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发展趋势浅析
时间:2022-02-10 04:28:00
导语:农业保险发展趋势浅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历史沿革
湖南省农业保险起步于1984年,由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相继开办了水稻、棉花、烤烟、森林火灾、生猪养殖、养鸡、奶牛等险种,保险责任主要是自然灾害。1992年底,湖南省农业保险险种增加到50多个,基本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多个方面,当年实现保费收入4584万元,达到历史最高峰。1993年,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农业险种开始减少,经营规模逐年萎缩。2003年只剩下烤烟种植、森林火灾保险和少量的耕牛、奶牛养殖险,大部分险种先后停办。在2007年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前,湖南省的种养两业险承保率几乎为零。
(二)发展状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保险市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保险行业资产实力日渐强大,保费规模急剧扩张。湖南省保险市场也在迅速发展,保费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2006年湖南省保险深度几乎达到2001年的两倍,同年的保险密度也从2001年的1.4%提高到将近2%。但是,湖南的农业保险却落后于整个保险业发展的平均水平。
1、保费规模起伏过程中市场比重相对较低
从2001年到2006年,湖南省的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在产保险业务中所占比例一直徘徊在5%左右。,农业保险的保费没有任何突破,甚至还出现间歇式倒退。
2、赔付率不断攀升对于农业保险经营造成压力
对保险行业保费增长贡献颇少的同时,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却保持了上升趋势,从前些年的50%左右上升到100%以上,赔付支出远远大于保费收入。2006年湖南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733万元,赔付金额却高达2271万,赔付率超过了131%。这一问题不仅对于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还给保险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保险公司面对经营亏损,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改善经营,如增加费率、抬高核保标准或赔付标准、降低风险责任等。这些措施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许多农民因为保费过高放弃投保,造成了业务的流失。同时,由于参保人数减少,费率厘定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误差,直接影响农业保险的经营。逆向选择的因素被扩大,道德风险发生率大幅度增加,导致农业保险经营情况的恶化。保险公司和农民之间螺旋式作用,把农业保险推向进退两难的境地。
3、现有险种不能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
(1)保险标的和实际需要保险的对象不相符合。人保的作物险种有烤烟保险、水稻制种保险、苗木保险等。湖南省稻谷年均产量在两千万吨以上,占到全国的近13%,省内的主要作物也是水稻和油料,而有农业保险承保的烟叶只占极少的比重,缺乏基本的水稻、油菜等种植业保险,农业保险只是一句空话。在养殖业方面,2006年湖南省的生猪出栏量为6242.4万头,排名全国第一。然而生猪的保险没有完全启动,不论试点前的奶牛、耕牛保险还是试点后的能繁母猪保险均不能满足养殖业风险分散的需要。
2008年雪灾中,农作物里受灾比较重的是油菜、蔬菜、柑橘、畜禽和渔业等,南竹等经济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省内启动的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主要是针对水稻、棉花,养殖业保险主要是能繁母猪和承保面不足30%的生猪保险,经济林、渔业保险缺乏,使农业保险的报案率和最终赔款占总损失比例明显偏低。
(2)保险责任不能提供足够的保障。试点前的商业保险主要承保的风险是火灾和冰雹,而湖南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2006年台风造成的洪灾中,均是电力设备、矿场和工厂固定资产受损得到赔付,遭受严重损失的农业却几乎没有补偿。试点后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2008年初的雪灾中,湖南因灾造成损失170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亿元,全省200多万顷农作物受灾。但湖南省农业保险赔付率却很低,截止到2008年4月10日,农业保险已赔付876万元,仅占受灾损失的1%。
4、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投入的加大,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三农”的有关政策为农民带来了实质性好处,农业税的减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村合作性医疗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2007年全省GDP总额为9145亿元,增长了14.4%,居全国第12位,比2006年前移一位。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更是突飞猛进,从2006年的3389.62增长到3904.26,增幅为15.2%,扣除通胀等因素实际增长8.3%。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湖南省的GD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都是正相关且趋势稳定,但保费却呈现出大幅度波动的情况。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湖南省农业保险的不完善和不健全。
二、湖南省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障碍
(一)政府没有主导和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
自开办农业保险以来,湖南省农业保险业务一直由中国人保办理,政府没有给予财政补贴。大量国内外经营农业保险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政府主导和支持下的农业保险才能存活。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其本身所具有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也决定了商业化经营农业保险是走不通的。政府的补贴可以通过保费补贴、减免经营费用、安排再保险等方式进行。
中央和地方每年用于灾情救济的款项在财政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湖南省这样一个灾害频繁的省份。因此,可以将农村救济中的部分资金用于农业保险的补贴,这样可以减少灾害发生时各级财政压力。根据福利经济学原理,政府补贴农业保险比直接补贴农业会产生更好的社会福利效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参保率加大风险保障和经济效率。
(二)保险公司面临着供给不足和经营亏损的两难局面
1、农业风险的系统性使得承保风险过大。农业保险承保的自然风险一旦发生,影响范围之广、灾害之严重性都是难以估计的。小范围运营的农业保险的承保标的同时出险的可能性更大。巨额风险准备金的积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保险公司面临着严峻的财务压力;即使建成,一旦出险则多年的经营成果付之东流,这对一个商业主体来说也是很不利的。
2、农业保险中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农业保险中信息严重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客观存在且贯穿于始终。农民们在投保中以次充好、欺骗核保人员,生产中没有防灾防险措施,灾情发生后与其他农户串通骗取保险金等现象时有发生。道德风险可以通过如细分风险等级、严格核保或理赔标准、设置免赔额和免赔率、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相互保险等方法缓解,但是不能根除。
3、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过高。农业保险的核保、理赔过程十分复杂,费率的厘定难度很大,这是由湖南省内作物、牲畜种类多样,地域气候环境差异大,风土人情不同等因素决定的。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巨大的经营成本使农业保险业务无利可图。
