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收入对农业保险的约束
时间:2022-10-01 11:18:05
导语:农业收入对农业保险的约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作者:柏正杰单位:兰州商学院
一、引言
现代农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和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经济中小规模农户的分散经营使我国农业风险规避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场主经营更加困难,农民的生产经营收益处于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农业保险作为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社会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农民因各种生产经营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产业化农业范围的不断扩大,频繁自然灾害造成的价值损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购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保险意识日益增强。但从实际发展水平看,我国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农业保险范围过窄,规模狭小,难以满足保险经营所遵循的大数法则。与此相应,由于农业保险经营者风险相对集中,赔付率较高,因而难以刺激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
在这种低迷的农业保险需求和乏力的农业保险供给状态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近几年来一直举步不前[1]。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在能够更加准确地说明影响农业保险需求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方式提高农户农业保险的参保率。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就我国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王敏俊(2009)以浙江省613户小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小规模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的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在短期内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对农业风险的认知程度和土地承包面积是影响他们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农户对农业风险的认知程度和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化程度,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率[2]。侯玲玲等(2010)通过构建Logit模型,分析了保费补贴标准对我国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其研究表明,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农业保险得到了一定发展,保险补贴对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标准与农户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因此应提高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标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政策[3]。杜鹏(2011)基于湖北五县市34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他的研究发现,家庭农业人口数、农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贷款经验、农民对农业风险的认知程度、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保单产量保障水平、农户对政府信任水平以及政府补贴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显著正相关,个人承担保费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年龄和教育因素与农业保险需求相关性不强[4]。尽管类似上述研究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但在更深层次上就农民收入尤其是从农民收入的结构、性质等角度对农民收入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依然缺乏。本文试图从广义农民收入概念着手就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二、广义农民收入的概念及理论假说
(一)广义农民收入的概念
研究表明,农民收入是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从狭义上讲,农民收入是指农民所具有的收入水平,即农民收入值的高低,一般用农户家庭总收入或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来表示。从广义上讲,农民收入不仅具有数量上的含义,即收入水平,还具有质量上的含义,即收入结构和收入性质。农民收入结构是指农民收入的不同部分及其比例。按其收入来源的不同,农民收入可以划分为农业经营收入、非农收入及其他收入。农业经营收入主要为家庭经营种养殖业的各种纯收入。非农收入主要为家庭成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工资性收入、打工收入及各种非农经营收入,例如个体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其他收入为以上两种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例如政府补贴等。农民收入性质是指农民收入具有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增长性等方面的特征。农民收入稳定性是指收入的固定性和持久性特征,一般通过总收入中稳定性收入的比重来表示。农民收入不确定性指农民收入受自然或市场等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预期之外的波动性特征。农民收入增长性是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受收入来源、收入途径及获取收入所依赖的资源等各种因素影响农民收入所具有的增长潜力[5-7]。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等经济社会背景和农户家庭条件差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农户在收入水平相等的情况下其收入结构和收入性质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倾向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理论假说
从广义农民收入概念来看,与农民收入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相适应,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也必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收入水平及其变化是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的基础和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在收入水平既定前提下,收入结构和收入性质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具有不同的购买倾向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理论假说:(1)收入水平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具有正向影响;(2)在农民收入水平既定的前提下,收入结构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具有一定影响,即农业经营收入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具有正向影响,非农收入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产生负向影响;(3)在农民收入水平既定的前提下,收入性质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具有一定影响,即非稳定性收入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具有正向影响。针对上述理论假说,本文将采用课题组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区4市12县(区)102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Matlab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检验。
三、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
1.调研区域
调研区域所指的“甘肃省黄土高原区”西起乌鞘岭,东抵子午岭,南至太子山、秦岭和甘陕省界,北止甘宁省界,包括庆阳、平凉、白银、兰州、临夏等四市一州的全部和定西、天水两市的绝大部分,面积约11.3万km2。该区域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冻害、干热风和冰雹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接近30亿元,其中以干旱灾害影响范围最大,灾情最为严重。该区域每年平均受灾面积达54.2万hm2,占播种面积的21%,成灾面积达43.5万hm2,占播种面积的17%,且具有成灾面积不断扩大、频率加快、危害程度逐渐增强的趋势,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灾害成灾面积超过100万亩的灾害达8次,其中以2000年和2011年最为严重,干旱灾害加上其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该区域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8]。与此同时,该区域农业生产风险管理手段严重滞后,截至2011年底,甘肃省总共有11家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1家,2010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收取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总收入为5283万元,仅占该公司总保费收入的2.4%[9]。
