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融资业务风险与预防
时间:2022-06-26 02:46:22
导语:谈论融资业务风险与预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风险基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通过承保企业的收汇风险、补偿企业的收汇损失,保障企业经营安全,使企业能够更放心采用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更好在竞争中抓住贸易机会,不断开拓新客户、占领新市场,扩大贸易规模。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甚至占其本国当年出口总额30%以上,如法国40%、日本39%、英国37%。1919年在英国最早出现出口信用保险,我国于2001年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作为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自该公司成立以后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务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在金融危机暴发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政策鼓励和投保费率优惠的特殊背景下,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6%,同比提高12%。2010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1543.3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承保金额已升至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中的第一名,出口信用保险成为促进出口和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工具。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是指境内出口商在出口货物或提供服务并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后,并将赔款权益转让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的短期贸易融资业务,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信保公司根据《赔款转让协议》的规定,将按照保险单规定理赔后应付给出口商的赔款直接全额支付给融资银行的业务。2010年银行短险融资业务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与中信保公司合作开展短险融资业务的银行共62家,银行融资全年累计46.7亿美元。
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
(一)贸易当事人原因导致的风险
第一,贸易真实性风险。《赔款转让协议》中规定出口商保证出口贸易的真实性、合法性,由此可见贸易真实是保险公司赔付的基础。但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只调查买方资信和财务状况,没有审查出口贸易真实性、合法性的义务,只有收到可损报告后才介入调查整笔交易真实情况。实践中存在出口商、进口商及中间商一方或几方共同出于诈骗、骗贷等目的,虚构贸易背景,这将会降低融资银行获得理赔的可能性。第二,出口商的履约风险。保险公司主要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过程中因国外买方的商业风险和买方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治风险而导致的收汇风险,而由于出口商原因造成融资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需要由银行承担。出口商必须完全履行销售合同和保险合同项下的义务,保险公司才会赔付。出口商能否按照销售合同规定按时按质交货,出口商(被保险人)是否完全履行了保单项下的义务,如缴纳保费、完全申报,没有漏报、瞒报等现象。第三,汇路改变风险。贸易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偿性,即以该笔贸易项下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但目前由于很大一部分出口信用保险项融资下的交易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融资银行无法决定性地控制汇款路线,一旦出口商与银行之间发生纠纷,进出口商容易双方协商,擅自改变汇路,无法满足融资自偿性的要求。保险公司保的是出口商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货款的风险,国外买家将应付给出口商的货款按期足额支付到出口商任何一个账户,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即告终止。第四,中间商风险。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有中间商参与,给出口信用保险风险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银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风险。若出口贸易通过中间商进行,国内出口商一般与国外最终买家无直接联系,不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而是与中间商直接签订贸易合同,或由中间商代最终买家签订贸易合同。运输单据的收货人一般为最终买方,不同于合同的签署方。由于出口商与最终买家没有直接沟通,最终买家可能对出口商与中间商之间的贸易并不知晓,若中间商在完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私自以最终买方的名义与出口商签订合同,会出现合同买方责任虚置的情况。一旦货物被拒收,最终买家或以合同不是其签署为由,不承认贸易关系存在,或称自己只是收货人,货款应由中间商支付;而中间商则称自己不是合同相对方,没有付款义务;相关各方都不愿提供有利的证据,保险公司亦很难断定损失是否属承保责任范围,使得银行向保险公司的索赔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性更多。若其间涉及中间商商业诈骗,则银行向保险公司的索赔更是无望。
