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险防范管控
时间:2022-07-22 09:39:18
导语:保险风险防范管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保险业经济资本的界定
保险企业从事保险业务面临着三个层次的资产损失: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极端损失。预期损失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得出,较为稳定,因此可以通过产品定价来转移和损失准备金来弥补;非预期损失具有波动性,是保险企业面临的真正的风险,需要保险资本来抵御;如果是极端的损失,如战争、金融危机等,则无法通过资本来抵御,只能通过压力测试来应对。经济资本就是保险企业内部用于覆盖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是用以缓冲风险损失的权益资本。经济资本与保险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的关系,经济资本在数值上就等于风险值,或者说一定置信区间下非预期损失的值,因此,经济资本也叫风险资本或在险资本。从金融角度看,持有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为了换取企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不得不放弃潜在的收益性。一般认为,保险企业的资本规模越大其经营就越安全,在这一点上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功效是一致的,不过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一,资本是企业资金的一种来源,而经济资本则是企业资金运用到低收益低风险的资产数额,是企业资金的一种运用形式。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其二,合伙人或股东可以用不动产、长期有价证券等资产形式入伙或入股,而此类资产一般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不能成为经济资本。其三,资本额度是由合伙人或股东按照有关契约和个人意愿筹集的,而经济资本则取决于企业整体的风险水平以及相关利益团体的风险偏好。
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经济资本管理体现了保险企业价值管理的新理念。
现代银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便逐渐确立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开始普遍采用经济学方法代替会计学方法思考问题,价值管理成为银行管理的新理念。如今,保险业也逐渐采取这种新的理念。经济资本管理超越了传统的以单一的账面管理为特征的资本管理方法,将收益与风险纳入同一个框架考虑,从而使得保险企业管理层大致知道一项业务占有多少经济资本,并以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来评估该业务对股东价值的影响,进而进行有效的资本配置,保证资本使用效率,使资本管理的目标与公司价值管理的目标走向一致。正是由于经济资本管理能够有效协调保险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股东、保险企业管理层、保险企业员工、客户、债权人、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满足其各自的要求,能够兼为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的基础,才逐渐从诞生之初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量化和可操作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系统,直至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主轴,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保险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有利于管理模式从业务驱动型向风险驱动型转变。
业务驱动型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国保险业普遍存在着“以保费论英雄”、“以业绩排座次”的现象,从保险企业管理层到一线人员都没有给予风险因素足够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保费高、利润低的奇怪现象,甚至给保险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风险。经济资本管理是基于风险的管理体系,它充分地将资产的风险减除因素考虑在内,并严守一定资本支撑一定风险资产的原则。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将促进我国保险企业管理模式从业务驱动型向风险驱动型转变,通过主动地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改进我国保险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科学的绩效考核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资本管理以增加股东价值为最终目的,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保险企业资产为增加保险企业价值作贡献,形成对企业资产质量的硬约束。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没有体现潜在风险损失的影响,无法合理评价业务发展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引入经济资本管理可以在全面评价和准确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经营绩效进行考核,体现扣除风险成本后资产真正创造的价值,抑制经营中的短期和低效行为,形成资本对资产质量的硬约束。
(四)有利于制定科学的业务战略规划。
在制定保险业务战略规划时,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不仅能对业务发展前景进行预测,而且对业务发展中扩张与风险变化之间的关系也予以充分考虑,可以提高业务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使保险企业的战略性规划在框架内进行,杜绝目前的机构盲目扩张、风险吞噬资本的现象,为我国保险企业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模式
(一)自下而上进行经济资本(风险值)的确定现代保险企业业务日益复杂,这些业务都构成了保险企业的潜在风险源,诸多的潜在风险源又分散于各个分支机构之间。不仅不同的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值不同,就是相同的险种业务发生于不同的分支机构也面临着不同的潜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要求将保险企业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都涵盖在管理框架之中计量出单个的经济资本值,并在企业的整体层面上进行加总。这样就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由分到总的过程。具体来讲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加总、确定风险边界等几个步骤。风险识别是指对保险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风险计量是指通过统计和计量等方法对各个潜在的风险进行定量,用数值表示风险的大小;风险加总是指对识别的各种风险定量值进行加总,以确定经济资本总量;确定风险边界是指根据经济资本和实际资本的比较来确定保险企业下一步的动作,如果经济资本小于实际资本,那么保险企业的风险在资本的可控范围之内,可以继续拓展新的业务或者开设新的机构,如果经济资本大于实际资本,那么保险企业的风险可能在资本的可控范围之外,保险企业需要调整现在的风险结构,防止破产风险,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以财产保险的中心支公司为例。最底层的支公司先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然后运用先进的风险量化手段并辅之以经验判断,计算各类风险值;之后在支公司的基础上进行各类风险的加总;中心支公司将计算出的风险值上报省级分公司,省级分公司再汇总所管辖中心支公司的风险值,在省级分公司层面上进行风险的加总;最后各地省公司将各自的风险值上报总公司,在总公司层面进行汇总分散。在计算得出总的风险值之后,总公司便可以借此确定需要的经济资本总量,并与账面资本和监管资本进行比较,通过一定的转换系数,在经济资本、监管资本、账面资本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对经济资本的配置和对账面资本的管理融为一体。
