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9:19: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历史文化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开发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
一、前言
近几年,历史文化村镇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不仅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于历史文化村镇,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历史文化村镇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历史文化村镇本身产生了众多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方面、经济方面以及文化方面。通过分析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研究的相关资料,旅游开发既给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的同时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历史文化村镇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二、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分析
(一)社会方面。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口结构方面,历史文化村镇精确和社区的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社区作为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既是农村村民生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参观者游览的活动区域,随着历史文化村镇旅游资源开发,游客数量不断增多,自身规模不大的农村社区既承担当地村民的起居生活,还承担旅游者的参观、居住,当地村民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甚至一些著名历史文化的村镇,旅游者人数已经超过当地村民人数,给当地农村人口结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历史文化村镇的特殊性,传统街区文化历史意义重大,不能进行随意改造,导致交通拥挤,日常生活用品供应不足,许多村民选择搬离村镇;其二,社会治理和治安方面,历史文化村镇的特殊性,吸引众多的外来游客,并且旅游者人数众多,给当地社会以及治安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关于社会治理方面,当地村镇对旅游资源、社区发展缺乏话语权,导致当地村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持消极态度;对于治安方面,旅游人群学历、素质参差不齐,人流量非常大,犯罪率有所上升。
(二)经济方面。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收入方面,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文化村镇具有的特殊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众多的游客,游客数量增加,旅游门票收入也随之增加,当地村民从门票收入中得到一定比例的分红,当地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但是旅游业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当地村民的收入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其二,资本投资方面,历史文化村镇的特殊旅游资源,当地村民即使花费少量的资本,为旅游者提供私人小资本商业服务,也能够获得不菲的收入,因此历史文化村镇存在大资本与小资本共存的现象,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导致其他行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旅游行业,导致旅游经济在当地经济中占据的比例过大,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方面。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想观念方面,随着旅游开发,当地村民接触游客的数量和时间不断增加,不同的游客的思想、文化、素养、地域等不同,当地村们的思想逐渐开放,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卫生意识、法律意识以及经济意识不断提高;其二,传统习俗方面,历史文化村镇具有独特的建筑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旅游资源开发,逐渐的挖掘和推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新奇的旅游体验,还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更能够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其三,建筑方面,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村镇所特有的标志,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历史建筑的维护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并且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对公共设施、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村镇闲置土地被充分的利用,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还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档案局开展三提升活动总结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举办了全市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班;举办了张家口历史文化专题讲座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民生对档案工作的需要,精心选择学习培训内容,认真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采取多种措施、加深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坚持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到哪里、要认真落实市委开展“三提升”活动要求、为使全局同志深入了解张家口历史文化,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张家口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4月9日上午,我局举办了张家口历史文化专题讲座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在深入开展“三提升”活动中,市档案局紧密结合部门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民生对档案工作的需要,精心选择学习培训内容,认真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采取多种措施,活化学习形式,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工作。
