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06:54: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临床检验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临床检验论文

临床检验质量工作落实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临床实验室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能形成文件并能提供客观证据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保持和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问题所在、国际上对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主要为ISO/FDISl5189和美国CLIA88这两个体系、检验仪器和其它与临床检验结果有关的计量器具都应事先经校准方能进入实际应用、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量评价主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了解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室内质控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选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上市的试剂、调查和解决每日质量控制问题、标准操作规程、实验报告发放制度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只有正确处理质量、速度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将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设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就加强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作如下阐述,供大家探讨。

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理想的质量体系应是:能形成文件并能提供客观证据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规定的质量方针并能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保持和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查看全文

质量控制检验临床医学论文

1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1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因素。医院对临床医学检验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质量控制力度不够、核对制度不严格、责任落实不到位、检验数据和文件管理模式落后与制度不佳等因素均可以使得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而且工作强度大,医院缺乏相应缓解压力、奖励优秀的措施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1.2实验室方面因素。实验室医学检验的医疗器械老化破损或是更新不及时导致其精确度和可靠度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了检验的质量;实验室的检测环境不达标或是不符合标准实验室的要求和规范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实验室试剂未按要求保存或过期变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1.3检验人员因素。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而操作、由于不了解注意事项而对医疗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对检测过程的记录不完整或记录错误、与临床医师沟通不畅等;检验人员对检验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以及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是混淆检测项目等问题;由于检验工作强度和责任很大,导致检验人员由于压力过大或是过度焦虑紧张而工作失误率上升。

1.4患者方面因素。患者及其家属受教育程度低或是对医生不信任而导致其在就医过程中不配合以及不按嘱咐的要求保存和送检样品,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失真;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可见,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样也是临床医学检验过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应对问题的质量控制措施与对策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论文

血细胞检验,是医学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与临床疾病诊断、用药、以及护理等方面均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临床医学检验期间,严格把握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可减少血检环节失误率,发挥血液细胞检验的价值。由此,本文从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患者,研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分为检验组和常规组,各49例。检验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57.72±1.05)岁。血样种类:肿瘤类26例,脑血管类25例,肾脏类25例,心血管类23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58.11±1.10)岁。血样种类:肿瘤类25例,脑血管类25例,肾脏类25例,心血管类24例。两组患者年龄、血样信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常规组按血液检验一般流程进行血液检验,检验组给予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血液检验人员第一时间将接收到的血压样本无菌存储,并做好血液样本信息粘贴记录。启动设备进行血液样本检验前,对血液检验周围环境进行测验,确保血检过程不受外部病菌的干扰。(2)按照《当代医学血液检验管理标准》中规定的血液检验标准,在血液样本中放入血液抗凝剂,进行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存储以及记录;同时,结合血液检验的常规标准,初步分析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血检护理管理人员,每日要对血检人员开展工作责任意识、专业血检相关技能技巧的指导;同时,要求血检从业人员进行个人工作能力总结,针对工作中的失误,给予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4)阶段性进行血检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其内容包括:血液检验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情况,血检结果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价值等方面评估。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血液细胞检查结果。观察两组血液细胞检验人员工作评定结果。本次以科室内自制评分统计结果为准,本次评分是将科室内各方面工作能力考核,以及血检结果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整合的结果,5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越好。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液检验情况比较。检验组血检结果准确率及可靠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操作人员工作评定结果。检验组血液细胞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度评分、血检报告分析专业度评分及血检样本结果记录准确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与结论

查看全文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论文

1加强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正确填写检验单、告知患者检验前的准备、采集标本、标本存储以及运送、实验室接受标本、检验标本等一系列环节。

1.1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正确填写检验申请单

医生必须要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对检验申请单进行正确填写,在填写的过程中,确保字迹清晰,并把患者基本资料(姓名、性别、标本来源、诊断、检验项目)等写清楚。若医师错填、漏填原因,使得检验人员无法获取患者全面信息,以至于在检验过程中无法根据患者生理变化进行判定,导致出现误诊、漏报以及错报等现象,会引起医患纠纷[2]。

