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修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16:17: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历史研修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历史研修总结

农村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已接近结束,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的时间,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作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远程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苦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历史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查看全文

农村教师网络研修工作汇报

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已接近结束,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的时间,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作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远程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苦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历史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查看全文

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方式,主要包括阅读实践、课堂讨论、实践研修、创新实验计划和课程论文等形式,每种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不同的,其实施过程也各有差别。充分运用研究性学习,不但可强化课程研究的理论性与科学性,可提升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升“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实现其教学目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史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使其成为学生热爱并受益终身的优秀课程,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要求“创新教学艺术,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党的报告也从根本上规定了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的方针、原则和基本任务。在新时期、新常态环境下,我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按课程内容研究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阅读实践、课堂讨论、社会研修、创新实验计划和课程论文等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探索,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的增长、发散性思维,进行道德洗礼,最终提高其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阅读实践式研究性学习

(一)阅读实践式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特点。阅读实践式研究性学习是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献以及经典的作品,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认知与感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阅读实践有“阅读形式的多样性、阅读内容的多元性、阅读过程的自主性、考核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1]。(二)阅读实践式研究性学习的作用。1.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阅读习惯;2.由过去只看教材到阅读重要文献、经典著作等,以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待人处事的人文素养。(三)阅读实践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教学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例如在讲到“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可让学生阅读的《国民革命军及军事政治工作》一文,深刻体会“革命军是党的军队”“行动要依着党的政策”;在讲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时,可让学生阅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以深刻领悟为什么新时期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教学事业新局面。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政治学经典著作如《理想国》(柏拉图)、《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等,以便使学生掌握政治,政治学,政党及其发端演变、特征、类型、制度等基本范畴,进而使学生关注、追踪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研究领域、研究学派、研究趋势等前沿理论问题,以获取具有普遍价值的发现,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堂讨论式研究性学习

查看全文

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摘要]按照关于思政课教师“六要”的标准,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概括为三个层面六个维度,具体化为行为意识和能力的六个方面。对照这一要求,部分思政课教师素养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结构性缺失问题。社会实践研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短板的问题,拓展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具体需要发挥学校、部门、教师三个层面的积极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社会实践研修

2020年1月,教育部公布《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基于此,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分析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存在的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以社会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现实之问: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结构与缺失

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一直以来,学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更是教育引导学生成长进步的主渠道。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传道,作为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不仅要有“真学”的意识,更要有“真懂、真信、真用”的素质和能力。(一)政策文件“关键词”解读思政课教师素养结构。2019年3月,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六种素质,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之后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均强调了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系列讲话和文件的,都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其内涵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六个维度。第一个层面,政治素养,包括政治要强和情怀要深两个维度,表现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第二个层面,专业素养,包括思维要新和视野要广两个维度,具体化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第三个层面,品格素养,包括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两个维度,体现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二)思政课教师素养“理论够用实践不足”的现实问题。按照关于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标准,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六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既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目标。基于此,笔者选择江苏省属高职院校的180名思政课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思政课教师素养结构为依据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思政课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和社会实践研修效用调查两部分。其中,基本情况调查涉及教师的教学年限、学历、职称、政治面貌、学科背景、主讲课程、研修次数等;社会实践研修效用调查包括了研修时间、地点、人员和结果的评价,也涵盖了与职业素养关联的20个具体题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思政课教师总体上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为:91.67%的思政课教师为中共党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较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感召学生;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严以律己,自觉做好表率;87.78%的思政课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理论前沿和时事热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高职思政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也发现一些问题:52.78%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身存在结构性素养缺失,职业素养还有提升的空间。首先,由于思政课教师大多遵循着“从学校到学校”的职业发展路径,从一个学校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另一所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理论到理论”的痕迹比较明显。其次,思政课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多数思政课教师有着理论积淀,但缺少实践理解,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导致思政课教师在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时,缺乏实践经验观点,无论是情怀、思维还是视野都有局限性,往往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理论灌输,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路径之选:社会实践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效用

查看全文

四个一批工程宣传意见

第二期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建设研修班4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11日在同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实施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造就老中青相结合、覆盖不同门类的优秀人才群体,为繁荣发展宣传文化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宣传文化领域的基础工程。实施这一工程,目的是要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家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工程自**年启动以来,通过培训研讨、调研采风、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入选人员的培养,在社会上特别是宣传文化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目前,“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已列入全国“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

**在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的时代,对宣传文化工作者来说,有才华就有施展的舞台,有创造就有成功的机会,有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四个一批”工程入选人员一定要珍惜党和人民创造的条件,珍惜时代和社会提供的机会,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新的贡献。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保持崇高的理想与追求,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使自己的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要放眼全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进一步开阔视野,把总结历史经验、反映现实问题和把握未来趋势结合起来,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揭示本质、展示主流,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要潜心学习、苦心钻研,虚心向他人学习,向同行求教,切实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把握规律,在倡导创新过程中追求创新,使自己的作品和成果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中造就文化的进步。要敬业勤业、德艺双馨,在日常生活中带头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努力贯穿“八荣八耻”的价值取向,用优秀的作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人格的魅力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

