳过渡后,逐步探索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合并的方法,逐步推进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等群体间养老保险基金合并与统一,扩大基金规模,抵御基金保值增值的风险,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整体平衡和公平。

作者:解静 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第三篇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主要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保障退休待遇。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政府也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行多次改革,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2008年国务院决定再次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并选取了几个省市作为改革试验点,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山西省等,但改革结果仍然不如人意,不见改革成效。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待遇而建立。社会制度保障体系包含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居民低保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对事业单位制度的统一性,且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始终停滞不前,制度建立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员工与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员工存在待遇不平等现象。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强化

我国事业单位众多,员工队伍大,致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例如,职能重复,员工太多,财政负担重等。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能够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将事业单位根据职能不同进行划分,削减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单位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是人们对于“老有所养”的期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不断的探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少合理统一的改革计划与法律制度的支撑

虽然我国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上不断进行改革,但始终没有统一、合理的改革计划。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中,各地区各自实行不同改革计划,致使改革效果均无明显效果。2012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只是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了基本性规定,而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社会监督、基金管理等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更详细的补充说明。

(二)改革措施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不同地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方式、标准不同,导致养老保险征缴难度大。部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属于单位,单位对资金监管力度不够,致使养老资金被个人挪用、克扣、延迟发放等情况经常发生。

(三)养老保险公平现象难以实现

影响事业单位养老金金额的主要因素是单位员工参保年限和退休前工资,与其缴费资金多少、待遇无关,因此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普通员工存在一定不公平。

(四)在职员工参保意识缺乏

由于养老保险参保时间较长或负担较重,导致许多员工不愿交纳养老保险费用。此外,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会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降低,引发员工排斥情绪,且改革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又将是一大难题。

三、改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制定统一的改革计划与法律制度

制定统一养老保险改革计划,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资金缴纳、管理、发放、转移、监督等做出详细规定,明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强制性。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法律制度,不仅能够为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成功提供强大支持,还能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多样性等缺点。例如,制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对养老资金交纳、发放、监督等方面违背人员进行惩罚,情节轻者进行奖金扣除,情节严重者(如挪用养老、克扣资金等)进行停职或开除等措施。

(二)加强对养老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监管分开的养老保险基金机构,管理与监督分开模式有利于两个部门相互监督、相互配合,降低养老基金风险系数。例如,监督机构通过媒体宣传,构建特殊信息反映渠道,鼓励个人或单位积极举报违反养老资金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自身监督职责,保障自身经济利益。

(三)坚持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需要彻底坚持贯彻的原则,必须对每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做到公正平等,不能因为职位不同而区别对待,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是每一位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得到相应的养老资金。

四、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所趋,但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很多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只有充分了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原改革基础上不断完善,循序渐进,完善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作者:颜智 单位:邯郸市丛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四篇

一段时间以来,密切关乎人们切身利益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直在紧锣密鼓地不断被推向深入。我国新组建的社会保障智能管理机构于2009年1月末又一次重复下发文件,将我国的几个省份和地区,比如晋、沪、浙、粤、渝等省市确定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验区。改革方案刚一公布于社会,马上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重视。由于事业单位关联范围广阔、对国家政策感应敏锐,故相关部门对此领域的改革试验效果一定要给予高度关注和应对研究。有鉴于此,笔者在此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创新实验过程的进展现状、问题焦点、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做出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现状

2008年3月,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其主要是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从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工作实施的政策法规和执行方案。具体内容可主要划分为改革工作指导方针、改革运作方案、改革过程保障策略及改革主要涉及对象等若干相关部分。2009年1月28日,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又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政策及实施策略,重新选定了五个改革重点举措及五个重点试验省市区域。五项重点改革举措包括:拟定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理程序异地转移衔接方案;整体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促进在校大学生加入居民医疗保险体系进程;完整解决破产、改制国营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医疗救助难题;彻底处理好事业单位历史遗留工伤人员待遇问题;推进现代农村农民养老保险试验区建设;尽力达到在年末之前完成占我国10%具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域;着力加强养老保险单人账户的实验进程;规划城镇无职业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对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进展状况:截至2009年4月,在全国实施的五个试验推行省份进展均较迟缓,部分省市为推进此项改革已召开了几次会议,还有个别省市仍处于实施前的对具体情况调查研究、可行性论证阶段。部分省市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还有的省市尚未研究拟定出相关正式文件、法规,颁布实施相应的运行方案,离具体贯彻落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要做。截至2009年12月,还没有一个省份制定好并颁布出正规的改革推进政策,亦未能收集到任一个省份关于已切实启动了改革试点的权威消息和文件。全部省市的相关行业机构均在等待、徘徊不前,都在关注着兄弟省份的改革试行进展状况及其实施效果,从而研究制定本省份启动及后续实施方案。这类状况和趋势最后造成了每一个省份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推进过程中都过于谨慎,落实速度缓慢。前一段时期工作热情很高,后一段时期工作热情低落,事业推进不是夭折就是流产,停滞不前、无果而终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中的难点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政策一经推出,好比是打破了五味瓶,短时期内,在绝大部分的宣传媒体网站上于显要版面部位均刊登了紧扣内容的相关报道,大家都积极地各抒己见,评论观点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从中不难看出下一步必将出现的观点争议,即:关于现时期是否具备改革的成熟条件;因何原因导致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因改革深入而越发减少;缘何原因不对公务员进行养老保险改革试点;依托何种条件对这一推进改革试点内容进行分类等。对上述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可将各区域反映出的态度进行划分归类,形成如下趋势,即拥护派、对立派及中立派等。