4、农业保险缺乏再保险体系。我国再保险发展落后,风险大量聚积在国内,农业保险甚至连国内分保都暂未实现。建立全国规模的农业再保险体系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政府应该充当最后保险人的职责。湖南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周围省市或者经贸往来地区筹划地区性农业保险联合体,互相进行分保。利用保险公司的渠道进行再保险安排也是方法之一。
(三)农民缺乏风险意识和保险参与能力
农业保险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补贴前农民的投保意向和实际投保率很低,原因有三个方面:
1、农民保险意识差。这同我国政府长期充当灾害第一保障人的原因是分不开的。然而,湖南农民保险意识差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根据调查研究,地区农业商业化程度越高,农民保险意识越强。湖南虽然是农业大省,但第一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不高。省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84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06年湖南省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仅为3888.32元/户,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国平均水平为7647.09元/户)。湖南农业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
2、农民缺乏长期风险防范意识。例如某年发生灾情,投保农民从保险公司获得保险金,部分没有投保的农民的保险意识因此强烈,第二年的保费规模扩大;然而第二年没有受灾,农民的投保热情自然降下来,保费出现大幅度下降,造成了湖南农险保费收入周期性波动的局面。农民投保的主要动机不是为了分散风险,而是期望获利,这与保险的经营原则背道而驰。
3、农民收入水平有限。湖南是一个中部省份,经济水平不高,并且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和省内GDP的增幅有差距。灾害的危机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压力,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分有限。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农民首先需要的还是自身的保障,其次才是经营的农业的保障,“三农”保险共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对于湖南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的对策探讨
2007年开展政策农业保险试点后,湖南农险突飞猛进,原保费收入7.5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2倍。农业保险必须跟上经济良性发展和“三农”政策的大形势,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风险保障。为了取得湖南农业保险的全面胜利,我们必须针对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存在的不同问题分别采取对策。
(一)政府角度:加强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
1、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立法是农业保险得以顺利发展的基本保障,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是当务之急。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脚步的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政策法规的制定。法律法规不仅为农业保险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法律基础,也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提供了保证。
2、确保各级财政补贴实施到位。保费补贴是政府在农业保险实施过程中主导性的最主要体现之一,但是我国地方财政补贴往往存在着不到位、随意挪用等现象,这种情况甚至在法律约束条件下也不能完全杜绝。农业保险关乎国计民生,牵动着省内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切身利益,省市各级政府必须保证保费补贴实施到位。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税收优惠和让利以促进农险的发展。
3、建立独立的农业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湖南省农业保险的模式是政府主导下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其本身带有很强的非市场化因素,单纯由保监机构进行监管不仅加大了监督难度,还将混淆农险的特征性质。组建专业化的独立农业保险监管机构更有利于农业风险的控制,也能更好地体现农业保险的政策性。
(二)保险公司角度:完善经营策略和风险分散机制
1、提高农险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农业风险的系统性以及农业保险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迫使保险公司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虽然农业保险有政府补贴,但是任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展下去,最终还是会造成保险公司的亏损。保险公司应当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合理设定费率、细化风险等级等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避免亏损以减轻公司财务压力。
2、改善原有经营、管理模式。农业保险的经营程序复杂、成本较高,而各种风险管理手段的升级必然要加剧公司管理成本。保险公司不得不改善经营、管理机制,开辟出一条既合理又实惠的新型管理道路,充分发挥国内省内各种优势,为农业保险的顺利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3、在政府的支持下筹划农业再保险机制。再保险是保险公司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这种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包括安排再保险渠道,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农业再保险,如人保实行的是分公司向总公司分保。保险公司应当主动积极地筹划农业再保险机制,以避免连带的农业风险给农业保险造成毁灭性打击。
(三)农民角度--提升保险意识和农业产业化意识
1、加强农民的保险意识和长期风险意识。湖南省农业保险承保率低不可能没有农民风险意识差这一主观原因。通过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大力宣传,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初的雪灾后,农民的保险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保险还应当随着“三农”保险的发展逐步完善,为广大农民提供生产生活各方面保障,树立起农民的全方位、长期性风险意识。
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扩大保险需求。湖南省农业尤其是种植业虽然在全国占很大比重,但是采取的仍是小农耕作方式。湖南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为农业的集中化生产提供了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湖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时代必然会到来。广大农民更是需要加强农业产业化认识,促进省内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保险的发展也十分有利。
中央和省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政策为湖南农业保险打开一个新局面,保险公司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经营水平和风险管理技术,同时农民自身也应该改变思想。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农业保险的保障目标,促使农业保险成为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三方的共赢。
- 上一篇:国际离岸金融服务的策略选择综述
- 下一篇:剖析服务型政府定义及建立途径论文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