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下中医院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2-27 03:06:41

导语:医保下中医院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保下中医院的实践与思考

1医保总额预付制度

医院必须加强综合管理,如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成本核算、实现医保管理信息化及精细化等,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主动适应和推进医改。

2改革措施

2.1优化就医流程,合理控制费用

住院费用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合理控制住院费用便成为关键。为此,本院实行了预约住院制度,鼓励小病和慢性病患者在门诊就医,而对疑难、危急重症患者开通住院治疗绿色通道。

2.2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目前影响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有:①主导费用的主体医生决定医疗费用的主要发生,医院决定疾病的治疗组织活动并在统计中起作用;②医疗方案起主导费用;③费用项目由供方决定[1]。所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对于控制医疗费用极为重要。为此,本院结合三甲中医院复审,推广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对病种标准用药、理化检查和治疗项目措施进行匹配设定;为保证医疗质量,严格执行医院核心制度,还对临床路径管理中出现的疾病变异进行监测并持续改进;此外,对医疗质量的核心关键点如3d确诊率、治疗达标率等实施预警机制。

2.3建立院级危急重症专项基金

为避免出现因医保总额预付限制而推诿患者的情况,本院专门设立了危急重症医保专项基金加以应对;同时,为了规范该基金的使用管理,规定医疗组在收治患者诊疗结束出院后,需将有关病例资料上报医院医保办公室,由医保办公室会同医务处组织院内专家评议,对该病例是否符合危急重症指针、诊疗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议,量化考核,以决定是否符合危急重症专项基金支付条件。如此既可满足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又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同时也促进了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

2.4规范临床药物管理

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医疗过程的结果指标。为达到控制药费目标,本院结合目前医改政策,推行了综合规范临床药物管理办法,包括取消医院奖金与药品收入挂钩,在医院内部废除“以药养医”;另外,为实行对抗生素等品种及用量超常预警和治疗安全警示,本院还与属地所在检察机关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三色预警”,即每月对全院抗生素使用进行排名,对进入排名前6~10位的品种亮蓝灯,前3~5位亮黄灯,前2位亮红灯。对连续3次亮红灯的抗生素品种,医院对异常情况开展调查。按照学科分类,合理严格控制药占比(内科系列为45%,外科系列为35%),实行医师用药情况月度考核通报,对单品种用药总量排前10位者进行通报,并会同医疗、药师、医保办等部门分析核查,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约谈,甚至限制其处方权。对于不合理超范围用药,超药占比的医疗组予以扣罚绩效。

2.5规范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管理

高值医用耗材过度使用是医疗费用高昂的原因之一,为此必须规范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管理。首先,进行“阳光采购”,严格按照原卫生部招标价格进行收费。对高额诊疗项目执行严格告知报审制度,如对进口人工关节、血管内支架和进口心脏起搏器的使用,需完善告知、申请、审批与监督。其次,对高值耗材进行月度考核并纳入药品考核,形成“药材比”指标进行监控并在院内考核通报制度。剔除高值耗材与业务收入的关联,将“药材比”纳入绩效考核,在不合理的比例上,“药材比”越高,绩效就越少。

2.6强化行风监督和医德医风建设

本院在改革实践中发现,由于某些疾病的病情较复杂,不同医师对疾病诊断的认识不同,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所以,主治医师有充分理由分解和过度治疗甚至重复治疗,而院方对此并无客观指标判定其医疗行为。此时,医师本身的医德规范就起到自律作用。所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风监督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院采取以下举措:组织医务人员定期观看反腐倡廉和廉洁行医警示片,建立医德医风考核电子档案;医院行风办公室对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出院患者做电话随访记录,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挂钩;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医院”、“争创人民满意医生”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执业行为,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2.7积极引导患者改变观念,合理就医

针对本地区参加医保患者认为“住院”才是“看病”的传统观念,本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患者改变观念,合理就医。推广专家下社区,建立“神农堂”名医馆,开展针灸、推拿等简便效廉的适宜技术,大力推介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导参加医保患者合理就医,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3改革实践效果

目前,本院各项医保考核指标名列徐州市三级医院前列,医保资金2012年使用7000万元,微超0.62%(全徐州市三级医院平均超额3.19%)。同时,2012年医保门急诊诊疗患者为659003人次,同比增长9.8%;医保出院患者同比增长1.7%;在医保患者医疗费用中,患者自负项目为3.4%。

4问题与建议

4.1同级别医院总额定量指标不统一,影响了医院服务参保患者积极性

由于指标定额差异,特别是和西医综合医院的差异较大,导致医院之间竞争不公平,客观上也损害了患者利益。中医院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患者,必须引进人才、新设备、开展新技术,将现代医疗技术和中医传统精华相结合,但这会出现定额超出的压力,客观上限制了中医院主动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限制了中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最终影响患者利益。有资料显示,同级别的中医医院的财政补助要比综合医院少一半[2]。因此建议政府在核准中医院的医保总额时,要考虑到中医院建设的历史亏欠,给予一定的倾斜。

4.2贵重药品和耗材的控制使患者流失

由于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开展会伴随使用一些贵重药品和耗材,但现行政策对贵重药品和耗材的刚性控制,使医师在两难之间选择放弃用新技术治疗,使部分患者流失到其他医院。客观上导致了中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建议设立中医院新业务新技术基金,以满足开展新业务和新技术所需的贵重药品和耗材的额度,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流程。

4.3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应该是在确保医疗服务提供的公益性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有研究发现,在医保总额控制机制下,超过总额的费用得不到合理补偿,而低于总额的费用又没有得到合理的奖励,医疗机构可能在平衡申请拨额与总额之间花心思,最终结果是导致患者费用没有明显得到控制[3]。本院在实践中也发现存在类似问题,各医疗组经常要为平衡基金额度花费大量人力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因此,建议政府应设立更加合理的、与总额预付制度相匹配的绩效薪酬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以使中医院提供“优质性价比”的医疗服务。

本文作者:王晓红王智明工作单位:徐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