2.1拥护派

估计占10%。支持实施改革试点的拥护派基本占总数的10%,多半是国家行政部门及其成员,部分国家行政事业部门科研人士,为数不多的学术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等。他们的基本指导思想及核心理念是:政府事业部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新是历史的时代选择及必然产物,其可以大大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及经济压力,增大事业部门的工作效率,激发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自觉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切实加大事业单位职工的经济收益,固然应当获取人们的认知、赞同和拥护。就历史发展趋势而言,国家公务员基本养老制度改革亦必将成为历史选择,只是时机未到。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巩固,形式多样的各类养老保险制度正在逐步拟定和推出,这些制度必然在贯彻落实的实践过程中持续趋向更加成熟。其说服对立派的主要理由包括两个观点,即:一是明确提出实施事业部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政府经济压力过重、财政支出过大没有必然的本质联系;二是侧重指出事业部门养老保险体系改革不可能降低退休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依据具体情况,现今时期推行此项改革政策的根本目的,主要是要从根本上处理好由于支付较大的养老保险费用而导致的政府财政压力过大的现状。改革方案设定的基准就是要将现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水平下调至与企业单位平衡,从而调整好当今时期企业单位养老保险低于事业部门养老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国家行政事业部门职工退休工资通常相当于工资总额的80%~90%,而社会上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工资仅相当于退休前工资总数的30%~50%。

2.2对立派

基本占总数的85%。相当一部分科研部门、教育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及少数国家行政部门干部,均不支持或持对立态度,反对实施此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程,他们所占的比例基本在85%以上。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认为,排除公务员群体,只把事业部门的普通职工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况且还要下调他们的福利待遇水平,此类型的改革有悖于人情,不得人心,是不会赢得拥护和支持的,其必然寸步难行。现实的负面作用主要有如下体现:导致大部分事业单位职工要求提前退休;在职职工工作心情不稳,对未来充满忧虑;极力促进职工争考公务员,千方百计换取公务员身份;社会职业选择紊乱无序等。对立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推进如此模式的改革一定会导致社会秩序被打破,引发社会动乱。我国的事业部门体系属于一种富有极其特殊使命社会群体机构。规模宏大的事业单位系统,事实上是极大地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增大了政府经济负担和所承受压力。在通过深入研究过程之后,实施我国事业部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应最大限度地减小局部事业单位职工群体所付出的代价。

2.3中立派

基本上占总数的5%。除持以上两种态度的群体之外,部分认识相对独特的科技工作者则表现出不总体拥护亦不完全反对,而是采取中立态度。这部分人群占总数的5%。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指导思想。一种指导思想是:国家事业部门的养老保险体系实施制度创新需要谨慎从事。相当一部分政界人士提出,国家事业部门养老保险体系制度创新一定要慎之又慎。思想基础是:对国家事业部门实施全面的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本身是一种积极的、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举动。然而,搞如此一个牵扯到近一亿人切身利益的保险制度改革工程,当拟定实施政策之前,务必要做周密的针对社会市场的调研,反之必导致强劲的阻力,而且极有可能造成因执行困难而不了了之的被动结局。

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创新改革试点的类别划分与实施方式

3.1事业单位的性质与分类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与机关有别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些公立的组织机构。1998年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9年通过的《公益事业捐赠法》与2005年《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界定了事业单位的法定概念性定义。

3.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践

以广东省模式为例:2008年12月底的《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将现行的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三类:行政类事业单位、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与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性事业单位进一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基础研究、群众体育、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权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

4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创新改革试点实施举措

对策之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推进社保教育普及化。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宣传介绍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基本知识以及各地实践模式,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认识养老保险,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对策之二:循序渐进,有序进行,分步实施,逐步解决。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一步步推进。对策之三:广泛征求意见,扩大公众参与,消除分歧,顺利推进改革。

5结语

通过上面一系列阐述可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新生事物。在推进试点改革进程中,难免发生各类问题或由于不成熟、不完善而导致一些缺陷的产生,以至于要走过一些弯路。相信通过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周密细致工作,定能将这一改革新生事物维护好、发展好,为事业单位乃至全社会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蔡莹莹 单位:枣庄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