**强调,人才工程,重在培养。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形成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浓厚氛围,使人才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拓宽渠道、改进方式,把考察采风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把短期培训与脱产进修结合起来,把岗位培养与挂职锻炼结合起来,既培养又使用,既提要求又压担子,让“四个一批”人才在实践中提高本领、增长才干。

常务副部长吉炳轩作了开班动员。来自全国理论界、新闻界、出版界和文艺界的两期“四个一批”工程入选人员参加了研修班。

查看全文

发挥“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带动作用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第二期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建设研修班4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11日在同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实施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造就老中青相结合、覆盖不同门类的优秀人才群体,为繁荣发展宣传文化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宣传文化领域的基础工程。实施这一工程,目的是要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家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通过培训研讨、调研采风、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入选人员的培养,在社会上特别是宣传文化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目前,“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已列入全国“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的时代,对宣传文化工作者来说,有才华就有施展的舞台,有创造就有成功的机会,有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四个一批”工程入选人员一定要珍惜党和人民创造的条件,珍惜时代和社会提供的机会,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新的贡献。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保持崇高的理想与追求,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使自己的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要放眼全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进一步开阔视野,把总结历史经验、反映现实问题和把握未来趋势结合起来,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揭示本质、展示主流,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要潜心学习、苦心钻研,虚心向他人学习,向同行求教,切实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把握规律,在倡导创新过程中追求创新,使自己的作品和成果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中造就文化的进步。要敬业勤业、德艺双馨,在日常生活中带头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努力贯穿“八荣八耻”的价值取向,用优秀的作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人格的魅力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

刘云山强调,人才工程,重在培养。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形成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浓厚氛围,使人才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拓宽渠道、改进方式,把考察采风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把短期培训与脱产进修结合起来,把岗位培养与挂职锻炼结合起来,既培养又使用,既提要求又压担子,让“四个一批”人才在实践中提高本领、增长才干。

常务副部长吉炳轩作了开班动员。来自全国理论界、新闻界、出版界和文艺界的两期“四个一批”工程入选人员参加了研修班。

查看全文

高中课改历史教师成长渠道

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4年来,广大教师经历了对新课程从恐惧到逐渐适应、从陌生到逐渐熟悉的实践与探索过程,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专项研究与实施行动带动了课堂教学质的变化,教学方式多样了、课程资源丰富了、研究氛围浓厚了,使全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了从经验型到科学化、从教育新理念到实践再发展的完美转身。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利用多侧面、立体化的渠道,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专业发展模式、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不断适应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建立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走出了一片属于历史教师自己的新天地。

一、多层专题的课改培训,深化了理论上的重建

全省高中历史教师4年的新课程实践,经历了通识、新教材、基于问题和基于高考等多元视角的、接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本研修等多个层面的、通过了聘请专家、外出考察、岗位练兵和自身修炼等多种途径的新课程培训。这些大规模、多频次、头脑风暴式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化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重建。

1.从教材观的角度,深化了对历史新课程体系架构的认识。新课程在内容设计思路上打破了传统“以时间为主线”的简明通史和章节体例,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排方式。广大历史教师在4年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既注意了与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有助于避免在知识上的简单重复;既注意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同类别历史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既注意了对知识、过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又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成,等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对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2.从新史观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强化学生历史意识的认识。所谓新史观,就是要全面反映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学观点。历史意识则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新课程下的我省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把新课程对历史学科的要求,通过自身的理解、内化、反思和提升,正在不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并不断呈现出新跨越的态势。

3.从教学论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转变历史教学方式的认识。目前,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活动、问题探究、情境体验等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可喜画面在课堂上交相辉映。广大历史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历史学,将不再是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的知识和财富,而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的一种精神资源”。史学功能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也注重心理愉悦、陶冶情操的功能,并逐渐克服政治色彩过浓的弊端。所以说,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补充教育,不再是高考文科的知识体系构成教育,而是未来的“公民教育”。

查看全文

教育局继续教育方案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关于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11]16号)和《20122013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方案》(皖教秘师[2012]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践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服务学生。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加强统筹,分级负责。坚持市级统筹,以培训规划、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业务指导,健全管理网络。高中教师培训以市为主,初中和小学教师培训以县(区)为主,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

查看全文

教育部强化老师培训工作意见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现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1.教育大计。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2.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

完善培训制度,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查看全文

教师五年培训计划

县位于州中北部,是以为主的聚居区也是老、少、边、穷地区,更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县之一。我县现有23所幼儿园、17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完中、1所职校,全县现有教职工1092人(含编外教师),60%的教职工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教育不发达,乡村交通不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机会少等原因,导致全县教师尤其是部分农村教师文化视野狭窄,知识老化,教法陈旧,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我县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近几年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本着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平衡,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所需要的师资水平相去甚远。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要求实施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此,计划在五年内,有组织地开展特殊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全员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岗位全员培训、校长培训、新任教师培训和培训者培训等。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面向全县、倾斜农村”的培训原则,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思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通过分类、分层、分批地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的教师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县教育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目标

优化校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着重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深化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