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竞争力来源试析论文

时间:2022-11-20 11:31:00

导语:保险企业竞争力来源试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保险企业竞争力来源试析论文

摘要研究保险企业的竞争力,需要研究保险企业竞争力来源。保险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包括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外部来源主要包括市场结构、产业竞争程度、产业政策和保险需求等。内部来源主要包括制度、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管理、技术、企业文化、信息化和保险产品等。相对于外部来源的不确定性,保险企业应主要从内部来源竞争力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状况。

关键词保险企业竞争力竞争力外部来源竞争力内部来源

1保险企业竞争力的外部来源

1.1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特定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份额和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它反映产业组织竞争性质和垄断程度的基本要素。依据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市场结构必然会影响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从而也会影响到市场中各个主体的行为。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不同,他们的市场表现也是不同的,对各个主体竞争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我国保险市场从人保一家市场主体发展到目前市场主体超过一百家,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作为市场主体的各家保险企业的竞争力的变化是明显的。以人保为例,显而易见,在一家垄断和数家争鸣的市场下,它在我国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是不同的,在独家垄断下,人保具有垄断的竞争力,而在寡头垄断下,人保的竞争力必然会有所变化。

1.2产业竞争程度

按照波特关于产业五种竞争力的分析,我们知道,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以及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程度,如果产业的五种竞争力较弱,这个行业一般就会有较高的产业利润率,那么产业中的主体(企业)也就相对有可观的利润,也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们知道,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程度不高,也就是说保险企业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利润,短期内保险企业有着一定的竞争力。虽然,保险产业的竞争程度影响着保险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我们必须指出,长期内竞争程度与保险企业的竞争力的相关关系仍不明确,这就又回到了经济学研究中有名的“两难境地”,即垄断程度越高,企业越能获得超额利润,但垄断会妨碍竞争,造成福利的损失。也就是说,竞争程度低,长期内企业是否会有竞争力,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这里举一个反例,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行业中,windows系统和unix系统几乎垄断市场,与其他行业相比,竞争程度相对不高,但这并未妨碍拥有windows的微软创新并获取高额利润,毫无疑问,微软有很强的竞争力。

1.3产业政策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政府会以各种方式予以弥补并保障“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这就会影响到市场主体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保险业,第一,我国保险业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政府(或监管部门)还有着不可替代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作为金融业“四个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事关重大的国计民生,而且技术上其特殊性,政府的监管不可避免。所以,保险产业政策对我国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培育非常重要。此外,如果把产业政策的变化理解为政府出于某种原因而作的制度变化或者说制度创新,那么制度变迁理论也可用来解释产业政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1.4保险需求

我们知道,保险需求决定着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需求日益增加,保险企业的发展余地非常大,这样的市场有利于保险企业的竞争力的培育。

需要指出,保险企业竞争力的上述四个外部来源不是孤立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竞争程度休戚相关,而产业政策会影响市场结构和保险业竞争程度,反过来,市场结构和产业竞争程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产业政策的发展。同样,保险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保险产业政策的制定,而产业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保险需求。

2保险企业竞争力的内部来源

2.1制度安排

诺斯和戴维斯在《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利益机会的现成制度的变迁。诺斯认为,制度创新能给创新带来追加收入,产生这些追加收入的原因主要有四种:规模经济、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费用。如果新制度安排有最大的净现值(收益现值减成本现值减利息)且大于零,则就是所期望的创新安排。阿尔钦和德穆塞茨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他们认为,由于最终产出是一种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无法进行准确地分解和观察,因此不可能按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只就导致“偷懒问题”,即团队成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为了减少这种规避行为,就必须让部分成员专门监督其他成员的工作,而监督者必须占有剩余利益,否则他也缺乏监督的积极性。詹森和麦克林用“成本”概念认为“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让经营者成为完全剩余权益的拥有者,可以降低甚至清除成本。委托——理论讨论的是如何解释委托者(股东/管理者)通过设计一项有激励意义的合约达到控制者(管理者/工人)的目的,以减少更广意义上的“偷懒问题”。无论团队生产理论,还是委托——理论,他们所提到的监督或者设计,就是企业(组织)的制度安排。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确实也面临着委托问题,包括所有者(股东或者国家)与经营者间和管理者与员工间的成本。如果在制度安排上有所创新,以减少成本,必然有利于加强保险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的培育。