1、举办了全市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班。为了使全市档案工作者不断适应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需要,全面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4月7日至8日,我局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档案业务培训班。市县区160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市档案局局长杨敏同志亲自主持开班仪式,并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讲了三点意见,他要求全市档案人员一是要加深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在推进城市建设大变样的过程中,档案和档案工作重要性更显得尤为突出;二是要坚持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要跟踪服务到哪里,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社会,服务百姓,重点抓好民生档案、农村档案、社区档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档案法治建设和档案队伍建设;三是要认真落实市委开展“三提升”活动要求,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标准、工作质量效率得到全方位提高,做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学习期间,学员们系统接受了新时期电子档案管理、文书档案规范化管理和家庭建档工作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为检验培训效果,我局还在培训班结束时,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档案业务培训考试,并为成绩合格的档案工作人员颁发了岗位培训合格证。
2、举办了张家口历史文化专题讲座。为使全局同志深入了解张家口历史文化,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张家口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4月9日上午,我局举办了张家口历史文化专题讲座,特邀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家口电视台品牌栏目《京西大茶坊》策划人刘振英同志到局进行专题讲座。讲座中,刘振英同志以自己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大量翔实资料的引用和生动形象的讲解,引起了与会同志强烈反响,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家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对我市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开阔了思路,今后要继续深入挖掘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加强开放开发和抢救保护力度,主动为现实服务,为社会服务。
数字信息技术与历史文化村镇探析
摘要:为加强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优化保护工作流程,从可视化的特点及信息传递的便利性两方面介绍了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根据具体的村镇保护工作情况,拟定了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案。应加强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构建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提出了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应规范基本的工作流程,优化人才的教育培训环节,提升村镇保护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及工作素质。
关键词:数字信息技术;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村镇指的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这些村镇当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对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家需要开展对村镇的保护工作。
1数字信息技术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逐渐突显出来,受到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村镇保护工作已经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1可视化的特点。在实际展开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时,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将村镇的基础布局情况记录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各个乡道的分布特点,明确新时代保护工作的侧重点。同时,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原有的建筑物和绿化景观进行维修及养护工作,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翻新建设。需要完善乡镇的基础设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合理融入现代化审美元素的建筑设施,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发展。想要在不破坏道路原有布局情况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1.2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构建网络交流渠道,方便各个地区之间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进行沟通交流,从中科学分析新时代保护工作的难点。然后,积极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工作技巧,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建立网络工作平台,将保护工作的完成情况记录在网络平台上,利用网络技术对受众群体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工作,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文化遗产被破坏。
2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开展历史文化村镇保
历史遗产保护工作考察报告
20*年10月,在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带领下,广东省城市规划建设考察团前往欧洲,考察了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管理机制、保护方法、措施和成果。归国后,一份具有思辩性的考察报告问世。
古城的迷人魅力
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令全世界瞩目的。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历史名城的罗马、雅典、马德里,还是风景迷人的西西里岛、爱琴海诸岛,甚至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米兰,都堪称建筑的博物馆、艺术的宫殿,似乎每一座城市、每一幢建筑都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历史。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同众多著名的广场和历史街区交相辉映,构成了欧洲独特的城市风貌。高品味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欧洲许多古城至今仍保持着迷人的魅力。
同时我们注意到,尽管欧洲的城市风格各异,特色鲜明,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尽可能地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风貌完整地保存和展现出来,城市也因此而更显神韵。例如罗马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名城,存留着大量的代表性宏伟建筑,因此城市体现出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神韵,使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都耐人寻味;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雅典,城市风貌体现出现代气息和历史文化内涵交融的特点;具有鲜明民族文化传统的西班牙古城马德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现代科技、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三者合一的独特气质,科学合理的绿化、交通系统,使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在历史名城建设中得到合理诠释;位于欧陆最西边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展现的是另一番海滨城市风情,虽然经过18世纪大地震后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不算多,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配上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的点缀,足以使里斯本称得上是风光迷人又不失典雅文化品味的魅力城市。欧洲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实在令人佩服和惊叹。
