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保费资金归集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1 03:05:00

导语:农村保费资金归集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保费资金归集研究论文

[摘要]农村保费资金的有效归集是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举措。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保费资金归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银行渠道出现断层,而现金直接交至县级公司的方式风险较大。农村目前的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汇局和农村信用社,这三条渠道各有利弊。建议充分利用农业银行的网络,将农业银行作为农村保费资金归集的首选渠道,同时在注重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强化成本和效益观念,积极探索利用邮政网络和信用社归集保费资金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保费归集,农业银行,信用社,储汇局,资金风险

积极探索农村保险运作模式是保险业服务和支持“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村保险运作模式内涵丰富,既包括客户开发、产品创新等直接面向市场的前台服务,也包括客户投保后如何归集保费资金等后台支持问题。城区的保险客户通常可以到身边的金融机构交纳保费或者通过诸多商业银行转账,但广大农村的情形却千差万别,农村保费资金的及时有效归集是关系到农村保险业务有序、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利用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实现保费资金归集得安全和时效,成为保险公司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对乡镇、乡村(以下简称“两乡”)保费资金归集的金融渠道作了理论上的探讨。

一、农村保费资金归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费资金归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保费资金归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保费资金从保户到基层公司,二是基层公司将保费资金上划至上级公司(即:狭义的保费资金归集)。对于第一个层次保费资金的归集环节,目前的做法一是通过银行代收交至公司账户,即:由个人人以现金交款,客户到银行交费、授权自动转账。二是由个人人和客户直接以现金、银行卡方式交至公司柜面。从实际操作层面,在首期保费资金的收取上,个人人收取现金的形式占大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展业模式决定的。对于续期保费资金的收取,在银行网络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城市,投保人通过银行交费和自动转账收费则更多地被采用,但个人人收取续期资金的方式也大量存在。在管理措施上,对个人人收取的保费资金,保险公司多采取规定资金缴交期限、定期核销单证、客户回访、个人人管理系统等多种方式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对于第二个层次保费资金的归集环节,目前保险企业多实行“收支两条线”,通过开立收入账户专门归集保费资金,并定期向上级公司上缴资金。而保险公司通常对开户银行都作了相应的要求,且大都不允许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开立账户。

众所周知,农村地域广阔,金融机构和服务存在缺失,给保险公司在农村归集保费资金带来许多障碍,资金归集效率较低且存在较大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既有银行渠道出现断层。县级公司在认可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开设账户,但农行县以下的对公业务和储蓄业务存在缺位,个人人无法将资金通过农行交至公司账户,投保人通过农行交费也很困难,使得县以下的保费资金无法通过农行渠道顺利归集。二是现金交至县级公司方式风险增大。由于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的限制,诸如资金上缴期限、定期核销单证、客户回访等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均受到挑战,在实践中难以有效执行。此外,由于上述风险监控措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降低了资金归集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个人人的道德风险。

据了解,有的保险公司已就农村业务的资金归集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整体上看,公司的资金归集模式在县域尤其是县以下地区的运行仍不畅通。只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且农村保险业务发展慢于城市,这些矛盾或问题才没有引起高度关注。为了多渠道疏通资金归集通道,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必要先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随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收缩服务网点,并陆续撤出农村市场,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村银行类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存款和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能够享受到金融机构提供的储蓄、汇兑等基本金融服务。

(一)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点遍布城乡,其中有61.9%的机构网点、51.5%的在岗员工分布在县及县以下,是农村保费资金归集的首要渠道。

1.农行网内收付业务功能。2006年,农行统一了网内收付业务的管理规范(网内收付是指农行营业机构根据存款人委托,通过农行现金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内跨农行营业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资金实时收付操作的行为)。对保险公司而言,网内收付业务能解决非开户行的资金代收代付问题。根据农行数据集中及现金管理系统升级的进度,大部分分行已具备开通网内收付业务的能力。但对于网内收付服务,目前只针对异地转账有明确规定,未提及同城转账是否收费。