1.2告知患者检验前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检验前的注意事项是提高送检标本质量的重要前提。为此,在采集标本前,告知患者各种具体注意事项,避免各种生理因素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若患者处在较为兴奋以及激动状态的时候,其体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等也会因此升高;患者刚运动完时,其体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因此升高,且还会给血糖等指标变化造成影响;此外,饮酒、吸烟、过度疲劳以及服药等也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应该要告知患者避免身体处在上述状态时候进行检验,选取合适时间再行检验[3]。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论文质量分析

毕业论文是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1]。我国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并未要求撰写毕业论文,但是仍有一些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设了毕业论文的环节[2-4]。2012年随着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调整,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调整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由医学学位改为理学学位。2018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5],其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本要求中提及毕业生应具备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发展潜能,而在教学计划中亦明确提出了院校要逐步完善科研资源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科研训练,具备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2011年我院借鉴部分兄弟院校的经验,首先在五年制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毕业论文环节,2013年制订的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也保留下来。根据实际情况,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我们尝试采用“双导师制”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双导师制”想法的由来

为加强专业教育内涵式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我院在2011年修订的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了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的目标。2016年在五年制学生中最早开展毕业论文写作,采取的是单一导师的指导形式,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一些具体问题:一些在非附属医院实习的学生,通常由学院指派基础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选题上存在盲目性,指导上师生沟通不便,也难以保证论文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了“双导师制”的设想:由院本部和实习医院各出1名导师,即由2名导师指导1名学生,临床导师负责选题、协助收集资料,而基础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环节。2012级和2013级同为2017年毕业,开始在外地实习学生中开展“双导师制”,2014级四年制本科生中也实行“双导师制”。

2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结构的分析

总计412篇论文,其中医学检验专业206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6篇。论文选题可分为三大类,包括各种疾病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区间范围以及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的相互关系;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术的相关课题;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类课题。统计近3年的选题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和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选题比例并无明显区别。临床类型(临床研究和技术方法)的题目占绝大多数,所占比例可达90%以上,而基础类研究却不足9%。导师资格严格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评审、聘任,总计292人次。指导教师主要分为基础教师、临床教师和企业导师三类,三者的分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五年制和四年制指导教师的结构有一些变化:临床导师比例增加近10%,基础导师虽然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结构比例却下降近10%。说明临床导师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仍难以满足带教需要。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发现,五年制实行单一导师的形式,基础教师占导师总数的39.1%,而基础性课题的比例却只有9%左右,这提示很大一部分基础教师在指导临床课题。四年制虽然也存在结构上的不均衡现象,但是“双导师制”的实行弥补了这个不足。

3“双导师制”实行效果分析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从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及临床实践教学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建立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实习管理的框架和指南。

关键词:临床实习;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的临床实习占据4年制本科教育的1/4,是检验系学生巩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检验操作技能,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在学校的3年期间,学生系统学习了基础医学和检验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在实习阶段,更需要实习指导手册指导检验系学生1年的实践教学。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将以往目录中的5年制“医学检验”(医学学士)更改为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理学学士)。2016年第一批4年制本科生开始毕业实习,本校检验系也即时拟定了2013年度新的医学检验本科生培养方案,并制订了相应的实纲。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医学检验本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站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高级人才。4年制检验本科培养教学思想应明确统一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上,突出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属性[1]。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贯彻和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培养目标。

