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10:16: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林学毕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高校图书馆馆员一直在信息检索课程中担任主要角色,但是很多高校图书馆馆员在负责信息检索课程中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无法很好地把专业信息素养渗透在信息检索课程中。比如榆林学院图书馆现在的3名信息检索教师的专业背景分别为化学教育、化学工程以及教育学,在信息检索课程中无法达到专业教育和信息检索教育相结合的状态。这就导致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教师只能参与到一些公选课中去,在专业的信息检索课程中无法深入到具体的专业知识领域内,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活力,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2.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缺乏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除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外,高校图书馆还缺乏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队伍。以榆林学院为例,截至2020年1月1日,榆林学院图书馆正式馆员22人,只有3人参与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一支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而组成的信息检索教师队伍。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是一门课程强有力的保障,只有教师队伍素质上去了,课程才能有保证。由于地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各种原因,对信息检索课程并没有十分重视,也没有形成专业的体系来培养相关的馆员成为专业的教师。除了图书层面,馆员自身对信息检索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中达不到共识。3.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师缺乏核心竞争力。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价值观、知识储备力、业务能力、学术创新力和精神影响力,具有价值性、创新性、异质性、延展性和动态性等特征。[1]与信息检索专业教师相比,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缺乏一定的信息检索专业能力;与高校专业教师相比,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缺乏相关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无论是在信息检索专业或是高校设置的专业教学中都存在一定的弱势,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信息资源的掌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渗透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信息检索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教师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办法。4.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高校图书馆的教师不仅要承担图书日常工作,还要进行课程教学,由于图书馆每个馆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信息检索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很多高校教师培训机会少。比如榆林学院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课程的3位教师在近五年的时间内外出培训次数不足5次。这样导致课程的内容更新慢,教师的培训内容也大都停留在理论教学以及自我学习中,缺乏对一线教学以及一线教师的真正研究和了解。教学内容陈旧,知识体系更新进程缓慢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图书馆在教师日常培训和外出培训的问题上重视程度也不够,由于其并非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地方高校图书馆缺乏培训经费等,这些原因导致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大部分时间靠自身的学习和业余时间的自我培训来完成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激励制度不健全。完善的措施和方式是激励机制运作中很重要的部分。激励理念的贯彻、激励制度的实行都离不开激励方法与手段的运用。[2]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信息检索教师激励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授课后得到的报酬目前只有很少的课时费,没有其他激励方式。在现有的薪酬体制中,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没有其他奖励和激励,也没有形成榆林学院图书馆完善信息检索教师的激励制度。在考核层面,高校给予图书馆的经费相对受限制,图书馆也没有在财力和物力中给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高校图书馆并没有满足信息检索教师队伍的需求,这样就影响了教师日常授课的积极性。2.课程对于图书馆馆员晋升作用小。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作为图书馆的馆员,其授课行为对于其自身的职称和职务晋升并没有明显的帮助。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评聘、考核、监督等机制来实施的。出色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能够严格约束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能够大大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促进高校师资队伍更加团结、更有质量。[3]榆林学院职称评审办法和《陕西省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并没有对图书馆馆员承担信息检索课程有相应的规定或者是加分政策,榆林学院图书馆馆内也没有相关的晋升体制。在职称和职务没有明确帮助的基础上,信息检索课程教师队伍大多都是个人情怀和图书事业责任心促使他们坚持在信息检索教师的岗位上。3.信息检索教师业务负担重。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在承担着图书馆日常业务的基础上,还要承担信息检索课程。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信息检索教师学期的任务量至少是32课时,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每周要进行一次教学活动,这其中不包括备课、改卷等其他教学任务。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还担任流通部、采编部、信息咨询部等岗位工作,其中一名教师还承担着行政工作,要同时做好教学与馆内工作不仅加重了教师的业务量,还增加了精神负担和压力。
提高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
1.严格遴选、加强信息检索教师的培训。首先,不管是高校自身或者是高校图书馆在遴选教师的时候都要对其专业背景、教学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进行严格把控。信息检索教师不仅要在图书馆专业领域有一定的背景,而且要在专业学科领域有足够的能力。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选择信息检索教师时应着重考虑其专业背景,如果是有图书馆信息情报检索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应着力培养,发挥其专业特长。但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相对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对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再次遴选,比如文科专业背景的教师,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发挥自身特长。其次,要加强信息检索教师的培训,如果是具有图书馆学科背景的教师就对其所感兴趣或有教学任务的专业学科进行培训,这样可以让信息检索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既不局限于信息检索,又能对其所教专业的文献信息有一定掌握。如果是具备了所教专业的专业能力但是不具备信息检索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发挥其特长,让教师在与专业相对应的学院进行教学,之后再进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现在很多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文献检索培训课程,可以让这些没有信息检索专业背景的教师去参加培训。这样就可以达到专业和信息检索技术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加强信息检索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协作。