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议
时间:2022-06-29 10:17:51
导语: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廊坊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政策及参保状况
(一)按在职人数与退休人数波动情况分析参保构成。截止到2014年底,廊坊市参保职工共18.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4.1万人,占参保总人数75.8%;离退休4.5万人,占参保总人数24.2%,抚养比(在职比退休)为3.1:1。
(二)按单位性质分析在职参保人数情况。在参保职工中,财政拨款单位9.7万人,占69%,非财政拨款单位(含定额补助单位)3.4万人,占24%,财拨人数与非财拨人数之比为2.9:1,编外人员(指聘用人员和流动人员)1万人,占7%。
(三)从基金收支上,2000年至2014年底,全市共征收基金124.6亿,支付117.5亿元养老金,累计结余达9亿元。
二、廊坊市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我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一)缴费比例不统一。在个人缴费比例上,在全市12个统筹单元中,有的县规定个人缴费比例低的有2%,高的有8%;对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大部分县给予1%补贴,但有的县补贴达6%,还有的县不给予补贴。单位缴费比例,从20%至27%不等。
(二)基金隐形“亏空”大。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累计结余9亿元,实际上只是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并没有多少统筹基金。主要原因是缴费模式造成。非财政拨款单位,全市范围内都能做到由参保单位将全部养老保险费用直接向经办机构缴纳,实现筹集发放。对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单位缴费部分全市都没有列入参保单位预算,无列支渠道,而是由财政直接拨付经办机构,或者经办机构根据当期需发放的养老金总额,向财政提申请拨付发放。为了确保足额发放,各级经办机构都在动用个人账户用作发放养老金,所以存在很大的隐形“亏空”,并轨后降低征缴比例,全市的基金缺口会更大。
(三)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的危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面任务受局限。机关事业单位的扩面工作受到人事部门编制的控制,加上近年来部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造成新增参保人员有限,不能像企业扩面的空间大,影响基金收支平衡。二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多,且离退休人员工资不断增长。三是统筹层次较低,基金分布不均衡,基本上没有建立调剂金制度。
(四)缴费群体不同,待遇发放标准不尽一致,参保职工意见很大。丧葬补助金、因病死亡遗属抚恤金、供养亲属生活补助费、年终一次性生活补助、取暖费、冀政办[2001]10号年终加发的一次性生活补贴等5个一次性发放项目,是退休职工普遍关注的。在这5个项目中,有的全市标准一致,有的标准本县区自定;有的县区纳入统筹,有的没有纳入;没有纳入统筹,全额单位由财政列支,发放有保障。但是,对自收自支单位或差额拨款单位,都是根据本单位效益情况,参照执行,发放没有保障,退休职工对此意见很大,由此也产生了大量上访事件。
(一)在实现省级统筹的路径选择上应逐步实现。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统筹的终极目标是省级统筹。我们认为,在实现省级统筹的路径选择上,从由市级调剂起步,厘清市县两级政府的责任,实现市级统收统支,再过渡到省级统筹。提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一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不同于企业养老保险的特殊性就在于,财政全额拨款职工占比多,基数征缴、待遇发放与当地财政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二是需要同级政府承担更大的确保发放责任。改革后单位缴纳养老费加职业年金为28%,个人为12%,按2014年的参保数据和缴拨口径,初步测算,预计2015年全年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18.9亿,职业年金8.1亿(含财拨单位未记实4亿),由于剔除编外人员和缴费口径变窄,两项征收总额27亿,同比增长35%。在养老金支出方面,按去年同期数需支付养老保险费达到20亿,基本养老保险费当期缺口1.1亿元。
(二)缴费基数仍按大口径掌握。改革前,我市的试点制度确定缴费基数是按大口径掌握,为本人档案工资总额,有些一次性项目即使单位没有发放,也要按标准列入征缴基数,这样能够保障退休人员待遇及时足额落实。改革后,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按小口径掌握,仅包括基本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五项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事业单位为绩效工资),其它项目都暂不纳入统筹项目。缴费基数口径变窄,使部分一次性支付的项目退回单位发放,造成改革后统筹内发放待遇降低,特别是对于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单位效益差,可能无法落实,引发退休职工不满。我们建议改革后,缴费基数仍按大口径掌握。
(三)加强对机构编制部门协调力度。按照国务院2号文件和两部28号文件要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不得参加、尚未转企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暂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很明确,很具体。但是,执行这一政策的前提,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编制部门要实现编制实名制、完成事业单位分类。
(四)完善适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职工退休审批和待遇调整程序。一是改革退休审批程序。目前退休审批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多部门管理的。为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管理,我们建议修改为按管理权限,由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发文批准退休,所在单位报养老保险行政部门审核缴费年限、经办机构计发待遇。在今后的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待遇调整上,按单位报表、养老保险行政审批、经办机构发放的程序进行,实现退休参保职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二是提前退休期间的待遇不得纳入统筹。在事业单位转企安置职工时或为鼓励创业等原因,地方政府往往会参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工龄或年龄满一定条件的职工允许办理提前退休。对这样提前退休的人员国家应明确,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退休待遇由原工资支付渠道继续支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再转入社保基金支付。
作者:姜佳君 单位: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上一篇: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 下一篇: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