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业险研究及启发

时间:2022-10-05 04:06:56

导语:印度农业险研究及启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印度农业险研究及启发

本文作者:邱昊颙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发展中大国,印度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印度经济的二元化特征也非常突出,有着亚洲最大耕地面积的印度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部门,它担负着养活印度12亿人口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的重任。但是,印度因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旱灾害严重。频繁的自然灾害、落后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严重威胁了印度农村社会经济的安定。为了加强对印度农业风险的控制、提高农业产出的稳定性和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印度政府高度重视“三农”方面的工作,制定和实施了诸多的扶农、助农的政策措施。其中,农业保险便在这个背景下开展开来,并经历了多次改革持续至今,成为了为农业保驾护航和对农业风险管理以及农村扶贫的关键措施。

一、印度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简述

(一)早期印度农业保险

印度的农业保险最早可追溯至其建国元年的1947年,当年,印度的农业食品部向中央立法机关提交了关于开展作物保险和牲畜保险的提案。但是,印度农业保险实质性的一步是1968年10月,印度政府起草了作物保险法案和实施方案以此指导各邦农业保险的开展。在1972年,印度通用保险公司正式引入一项名为早期个体化农业保险计划(FirstIndividualApproachScheme)的农业保险,同年,该公司被收归国有。这个农业保险计划是一个分散规模、小范围的试验性计划,保险标的仅仅限于H-4棉花(之后还承保花生、小麦、土豆)。1979年,印度通用保险公司开展了作物保险试点计划(PilotCropInsuranceScheme,PCIS),代替了先前的个体化农业保险计划。PCIS采取了AreaApproach,并将保险标的扩大至谷类作物、小米、鹰嘴豆、土豆、棉花、油菜籽等六大类作物。更为重要是,PCIS对投保人的投保资格和保费补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有季节性农业贷款的农民才能够参保,自愿参保的贷款农民能够获得政府提供的50%保费补贴。这一规定直接将农业保险上升为政策性保险,并奠定了今后农业保险的基本发展方向

(二)过渡时期农业保险

PCIS于1985年期满后,同年,印度中央政府、19个邦及联合属地政府、银行机构和通用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综合作物保险计划(ComprehensiveCropInsuranceScheme,CCIS)。与PCIS相似,CCIS的投保人同样限于季节性农业贷款的借款农民,但强制要求借款人参与投保。同样,农民参保CCIS时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50%的保费补贴,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按2∶1的比例负担。

(三)新时期农业保险计划

国家农业保险计划(NationalAgriculturalInsuranceScheme,NAIS)是印度在1999年开始实施并持续至今的一项综合性、国家层面上的农业保险计划,旨在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保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同时帮助农民稳定收入。NAIS是由印度政府牵头组建的农业保险公司———印度农业保险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NAIS允许任何农民参保。在保险标的上,NAIS明确将保险标的划分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园艺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四大类,规定所有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13类园艺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保险标的①,并且严格按照上述标的划分标准来确定保费。对于保费补贴,NAIS实施动态调整政策,规定一个5年的淘汰期,即根据NAIS的运行情况每5年调整一次保费补贴,目前参保农民可以获得高达90%的保费补贴。NAIS是印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保险金额最高、参保人数最多的农业保险计划。可以说,NAIS成为了印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四)其他农业保险计划

在印度的农业保险市场上,一些新型的农业保险也相继出现,很好地对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起着补充作用,丰富着印度的农险市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有农业收入保险、牲畜保险和降雨指数保险。

二、印度农业保险实施效果评析

印度农业保险自1947年首次提出,到今天的国家农业保险计划的顺利实施,其经历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印度的主要保险公司、其他社会机构以及广大普通农民广泛参与历次的农业保险计划,推动着历次的农业保险计划的不断改进优化,推动着农业保险在印度农业发展。可以说,目前,印度的农业保险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形成了一套以国家支持的国家农业保险计划为核心,多种商业农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全面化的农业保险体系。

印度所形成这种综合全面农业保险体系不仅将保险的保障功能在农业领域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为农民降低因灾害以及农业市场波动导致损失提供了制度条件,在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印度农业保险计划已经被定义为一项农村反贫困政策,其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以政策性保险的方式实现转移支付,帮助解决长期困扰印度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局面。

当然,凡事不可能完美,印度农业保险在其实施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参保率的问题,虽然NAIS年均已约有1231.5万户农民和1952.6万公顷土地参保,但相较于印度高达近10亿的农村人口和近1.6亿的耕地这依然显得杯水车薪;参保率过低问题仍然严重,并影响了农业保险的实施效果。

另一严重的问题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低保费、高补贴、高赔付的运行方式让政府财政承受了巨大的赔付压力,导致农险计划在巨额亏损下运行,最为严重一次的是PCIS在收取了40.4亿卢比保费收入的情况下,却支付了高达230.3亿卢比的赔付,其中,差额只能由政府财政进行补贴;这种运行方式恶果是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巨灾引起了高额赔付可能使政府财政承受极大的赔付压力,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此外,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定损困难、赔付不及时、巨灾分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困扰着印度农业保险。

三、印度农业保险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自2004年启动的农业保险试点已经在全国29个省份开展开来了,各省陆续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奶牛、生猪、肉鸡、烟叶、西瓜等多种牲畜和农作物保险,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发展水平不高,许多问题仍困扰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印度已经运行近40年的农业保险体系对我国有着很好的启示性作用。

(一)突出国家政策性支持的重要性,发挥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上的主导作用

作为一种经营自然巨灾风险的保险,农业保险在保险市场不够发达情况下纯粹采取市场化运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农业保险必须要有政策性的支持。印度政府对于农业保险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政府不仅直接为农业保险制定实施政策和法案、为农民提供保费的补贴,还专门组建国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来负责农业保险的运营。可以说,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印度的农业保险才能取得如今的成效。就我国而言,政府的支持主要表现为大力度的保费补贴,但是其他方面的支持水平,例如,对承保公司的经营费用补贴、税收优惠,农业保险立法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因此,在如何提高各级政府的参与度、尽早实现立法、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定位以及巨灾风险分散的诸多环节,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加强农业保险与其他助农政策的协作性,将农业保险的开展与其他助农政策统一起来印度过去实施的PCIS和CCIS这两个农业保险试点计划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将农险的参保与助农贷款结合起来,限于或强制要求借款人参保,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的将政府各项助农政策进行综合以使它们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同时,能鼓励或者强制农民参保,有效地提高农业保险的参保率,并将农业保险发展为一项农村反贫困政策。相较于印度,我国的农业保险普遍是孤立开展的,并未将农业保险与农业补贴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额农业贷款等助农政策结合,导致农业保险的参保率、宣传力度、实施效果等依然不佳。故对我国而言,政府除了需要强调农业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还要提高农业保险与其他政策的协作性,在提高农业保险参保率的同时使一揽子助农政策的效果得到最大发挥。

(三)坚持实事求是,努力从实际出发建立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农业保险体系

印度政府从其人口数量多、耕地广、粮食需求大的国情出发,将农业保险的首要目标定位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并在此基础上,随着国力增强逐步改进农业保险计划、扩大承保标的、深化政策定位及开展产品创新。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各省市农业保险的运作和经营管理基本上都能做到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农业保险试点能够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符合,但在深化农业保险发展,推进农业保险创新方面,我国仍需从我国幅员辽阔、地少人多、种植规模较小、各地差异大的现状出发,加强对农业保险的研究,完善保障范围和补贴标准,并充分利用农村及社会上的众多民间资源,早日建立起一套广覆盖、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