信息检索课程一方面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具有简单的检索能力,了解检索知识,并能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正确运用检索知识达到检索目的,另一方面更直接更重要的目的也是为高校毕业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更好地检索文献,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信息检索教师在授课前应该深入到院系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掌握他们的科研项目信息,因为大多本科生毕业论文都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信息检索教师在授课前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协作,提前了解课题,让学生在写论文前能够有目的性地去检索文献信息。榆林学院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师承担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近500名大四毕业生的信息检索课程,基本课程设置在大四上学期,毕业论文开题前基本授课结束,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课程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在还没有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的情况下能够了解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以及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最基本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16个课时内,不仅要讲授信息检索的基本常识,也要重点解决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检索的相关知识,不管在时间还是授课质量上对教师来说都很有压力,所以,教师在授课前除了做好备课,也要深入到院系教师中,了解他们在研项目和在做课题的具体内容以及研究进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信息检索教师了解信息检索的专业方向,还可以更直接地帮助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进行专业的文献检索。3.运用跨学科研究来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作用。信息检索课程需要学科交叉,信息检索与其他学科都有自身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如何把各个学科与信息检索的内容联系起来,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是信息检索课程教师所具备的能力。由于信息检索课程不仅涉及提升图书馆情报的检索能力,还要掌握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利用跨学科来研究信息检索课程,多层次、分门类地对课程进行研究。信息检索教师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不仅要对各种教学软件、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熟练掌握,还要分析交叉学科研究的优点和缺点,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提升搜集、整理、建构知识的能力,还能在具体的专业学科中掌握专业知识。跨学科研究能力不能单纯地通过理论知识来获取,还要结合学科教师的具体研究领域以及社会实践来研究。学校图书馆应该培养自己的信息检索跨学科教师队伍,培养团队精神,鼓励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教师发挥多学科知识储备,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多学科教师队伍,从而发挥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完成团队任务的优势。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林学专业是浙江省本科教育中惟一的一个涉林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承担着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现代林业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重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显趋向复合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中,浙江林学院提出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备林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林业、农业、环保、城镇建设等行业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经济林栽培、竹林栽培、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建设等工作,全面发展与鲜明个性相结合,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林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学本科专业是以林学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目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和企业,直接指导农林业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
(1)1998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提出了“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专业课学时数被大量压缩。如我校原来的林学、经济林、森林保护专业合并成为新的林学专业,专业课门数大幅度增加,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时数却由原来的1380学时下调为680学时,专业课学时的减少多数发生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上,林学专业集中性教学实习时间由原来的64天减为35天,实践教学受到制约和削弱。
(2)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存在着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倾向。如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实验仪器设备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有些教师在授课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学生成绩评定上仍以理论成绩占主导地位,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一方面,以往的实习多为单科实习,实践教学依附于单一的课程自成体系。这种单科的实习模式把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割裂开来,普遍存在实习内容相互脱节的问题,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连贯性、系统性,学生缺乏宏观、综合的思维训练。同时,这种实习模式还存在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重复的现象,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以往的单科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记忆内容多,方法死板,学习枯燥,缺乏研究性和探索性,使得学生在实验、实习中以机械模仿和被动接受为主,主动思维不够,学生得不到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训练,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一)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劳动、军训、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思想课”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专业能力训练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综合能力训练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教师评价、实验(实践)报告评分、毕业设计答辩等形式,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院督导评价、教学单位督导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等形式。其中学生评教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评教工作奠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找论文网-论文,毕业论文,论文下载,免费论文:/
物理学已完
***中国免费论文网-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资料|专业论文:/
电子机械13民法33通信学4统计学完文化战略3
农林学完新闻传播5法学理论22
**论文网在线-论文,免费论文,毕业论文,医学论文,职称论文
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模式探析
摘要:社会的发展给艺术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是我们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必经过程,本人将从毕业设计的角度出发,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人意见等方面分析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等质量,从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毕业论文