完善的保护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研究
摘要: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缩影,它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但是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教材中体现量较少,甚至没有将其纳入考试范围,在应试阶段似乎很难体现其价值。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我们将系列分析两者整合运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采取必要方法与途径,去解决教学问题,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初中历史教学;整合
1研究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国外历史教学中,都包含着对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在欧美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开设课程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历史文化古迹,增进对历史人文事件的了解。而在国内,新课改做了明确的指示,要求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树立保护历史文化古迹遗产的意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应该对其进行研究和实践。由于高考升学制和应试教学根深蒂固,使得很大程度上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化的开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制度的改革。
2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
2.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文化不是枯燥无味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造就了文化底蕴的深厚,能够反映历史文化的古建筑等象征性载体是很多的,乡土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历史根基,就是我们所在的地方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时常看到很多历史文物和少数民族的节日,这些都是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例如,一位同学的祖籍在南京,他从小就听他的祖父讲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在节假日经常陪同老人一起去旅游,看看那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当他了解了初中教学内容中提到的南京大屠杀时,就会再一次深刻剖析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现在这名同学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在历史这门学科中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成绩。可见,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长学生见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获得更多学习内容。2.2系统理解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历史并不是全来自历史教材,历史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是社会,学生对社会的探索才是教学目的。教师鼓励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环境,将学生最熟悉的人文事物与环境与教学教材内容相结合。在不断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帮助学生补充学习知识,提升学习的效率。当然,我国的初中历史教材经过改革后,内容和形式别具匠心。但是都是在整体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局和趋势,在地方发展历史上很少有涉及。所以,当教师在构建教学框架和知识体系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扩充乡土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历史,而不是为了考试,对书本知识进行笔记式的学习。比如,当讲解到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九一八事件的标志性指导意义都写在教材上,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为了更好领悟这段历史,受到历史启迪和爱国主义教育,就引导学生现场参观学习。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或是给学生科普历史文化遗迹,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3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实践,是一次爱国主义教学。我们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稳定性和生动性,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是基于对家乡本土的热爱,而历史这门学科凝聚的也是无数爱国志士为了保家卫国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例如,在近代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中,东北民间出现了许多抗日武装力量,他们都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牺牲的革命烈士,为了保护自己家乡不受敌人侵扰,为了争取革命的伟大胜利,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国赞歌。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2.4体现历史教学的实用价值。教师不仅要传授课堂文化知识,还要扩大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教学整合资源优势,创新教学模式,体现历史教学的实用价值。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应该全面增强自身教学的专业化水准,敢于更新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基层历史文化建设,将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完美结合,编写出适应教学目标的乡土历史文化教学素材,提升教学水平。
地域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一、承德地域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承德地域旅游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基础雄厚。可以用“深厚、独特、丰富”加以概括。
1.承德地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承德是河北省北部独具风格的历史文化名城,延续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开创300年的山庄文化,纵贯古今,昭育后人。
