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时间:2022-08-02 11:13:27
导语: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覆盖城镇和农村参保居民,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有益制度供给。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制度建立之初,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为政策目标之一,但事实上不平衡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现象似乎并未真正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同等增长。本文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特点、收入分配效应及其不平等问题,并得到其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养老保险;居民收入;影响分析
我国居民经年累月形成的“为养老储蓄”的预防意识,使得居民会自觉产生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的理性选择,这是由于先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以及不健全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为逐渐打消我国居民的这一意识理念,政府开始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管这一制度具有理论优势,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不足,城乡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的现象就使得这一制度原本的提高居民收入的效益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
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的基本状况
(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总体不平衡。全国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9817,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均值以及比例的基尼系数却高达0.71646、0.67069,详见表1。这表明相比全国可支配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均值以及比例存在的不平等程度更高。同理可得,分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均值以及比例的不平等程度都远高于分城乡的可支配收入。同时,将城乡之间的基本养老保险数据进行比较——农村内部的养老保险缴费数据均大于0.7,而城镇的数据在0.615左右,由此可知,农村内部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存在更大的不平等性。从总体上看,相比可支配收入,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支出存在更大的不平等性,同时农村内部的不平等程度亦高于城镇。(二)收入再分配效用大打折扣。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作为公共转移支付的一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收入再分配作用。但通过对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得到以下三个结论。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由73.4%降低到47.7%,而城镇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由25.2%上升到73.1%。农村地区的参保决策受收入影响较小,其覆盖率在80%左右;而对城镇地区的影响较大,随着收入的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由64.5%上升到91.3%。基本养老保险实际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收入分配逆效应。这是因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即使高收入者的缴费水平高于低收入者,但其缴费比例却表明比低收入者低的多,这就导致了低收入者反而承担了比例较高的支出,这就产生了实际上的收入再分配的逆向效应。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的累进指数为-0.04134,并不具有累进性,详见表2。但农村的养老保险缴费的累进指数为0.02147,这表明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具有累进性。但同时,累进指数和基尼系数变动率的量级都较小,这表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为微弱,详见表3。这些数据都印证了基本养老保险确实存在较小的收入再分配逆向效应。
二、数据、变量和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和数据。选取CHIP2013数据中35581个个体作为样本,这些样本均为16~60岁年龄段的非就业且非在学人口以及16~65岁年龄段的就业人口。同时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并选择了各区域较有代表性的省份最终确定了涵盖了14个省份不同层次的居民。为了弥补研究数据部分缺失的不足,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将缺失的缴费信息补全。(二)变量设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用养老保险缴费值(contribution)来衡量,它是指个体年度内基本养老保险的的绝对额度。收入即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养老保险缴费比例(rate)是指养老保险缴费值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同时养老保险种类(pension-kind)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其他以及没有参加任何养老保险这8类。(三)预测模型设定。理论上,居民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其缴费必然是非零的,但现实中却存在着“参而不缴”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对模型结论产生的偏差,不仅将性别、年龄等影响养老保险支出的主要因素纳入模型设定之中,还要对设定了预测模型进行调整——即在农村模型中引入城、村变量以及在城镇的模型中引入职业变量。具体模型设定如下:农村估计模型:lnC=β0+β1m+β2a+β3a2+β4v+Ɛ城镇估计模型:lnC=β0+β1m+β2a+β3a2+β4c+Β5ow+β6i+β7oc+Ɛ其中,C表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值;m表示性别;a表示年龄;a2表示年龄的平方。v和c分别表示城、村变量;ow、i和o则分别表示企业所有制、行业和职业,ε则为残差项。利用上述模型设定将缺失数据进行再估计把数据补齐。
三、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的分解
(一)泰尔指数分解。由于组内不平等贡献率数据都具有显著性,因此抛去组内不平等贡献率只分析组间不平等贡献率,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城乡差异所导致的组间不平等最为显著,详见表4。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参保者而言,只有性别、年龄差异造成的组间不平等效应甚微,其余指标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显著性。从城镇的角度来看,除去参保类型差异以外,工作行业、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差异都能解释一定程度的不平等。但是在性别、年龄组差异方面并不明显。从农村的角度来看,除参保类型差异这一最显著的因素外,有别于全国和城镇的地区差异同样能较大程度地解释不平等。这表明农村的参保者大多是乡、村的集体行为,存在很大的聚类效应。(二)基于回归模型的分解。为进行回归模型的分解,将上文所涉及的数据指标的分类重新划分为5类以方便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将养老保险类型重新划分为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其他养老保险和未参保5类,以未参保作为参照组。同理,将职业划分为白领、蓝领、服务业、其他职业和无工作5类,以无工作为参照组。将所有制划分为为党政机关、国有及控股、个体私营、其他所有制和无工作5类,以无工作为参照组。由此得到回归结果,详见表5。由表5得知,从各显著性水平可以判断出地区因素对缴费比例影响最大。对缴费比例以及水平有较大影响的就是所有制类型因素。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得到的分解结果,详见表6。由表6得知,第一,养老保险种类对缴费比例不平等的贡献远大于其他因素,其贡献程度达到了40%左右。尤其是职工保险这一种类;第二,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因素对不平等的解释程度虽存在差异但其解释程度逐渐降低;第三,除养老保险种类的差异外,其他因素也对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差异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贡献。就全国层面而言,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收入不平等。就农村层面而言,地区差异对收入不平等的解释程度约在10%左右,同时年龄差异以及工作差异相对于地区差异的解释程度较小,而受教育程度的解释力度甚微。就城镇层面而言,所有制差异对收入不平衡的解释程度在2.89%~7.73%之间,而地区差异的解释力度甚微。
四、分析结果及政策启示
(一)分析结果。第一,城乡之间以及城镇、乡村内部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不平等程度远大于可支配收入,同时农村内部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平等程度大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虽然抑制了全国收入不平等,但扩大了城镇内部差距,同时对农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不显著。不过由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水平要高于农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参保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随着地区经济水平以及收入的提高,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逐渐提高,同时新农保的参保率则反之;第三,年龄对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影响关系呈倒U型,即青年人、老年人参保积极性明显低于中年人;第四,工作行业以及职业对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亦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国企以及控股部门职员的养老保险覆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二)政策启示。根据缴费不平等的分解结果可知,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对缴费不平等的解释程度约为40%。因此,解决制度差异是抑制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降低收入再分配负向效应的最有效办法。在城乡统筹阶段,政府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以完全消除城乡差距。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加强对中西部的补贴力度、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宣传等多维度改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不平等现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任重而道远,因此本文希望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平等的现象行为对居民收入产生的逆向效应,并继续探索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路径,建立一个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实,徐晓静,贾晗睿.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92-103.
[2]游天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朱国龙,金淑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西部,2018,(06):25-33.
作者:陈昆 单位:天津市蓟州区出头岭镇政府
- 上一篇:财政补贴助力农业保险机制分析
- 下一篇:浅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