1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不管是就业情况还是学生的招生情况,都很容易看出,艺术设计专业是越来越吃香,只是每年随着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毕业生的整体设计能力不能达到市场的需求,很多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学校期间也会尝试一些社会工作,但是目的并不明确,有的甚至仅仅了为了贴补些许家用,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很多校企合作单位的不满。本文就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入手,来进一步研究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意义及现状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战”,需要学生对大学四年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对选定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才能完成的一副“作品”。可以说,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按要求执行毕业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够。毕业设计一般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因为面临着考研,就业,出国,考公务员等各种人生规划中,精力也就被消耗掉了很多,自然对于毕业设计就“简而化之”。与此同时,很多学生错误的以为毕业设计就是一门平常的课程,随便做做,能过就行了,对于毕业设计就是消极应对,自然出不来好的作品,也就严重影响了艺术生毕业设计的能力的提高。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毕业设计一生中能有几次?为什么不用所学的知识为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2)毕业设计资源缺乏。其实,随便看看近几年艺术生的毕业设计就可以发现,大家的毕业设计题目甚至是内容是如此的相似!不是学生恶意抄袭,而是不管是自己定的题目,还是导师选定的题目,在网络上一搜,就会出来很多类似课题的研究,不自觉的一翻阅查看,就会在心里留下印象,后期论文阐述观点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的“沿用”了之前的论点论据,成了“雷同文”;若有人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想不在网络找资源,又不知道在哪里寻求借鉴,因为图书馆的书也很陈旧了,无法为快速发展的艺术行业提供有效的借鉴内容,久而久之,毕业设计也就失去了其意义,也违背了艺术生该有的创造性教学理念。3)指导教师使得毕业设计落实不到位。一方面,很多高校都面临着教师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发展迅速的设计行业,使得师生比明显不均衡。在毕业设计中,很多不是对应专业的老师也被安排担任指导教师,自然不能对毕业设计的专业问题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毕业设计周期较长,指导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从开题到调研,从方案到解决问题,从设计到论文,每个环节都需要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对指导,工作量也较大,而一般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本身就比较大,无法实现对毕业设计专业细致的指导,肯定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创作质量;再一方面,有的指导教师缺乏对市场的熟悉,毕业设计虽然与实际项目接轨了,但是施工图或者结构图并没有市场的实用性与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离,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虚拟”设计。
药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分析
1药学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构建“认知-见习-实习”三大实践模块的校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学习活动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贯彻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使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培养过程中,所以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建设十分重要。目前我院采用以下实践教学形式。1.1.1学前认知模块。学院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轮转2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企业及具体工作岗位,包括企业经营模式、部门日常管理、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药品研发及项目管理、制药机械设备及工作原理,并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1.1.2岗位见习模块。学院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在教学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见习,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际操作培训,熟悉企业一线岗位的实际操作规程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1.1.3毕业实习模块。包括岗位实习和专题实习两项目内容,毕业实习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完成毕业论文,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见表1。1.2完善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构成。实践教学团队负责领导项目实施工作,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主要负责人担任实习基地委员会主任,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并共同组建教学督导小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基地项目课程建设部门。实践基地下设产品研发部、生产管理部、质量技术部、企业运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研发、生产、管理机构。见图1。1.2.1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带教师资。选聘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实践教学的带教工作,校内导师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学员的培养侧重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思想,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带领学生了解、掌握本学科课程与发展动态,吸收其参与课题研究,从中开阔其学术视野。1.2.2医药集团带教师资。医药公司根据业务发展方向和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带教师资队伍培养,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主管、经理作为主要带教工作责任人的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制度,以适应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实践需求。企业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通晓企业生产运营各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并让学员真正了解生产实践,培养学员在生产实践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教师应能够指导学员进行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项目的实施及论文的撰写等工作。企业师资团队组成人员可聘为翰林学院相应的兼职学衔。实践教学基地将根据学生的综合培养情况,每学年组织考评工作,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与奖励。1.3作好实践教学条件的保障医药集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合作,整合双方优质实践环境和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医药产业化实践教学基地,以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大目标:①培养满足医药行业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③满足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教育、社会培训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运作的要求。1.3.1企业实践教学环境。医药产业化实践教学校外基地由医药集团公司根据不同阶段实践教学目标和安排提供学生实践教学场地及设备,并安排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医药产业化实践教学校内基地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提供教学、实验场地及研发场所,教学、指导任务由学院及新生源公司带教人员协同完成。1.3.2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由公司技术专家和学校药学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企业项目开发的成功案例经过合理转化形成实践教学培训课程,与学校教师合作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教学指导,实现企业与学校良性互动的长效合作机制。