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人才大流动代价论文

时间:2022-07-26 10:56:00

导语:保险人才大流动代价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保险人才大流动代价论文

一、春水向东流

保险人才流动,实际上是从中国人保一家独撑保险市场到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就开始了,而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快速发展,人才流动的速率也不断加快。每一个新的保险公司就在这种人才的流动中才得以开业。

去年年底保险业界的两件大事,更直接导致了保险业界人才大流动的结局:一是保监会一下子批准了股份制保险公司增设几百家分支机构,而事业总得有人做。二是中国加入WTO并明确了国内保险市场向外国保险公司开放的时间表,外资保险公司将长驱直入与国内保险公司一起逐鹿中原。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同样将争夺已有的国内保险人才。去年底发生的广州中意人寿一下子从广州友邦人寿“挖角”4、500人的事件,最为典型的反映了这种状况。

二、流动的代价

虽然,从宏观上讲这种人才大流动,预示着原有格局的大变化和保险业的大发展,或许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从公平的原则上讲,对流出人才的保险公司而言,为他人作嫁衣裳,并非其初衷。何况,人才大流动的背后不可避免的是保险公司人事成本的增加,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难以消化这种成本,势必影响未来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而流出人才的保险公司,也必然带来其原有业务的正常开展的影响和经营受到冲击的影响,至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流出,更会带来商业秘密的泄露,公司战略的曝光,新品开发的受挫,并伴随着原有客户的流失。这种流动,对其而言,代价是极其昂贵的,影响也是十分沉重的。

保险公司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使人才流动对自己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已经成为公司的决策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了。而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无疑成为各保险公司须仔细筹划的日常工作之一了。当然,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工作环境,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期权制度,职务升降制度等等,或不可少。而辅之以人才管理的合同制度,更不可缺。

实际上统盘考察一下我国的法律和相关规定,对保险公司这个用人单位而言,并非在人才流动前就一定是束手无策,问题是要未雨绸缪。保险行业是一重新焕发青春的行业,绝大多数人才是以劳动合同(或使用合同或聘任、聘用合同)形式与保险公司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而这个劳动合同应不但解决与劳动者(人才)的工资报酬、工作岗位、福利待遇等基本劳动工作问题,而应当进一步解决未来这个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人才根留本公司的问题。

三、从商业秘密到竞业限制

我国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那么,什么是商业秘密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三款下了定义: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事实上,权威机关认为:只要具备三个条件,即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商业秘密:一是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即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二是该信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三是权利人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

商业秘密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比如原料配方、工艺流程、顾客名单等都是,而上海干脆在其法规中就罗列了出来上海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15条明确,商业秘密包括原料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资料、管理方法、营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商业秘密的定义中的要件,都可以成为商业秘密,如保险公司的客户名单、新品开发、发展战略,都不为公众所知,都能带来利益,而关键是要采取保密措施,而最有效的保密措施,除了制度,就是合同,采取保密措施最有效办法,就是和公司员工(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签订相关协议。

只有这样,发生商业秘密泄露事件,才有可能依法追究。对员工,可依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对其他人员或公司,可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予以追究。

而与保护商业秘密相配套且更严格的是竞业限制。所谓竞业限制,简单地讲,就是对从事具有竞争关系的行业的限制,这在一些高新技术行业已广泛使用,并有相当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而新近颁布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对此作了可操作性的规定,该条例第16条规定: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竞业限制的范围仅限于劳动者在离开用人单位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竞业限制的期限由劳动合同的当事人约定,最长不超过三年,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其他省市、如浙江省也有相应的条例和法规。

把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的合同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附后)结合起来一起来使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因此,在保险人才大流动的潮流中,保险公司如何在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与保险人才(或者是潜在的、未来的人才)订立一份内容比较完备、制约比较有力的合同,来保障公司利益,就成为应对目前人才流动状况的有效措施。否则,只能在人才流动的大潮中,徒叹“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