2.承德地域文化留存丰富。承德地区有着悠久的文明,各个时期积淀下来的文物古迹非常可观,初步统计现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473处。总计馆藏文物8万余件。丰宁、平泉和兴隆等县留存有辽代的梵文、契丹文石刻,平泉县有元代的蒙文石刻;围场、丰宁、承德等县至今还有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古城遗址。清代文物古迹在承德地域不仅丰富,而且品质极高、驰名中外。世界园林精品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建筑形式融会了汉、蒙、藏等民族的造型艺术的外八庙环列在避暑山庄周围的皇家寺庙群,二者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发展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艺术之瑰宝。
3.承德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独特。承德从史前起就是中华北方游牧文化与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交错区域、多民族聚居的格局形成了活跃的民族大舞台。承德地区汉、蒙、满、回等13个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千百年承德各族人民在这广阔的土地上和睦相处、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承德世居的各民族都有特定的民族个性,例如满族则以牧猎和农耕文化并举,回族以饮食文化为特色,蒙古族文化以游牧文化为主、各民族都有独特的宗教文化等等。这里的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各民族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多角度、多方位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使少数民族文化中有汉族文化的成分,汉族文化中也有少数民族文化成分。因而具有多样融汇吸收兼容性的文化特异性。特别是清代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还有木兰围场、喀喇河屯等一系列塞外行宫等在内,又是独特的皇家文化的代表作和载体。总之,皇家文化、宗教文化、多民族文化构成承德地域文化总的基调,成为承德历史文化特色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承德地域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研究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旅游景点的开发过程中,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旅游行业着重考虑的对象。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我国的发展变化,凝聚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行业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同时也可以带动我国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中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行业协同发展也提出了科学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行业;发展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2013年11月26日,视察山东省,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11月14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山东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深入挖掘阐发、普及推广山东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5年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2016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在每个镇、村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活动室和历史纪念室”。山东省文化厅牵头,与山东省党史、发改、民政、财政、史志、文物、档案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动该项工作。
一、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具体措施
1.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坚持调研先行,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现场调研。山东省文化厅会同民盟山东省委、民进山东省委、省史志办、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淄博、潍坊、临沂、菏泽等地,对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场查看展示场馆,召开座谈会,提出推进措施,明确努力方向。二是书面调研。向全省下发通知,统计各地开展前期探索的情况。全省除32个城市中心区外,共有50个县(市、区)有博物馆且已举办县域历史文化展示,20个县(市、区)有博物馆未举办县域历史文化展示,35个县(市、区)没有博物馆也未举办县域历史文化展示。通过调研,摸清了底数,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顶层设计,强化保障在推进进程上,根据全省现实情况,确立了2015年完成县域历史文化展示,“十三五”期间完成乡、村历史文化展示的目标。在推进架构上,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推进路径及保障措施。在推进步骤上,组织制定了《山东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展陈指导纲要》,对“普查什么、展陈什么、如何展陈”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确保了推进工作不跑偏、不离题。3.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不同情况,坚持分类推动,共分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城市中心区,统一纳入市级历史文化展示。二是有博物馆且已举办县域历史文化展览的县(市、区),重点调整、充实、改造、提升,通过改进展陈大纲,丰富展陈内容,提升展陈手段,进一步提高展陈水平。三是有博物馆未举办县域历史文化展览的县(市、区),在博物馆建立县域历史文化展室。四是对没有博物馆也未举办县域历史文化展览的县(市、区),利用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立县域历史文化展室。五是乡镇和行政村,已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地方,结合农村博物馆等进行历史文化展示工作;其他地方,结合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开展。4.加强督导,全力推动采取现场督导、书面督导、电话督导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QQ、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地推进情况的督导指导,做到信息畅通,确保全省县域历史文化展示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收效显著
文化资源与建设探析
本文作者:潘晓飞周宁工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从近年来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艰辛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必须认识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与天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还十分有限,推动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一)已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规模不大,影响力不足目前,天长已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形成大的项目,甚至部分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因此影响力不够,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经济效益相对有限。尽管千年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相关宣传,加之景点分散零乱、数量不多,尤其是缺乏大型综合性景区,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无法做到长时间吸引游客,同时也限制了餐饮业和零售业的发展。