1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指导手册,建立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实习管理的框架和指南。1.1毕业实习须知。(1)实习目的与要求:学生明确1年实习教学的目的。检验系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熟悉临床和检验工作环境,对本专业的组织结构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习组织结构:负责检验技术毕业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协调完成。构建一个由学校、实习单位共同参与实习管理的平台,制订实习同学实习守则,从思想、学习、能力培养、考勤管理、需达到的要求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规范实习管理。(3)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毕业实习成绩占在校总成绩的15%,各亚专业占比则根据专业实习时间及课程具体细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免疫学均占17%,临床血液学及临床输血学检验占10%,门急诊检验占12%,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占10%。出科成绩包括出科鉴定、技能操作、理论考试,按百分制计分,分别为20%、60%、20%,以技能操作为主,体现检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4)毕业论文写作:在1年的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毕业论文写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作为以建设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武汉大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毕业论文实行带教教师和同学双向选择。首先,同学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动态,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开题报告;实验时认真收集、整理原始数据,正确进行统计处理,拟订论文写作大纲,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格式和书写要求也做了相应规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并对论文真实性负责。随后,评阅教师评阅、修订,最终论文答辩,由答辩小组进行评分,并给出合理的成绩。毕业论文贯穿整个实习阶段,实习同学完成毕业指导手册所包涵的内容,同时完成1篇毕业论文的撰写。1.2制订实纲。结合国内外前沿检验科的科学设置制订各检验亚专科实纲。近年来,随着检验学科的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层出不穷。教科书更新相对滞后,检验科各亚专业进展并不同步,各实习单位亚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别。针对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增加医学检验亚专科培训时间,增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细化检验科亚专业设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门急诊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有些亚专业是传统专业,技术成熟,检测项目应用较广,在有些流程和技术上有很多相同点。在这部分大纲中,融合了ISO15189认可体系的质量体系[2],学生按照实验室建立的标准作业程序文件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每个专业需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均有规定。各亚专业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及临床实践技能要求均有详细的表述。分子生物学检验近年发展迅速,开展了很多新项目,它以PCR技术为核心,通过荧光定量、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微流控等多种检测技术使检验方法更加及时、准确、便捷,临床应用也日趋增多[3]。在新实纲中分子生物学检验增加了时间和内容,适应医学检验发展的要求。1.3加强实习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实习过程均有表格记录。实习教学的表格含实习检验项目登记表,各亚专科均有实习科目小结表,实习科目考核表(理论和操作考试),小讲课听课记录表,实表。(1)检验项目登记表:实现实习内容的量化管理。全程记录和监控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实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实习内容、实习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2)实习科目小结表:带教教师在填写评语、评分时,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及其所掌握的学习、工作、思想状况和基础理论及实际技能如实填写。采用评价表的形式,督促学生按照《毕业实习指导手册》的各项要求完成毕业实习。(3)实习科目考核表:带教教师负责实习生考勤管理,并进行出科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在操作技能考核中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考核,请科主任审阅、签署意见。指导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的实习教学管理和实习考核评价。(4)听课表:严格实行小讲课的登记和考核,完善记录,要有课件,有登记,有照片,有总结和反馈。(5)实表:将实习过程、考核成绩和听课记录汇总在《实习指导手册》上,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回顾和分析,持续改进。这些表格加强了实习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强调形成性评价在实习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实习带教教师提供实习带教的指导方案,成为实习带教教师的抓手和考核指南。

2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探索与实践

【摘要】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2012年9月,教育部将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统一调整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我校检验医学系通过调研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2014届和2015届本科生毕业实习阶段,从改革实习内容和考核方式,将实习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实验室认可体系与毕业实习教学相结合,坚持毕业论文“带教老师”制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五个方面,对毕业实习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检验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1-4],通过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正式下发通知,自2013年起,将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统一调整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5]。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突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检验专门人才,是当前我国检验医学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我校检验医学系结合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依据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2014届和2015届本科生实习阶段,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现报道如下:

1调研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师生对毕业实习的反馈意见

1.1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调查。为了使学校培养出满足实际岗位需要、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对2017年56名毕业生、2018年27名毕业生学生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对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这两年读研(包括出国继续学习)学生分别占毕业总人数的50.0%(28/56)、37.0%(10/27),进入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等实验室工作的学生比率分别为35.7%(20/56)、37.0%(10/27),去医学检验相关行业如医疗器械公司、试剂营销公司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毕业生占3.6%(2/56)、11.1%(3/27),二次考研占7.1%(4/56)、11.1%(3/27),其他情况占3.6%(2/56),3.7%(1/27)。调研中一些三甲医院反馈近两年未招聘本科生就业。以上就业情况表明:随着社会发展医院对应聘者学历层次要求增高,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就业压力增大,考研人数较多,继续深造成为本科生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选择。1.2听取毕业生、在校生、一线教师对毕业实习的建议。我校医学检验专业从2003年设立,截止2018年7月已培养毕业生十一届,这些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和省内各医院检验科,独立实验室、试剂公司等。检验医学系具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这些毕业生、在校生和一线教师对毕业实习深有体会,我们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

2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实纲

查看全文

论文的格式:临床医学论文书写要点

关键词:论文书写要点

前面几讲,我们讨论了一些临床研究的方法。然而临床研究的结果,最终多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医学期刊上。虽然风湿病学的论文质量不断提高,但运用循证医学的评判(criticalappraisal)提纲来阅读,仍有较大的距离。

临床医学论文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摘要部分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摘要部分只求简单扼要,不要详细的解析和分析。因此,下面重点讨论后面四大部分。

1.引言

引言俗称为“开场白”,对判断文章的价值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给读者,也往往给审稿人和期刊编辑部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临床文献评判提纲的第一条就问到[1]“作者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是否为解答某个(些)研究问题或验证某个假说?如果是的话,你能否从文章中归纳出该研究的问题或假说?这个研究问题或假说是否关于某个干预(如治疗)的效果、因果关系或确定某个健康问题的强度?”引言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清楚地将研究的目的告诉读者,同时要交代研究的背景和立题的依据。一般要求先从总体上介绍研究背景,逐渐缩小到立题依据,再集中到研究目的。所以如图1所示,引言部分呈倒梯形结构。

国际上有一些医学期刊,要求在引言部分详细地介绍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但更多的国际和国内医学期刊,是要求在引言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然后集中到研究目的。这样一些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的内容,就需要在讨论中描述。一个好的引言应该是用几句话概括先前这个领域的研究,接着说明这个研究的必要性,必须如实地阐述你的研究比先前的研究好在哪里,新在哪里。

查看全文

论文的格式:如何阅读医学论文(一)

关键词:医学论文

把握你的方向——判断论文的实质对“垃圾”论文的认识当学生们了解到某些(甚至可能是大多数)发表的论文应当扔进垃圾箱,肯定不能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时1,他们通常感到很惊讶。

本文第一个框图内列出了论文被有审稿程序的杂志退稿的某些常见原因。目前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大多数都或多或少按标准的IMRAD格式撰写:即前言(作者为什么决定进行这项研究)、方法(作者如何进行这项研究,怎样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结果(作者发现了什么)及讨论(得到的结果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要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值得阅读,你应该审查这篇论文方法学部分的科研设计,而不是审查该研究假设的重要性、研究结果的可能影响或讨论的深入程度。

严格评价许多循证医学的教科书2-6和JAMA杂志上发表的Sackett及其同事撰写的医学文献使用指南7-21,都详细介绍过对科研方法的质量进行评价(严格评价)的方法。如果你是一名有经验的杂志读者,这些作者提供的结构式审查单绝大部分具有自明性。如果你不是这样,则请试着回答下列基本的问题。