2.2人力资本

企业家和产出中投入的劳动力可以归入人力资本的范畴。奈特指出,在不确定情况下,实施某种具体的经济活动成了生活的次要部分,首要的问题或功能是决定干什么以及如何去干,这首要的功能即企业家的功能。熊彼特提出,企业家为创新者,能够改革和革新生产的方式。而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舒尔茨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观点。他指出,由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投资所形成的人的能力提高和生命周期的延长,也是资本的一种形式;人的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在舒尔茨研究的基础上,贝克尔详细地讨论了在职培训问题,他指出,培训会降低现期收益并提高现期支出,但是,如果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未来的收益,或者大幅度降低未来的支出,企业就乐于提供这种培训,并不需要每个时期的支出等于工资,也不需要每个时期的收益等于最大可能的边际生产率,因为所有时期的支出与收益是相互关联的。对于保险企业而言,人力资本对于竞争力的提高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管理者(企业家)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员工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他们的素质非常重要;第三,无论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他们在管理和工作实践中的提高和培训所带来的保险企业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2.3非人力资本

有关非人力资本对于保险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可以从所有者权益和资产两个角度来看。抛开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和公积,可以说他们是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的重要支撑基础,如果一个保险企业有充足的资本,他们的承保能力相应不低,就更有实力去分散风险,就能积聚更多的资金,就能更好地进行投资。资产方面,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这里不考虑递延资产),一家保险企业如果有高的物质投入,合适的流动资金、强大的品牌效应,无疑其竞争力就会更强。

2.4管理

哈罗德和韦里克的经典教科书把管理定义为,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从管理的一般职能来看,管理可以从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保险企业特殊的经营环节来看,管理可以渗透于产品设计、营销、承保核保、防灾防损、再保险、理赔、资金运用等保险经营的各环节之中,以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保险企业竞争力。

2.5技术

保险技术是特殊的技术,它由许多学科综合而来,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其中尤以精算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为重。风险本身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企业来讲,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为被保险人减少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而计算的依据就是精算。所以说,保险企业的精算技术成熟,就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在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同时,也会稳定保险人的经营,也有利于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培育。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壮大,风险管理技术和应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型寿险产品、保险证券化和APT(非传统风险转移)也蓬勃发展起来,保险企业经营就更有稳定性。

2.6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经营和员工行为的价值体系和经营观念。彼得斯和沃特曼、帕斯卡尔和艾索斯、威廉·大内等研究发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和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作用更大。D·法尼也认为,保险企业的决策受到保险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强烈影响,企业文化在所有层次上对决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2.7信息化

斯蒂格勒创造性地把信息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引入到对市场与价格行为的分析之中,从而把信息纳入到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范畴和分析方法之中。他认为,人们需要信息必然要搜寻信息,同时搜寻信息是有成本的,如花费时间等。

保险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来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加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内容以及企业与外部客户之间的信息分享、协调和合作的过程。这样,信息化将对保险企业自身的业务过程和其周围的市场环境都发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信息化必然对保险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2.8保险产品

保险企业竞争力的好坏,最终必然会体现在保险产品身上。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如果他们不能很好的创造和销售保险产品,并因此不能获得应有的利润,他们的竞争力必然不强。如果保险产品销售得好,保险企业也能获得较好的预期利润,竞争力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同样,保险企业的上述内部来源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他们在保险企业经营中共同起着作用,保险企业内部来源的最终附着物就是保险产品。

3结语

保险企业竞争力的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共同决定着保险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保险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受到市场结构、产业竞争程度、产业政策和保险需求等竞争力外部来源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保险企业制度安排、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管理、技术、企业文化、信息化和保险产品等竞争力内部来源状况。既然,与内部来源相比,保险企业更难以把握竞争力外部来源,那么,保险企业应该主要从竞争力内部来源着手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状况。

参考文献

1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李显君.国富之源——企业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石新武.开放条件下的保险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D.A.海,D.J.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D.法尼.保险企业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H.孔茨H.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8K.J.勒布T.G.穆尔.斯蒂格勒论文精粹[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