饮食文化方面,鸡头米和京彩松花皮蛋销路虽好,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生产加工,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进贡甘露饼近年来重视力度不足,始终无法走出天长。民间工艺品,长期以来,销售没能形成规模,很难吸引高档次的消费群体。红色革命文化,也存在着类似问题,规模尚需扩大。(二)缺乏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相关产业文化内涵欠缺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主要停留在文物古迹、饮食文化、传统工艺等物质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上,缺乏对地方风俗、娱乐活动、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展现天长特色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就开发旅游业而言,人文景观目前依然停留在对文物遗迹的修复和重建上,而对于它们的文化底蕴开发却没有得到重视,对于游客而言只能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却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饮食文化产品的相关历史文化内涵也未做足,例如有关进贡甘露饼和“唐殿春”白酒的传说和原始工艺都有待于进一步做出开发。天官画、天寿玉雕等民间工艺以及抗大精神同样缺乏充分展示。(三)部分传统文化工艺在传承中没能培养出接班人才,无法形成产业规模作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工艺不容忽视。但由于这些传统工艺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无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人们更多的只是将它们作为业余爱好,既没有专门成立有关组织或机构来培养专业人才,传承艺术技艺和经验,更没有涌现出知名艺人,因而这些传统工艺目前处境艰难。
针对上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保护和建设措施已迫在眉睫,当地政府应当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天长市的全面健康发展。(一)加大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规模,以精品工程和天长特色扩大影响力继续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引进相关投资,开发出集“孝文化”、“状元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等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旅游观光项目,并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风景区,打造天长旅游业精品工程,带动天长旅游业上档次上规模,吸引更多游客。饮食文化方面可以通过兴建大型工厂,扩大鸡头米和京彩松花皮蛋生产能力,将这些富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产品做大做强,争创国内知名品牌,同时还可适量开发当地秦栏卤鹅、铜城雪片糕等地方特产。对于天官画、长兴锣鼓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应当抓好机遇,适时借助商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产业规模化,这必将成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亮点。(二)进一步挖掘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加紧对新项目的开发开发新旅游景观,在不断深化天长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当注重历史文化艺人在天长留下的文化遗迹,比如宣鼎写下的晚清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夜雨秋灯录》,曾受到鲁迅先生的赞誉,可以对宣鼎和《夜雨秋灯录》故事深入挖掘。另外,高邮湖、界牌鹭鸟生态园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给天长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都有很大开发价值,不但能够提升天长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也有利于拓宽游客来源渠道。特色饮食文化方面,继续立足于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在恢复传统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进贡甘露饼和“唐殿春”白酒相关的故事传说的宣传,丰富饮食产品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革命文化方面,在强化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同时,也有必要将抗大精神沿袭下去,炳辉中学在立足于自己办学特色的前提下,更应负担起传承抗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为天长历史文化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三)加强民间传统艺术的开发和管理,推动民间艺术与旅游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针对民间传统艺术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从业人数较少,以及传承的过程中没能培养出接班人等现状,需要充分利用政府扶持,通过成立研究会、艺术团和培训基地等方式来培养专业人员和优秀人才,促进艺人队伍发展壮大。尤其在对天长天官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拯救时,应当在保留天官画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凤阳凤画等优秀传统技艺,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改造,绘制出更多精美的天官画作品,而对于天寿玉雕也可以考虑开发出与旅游业相关的旅游商品,从而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另外,在旅游观光景区设立专门表演场所,经常举办民间歌舞表演,充分展示长兴锣鼓、打对子、走旱船等民间活动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可以弘扬天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做到将民间艺术与旅游业等相关经济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共同发展。(四)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竞争力天长自设县级市以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用地、居民住房也就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而急剧增加。新一轮城市规划的修编,经济开发区的快速扩张,为天长市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是由于在城市西进南扩的过程中忽略了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对旧城区的疏解作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群、传统商业街等在旧城改造的浪潮中被拆毁,[5]甚至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当地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建设的观念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5]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不断提升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天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思考
1问题的提出