本文要点医学杂志发表的许多论文在方法学方面有潜在的严重缺陷当判断某篇论文是否有效并与临床实践有关时,首先确定该论文阐述了什么临床问题阐述有关药物治疗或其它医疗干预措施问题时,应该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阐述有关预后问题时,需要纵断面的队列研究;阐述有关病因方面的问题时,需要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报告尽管在方法学方面不够严格,但可以很快完成,并可以提醒医生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问题1: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作者阐述了什么临床问题?一篇科研论文的前言部分应当简明扼要地说明这项研究的背景。例如,“Grommet插入术对儿童是一种常用的操作,因而有人认为并非所有的手术在临床上都有必要”。在这个说明之后应该接着对已发表的文献做一简要的回顾。论文为什么被拒绝发表。研究没有阐述重要的科学课题。研究不是原始性的(其他人已经作了同样或类似的研究)。研究并没有真正检验作者所提出的假设。应该进行另一种类型的研究。执行困难(例如,筛选研究对象),使得作者改变原先的研究方案。样本量太少。研究没有设对照组或对照不充分。统计学分析方法错误或不恰当。作者从研究资料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作者之一或赞助者可能通过发表这篇文章获得经济利益),并且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没有偏倚。论文写作水平太差,不能被理解作者应在文章的前言中明确说明要进行检验的假设,否则应该在方法学部分明确说明。如果假设是以否定的方式表示的,如“在最大剂量的碘酰脲治疗中加入二甲双胍不能提高对Ⅱ型糖尿病的控制”,则被称为无效假设。当一项研究的作者开始进行研究时,他们很少真的相信他们的无效假设。作为普通人,他们通常开始去揭示所研究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差异。但科学家采用的方式是,“让我们假设没有差异,然后努力去否定这个理论”。如果你遵循KarlPopper的教导,这种假设-推导的方法(建立无效假设,然后进行检验)是科研方法的最基本的要素22。

查看全文

医学科技论文常见统计学问题分析

摘要:针对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统计学问题以及稿件退修和编辑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避免统计学方面错误的方法及建议,便于科研人员撰写论文时学习借鉴,也为医学期刊编辑处理类似稿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学;医学;科研;论文;问题

医学统计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医学科研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1]。医学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时若未能仔细钻研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专业知识,或未咨询专业统计学研究人员,盲目套用统计学方法,往往会造成应用统计学方法及处理数据时出现错误,如变量选择和纳入、模型选择、结果描述等错用情况发生。在医学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结果解释和表达等环节均有可能存在统计学应用不当的问题[2‐5]。就已发表的医学科技论文来看,研究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审稿时比较容易被识别,且大部分存在科研设计缺陷的论文在审稿阶段已滤除,而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实现数据管理和分析,正确解释和表达统计分析结果等问题则往往比较隐蔽,这部分问题在进入编辑修稿阶段才显现。编辑修稿阶段是论文出版前的最后质量控制环节,编辑对论文统计学问题的审核把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期刊编辑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高度的责任心处理遗留错误,特别是有些疑难问题往往需要专业统计学人员介入进行判断。已有调查显示,1990年—2003年发表在NEnglJMed、JAMA和Lancet三大顶尖医学杂志上且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的文献中,有近1/3的文献存在统计学问题[6‐7]。可见统计学误用、错用问题在医学期刊中相对较多。因此,对于医学期刊社而言,强调在论文审稿阶段邀请统计专业审稿专家进行统计方面把关十分重要。现就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及可能的避免方法分析如下,以飨同道共勉。

1描述性分析时存在的统计学问题

定量资料中的连续性资料一般采用集中趋势加离散趋势形式描述,例如均数±标准差(x±s)及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目前,绝大部分文献统计描述都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研究者往往未检验所研究指标数据的正态性,而理所应当地将数据以正态方式进行呈现,忽略了非正态分布数据应当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的形式来描述比较妥当,这样的错误使用可能会让读者对数据总体分布造成错误判断。此外,某些研究中研究者会采用均数±标准误进行统计描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者对标准误和标准差的具体含义辨识不准确,样本标准差是用来描述正态分布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将方差开平方即得到的标准差;而样本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一个统计推断的指标,用于将统计量推断到总体参数。另一方面,由于样本标准误一般比标准差小,出于使研究结果看上去更具优势考虑,研究者会使用标准误代替标准差。

2统计分析方法不满足假设条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