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社会保险改革政策及特点
时间:2022-07-01 09:31:41
导语:分析社会保险改革政策及特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召开过有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主要指出要对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试点。并且积极讨论同时制定了相关的执行方案,决定先在广东、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和上海市这几个地方先进行改革。本文主要是浅析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的主要政策以及其独特之处。
关键词:事业单位;社保改革;特点
全国的事业单位在2005年的时候就在逐年增加,导致财政压力加大,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企业员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员工不满情绪增加,所以保险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社保的发展现状及改革特点。
一、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现状和问题
(1)参与保险的人员有限制,从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参与事业单位保险的只有机关单位的正式编制人员,还有就是财政给予一定补贴以及自收自支的部分人员,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其他特殊人员。(2)参与社会保险的基金不够,保险改革滞后问题以及旧制度导致一部分工作人员的养老金根本没有累计计算,有一定的基金缺口问题。(3)事业单位员工对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并不是很强烈,大多数单位的员工少数参保,他们主要是经济收益比较好。大部分员工害怕自己参保缴纳的钱被别人占到便宜,因此不愿意参保。(4)事业单位保险统筹的层次很低,国家并没有在全局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去为事业单位的参保人员提供一个保障,所以保险基本都是各个省市自己规划,在保险一些统一问题上也都是根据自己省市现状来规定具体方案政策,这就妨碍了样保险的日常管理,另外就是不同的标准导致人们对它的信任度大打折扣。(5)在职时缴纳保险金额和退休后享受待遇的实际情况不符。
二、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相关改革政策内容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事业单位保险政策顺利进行。(2)将养老保险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项改革措施应该是在全国的中央和地方机关单位实行,参与保险的人员应该是事业单位里所有员工,要建立一个与我国当下发展水平一致的保险制度。(3)将统筹的层次提高。国家财政先对事业单位里的经费进行运算,然后再拨款付所以职员的工资和保险费用,所以事业单位的保险改革一定要从国家企业相应改革中吸取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从一开始实施的时候就直接让国家统筹规划。(4)员工应该合理缴纳保险的基数。我国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缴纳一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国家出的,这算是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工资补贴,另一部分是经过国家规定后各个省市对在职人员的津贴补贴。这个缴费基数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全国各地编制人员实行统一的标准,另外一个就是各个省市根据自己内部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等确定一个标准。(5)每一部分的保险缴费比例全国必须是统一执行的。
三、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相关改革政策特点
(一)改革思路清晰明确,目的就是化解双轨制矛盾,以求达到制度最终相统一。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员工退休制度虽然是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下执行的,但是一般都是事业单位和企业自己承担各自员工的退休费用,职工薪资待遇和之后随着年份调整政策大体上也是相同的,这是和我国当时实施的计划经济相一致的。但是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独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大的改变,原来是国家统一收入统一支出,后来便改成了企业自主经营,不论盈利还是亏损都企业自己负责,他们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拥有了招聘工人和分配工资的自主权利。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如果再使用之前旧的职工退休制度,明显是不符合时展和社会潮流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在这个全新的竞争市场中生存下去。以往的福利政策,不易为广大事业单位职员提供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让他们努力合作奋斗,共同为企业积极奋斗。所以综上所述,企业所提供的保险必须尽快向社会保险转型升级。在企业不懈的努力之下,国有企业最终还是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社会统筹规划和个人账户紧密结合。之后,这种新兴制度又逐渐扩大到各类企业中去。事业单位保险由“单位制”单轨向“社会化”单轨转化,只公正。有这种新兴保险制度方能更好体现社会的公平。2018年,国家终于下定决心先挑我国五个省市进行社保改革,开始第一轮的试点,和当时的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共同推进实施。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退休养老制度,主要是因为当时政策缺乏一定的领导,整体不够规范。但是不得不说,试点改革将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矛盾摸清楚了,为之后的全国性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在之后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之中,国家有关部门率先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仔细分析研究方案。之后又将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全面推进,并且制定相应的保险制度。(二)将改革内容和社会保险并行,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情况。在国家2015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决定中,大体可以将内容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要及时调整工作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和比例。每一个事业单位中的正式员工都必须缴纳相当份额的养老保险金额。一开始是由国家的财政一起支付,后来就改成单位、个人和政府各出一部分资金的新机制。其次,调整了养老保险的基本待遇。保险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最基本的养老金,这个以缴费年限为主要标准,缴费时间越长,得到的待遇就越高;另外一个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将每一个人每年缴费的本息累计起来,除以月份数。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年龄是一样,计算发放养老保险的月数也是相同的,实际是每人缴纳的费用越多待遇就越高;而若是每一个人账户里累计金额是一样的,则谁退休晚,谁的待遇就高。这样就改变退休金的发放形式,往常都是按照个人最终工资水平分比例发放退休金,而如今则变成了按照单位人员在职期间缴纳养老保险的总费用和总时间来计算,这样就可以和个人所做贡献挂钩。这是一种更加公平公正的发放方式。再者,这次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调整之后的养老保险更加注重公平了。改革方案实行之后,事业单位退休员工的待遇不再和尚在岗位的同岗位人员的工资增长情况有关,而是和每年的其他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养老状态相结合考虑。这一项改革可以避免机关单位员工之间的相互攀比,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最后,新的改革倡导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在事业单位中主要有两部分来源,一个是机关单位按照全员工资总额缴纳百分之八,另外一个就是个人单独缴纳工资的百分之四。当员工实际退休时,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享受一定养老待遇。(三)改革一定要注意真实效果,并且设置一个过渡期。在对事业单位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时,国家有关通知特地强调要注重退休人员待遇的衔接,并且设置了一个为期十年的过渡。总体准则就是“老年人依旧实行老的办法,新人要依据新的法律法规办事,而处于过渡期的中间人要逐渐过渡,切不可操之过急”。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对于那些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之前的待遇暂时不变,今后若有新的政策调整也要参与其中;对于这些改革实行之后新加入单位的员工来说,他们退休之后就要按照改革新方法享受福利待遇;而对于那些在改革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了,而在改革之后才退休的人来说,主要依据过渡政策享受待遇,一个是在还没有实施改革之前他们并没有缴纳个人费用的那些年限算作是已经缴纳了,将来退休时这部分钱根据实际年限给予一定的过渡补偿;另一个就是国家设定一个固定年限的过渡期,在此期间内根据新颁布的与原来的政策实行养老待遇问题,尽可能让所有退休人员的基本待遇不降低。之后随着“处在中间过渡期的人”退休,过渡性政策就可以一步一步进行弱化了,让新政策新制度逐渐占据领导地位,实现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政策经过之前的少省份试点实施,如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而且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执行国家颁布的大政方针时,也必须仔细研究这项政策实施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实施长期之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大致上来说,就是相关人员需要在社会保险改革实施过程中,找出重点问题,在保持原有模式执行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现实情况出台有关指导意见和建议,对原有制度进行细微之处的调整,让整个制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复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效果评估——以比例原则为分析视角[J].政法论丛,2018(6):125-137.
[2]汪卓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改革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8):88-90+113.
[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苏明,杨良初,张晓云,王立刚,程瑜.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52):3-25.
[4]孙守纪,周志凯.事业单位改制的社会保障政策衔接与配套改革[J].重庆社会科学,2012(9):10-15.
作者:宋纬华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事处
- 上一篇:商业保险公司健康扶贫挑战与对策
- 下一篇: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