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本质特点及功能分析

时间:2022-01-07 11:24:01

导语:保险本质特点及功能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保险本质特点及功能分析

一、保证保险合同到底是保证合同还是保险合同

保证是我国《担保法》明文确认的一种担保方法,《担保法》第2条规定“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设定担保。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担保法所规定的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合同和保证保险合同都具有担保债权的功能,且不论是保证人还是保险人的责任承担都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当债权人的权利得不到实现时,保险人或者保证人才需向履行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若债权得到实现,保险人或者保证人便无须履行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且保证保险合同或者保证合同消灭。尽管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保险的本质和功能,即保证保险具有互助共济、分散风险、损失补偿的保险本质和功能。而保证合同则不具有这本质。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其本质是多数单位或个人为了保障其经济生活的安定,在参与平均分担少数成员因偶发的特定危险事故所致损失的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互助共济的分配关系。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支付保险费转嫁信用风险给保险人,保险人获得保费收入的同时承担风险,实质是把不特定少数投保人造成的损失在所有投保人之间分摊,并实现对被保险人(债权人)的损失补偿。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权的实现,由特定的人和物来对特定的债务人提供担保,无互助共济和分散风险的功能。

二、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本质使其具有不同保证合同的特点

(一)保证保险合同是依据大数法则运营的有偿双务合同。保证保险合同的投保人通过支付保险费获得保险人提供的保险保障,保险人收取保险费的同时承担约定的保险责任,合同双方当事人存在着交易关系,是保险人按照保险法则设计经营的双务有偿的保险合同关系。保证保险的运营是基于大数法则来实现保险的互助共济的本质。所谓大数法则是在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保险人对任何一个风险损失的概率做出比较精确的估算时,都需要根据大数法则。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危险是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即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危险事故并非意外事故或不可抗力,而是针对债务人信用不良造成的主观性危害,这在一般财产保险合同是被列为除外责任的。依据统计数据、大数定律和经营经验,相对于保险合同的投保人来说,这个风险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和可测算的,这也是确定保险费多少的根本依据。大数法则的运用体现了保险互助共济的本质。保证的实现只需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一对一的关系,无需在大数法则基础上运营。保证合同是在被担保的主债之外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在主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建立的保证合同关系,保证人仅仅是为了担保主债的实现而承担保证责任,并不为此获取实体法上的对价利益。因此,保证合同本身并无直接的商品交换内容,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因此,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并无对价条件。(二)保证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和范围。不同于保证合同的保证人保证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承担金额取决于保证保险合同的约定。当债务人违约,而且违约的原因也是保证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保险人才承担保险责任,即保险人是否承担责任须审查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否履行了法律规定或保证保险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所以,债务人(投保人)未履行债务的,保险人并非必然向相关债权人(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只有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使被保险人遭受损失,保险人才应在保险金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是一种定额责任,即保险人仅以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为限度,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而该保险金额,既可以等于主债务人应当履行的主债,也可以小于主债,具体数额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在保证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这表明保险责任是基于保险合同而产生的独立的合同义务。保险责任履行与否,取决于是否具备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责任的履行条件。可见,保险人在实现合同目的上具有极大的主动性。保证合同的保证人承担责任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按照约定或法定承担保证责任,一般没有实体法上的免责理由,除了法律或保证合同另有规定以外。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失赔偿金以及实现主债权的费用,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未做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保证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在主合同无效时,保证合同也无效,保证人也无须据此承担保证责任。(三)保证保险合同的目的。一是在承保时,保险人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和掌握投保人(债务人)的资信情况从而确认其所具有的履约能力,并借助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中所具有的制约机制督促投保人向被保险人(债权人)履行义务;二是在投保人不向被保险人履行付款义务而构成违约,并给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时,经审查具备保证保险合同约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予以保险赔付。三、保证保险与担保物权并存时的法律效果在保证保险合同既未约定被保险人应优先行使担保物权或主张保证责任,也未约定保险人的保证责任的情形下,债权人(被保险人)可以选择行使抵押权或保险金赔付请求权。但须明白,保证保险人只有在约定的事故发生后才须负担赔偿责任,而一般保证人得主张先诉抗辩权要求债权人就债务人的财产执行未果时才承担保证责任、连带保证人则不具有先诉抗辩权。选择由保险人来承担保险责任的,可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保险合同的约定,由保险人在所承保的保险金额范围内承担责任。如果保证保险合同中约定,在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先处置抵押物、质押物或向保证人追偿,不足部分由保险人按合同约定赔偿时,保险人就享有抗辩权,在被保险人(债权人)未行使担保物权或向保证人主张责任之前,拒绝承担保险责任;在此情形下,保险人对先行处分抵押物不足部分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对于抵押人担保责任的承担,如果保证保险合作协议或者保证保险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顺序的,根据《物权法》第176条规定,债务人以自己提供的物权担保优先清偿其所欠款;对于实现抵押权不能清偿的部分,应由人的担保即保证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若系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如何实现债权可由债权人自行选择决定行使抵押权或保险金赔付请求权。如果保证保险合同同时约定了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和保证责任,且该债权人同时享有物的抵押权时,当被保险人向保险人主张保证责任时,保险人可以根据《担保法》第28条的规范“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提出抗辩。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2]苏治,纪步超.保证保险合同辨析[J].人民司法,2004(6).[3]王爱军.对一起保证保险合同案件中法律问题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3-12-10.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5]魏华林,林宝清,主编.保险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作者:庄少绒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