1.3.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医药集团公司将其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项目适当引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使教学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项目相结合,公司派出专家、学校安排教师来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科学分配与管理、为教学提供质量保障体系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通过校内、校外这一配套系列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既能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同时又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全面培养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质量保证,并对学生就业起到重要作用[4]。1.4积极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及课程模块设计上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在强化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上,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更贴近于企业目前用人实际需求。课程模块内容采用可采用理论课程讲座结合见习、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开展,并要求学生通过考核才能完成相应学分。1.4.1企业经营管理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运营模式、产品营销策略、企业文化介绍、商务礼仪及谈判技巧、合同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合作项目开展等。1.4.2药品生产技术工艺。主要内容包括:药品生产工艺及车间布局、制药机械及工作原理、岗位操作规范及企业GMP认证等。1.4.3药品质量控制及检验。主要内容包括:药品质量保障体系、药品质量检验技术等内容。1.4.4产品研发及项目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新药研发项目管理、新药研发过程及申报、技术资料撰写规范、新药临床研究等内容。1.5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实践教学期间,由人力资源部与具体实习部门对参加培训和项目学习的学生进行“双线考核”,对其在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学习能力、制度遵守情况、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评,客观、公正地对每位学生作出评价并提出中肯建议。通过企业综合考评的学生,按照实习、见习周期和工作量给予相应学分,并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备案,计入毕业总学分。综合实习生考评结果,优秀实习生企业将留任录用。对严重违纪违规或经教育仍不改正错误的实习生,由实习部门提交报告,人力资源部审核后,将报告学校。
2校企合作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势
2.1师资队伍双向流动,模式可推广复制。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下,近3年,整合师资队伍,聘请15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园区企业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共同开发课程制定实训方案,组建由企业专家领衔的教学团队,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与行业企业接轨的培养目标。提升自有教师业务水平,累计完成15名年轻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在企业、药品检验所、研究所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进行实践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药研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质量标准规范化技术操作等,极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最终建立出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现培养高素质药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提供保障。2.2创新性评价体系,应用效果明显。采用了“模块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全过程模拟的校内实训课程及贯穿始终的校外实习过程”逐层递进式的实践教学理念,通过三阶段一体式的课内实践课程评价及多维度的校内外综合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打牢基本实验操作基础,狠抓综合实践技能。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2014—2016年已累积评出优秀班组8个,优秀员工16名,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学生整体实践能力较其他未进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同学有了明显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并获得由学院-中国医药城-企业联合颁发的岗位证书,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近3年对比,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同学与未进行实践教学的同学就业率上升了14%,用人单位对于参与校企合作同学的认可度更高。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主要考察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由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及毕业生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填写,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比未参加的学生提高了23.3%,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11.5%,动手能力提高了31%,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了12%。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率及毕业后的跟踪调查,新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应用效果明显。
3讨论
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符合我院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未来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综上所述,独立学院药学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是培养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我院具有位于中国医药城的地域优势,可将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校内通过不断完善实训中心管理、中心设备等,提高岗位之间的衔接,提高毕业生质量。校外通过多层次的“认知-见习-实习”模块训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择业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药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5]。
林学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关键词:造林学;教学质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为提高造林学教学质黄,首先进行了教学条件建设,重点进行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并加强实践性教学和考试标准化建设,在教学中取得明显效果。
造林学是论述森林营造和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林学专业主干课程,对学科(森林培育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发展林业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首要任务。我区是全国林业大省,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因而加强该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高素质的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造林学在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时开设,50一80年代基本采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80年代开始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社会对林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造林学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需要进行全面改革和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学校重点课程建设中,于2002年1月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一、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1.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管理问题及建议