2.农行单位理财卡创新。农行部分分行开办的金穗单位理财卡(以下简称“单位卡”)业务,是在金穗借记卡基础上专门为单位(公司)开设的具有资金归集管理功能的单位卡。此卡可开设多张子卡,主卡不能存取现金,子卡只存不取,单位卡账户资金从对应子卡转账存人,并且只能转账支出到其单位的对应账户。主要适用于系统性、集团性单位客户的资金清算和归集需求,具有使用安全、实时到账、封闭运行、结算成本低等特点。

(二)邮政储汇局

邮政金融业务是在综合利用邮政网点设施、人员等资源的基础上,面向城乡居民提供的零售金融服务。目前我国邮政储蓄营业网点超过3.5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营业网点占比近80%,约2.8万个网点,覆盖面很广。为适应邮政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突破邮政储蓄与邮政企业混合经营的管理体制,2005年7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行政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中国银监会也在积极推进邮政体制改革,加快成立由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邮政储蓄银行。

邮政金融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储蓄、转账、汇兑、、清算和国际业务等。由于暂不能开设对公账户,这里仅从业务角度探讨资金归集的实现方式和成本分析。

1.汇兑业务。作为全国最大的个人汇款网络,中国邮政汇款网络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传递汇款信息。目前已形成覆盖全国所有市县的邮政电子汇兑系统骨干网络,建成了联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68个县市、2.5万个联网网点的邮政电子汇兑计算机处理系统,开通了投单汇款、24小时汇款、2小时汇款和实时汇款等业务。全国遍布城乡有约5万个汇兑网点(包括近3万个联网网点)均可办理邮政汇款业务。汇兑业务基本资费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单笔最低收费2元,最高收费50元(单笔最高汇款金额5万元)。在同一县域范围内,资金归集如果采用邮政汇兑方式,需按资费规定支付汇兑费,但如果通过银行渠道,则无需支付费用或者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出于成本预算的考虑,保险公司大都不采用这一渠道。

2。转账业务。目前我国邮政绿卡用户达到9000万户,邮政储蓄已成为我国第四大发卡机构。邮政储蓄储户总数达2.7亿户,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邮政储蓄网络可实现国内的异地实时转账。省际间转账业务的基本资费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单笔最低收费2元,最高收费50元(单笔最高汇款金额5万元)。对于省内转账业务则是在不高于省际标准的情况下,由邮政各省局自定。按照现行规定,邮政储蓄虽能开办针对个人的储蓄业务,但不能为单位开设对公结算账户,因此对于转账业务如何实现资金结算还需与邮储局进一步探讨。

3.业务。邮政业务包括保险和代收付业务两部分。与资金归集直接相关的是邮政代收付业务。邮政代收付业务是邮政部门接受客户(法人或自然人)的委托,依托邮政及邮政金融网络优势,利用自身的经营职能和技术手段,按照委托协议代收代付,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经营行为。主要包括工资、养老金,代收电信资费、公益事业费,代缴税金等业务,品种达数十种。目前对于代收付业务由各省分局为主自行办理,总局没有作统一要求。

(三)农村信用社

1.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农信社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启动了农村金融改革。2003年8月,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通过改革,一是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农信社1996年与农业银行在管理体制上脱钩后,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改革后管理职责被移交给省级政府,初步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管理体制框架。二是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两种产权模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四种组织形式(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县农信社统一法人、县与乡镇农信社两级法人)并存的产权结构。目前除少数地区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或者农村合作银行外,大部分地区都选择了省级联社作为其省级管理机构。截至2005年11月底,已组建农村银行类机构59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1家,农村合作银行48家,另有10家银行类机构批准筹备;组建了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农村信用社联社334家,另有384家已批准筹备。三是资产质量普遍不高。2005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信社平均的资本充足率为5.89%,未达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的8%要求;不良贷款率21.23%,远高于商业银行10%的平均水平。

