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保险对蒙顶山茶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2-09-10 10:45:56

导语:信贷+保险对蒙顶山茶的作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贷+保险对蒙顶山茶的作用研究

摘要:以四川雅安山茶为例,在肺炎疫情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保险信贷供需平衡理论分析、发展建议三大板块入手,分析疫情对雅安山茶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通过供需理论分析,科学性地阐明了保险与信贷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该产业链发展路径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供需分析;涉农信贷;涉农保险

1引言

2020年初肺炎疫情爆发,四川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下滑,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10172.85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农业同比下降1.3%。雅安蒙顶山茶,为中国十大茶业品牌,在疫情期间遭到强烈冲击。目前茶企融资困难,需要强大的资金供应链和规避风险的安全保障。疫情对川茶产业的影响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均有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失;且农村金融助农发展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供需不平衡信保合作程度低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将从利益相关者、涉农金融产品供需平衡、以及信贷和保险耦合发展对蒙顶山茶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利益相关者

2.1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能够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弗里曼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有关利益相关者分类研究最为重要的是“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本文将基于Frederick(1988)提出的多维细分法,针对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茶产业链,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五大类进行分析。2.2分析茶企困境。基于Frederick(1988)的多维细分法,将蒙顶山茶产业链分为五类利益相关者,分析其利益诉求与潜在风险,见下表2.2.1茶农。茶农是以种植茶树、采摘茶叶、制作茶叶为生的农民。雅安市名山区是茶叶种植大县,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达60多亿元人民币,带动200多万农户增收增产。利益诉求:赚取利润,并与茶企、茶商达成合作,确保长期利益。潜在风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茶农分为自产自销型、与茶企合作型、土地承包型。其中自产自销型茶农收益受损较为严重,其原因主要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茶叶成本不变,产品质量降低,销售量降低;第二,物流滞后,产品滞销,仓储费用增加;第三,交易方式改变,茶农个体及时适应性不足。2.2.2茶企。企业股东是指向公司出资、持有公司股份、享有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义务的人。利益诉求:主要通过长期的分红派息获取丰厚的收益。也可以将非流通股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筹措到巨额资金。潜在风险:疫情持续严重导致公司宣告破产,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需按照合同比例,损失认缴的出资额;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所拥有的股份为限来对公司承担责任。2.2.3茶商。根据茶商在茶叶运销中的职能不同,可分为收购商、茶行商和运销茶商。利益诉求:以赚取加工费、中间差价为主。潜在风险:对于茶叶收购商而言,雅安市茶叶质量降低,只能以高于往年价格收取质量较好的茶叶;对于茶行商而言,存在收茶困难、业务减少等问题;对于代销茶商而言,顾客流失、物流环节的停滞,导致费用增加,收入减少。2.2.4银行。利益诉求:主要通过使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中间存在利差而赚取利润;其次是中间业务赚取手续费。潜在风险:中小型茶企面临生存难题,存在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意味着企业无法按期偿还银行的贷款和利息,促使银行坏账增加。同时,银行信贷业务模式受到限制,导致涉农贷款投放额明显降低。2.2.5政府。利益诉求:对于雅安市政府而言,茶叶市场经济状况很大程度影响着市政府的税收。潜在风险:针对部分茶企进行了减税降费的扶持,但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对茶叶市场激活存在较大积极作用,故税收减少只是暂时的。而疫情期间群众面临食品价格上涨、房屋贷款或租金难以还款等问题,政府需要增加补贴投入以解决民生问题。