2.数据获取
本文所采用的样本数据全部来源于课题组组织的部分成员和兰州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家庭所在地位于调研区域的部分农村学生于2012年1月寒假期间的调查数据资料。抽样调查的方法为:在区域内依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选取有代表性的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和庆阳市作为调查地区,然后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2010年农民收入水平按高、中、低不同层次,在每个市选取3个县(区),在每个县(区)选取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选取3个村,在每个村按系统抽样调查法选取15户左右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及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入户访谈等方式进行。访谈实施的主要办法是:首先通过跟笔者和课题组成员有个人关系的一些乡(镇)政府干部帮助联系所辖行政村的村干部,再由各行政村的村干部帮助联系社(组)干部,然后由这些社组干部根据问卷调查的需要联系调查农户,最后笔者和课题组成员进入他们联系的农户家中访谈。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入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1409份,回收率88.1%,剔除重要数据缺失样本,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028份,问卷有效率达73.0%。对问卷回收状况的分析显示,笔者和课题组成员进行的入户访谈,由于对问卷理解准确,调查经验丰富,访谈方式得当,因此沟通效果较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较高,分别为89.3%和92.0%;大学生的入户访谈,由于要求学生以社会实践作业的形式在寒假期间完成,并对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较高规定,所以问卷回收率较高,为87.3%,但由于学生对问卷理解不到位且缺乏问卷调查经验,沟通效果欠佳,因此问卷的有效率偏低,仅为61.3%。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1.收入水平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分析
问卷调查采用“家庭年人均收入”指标反映农户收入水平。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如表3所示。首先,依据表3数据可做出如下描述性分析:随着家庭年人均收入的提高,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增强,当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7500元水平,愿意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比例达到最大,为65.6%,表明在这一收入区间,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最强,但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开始下降;家庭年人均收入高于10000元的农户,愿意购买农业保险的比例稳定在30%左右。其次,依据表3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法测算出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年人均收入,应用Matlab7.0统计分析软件就家庭收入水平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3(P<0.05)。
2.收入结构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分析
调查发现,当前农户家庭总收入中,农业经营收入和非农收入是主体部分,其他收入主要是包括退耕还林补贴以及覆盖到部分家庭的母猪补贴、独生子女补贴、农村低保、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等收入,从平均状态来看,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比非常小。为了便于分析,在整理调查取得的数据时,把农户家庭总收入中除了农业经营收入以外的所有收入都计为非农收入,同时,为了既能减少调查工作的难度,又保证数据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不受影响,在设计调查方案时,选取了家庭年总收入5000~7000元、13000~15000元和27000~30000元等三种水平的农户,分别代表低、中、高三个收入阶层,对其家庭年总收入中农业经营收入比例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经整理后如表4所示。首先,依据表4数据可做出如下描述性分析:随着农业经营收入比重的提高及非农收入比重的下降,三种收入水平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逐步提高,5000~7000元农户在农业经营收入比重达到60%~70%时,购买意愿最强,愿意购买户数的比例达到40%;13000~15000元农户在农业经营收入比重达90%以上时,购买意愿最强,愿意购买户数的比例达到63.6%;27000~30000元农户在农业经营收入比重达40%~50%时,购买意愿最强,愿意购买户数的比例达到55.6%。但随着农业经营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及非农收入比重的进一步下降,三种收入水平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开始逐步下降。其次,依据表4数据,应用Matlab7.0统计分析软件就农户农业经营收入比重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收入阶层农业经营收入比重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000~7000元农户的相关系数为0.923(P<0.01),13000~15000元农户的相关系数为0.941(P<0.01),27000~30000元农户的相关系数为0.994(P<0.01)。
3.收入性质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分析
笔者认为,农户在至少3年内基本固定的预期收入可以视为稳定性收入。根据入户调查掌握的情况,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70%基本上为稳定性收入,非农收入中家庭成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工资性收入为稳定性收入,打工收入、各种财产性收入及个体经营收入的50%基本上为稳定性收入,包括退耕还林补贴以及覆盖到部分家庭的母猪补贴、独生子女补贴、农村低保、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等其他收入基本上为稳定性收入。在整理调查取得的数据时,以此经验数据为标准核算农户稳定性收入和非稳定性收入。同时,为了既能减少调查工作的难度,又保证数据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不受影响,在设计调查方案时,选取了家庭年总收入5000~7000元、13000~15000元和27000~30000元等三种水平的农户,分别代表低、中、高三个收入阶层,对其家庭年总收入中稳定性收入比例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经整理后如表5所示。首先,依据表5数据可做出如下描述性分析:随着非稳定性收入比重的提高及稳定性收入比重的下降,三种收入水平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逐步提高,5000~7000元农户在非稳定性收入比重达到35%~40%时,购买意愿最强,愿意购买户数比例为33.3%;13000~15000元农户在非稳定性收入比重达到25%~30%时,购买意愿最强,愿意购买户数的比例为54.5%;27000~30000元农户在非稳定性收入比重达到30%~35%时,购买意愿最强,愿意购买户数的比例为33.3%。这表明农户的风险意识随非稳定性收入比例的提高逐渐增强,规避农业风险的意愿提高。其次,依据表5数据,应用Matlab7.0统计分析软件就农民非稳定性收入比重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收入阶层非稳定性收入比重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000~7000元农户的相关系数为0.817(P<0.05),13000~15000元农户的相关系数为0.826(P<0.05),27000~30000元农户的相关系数为0.835(P<0.05)。
四、结论
从广义的农民收入概念来看,除了农民收入水平外,农民收入结构和收入性质也会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产生影响,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收入性质和收入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农户在购买农业保险时产生不同的选择。本文在课题组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区4市12县(区)1028户农户入户问卷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基础上,就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性质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收入水平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收入水平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第二,在农民收入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农业经营收入比重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农业经营收入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具有极强的正向影响;第三,在农民收入水平既定的前提下,非稳定性收入比重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非稳定性收入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
- 上一篇:农户对农业保险赔款作用的评价
- 下一篇:农业保险优惠资格综述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