(二)自上而下进行经济资本(风险值)的配置经济资本的配置是指在确定经济资本限额的情况下,以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为基础将经济资本分配到各个风险点,可能是分支公司也可能是具体的业务险种。RAROC并无标准的公式,但是一般可以表示为: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收入-成本和费用-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具体的做法是,董事会根据经济资本总量确定风险额度,再根据各业务险种上报的经济资本限额申请进行分配,之后随着业务的进展计算实时RAROC,将其与公司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据以调整业务组合,之后再循环到RAROC的计算。在这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充满着上层风险管理部门和下层业务人员之间的报告与回馈,体现出实时监控的思想。我们以非寿险企业为例,简要描述保险企业经济资本配置的一般步骤:
1.估计各类风险的损失分布并计算其所需的经济资本非寿险企业面临的风险可划分为六大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非巨灾风险、巨灾风险、行业风险以及事件风险,各项风险的定义与分布特征参见表1。表1非寿险企业的风险类型和分布特征注:限于论文的研究范围,关于各类损失分布函数及其参数的估计不在本课题的讨论范围之内。在此只将其分布状态作一列示。一般而言,确定多个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简化与假设(如假设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总风险的分布。这一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算,有时不得不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加以实现。企业总风险被估计出来之后,其VaR减去预期损失即得企业整体的总经济资本。
2.分别计算企业各部门的RAROC以及企业整体的RAROC已知企业的总体经济资本,就可以得到企业整体的RAROC,它标志着企业整体的风险收益水平。不过仅仅计算企业整体的RAROC显然无法满足经济资本配置的要求,还需计算各个部门的RAROC,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经济资本配置。为简便起见,不妨将企业划分为两大部门:保险经营部门和投资部门。下面分别计算这两个部门的RAROC。由于保险企业所经营的险种既有短期产品,又有长期产品,这样盈利的确定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同样,经济资本也需要按年度进行配置,而且赔付额、管理费用、盈利等现金流还需折现。因此非寿险企业保险业务的RAROC可记作:RAROC=P-PV(EC)-PV(EX)+IPV(经济资本)!"(1-t)其中,P为保费,PV(.)为折现函数(所用利率为无风险利率),EC为期望赔付额,EX为保单管理费用,I为资本的利息收入,t为税率。一般而言,非寿险企业的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相互独立经营的,因此投资部门的RAROC计算与一般投资组合的RAROC计算相差不大,即为RAROC=[E(Rp)-RD]×MVp经济资本+R!"D(1-t)其中Rp为投资组合的回报率,E(Rp)为投资回报期望,RD为保险企业的边际借贷成本,MVp为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t为税率。
3.结果分析第一,比较经济资本与流动资金,可以辨别保险企业经营是否稳健。如果企业实际拥有的流动资金大于经济资本,这表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较为严重的损失。如果流动资金超出经济资本的幅度较大,即流动资金过剩,说明企业可以将一部分流动资金投资出去,获得更高收益。同理,如果流动资金小于经济资本,企业必须设法增加流动资金存量,保证企业经营安全。第二,各个风险的经济资本与总经济资本之比,可大致表明各种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譬如,Nakada等(1999)应用RAROC方法的研究表明,评级在A+以上的非寿险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为投资风险,其次为巨灾风险和非巨灾风险。第三,上述方法也可以用于计算各个险种的RAROC,从而对各个险种的风险收益水平进行对比分析。Nakada等(1999)的同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的非寿险业务中,RAROC从大到小依次为汽车险、企业财产险以及家庭财产险。
(三)对两种实施模式的分析虽然上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脉络是分别描述的,但绝对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决然隔离或者时间上的严格顺序。原因很简单,经济资本的计算包含于RAROC的计算。在各业务线根据自身风险计算经济资本时,它也同时在进行RAROC的计算,同时在监控自身的风险是否超过了风险限额。另外,保险企业在确定各个业务点风险限额时,也须考虑之前各个业务点经济资本的计量。总之,两条脉络之间是互相交叉的,相互联系的。
四、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难点
(一)风险计量技术的滞后虽然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都有各自的风险计量模型来评估和测量保险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但是随着风险差异性的加大(包括可保风险的弱化、风险作用的集中趋势等),风险出口的多元化(保险公司的风险出口不仅仅限于再保险,还包括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两大风险集散机制、风险管理咨询业的蓬勃发展等)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和发展,目前的风险计量模型明显存在着滞后效应。因此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计量技术,开发适合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风险计量技术,将是我国保险业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前提。
(二)风险之间相关系数的确定上文中提到,保险企业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多样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一种风险的存在会加深或者减少另一种风险的存在,因此在计算保险企业整体的经济资本时,风险相关系数的不确定可能会给经济资本的计算结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假设风险之间是完全不相关的,这样一方面为了计算方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保险企业稳健的经营作风,看起来是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但是这一稳健的假设可能使得我们过于保守,在风险上投入了过量的资本,从而导致在安全范围内企业整体收益的下降。
