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课程课堂教学分析
时间:2022-11-27 02:45:20
导语:保险学课程课堂教学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对于保险学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并依据该问题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意见措施,同时着重强调课外延伸学习的重要性,以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学习的有机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外延伸;课堂教学
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现实生活中该学科的应用非常广泛。该学科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能够运用保险学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保险问题,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来探讨保险学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学习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期达到上述目标。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单一化主要表现在,传统的课程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从而忽略了实践化教学和特色化教学。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适用于理论知识的阐述和讲解,但对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意味即能有效运用,而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则要求更高。并且这种单一化的讲授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二)教学内容僵化。我们的保险理论是在不断更新发展当中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知识体系的更新不及时,导致讲授的知识与现实工作差距较大,在实践中很难有效运用。我国保险业处在高速发展的进程当中,不论是保险业务的创新、监管内容的变革以及新常态下保险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随之进行更新。(三)教学目标的片面化。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中,更注重理论体系的掌握,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保险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实务性很强,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保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创新必然要求《保险学》课程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的主体包括: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创新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不断改变。我国保险业属于朝阳产业,有着蓬勃发展的空间,这必然会推动保险学的科学研究不断发展,也为《保险学》课程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素材。因此,在《保险学》的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把实践发展的最新情况和前沿理论告知学生,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改进的原则与措施
(一)课堂教学的改进原则。保险学的课程教学应该分为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环节。课程教学属于理论教学,是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讲授,理论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环节。课程教学中,要做好教学理论的严谨性和时效性,并加强创新性,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不拘泥于书本的综合性培养,旨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学习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综合性人才。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充分显示高校教学的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遵循学科知识、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人才的学习性、实用性、适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重点突出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践性教学,真正做到由知识型教学向应用型教学的转变,形成以应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二)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1.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来了解行业公司发展动态,并对实际工作环境及业务流程形成直观认识,产生深刻印象;角色扮演法来训练保险实务的操作,根据不同的岗位分工,安排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务操作;专题讲座,课堂上采取这种新方法,把保险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在《保险学》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其实用性,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行业发展不断更新变化,对出现的新理论、新险种、新政策要重点突出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发展动态,保持与实务界的密切联系。这点非常重要,学生不仅实现了理论上的与时俱进,而且对行业的前景及发展趋势会有清晰的了解和较为准确的把握。3.结合并使用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内容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实际业务的了解,应该加强案例分析环节,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于实际、典型事例的分析、讨论、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实际业务和理论知识的差异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于案例整体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可以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缓解学习压力,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即有助于学生构建《保险学》的理论体系、合理的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分析保险事件发生后的解决措施。4.建立保险模拟实训基地。目前,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办理保险业务时进行电脑操作。对此,学校应与时俱进,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从硬件上做到教学支持。通过软件系统,模拟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经纪公司等保险主体的业务活动,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及规则化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实现并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保险模拟实训基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各成员应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训内容。该课程的开展,在加强专业技能掌握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不仅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策略分析,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5.教学目标全面升级。转变理念,实现素质教育,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旨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应不仅局限于理论考试,传统的应试不能最好的展现课堂的教学成果,也不能完全展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验现实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时刻把握住保险业发展方向,感受保险业的强大生命力和魅力,激发他们对保险从业的兴趣。并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学以致用,实现教学目标的提升。
四、保险学课程的课外延伸学习实践
(一)课外延伸学习的必要性。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与课外的延伸学习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外延伸学习可以有效的开阔学生的专业视角、提升专业能力,是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的过程。实现课外的延伸学习我们应提供以下的前提条件:1.丰富的课外资源。保险课程的课外资源非常多,尤其以专业期刊、网络及保险专题培训为主要渠道。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有效利用相关资源,来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当今多媒体渠道的发展态势下,互联网资源有效运用可以给我们专业学习提供很大的便利,要在课外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课外资源,收集有效信息。2.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丰富的课外资源使得学生接触到的专业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这就要求在课外延伸学习时能够有效对信息进行处理。把握信息的有效性,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概况出具有价值的相关内容。(二)课外延伸学习的方式。1.项目化任务化的课后链接。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入项目化任务化教学,老师可以把学科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安排,打破原有章节的限制,实现单元化,项目化的教学。如核保的相关内容,就可以要求学生以特定的背景来完成这一任务,要设计核保流程图,核保手册等,这些任务的完成实际上是对课程内容的有效加深。学生有明确的目的,通过课堂上老师对于某个知识点的讲授以及课下对该问题相关信息的收集,来构建解决任务的方案。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的有效衔接,且提升了学习效果。2.建立专业社团。我校保险专业有专门的专业社团———大学生保险研究学会。该社团聚集了全校爱好保险知识的同学,由于是专业社团,其组织的各项活动都与保险相关,如险种创新大赛、保险知识问答等比赛都广受同学们的欢迎。并且社团还承担的对外交流的相关任务,社团代表多次参加我校举办的保险专业学术会议,且印发保险专业报刊,宣导保险理念。这种模式是课外延伸学习的更好体现,同学们在社团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保险专业的素养和理论水平。3.利用APP搭建师生沟通通道。学生可以通过APP或者电子邮件等渠道与任课老师保持沟通,在遇到专业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该渠道即时获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点是课外延伸学习的有效保证。老师也可以通过该渠道给学生进行任务的布置和难点的解答。引导学生发起一起讨论,对任务及案例进行解决,或提出相关意见。4.组织专业性的课外活动。专业的课外活动可以是实践性教学的组成部分,包括实地考察,专题讲座、顶岗实习等。通过上述专业的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际工作当中去,真实的了解工作任务和流程,并实际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实践性教学的效果非常好,不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快速高效的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5.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作者:李子耀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白玉培.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改革[J].法治与经济,2014,09:85-87.
[2]刘桂梅.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06:72-75.
[3]蒋菲.保险实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03:188-187.
[4]李丹.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04:122-123.
[5]董银霞.加大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促进课程优化设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9:25-26.
- 上一篇:大学生失业保险探析
- 下一篇:保险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探讨
精品范文
10保险公司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