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保险公估业进展
时间:2022-11-17 11:13:00
导语:国内保险公估业进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保险公估介绍
(一)保险公估
保险公估是受保险合同当事人单方或双方以及其他委托方的委托,办理保险标的承保前的检验、估价和风险评估,及出险后的查勘、检验、估损和理算,并出具公估报告的行为。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02),保险公估行业属于“保险辅助服务行业”,是保险中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第2条明确指出:“保险公估机构是指依照《保险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规定,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接受保险当事人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劫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单位。”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保险法》第129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可以委托保险公估机构等依法设立的独立评估机构或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接受委托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和鉴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二)研究背景与现状
中国保险公估业整体规模还很小,因而在金融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改善。这是因为一方面,保险公估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2008年评估估损金额达264.96亿元,在机动车辆险、企财险及巨灾理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国务院、中国保监会和社会开始关注和扶持这个行业。例如2008年深圳市政府提出要将深圳打造为“中国保险公估之都”,即全国保险公估公司总部所在地、技术中心、后援中心和创新中心。另一方面,保险公估主体不断增加,2008年保险公估机构共273家,美国嘉福、罗便士、麦理伦、法国安瑞捷和港资平量行等保险公估机构也纷纷进入大陆市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保险公估业必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
保险公估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最近几年对保险公估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原主席马永伟(2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郭清博士(2008)、广州大学法学院院长邓成明(2001)等从法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保险公估业的制度、法律定位进行了研究;中国保监会罔际部主任孟邵亿(2002)、中介监管部主任孟龙(2001)基丁巾国保监会的实践,对保险监管政策进行了研究;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所长魏华林(2000)、上海天衡保险公估的陈功(2006)对保险公估公司的建立、管理与发展提出了建议;南开大学风险管理系赵春梅和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明(2009)则对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
(三)本文的创新
目前国内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中国人保、太平洋、平安、中华联合、渤海等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在尝试和摸索在财水险、机动车辆险、医疗健康险及农险等方面与保险公估公司进行合作,许多作为被保险人的大型企业也开始尝试在保险单中指定公估人的模式,保险公估真正作为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对产业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开展合作的双方分分合合,合作的模式和未来还有待探讨,部分保险公司和大企业对此持观望态度;理论研究也一直没有从产业层面上对中国保险业的专业化分工、保险公估机构的比较优势加以论证和阐述,也很少有人提出符合巾国国情的指导保险公估业未来发展的产业政策建议。
在这一特殊时期,借鉴国际保险公估业的发展经验,从产业层面上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估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上论证保险公估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是否应该得到产业政策的积极支持以及如何支持等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应用领域创新和指导实践的意义
二、国际保险公估业的专业化发展
保险公估业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从英国延展到欧洲大陆、美洲和亚洲地区,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过二百多年的检验和发展,目前欧洲、美洲、澳洲、东南亚等地区已有了较为发达的保险公估行业。发达国家的保险公估业在过去主要呈现四个特征:(1)整个保险业为生产要素松绑,让它们从仅仅局限于保险公司到能够自由流动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公估等机构中去;在初级阶段,计划理性占主导地位,如果“看不见的手”失灵,产业政策必须加以强有力的干预和引导;(2)必须让信息在保险人、保险公估和被保险人之间顺畅流动,以便于人们对于保险公估的评估结果和获得赔付有足够的信心;(3)保险公估机构必须保障信守承诺,协助为诚实的企业和个人分散风险,如果存在诚信危机,就要将其排除在外,以同时实现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最大化;(4)必须保持足够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公估企业。这样的机制之下形成了发达保险市场的共同模式——专业化发展,即保险公司竞争激烈,市场细分发达,保险公司与保险公估协调、共同发展。根据这样的模式,保险公估业务涉及范围如图1所示。
(一)英国保险公估
英国是保险业的发源地和全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2000年英国保费收入就已达1325.2亿英镑,占全球市场9.6%,共有保险公司827家,雇员22.9万人。英国是现代海上保险最古老、最发达的国家,在英国立法及国民习惯等的影响下,英国成为保险公估的发源地,1666年伦敦大火后,对建筑物火灾保险的评估和理赔直接导致了保险公估业的产生。目前,英国财产险的大多数评估与理赔业务均由公估人进行处理,公估人在跨国领域的合作中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一方面,公估人基于保险人的利益,受保险人委托从事评估、理赔等相关业务活动;另一方面是基于被保险人利益的公估人,接受被保险人的委托,从事有关估价和索赔工作。为了不断提高保险公估人的专业素质,英国设立了不同的会员资格,分为普通会员、许可证会员、特许公估师学士、特许公估师院士、荣誉成员、退休成员等几个等级。这样的管理机制对世界保险公估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日本保险公估
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日本保险业起步较晚,比英国晚了140年,比美国晚了70年,也可能正因如此,日本保险业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日本政府在保险产业政策方面一直实行重规模、轻效益、重保护、轻竞争的指导思想,日本保险公司的数量一直相对较少,根据OECD的统计,1998年日本仅有保险公司117家,而同期美国的数量为5162家,英国为814家。在90年代以前,其公估人与公估机构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本保险业产业分下不够发达,缺乏国际竞争力。在一系列的教训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实施了新保险法,在欧美外来压力的推动下,保险公估才开始加速发展。为了从产业政策上保护保险公估人和公估机构的发展,日本施行了行业统一的公估费用体系等。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发挥了及时而重要的作用,在神户大地震中,日本保险公司派遣了1400名公估师。日本公估人是通过损失保险协会实施和认定考试并在协会注册的人,公估人一般受聘为保险公司的顾问,日本公估人实施严格的等级考试,其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除了保险类的知识以外,还得考会计学、建筑学、机电学等,公估师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是一种专家式的管理。
(三)美国保险公估
美国保险公司数量非常多,世纪之交便已经达到了近万家,各州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保险公估的法律制度。美国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细分发达,产业分工也实现了较高程度上的模块化生产。美国的这种生产方式被日本挖掘并得以总结,他们认为这是美国金融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开放性的模块化生产方式。例如,在保险业,美国将保险业的每一种产品及其相关的服务进行了结构上的重新设计,并定义了这一复杂流程的设计和制度安排的特点:(l)结构。定义了一种产品由哪几个流程组成,并界定了各单元的具体功能;(2)界面。定义了不同单元之间的互动方式,包括模块间的联系、沟通及协作方式;(3)标准。定义了各功能单元要达到的标准或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平。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技术遵从集成化方向的发展,而生产则日趋分散。在美国,保险公司将保险、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有效链接为一个整体,通过无缝流程提高产品开发、销售及理赔服务的水平。在这样的美国保险业的大环境下,诞生了一批国际性的保险公估公司,而且这些公司大多数都已上市。最具代表性的公估机构包括嘉福公司(Crawford&Company)、罗便士保险公估公司(GABRobins)、国际麦理伦公估公司(MYI)等。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公估机构,嘉福公司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于1968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全球雇员超过8,000人,近三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8.2、9.75和10.49亿美元。罗便士保险公估集团,在全球44个国家、730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与代表处,每年处理170万件以上的索赔案。美国保险公估分为代表并服务于保险人的独立理赔人和理赔事务所,以及代表被保险人利益的公共理赔人。不管是理赔事务所还是公共理赔人,都要保证公正地对待保险活动双方的利益,以避免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做出偏向于保险公司的不公正处理。大多数州规定保险公估人必须通过资格考试,对公估人的营业执照监管也非常严格。
- 上一篇:房产市场秩序治理方案
- 下一篇:科学大学本科教学评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