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植所在,体现着最自然、最淳朴的乡土生活,蕴含着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2012年,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2016年6月,在黄岩召开的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强调,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的良性循环。在浙江黄岩,20多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散落在中西部山区。这其中既有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富山乡半山村和屿头乡布袋坑村,也有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宁溪镇乌岩头村和北洋镇潮济村,还有作为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和“中德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联合研究中心”落户村的屿头乡沙滩村。黄岩的这些古村落普遍是依托山水资源巧妙衍生的自然村落,它们承载着几百年来当地人民休养生息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出符合黄岩山水气候特点,并巧妙利用当地资源的民居特色和建筑形态,是浙江东南山区古民居的一个重要缩影。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古村落的历史遗存正面临销蚀,亟需保护和传承。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承好,推动其活态再生,是当前迫切而现实的问题,更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2黄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浙江黄岩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上做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上级部门和当地人民的肯定,但也要看到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的现状距离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还较大。2.1保护意识薄弱。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保护开发进度的推进,人们开始已转变观念认识到古村落的宝贵价值,但仍然有许多人特别是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对古村落保护价值认知不足。一方面,在历史变迁中一些古村落的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一方面,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让许多村民选择搬离、改造或重建传统建筑,导致古村落原有历史风貌和历史价值丧失。认识偏差导致保护意识薄弱是当前众多历史文化村落面临的共同困境,这突出的表现为古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一点在一些古村落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发展动力不足、古建筑废弃破损成为许多古村落眼下的真实写照。2.2基础设施改建困难。众所周知,制约绝大多数古村落活态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现代生活标准难以匹配。诚然,规划者在保护和利用规划中对此已有考虑,但在实施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如街道排水沟渠、消防水池系统等道路水利基础设施都会涉及,但是适应现代人的需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现代的供电、卫生、消防、通讯,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设施以及交流信息的空间等等在还是比较缺乏的。还有一点较为突出的是施工的技术问题,如在保证不对原来的建筑设计机理和空间结构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如何在古建筑中相对杂乱的建筑空间和狭窄的过道空间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安全的改造方法。2.3资金短缺现象严重。自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发展起,过去3年中央财政集中投入超过100亿元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每个村拨付300万元左右的补贴资金。浙江省从2013年起,每年启动43个重点历史文化村落和217个一般历史文化村落,其中给予重点村700万元、一般村300万元或30万元的资金补贴,目前各级投入资金已累计达30亿元。但要看到,公共财政补贴一般主要用于村落基础设施建设,而村内古建筑的修缮、整体环境优化等工程资金缺口明显。同时要看到,重点村和一般村的资金投入差别相差很大,相比较重点村,一般村支持经费过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亟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4专门管理机构缺失。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各级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综合来看,目前多数的历史文化村落实行的是纵向的专业管理部门与横向的地方政府部门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这种俗称的“多头管理”模式,往往涉及建设、农林、环保、旅游、文化等多个部门或单位,优势是保护和利用过程中能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没有能为历史文化名村负主要责任的机构,容易出现不同部门依据不同法律法规,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利益相争严重的现象。纵观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会发现,正确引导开发商、地方政府和村民三方的“积极性”,平衡协调各方的利益诉求对于古村落保护开发非常重要。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各方利益的角逐成为影响历史文化村落持续发展的重要不稳定因素。2.5公众参与力度不够。公开的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古村落中绝大多数古建筑民居的产权属于农民个人所有,只有极少一部分古民居(如名门望族祖屋、名人故居等)为宗族共有、村集体所有或被社会各类企业收购。正是由于古村落的主要建筑物多为村民个人所有,同时村民本身也是历史文化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参与。目前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村民参与的形式一般局限于通过与一些专家学者沟通交谈或通过调查问卷来反映自己的诉求,而对村落整体保护规划和古建筑民居的保护措施等并不了解,更不用说参与编制与决策。这种层次较低的村民参与离公众参与的原本目标相差甚远,因此也就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3推动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历史文化遗失、传统记忆断层正成为转型时期我们面临的危机。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故土的情感,是我们追寻历史、感触过去的现实载体。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新农村建设深入的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历史文化村落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环境“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现,这既是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重大挑战。3.1增强保护意识、引导原住民回流。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一大批古村落、古民居得到保护开发,重新散发历史的光芒。但要看到,保护和利用古村落不只是简单的修缮古建筑、改善生态环境,更应该重视引导原住民的扎根、回流,激发其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是活态的古村落。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升村民对古村落重大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努力形成全员参与、人人受惠的氛围。