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保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22-04-01 11:48:00

导语:有关社保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有关社保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社会保险是我国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体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向国家输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开设并教授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随着国家对社会保障的大力扶持,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些社会保险重大问题也凸现出来。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社会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社会保险的具体实践和改革发展趋势,并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社会保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是在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就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

高等学校社会保险课程的设立和发展是建立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的,较之于传统专业的课程,它的理论性、应用性、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社会保险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进行融合,才能给学生以整体性的知识。此外,社会保险还属于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目的就是要为社会保险发展的实践服务。本课程紧贴我国社会保险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现实,客观分析国外其他国家社会保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具体通过对社会保险基本原理和发展过程的分析论证,总结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原则,为指导我国社会保险实践,进一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事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式方法。

目前,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以讲授为主,主要向学生讲授社会保险的基础理论以及社会保险各个险种在国外其他国家和在我国国内的具体实践。这种传统灌输式、单向式的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未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让他们主动地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来对社会保险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这将不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社会保险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培养的人才是能够直接从事与社会保障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社会保险具体实践业务的流程和办法,了解社会保险不同险种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这对理解和处理社会保险的现实问题都极为重要,这些来自于实践的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说明了我国的社会保险发展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险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同时,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原理来分析社会保险的现实问题。古人云:“授之以鱼,供一顿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之不尽。”所以,在社会保险的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二、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社会保险课程的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已经不能满足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培养的要求,应当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即采用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实践、鼓励科学研究等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逐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规范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广泛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它以图、文、声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更为直观,这是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并不能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应该摒弃了,二者相比各有利弊,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它们的长处,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来选择了。例如,在介绍社会保险的发展历史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向学生讲解社会保险发展的各种历史阶段及其表现形式,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大量生动真实的信息,强化了学生对社会保险历史演变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今后对社会保险基础理论的理解。但是,对于理论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则更适合传统讲授的方法。例如,社会保险精算这一章节的内容,数理推理较多,逻辑性很强,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推导并详细讲解,使用传统讲授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

(二)重视案例教学,将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也应当是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社会保险理论、社会保险法律与法规、社会保险原则及条款的解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实践性和权威性。案例教学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案例教学重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案例分析来强化社会保险的基本知识及实践应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授社会保险知识,而应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积极的引导、启发和讲评,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就某个论点深入分析讨论,启发学生采用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种方式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在于案例的选取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设计。例如,在讲解社会保险险种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选取同一个险种本国和国外两个案例,让学生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以发言、辩论等讨论形式来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保险基础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理解在不同的国情下社会保险政策的内涵,从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处理社会保险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社会保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保险理论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就必须让他们到实践中去体会理解。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同样要先从课本开始,再进入实践中去,最后又回到课本,这不仅遵循了认识论的规律,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等其他基本素质。在社会实践环节,要组织学生到社会保险相关机构实习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展开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机构的管理流程及其不同险种的政策实施情况。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分析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进行科学研究,锻炼他们独立科研的能力,这有助于高等院校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改革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不同,以学生能够接收的程度为准则,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学环境由教师讲授为主体逐步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来转化,但是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和引导直接相关,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实际上,高等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更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