摘要: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作假行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加上园林专业自身特点的原因,如题型多而杂,效果图占比多,毕业设计成果规范化欠缺,以及其他不利因素,这就需要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化,使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真实性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四年大学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主要专业课程的一次全面、彻底的总结、提炼与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结合工程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的实践平台,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过程。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1]。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一直存在诸多不足,加上园林专业作为边缘学科的自身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管理上要求更加精细化,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1毕业设计选题环节的管理
在毕业设计中,科学选题是关键,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达到上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先决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反映出选题环节存在如下问题:①部分选题过于陈旧。有些教师的选题重复自己的科研或设计,有的向多届学生连续提供同一题目,导致学生抄袭甚至直接拷盘;②题型不够丰富。有些院系的设计题目主要集中于居住小区环境绿化设计,而实际上此类题目由于主干道路、建筑等均已经由其他设计单位定稿,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③设计真题比例偏少,有实际工程背景的设计真题能提供详尽的植被、水文、地质及现状地形图等资料,实战气氛浓厚,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兴趣较高,而虚拟的设计学生兴趣不高,完成的质量也不尽人意;④选题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园林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养护管理、预决算等是园林工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的设计题目基本不见踪影,绝大多数的选题依然注重规划设计;⑤其他问题。如有的题目难度和广度超出学生能力,有的题目工作量不足,未能和创新创业训练挂钩,缺乏学生自选自拟题目的机制,选题环节的资料未及时存档等等。
2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有关问题
高等院校质量的实践与经验综述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为满足林业事业对大量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等林业院校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现谈谈我校提高研究生质量的一些实践和经验。
一、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报考,扩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报考的人数,尤其是高素质考生的报考人数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质量。
学校的知名度除了取决于学校的历史积淀外,还取决于学校现实的办学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林业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业大学虽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大学,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所以林学为主导的单科性大学,学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近几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经、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率先进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扩大,招生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学学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为163人,2003年高达900人。仅1999年至2003年间的招生人数就扩大了5倍。以前报考我校的生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本校和其他农林院校的毕业生。近年来,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全国其他综合大学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扩大,招生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
严把培养质量,是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招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各个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研究生生源竞争激烈,如果在报名条件、入学考试、录取及其后学习、考核和毕业论文的要求上比较严格,将会影响本校的生源。但我们的体会是,只有严把学生入学和培养质量关,培养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质的考生。些学校,只为盲目扩大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和培养标准,短时期内达到了扩大招生规模的目的,但这种做法却损害了学校的声誉,长期下去,考生和社会最终会摈弃这些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真正能学到知识,增长能力,顺利地成为生产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质的考生报考,最终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质量,实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良性循环。
小议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与实施
摘要:在中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了解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教教育改革的关系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悠久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优秀办学特色与传统,从改革实践教学入手,走出了一条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教育创新顶层设计实践教学平台体系质量监控与评价
1.农林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近1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依靠合并、升级和扩招等措施的推动,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迫切需要通过有效制度和机制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进行建设和监控,确保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此,教育部于2001、2004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主旨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作用已日益彰显。2009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并在该校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纵观全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现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实践教学普遍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一则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二则由于中国的基础教育设施普遍不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多数没有动手或很少动手做过实验或参与实践,基本上是“出了学校门,再进学校门”、在书桌上面度过的。
1.2新入校的大学生和部分年轻教师,受中国教育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对新时期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环节长期得不到各有关方面的足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