同时,从村民实际出发,改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基本现代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引导原住民居住并生活在古村落中。3.2建立保护利用的专门管理机构。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权利与责任,才能推动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村落整体规划的制定、古建筑的保存修缮、基础设施的改善、生态景观的修复等。建议将建设规划部门作为历史文化村落的主管部门,设立直属于区(县)人民政府的专门保护利用管理机构,由党委政府相关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其他相关部门如国土、农办、旅游、乡镇(街道)等积极配合建设规划部门的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尽量减少职能交叉环节,进而提高行政效率。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管理实施等落到实处。3.3倡导共同保护、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在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实践中,所谓的“公众参与”其实质就是一种村民能够参与到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规划、决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当前,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必须变政府“主导保护”为全社会“共同保护”,政府、社会和公众都是不可或缺的相关责任方。因此,要加大宣传,对村民骨干进行培训、教育,增强村民的保护责任意识并掌握基本的保护技能;建立古村落保护规划及的村民参与制度,在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下,让公众及时了解规划目标、参与规划实施;同时,应指导村民制定乡规民约,让子孙后代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进行监督。3.4建立合理的旅游支撑保护模式。旅游开发在带动古村落经济发展,传播和弘扬历史文化,展现古村落风采等方面意义非凡。在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休闲观光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展现物质文化遗产风貌的同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是古村落旅游开发应重点遵循的原则。但同时要特别注意,旅游开发是把双刃剑,在为古村落带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为适应旅游开发而对古建筑的强行改扩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因此,坚持“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基本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异常重要。高水平的开发方案、服务设施的建设、旅游容量的预测和限定、历史特色的展现等便成为旅游开发过程中重点要考虑的问题。3.5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监督和验收机制。为保护历史原貌、维护历史价值,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过程中,管理机构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对于涉及村落内古建筑的任何项目维修或改造,都必须提交申请由专家团队评估是否准许。管理机构应严格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评估,切忌随意的变通。对于准许维修或改造的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应在施工过程中旅行积极的监督职责,并对项目完工情况按照规划标准进行验收。同时,要加强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的后续管理,在建立保护规划监察的日常管理制度的同时,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古建筑、生态环境等进行检查,以求及时发现情况、提出弥补建议。对历史文化村落内的违法、违章建设以严厉打击,不给任何可乘之机,避免对整体保护规划造成破坏。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景观规划探究
摘要:为推动历史文化村镇的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绿地景观规划方法,阐述了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的基本特征及规划原则,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设计观念及能力的问题,绿地景观规划工作有难度。分析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绿地景观规划工作的具体流程,应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收集和整理当地的历史文化信息,绘制景观设计图纸,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方法;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村镇指的是遗留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物质遗产或者非物质遗产的村镇,保护这些村镇对于弘扬及继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历史文化村保护工作中开展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各地政府部门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及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绿地景观的基本特征及规划原则
在实际展开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工作时,首先应当了解当地的景观特色,并应结合时展需求及国家管理规定,明确开展景观规划建设工作时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1.1基本特征。通过总结各个城市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布局情况可以看出,传统的布局方式多种多样,但大多都是以一字型的街道相互排列,组成乡镇的多条街道。这种排列方式相对较为整齐,让整体建筑物结构比较对称,符合当代的审美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绿地景观栽种工作时,也需要根据其空间布局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栽种地点。同时,历史文化村镇中有许多富含传统文化及优秀民族精神的建筑物。在建筑物建设初期,由于其周围的环境布局问题,景观搭配工作都有一定的特点。想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保护绿地景观的规划工作,必须要确保设计人员具备符合时展特征的审美能力及审美观念。1.2规划原则。遵循适应性原则。开展绿地景观规划建设工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遵守适应性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情况,分析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习性,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避免造成经济成本的浪费问题。遵循合理性原则。绿地景观通常都需要沿着街道进行建设,但是与城市的街道相比,乡镇的街道宽度相对较为狭窄,如果植物的种植位置选择不合理,就会造成车辆通行的障碍。因此,在具体进行绿地景观规划时,必须结合交通情况。这是影响景观规划质量及效率的关键,影响着乡镇居民对景观建设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绿地景观的建设价值。一般来说,历史文化村镇当中的绿地景观主要出现在村镇的入口、寺庙或宗祠的建筑前广场和街巷交叉口等地方,多以街旁绿地的形式存在,属于散点式小型绿地,不但为人们提供了多个临时避难场所,而且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宜人的休憩空间。应当将美观性及实用性结合起来,比如合理的色彩搭配,种植一些枝繁叶茂的树木,可遮风挡雨。
2绿地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