3信贷保险作用

3.1农村金融供求原理。农村金融供求体现为金融组织机构、金融工具及信贷资金等方面的供给和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涉农保险和涉农信贷市场中供给与需求分别存在的问题探究供求失衡原因。3.2涉农保险。3.2.1农业保险供给缺乏。(1)涉农保险公司供给意愿首先,农业保险的业务成本较高,且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农业保险赔付率较高。其次,受到农业保险自身特殊性的影响,使得农业保险承保困难。大部分保险公司出于利益角度考虑而不愿承担涉农保险业务。(2)涉农保险供给能力雅安市目前没有以从事农业保险为主要业务的保险公司,一般保险公司涉及农业保险业务的也相对较少保险品种过于单一,主要涉及水稻、玉米等基本经济作物,有关茶产业种植的农业保险少之又少,保费补贴政策也没有明确出台。3.2.2农业保险需求不足。(1)茶农投保认知意识农业保险的重视水平不够,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功能、品种、补贴政策等都缺乏了解认知,导致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购买积极性不高。且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部分农户对农业风险的防范防护意识较差,长期制约着农户对保险的需求。(2)茶农投保能力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雅安市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45元,其中用于生活消费人均支出10202元,大部分收入都已用于基本生活消费而无过多盈余用来购买涉农保险。农业保险的保费较高而农民收入较低,使得大部分农民很难投保。3.2.3农业保险供需不平衡。综上由于保险供需双方所存在的问题导致雅安市涉农保险业务供需不匹配现象严重。茶农无法选到合适的农业保险品种进行投保,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相关政策性茶叶种植补贴政策没有明确出台,进一步加重供需不平衡现状。3.3涉农信贷。3.3.1涉农信贷供给缺乏。(1)信贷机构供给意愿2019年雅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44.66亿元,涉农资金投放力度有所提高,但与民营小微企业等其他贷款业务相比贷款余额增速缓慢。金融机构对于各类涉农组织和茶农个体而言,资金贷款投放积极性不高涉农贷款业务在金融机构总体业务中所占比例较小。(2)信贷机构服务供给能力目前,雅安市部分涉农信贷金融机构服务没有做到优化改革,服务项目过于单一,服务机构网点数较少。雅安市现有162个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24个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总体来看能够服务于当地农户农企的金融机构数量还有待增加。3.3.2涉农信贷需求有限。(1)涉农信贷需求意愿农户对于涉农信贷具有较高的需求意识,但由于无法提供出符合要求的合理抵押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实际贷款需求。目前金融机构对于农业信贷的担保条件、担保金额也存在一定限制性要求,农户个人很难承担起担保责任。(2)涉农信贷偿还能力茶叶种植活动受自然灾害、病虫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严重,且一旦遭受风险会导致茶农主要收入来源受阻,加重茶农财务负担,对已取得涉农贷款的茶农而言存在无法偿还贷款可能。导致茶农对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畏惧抵触心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茶农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信贷的有效需求。3.3.3农业信贷供需不平衡。综上由于信贷供需双方所存在的问题,导致雅安市涉农信贷业务结构出现偏差。目前大多数涉农信贷产品为小额短期贷款,与茶产业种植的生产周期不协调,茶农对于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资金的供给相背离。其次对当地农户而言获取信贷信息渠道较少,机构收集信息过程存在模糊不完整现象,导致机构决策与实际需求出现偏差进一步加重不平衡现状。

4发展建议

4.1构建利益共同体,共谋川茶发展。4.1.1关注茶农诉求,保障散户利益。根据茶产业发展特色和普通茶农增收保收需求,探索开展以“川茶产业化联合体+茶农”形式,将茶农吸收为成员或帮扶对象,帮助蒙顶山茶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带动茶农增收致富。4.1.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茶企全线发展。针对特色产业蒙顶山茶,雅安政府应将茶产业作为全市乡村振兴与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产业来培育,重点扶持精加工并集产销、品牌一体的龙头茶企,进而归集带动下游初加工茶企与基地联动良性发展,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受益。4.1.3增进金融机构合作,双方共御风险茶农茶企受疫情冲击经济损失大。农业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再保险”的方式,通过分保形式转移给其他公司,分散理赔压力。农业保险为茶农茶企提供保障的同时,提高其还款履约能力,促进农村信贷发展。4.1.4加大政府支农力度,托底茶业发展风险。加强四川省财政助农的力度,施展政府资金撬动茶业发展的杠杆效用。提高财政利息补贴茶企茶商的水平,降低茶企茶商经营管理成本,提高财政金融资金支农助农有效性。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对茶农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4.2提高农村金融供需效率,增强金融机构助茶力度。4.2.1平衡农业保险供需供给方面:(1)丰富财政优惠政策,激励农险经营主体。(2)推出针对茶产业的特定产品,有针对性的保障茶产业复苏。需求方面:(1)强制与自愿投保方式结合,对不同类别农产品采取不同投保方式。(2)大力宣传农险产品。普及征信知识,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4.2.2平衡农业信贷供需。供给上:(1)拓展农村小额信贷融资来源,引导农村资金回流。政府应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政策吸引资金回流。(2)金融机构适当提升茶企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额度,允许茶企经营主体根据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3)提高信贷机构服务水平。需求上:(1)扩大农民贷款有效抵押物范围。使信贷主体与部分固定资产联结,用资产作担保。(2)信保结合,规避农业生产风险。

参考文献

[1]吴群.农业产业化多元化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软科学,2005(4):63-66.

[2]杨林,张健,许鲜.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四川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0):44-50.

[3]王宁.关于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260+263.

[4]梁丽丽,仝爱华.“农业保险+农村信贷”的弊端探析——基于宿迁市银保互动机制的调查研究[J].商业经济,2018(10):101-102+115.

[5]陈率真.“乡村振兴”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策[J].中国市场,2020(15):41+55.

[6]杨伟坤.以农村金融创新助推乡村振兴[N].经济日报,2020-04-27(011).

作者:税樱姿 宫玮泽 彭越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