2.在农信社开户的利弊分析。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机构,在农信社开户能够提供“两乡”地区归集保费资金的通道。其优势体现在:具备基本的银行结算功能;资费水平较低;网点分布广泛,在乡镇甚至较大的村落均设有营业机构,客户和人缴费方便;深化农信社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通过农信社归集保费也存在较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县乡信用社为独立法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抗风险能力较弱,存在较大的非系统性风险;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结算手段较落后,结算效率低下;监管政策的认可标准较为严格,编制偿付能力报告时,信用社存款为非认可资产;与商业银行相比资产质量普遍不高,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一旦农信社出现经营风险,公司的存款可能变为不良资产;地区发展不均衡,各地农村信用社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度方面差异很大等。

三、利用农村现有金融服务归集保费资金的探讨

保险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金融服务归集资金,强化部门间协作,加强对农村人的管理,明确交款和单证管理的要求。引导或要求人鼓励有条件的客户采用授权转账方式交保费,逐步减少现金交费。

(一)充分利用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络

在“两乡”地区通过农行网点归集保费资金优势明显:农行是目前唯一一家在两乡地区尚保留营业网点的国有商业银行,开户风险小,技术手段相对先进;方便农村地区客户和人缴费,降低了人在送款途中的人身风险;缩短了保费资金在人手中停留时间,减少资金占用;结算成本低;对账相对简单。

建议:一是充分利用农行网内支付业务开展银行代收业务。对有农行网点的地区,保险公司应积极利用其现金管理系统,通过开通网内收付功能实现保费资金的归集。二是关注农行单位卡的功能改进和应用范围的最新进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利用单位卡实现保费资金的归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还应通过宣导转变个人人和投保人的观念,引导持有农行存折或银行卡的客户签订转账授权书,实现转账代收,减少现金收款。

(二)探索利用邮政网络归集资金

邮政金融在机构网点、储蓄客户以及地方影响力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保险公司的资金集中需要。由于一直以来资金的收付都是通过银行系统实现的,邮政储蓄本身不能对公结算,因而与银行相比,存在资金不能实时到账,资金归集效率较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无论是汇兑、转账或代收,资金快速归集至公司后,基层公司的管理压力增大,体现在:对账工作量将急遽增加;农村地域导致日常的在途资金和期末大量的未达账项等。虽然邮政储蓄未来发展的方向已经明确,但是发展进程还不十分明朗。

建议:一是充分利用邮政储蓄网点,开办代收付和转账业务。从邮政储蓄目前的管理体制看,各省分局具有较大的业务开办权和定价权。保险公司可与储汇分局进行沟通,约定上述业务实现的方式和费用水平。二是通过邮政汇兑实现保费资金的归集。除3.5万个邮政储蓄网点之外,遍布“两乡”尤其是乡村腹地的还有约2万个汇兑网点,都能提供汇兑功能。个人人从保户手中收取的、“两乡”展业网点收到的及客户交的现金保费,就可采取这种汇划方式转入保险公司代收保费项下。利用邮政网络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合理确定代收保险费的资费水平。与农行相比,邮政储蓄的转账、代收费和汇兑的资费水平明显偏高。保险公司可与邮储分局分别协商确定结算资费,尽量比照银行同类服务的资费标准。这是因为:邮政资金运用体制的改变使得其扩大中间业务的动力较强;各地情况存在差异,当地邮储局有一定的定价权;邮储银行成立在即,使得在邮政资费与银行资费标准之间寻求双方都可接受的水平成为可能。三是关注邮政储蓄银行的最新进展,积极跟进解决保费资金归集的新渠道。

(三)探索利用农信社实现基层公司的资金归集

在“两乡”地区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农信社存在一定的网络优势,可以为农村地区的保费资金归集带来较大的便利,但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资产质量较差等原因,又使得在农信社开户存在较高的资金安全风险,农信社并不是农村地区保费资金归集的最优途径。但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农信社法人治理情况和资本、资产状况,为支持“两乡”地区的业务发展,可以考虑实行分类指导,在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将农信社作为农村地区保费归集的一条途径。保险公司应通过集中账户审批、分析农信社资质状况、签订资金结算协议、加强账户日常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措施管控账户风险。另外,由于农信社法人具有地域性特点,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农信社账户的信息追踪工作,一旦发现信用社经营状况恶化须立即采取措施避免资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