(三)风险损失数据的历史积累经济资本管理的前提是对风险损失分布的测算和计量,而这一切要靠过去历史的资料积累。一方面我国保险业真正发展的时间较短,未能积累起长时间的风险损失分布数据;另一方面即使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保险业也没有完整的积累风险损失数据,这是和当时的历史条件相关的。因此我国保险业急需制定一定的行业标准来进行风险损失数据的累积,这是有利于整个保险行业发展的大事,也为经济资本管理的全面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四)经济资本支持的各部门、各机构的协调由于经济资本管理是站在全局全企业的高度,根据各部门、各机构面临的风险来分配资本,而不是像过去的那种主观决策来分配资本,因此经济资本管理可能会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甚至会引发企业内的道德风险,比如说有的部门为了部门利益,谎报数据多报风险而获得较多的风险资本支持。因此,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后如何进行各部门、各机构的协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来防范企业内的道德风险。
(五)基层营销人员的认同营销人员处于市场的第一线,他们是控制风险的排头兵,因此基层营销人员对经济资本管理的认同显得非常重要。试想,已习惯于以保费论英雄以保费为重的营销员辛辛苦苦拉来一张保单,但是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考核机制却将原本可以承保的保单拒绝在外,这对保险营销员是多大的打击。因此探寻合适的经济资本管理教育和培训方法,使得基层营销人员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五、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目前,我国保险企业往往追求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来实现利润的增长,但是忽视风险的扩张是非理性的和低质量的,通常会随之产生一些损失。因此,应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即涵盖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范围、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管理文化的现代保险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管理内容要由单一的承保理赔风险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巨灾风险、非巨灾财产损失风险、经营风险等多风险管理转变,实现对个险、团险、银保等不同产品业务风险的全面管理。将经济资本配置到相应业务,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产生;管理时机由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向事前主动引导型管理转变;管理范围由末端治理型管理向源头控制性管理转变;管理技术由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我们应运用经济资本的理念,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平衡关系的风险文化,正视保险企业经营中风险存在的必要性,不断强化风险控制理念,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用正确方式衡量风险。要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和培训,使这种风险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其上下统一的牢固认识、自觉动力和行为准则。增强其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控制业务风险,从而实现有效防范风险和创造价值的最终目标。
(二)优化保险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保险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引入外资、增发企业债券等一系列的措施,整个保险行业的资本金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基本上满足了保险监管机构关于偿付能力的要求。但是随着保险行业竞争的加剧,保险企业只有通过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改善自身的资本金和准备金状况,才能更好地实施经济资本管理。这又视不同性质保险企业而具体分析,财险企业的保单基本上都是一年期的,寿险企业则不同,它对保单持有人的负债是独特的,长期寿险保单常常要延伸几十年。因此对寿险企业而言,需要发展更多的期缴保单,而非一次性的趸交保单,这样能够使得寿险企业能够获得一个持续的现金流,防止企业经营业绩的巨大波动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三)完善保险企业的经济资本计量
1.要重视历史损失数据的积累。历史损失分布的数据是保险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的前提,也是我国保险业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因此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损失分布数据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保监会和行业协会要带头制定历史损失数据的收集以及保存办法,推动并监督各家保险企业实施。2007年保标委制定了《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保险业务代码集》、《保险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范》、《再保险数据交换规范》、《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数据交换规范》和《保险术语(新增与调整部分)》等七项行业标准,初步构建了一套符合国内保险业发展需要的数据标准体系。建议历史损失数据也应该纳入到标准化工作中,纳入到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
2.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风险计量模型。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因此我国保险业适用的风险计量模型注定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市场的风险计量模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损失数据的基础上,以西方发达国家风险计量模型为基础,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计量模型。同时在历史数据上深入研究中国保险业面临的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出一个合适的可计量的风险系数,这样我国保险企业的总体经济资本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定量的结果。借鉴银行业风险管理经验,把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提高风险计量水平,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建立健全我国保险业风险管理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控体系风险监控体系是保险企业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严密的监测,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在损失发生后迅速作出反应,指导和协调有关部门控制损失规模。风险监控体系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评价风险管理绩效水平。由于保险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股权价值(或企业价值)”,而企业价值又是一个非常难于描述的经济概念,因此评价风险管理绩效可以通过风险监控体系中的部分指标来衡量。
- 上一篇:经信委依法行政指导方案
- 下一篇:做好新闻直播主持人思索
精品范文
10保险公司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