(二)保险公司的除外责任风险
信保的保单有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对于由于除外责任造成的损失不承担保险责任,融资银行要对保险条款加以研究,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免责条款包括三方面:一是由被保险人的行为引起的损失。例如,在货物出口前,被保险人明知买方严重违约,仍然继续发货而造成的损失。二是由买方的行为过失引起的损失。例如,由于买方未能及时获得各种所需许可证、批准书或授权,导致货物滞港或遣返,造成的损失。三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的行为过失引起的损失。例如,被保险人或者买方的人违约、欺诈以及其他违约行为所引起的损失,或者被保险人的人破产引起的损失。
(三)操作风险
银行内部人员由于对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的产品认识不足,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一是客户经理在对出口商进行贷前调查过程中,没有做到尽职调查,导致银行对客户的选择和信贷额度审批方面作出错误决定。二是国际结算经办人员在对出口商提供的单据进行审核时,审单不严出现单证不符,没能正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这将影响融资资金的安全收回。三是买方限额已取消或买方限额不足情况下,银行仍然对该买方项下的出口进行融资。四是一旦出现进口商逾期未付或拒付的情况,银行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督促出口商或代出口商及时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报损和索赔,信保公司有权拒绝赔偿,给银行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防范措施及建议
面对复杂的出口信保融资业务,银行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在对出口商的经营情况、贸易真实性、资金回笼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控制风险,促进出口信保融资业务健康发展。
(一)重点审查出口商的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
出口商的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直接关系贷款能否正常收回,银行防范风险的首要重点应放在对出口商的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的审查方面。银行必须事先了解出口商的资信及履约能力等情况,应尽可能选择一些经营出口业务多年,信誉良好,生产经营状况正常,财务状况合理,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办理。对于新成立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银行应审慎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是对出口商第一还款来源做出一定程度担保,但其并非一种贷款担保方式,贷款风险并未完全消除。贷款银行根据出口商资信及进口商履约记录等不同情况,必要时增加相应的担保措施。
(二)审核贸易真实性———风险控制的最重要措施
出口商向银行融资时,必须提供与该笔应收账款相关的正本合同和出口全套单据,包括但不限于运输单据、商业发票、报关单、质检证明等,并要求通过广发银行寄单给信保买方。银行在接受客户融资申请时必须认真审核出口单证是否与合同,向保险公司申报资料一致,货物是否已经按要求出口。在赊销结算方式下,合同的真实性难于审核,运输单据、报关单等第三方出具的单据成为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关键。审核出口报关单是核实货物是否已经真实出口有效措施,必要时利用电子口岸系统查询相关报关信息,并与提单、发票、合同等相关内容进行核对;为确保信保买方为实际贸易中的当事人,应只接受收货人为买方的运输单据,或把空白背书全套提单通过银行直接寄买方,或在买方出具书面授权下,收货人为指定第三方的运输单据。若运输单据为买方出具的收货单,应要求买方在银行职员的见证下预留签收货物的印鉴,以便核实收货单的真实性。若存在中间商代表最终买家签订合同的情况,要求出口商提供最终买家直接确认中间商身份,包括授权范围、授权事项、授权有效期等书面资料,必要时可以直接向最终买家确认。
(三)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规范业务操作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涉及知识面广、技术性强、操作比较复杂,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业务操作。一是融资金额不超过赔偿限额,合理确定融资期限。信保公司对每一个进口商核定一个买方信用限额,并对不同种类的风险规定不同赔偿率,同时对出口商核定一个最高赔偿限额。银行必须与信保公司核定买方限额余额,在限额余额内的出口进行融资,融资金额不超过出口货物申报金额乘以最低赔偿比例,融资期限一般为约定的收汇期限加上合理的收汇时间,防止客户挪用收汇资金,并有助于及时发现逾期收汇,采取措施减少损失。二是严格控制进口商付款路线。为了避免进口商付款路线变更,广发银行要求出口商通过本行寄单,要求在商业发票上注明本行收汇路线。收到融资项下款项,注意收汇的付款人是否为信用限额买方,若不是,则属于非正常情况,若出现两次类似情况,应停止对出口商该买方项下的融资业务。三是建立台账,跟踪收汇情况。银行必须建立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台账,跟踪每一个国外买方项下的出运金额、贷款发放、预计收汇日期、实际收汇日期等情况,以及买方信用限额的使用和余额等情况。一旦出现买方逾期未收汇,银行应考虑停止发放该买家项下的融资。并按保单的要求在期限内向保险公司报可损及申请索赔。
总之,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大,出口商对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银行必须通过对出口商的选择、贸易真实性把握和业务操作规范等方面去加强该项业务的风险管理,最终实现银企双赢。
- 上一篇:新农合医疗险实施成效调研
- 下一篇:物理课堂练习构思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