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9:46: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临床护理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临床护理教育

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分析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提高专业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1]。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院校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指出[3],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合理规范确定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新的护理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出了挑战。

1护教协同内涵分析

护理专业原有的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知识片段化,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4],培养出的护理人才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协同”是指参与整体发展的各个主体之间通过沟通协调与相互合作,产生整合的效用,从而实现整体利益和效能的最大化[5]。高职护理教育护教协同培养是指医院和学校达成一致,共同培养高职护理人才,将教育与职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与医院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补,避免高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医院实际岗位需求相脱节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护教协同培养强调学生进入真实的临床职业场域进行学习,其教育的目的既追求“职业性”,又追求“教育性”,亦即一方面努力实现医院对护理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另一方面追求对护理职业生涯和终生发展的教育影响。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岗位工作技能的锻炼,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

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状

查看全文

妇科护理教育思索

临床教学是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并获得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1]。妇产科临床教学是培养全面合格护理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妇产科临床教学历来存在较多的冲突和困惑[2]。在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学生日趋增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缺乏系统培训,教学方法单一、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使实习学生全面掌握内容相对较多的妇产科护理理论和技能,完成实习目标,保证实习质量,是妇产科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临床路径的产生和应用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改善了医护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临床路径也为I|缶床护理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本研究旨在借鉴临床路径的思路,探索建立适合我院具体情况的标准化的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6年5月~2007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共91人作为对照组。2007年5月~2008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共77人作为实验组。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在校学习时间、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查看全文

探索高职高专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

摘要: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向护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高职高专护理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重构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技能和教研能力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能力。

关键词: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技能;教研能力

护理学是研究人对疾病、健康的某种反应,这种反应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是随病人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随着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各院校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这一改革的深人发展,向护理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护理学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外,还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胜任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

一跨学科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护理学科不断地发展,护理的指导思想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随着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护理的有效性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而在于能够提供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参考,以伦理为准则,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逻辑性的临床判断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行为。护理的角色不仅仅是照顾者,还是咨询者、教育者、计划者和管理者。除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提供服务和教育。因此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更广,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教师需要调整和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除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如: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法学等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学科群的综合知识,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教学水平。因此要加强护理教师的培训,增加她们出去学习的机会,使护理学科国际化,并向多方向发展,加强师资交流,取长补短,更新知识。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能力

查看全文

护理解剖学论文

1《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缺少护理专业的专用教材,且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有供本科护理专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与供其他专业用的教材并无明显差别,如国内大多数高等护理教育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仍与临床专业共用由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针对护理专业编写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打破了长期沿用的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编写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的选取侧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坚守基础课程的定位;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人体结构学》教材,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融合为一体,但90%以上护理学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属于两门课程,分别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教学与考核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教学借鉴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形式,部分高校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实践已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不但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融为一体,编写适合本科护理教育的《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势在必行。

2《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思路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为学生以后临床护理服务,但临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重组《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如何确定教材结构、教材形式以及编写思想上的创新点?特别是教材编写思想上的创新;如何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护理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中?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级护理工作统计中急危重症监护病人显著上升;随着介入治疗的大量开展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急剧增加,术后导管护理大量增加;尤其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操作如心内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泪道冲洗等逐渐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临床护理工作调查结果设计座谈提纲,组织高年级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召开座谈会,主题贴近护理岗位来确定编写重点内容。如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定位编写教材突出全身体表标志内容;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编写教材突出表浅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为提高学生防范失误的能力编写教材突出与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术控制的解剖学知识。最后,结合对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研相关文献检索分析,最终确定编写思想、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创新,形成详实的文字材料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用于教材内容的调整上,以编写出既能够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顾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3《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创新

3.1思想创新

查看全文

护理临床教学与实践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水平,增强实验教学与现代临床实践的一致性,笔者针对目前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滞后于临床实践的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我国多数基础护理教材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实验操作常规的修订滞后于临床实践等;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注重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视护理教材建设,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应与临床实践同步,以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临床实践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要求从学校教学到临床实践中都强化对学生的"三基"教育,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尤其是基本技能(即护理技术操作)的强化教育。但是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二者的差异性与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以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三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为例,与临床实践相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水平,促进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

1.1用物不同。

1.1.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用物均为非一次性物品(如包布、手套、治疗碗等),而在现代医院临床实践中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率已经基本摒弃非一次性物品,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进行患者的治疗。

查看全文

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重构综述

摘要: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向护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高职高专护理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重构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技能和教研能力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能力。

关键词: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技能;教研能力

护理学是研究人对疾病、健康的某种反应,这种反应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是随病人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随着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各院校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这一改革的深人发展,向护理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护理学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外,还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胜任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

一跨学科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护理学科不断地发展,护理的指导思想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随着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护理的有效性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而在于能够提供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参考,以伦理为准则,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逻辑性的临床判断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行为。护理的角色不仅仅是照顾者,还是咨询者、教育者、计划者和管理者。除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提供服务和教育。因此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更广,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教师需要调整和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除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如: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法学等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学科群的综合知识,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教学水平。因此要加强护理教师的培训,增加她们出去学习的机会,使护理学科国际化,并向多方向发展,加强师资交流,取长补短,更新知识。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能力

查看全文

试论护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随着优质护理的渐入人心,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我们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医疗单位、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培养和输送合格护理人才的任务,近年来护理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课堂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二是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应该强化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因此,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护士适应社会和临床的综合能力已成为目前改革教育模式的重心。

1新护理教育理念的树立和转变

理念作为一个哲学名词,具体指指理性领域中的概念,是观念和看法的集合体,是人们进行思维思想活动的重要成果,而教育理念则是在实际教育和思维活动当中教育者所形成的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教育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社会卫生需求的不断提高,出于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考虑,职业教育需要在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实现对护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显,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起来。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将护生当做培养的主要对象,以此实现对护生人文素养、敬业精神以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促使护士能够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到系统化整体护理,全面护理病人的心理的、身体和社会环境,以此针对社会方面的要求都能够极大的满足。

2做好护理课程的相关设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

课程设计要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作全面分析,设计本课程所函盖的工作任务,以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基本护理理念及技术体系构成为主线,以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依据,课程设计要求在教育中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使课程设计更充分地体现职业针对性、教育开放性和实践操作性等培养要求[1],课程设计要不断引入新的护理理念、知识和技能,教学上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

中专护理教育研究论文

【关键词】护理教育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社会人类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健康宣教知识与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思维、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网络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1]。而且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三年制中专护理教育明显滞后,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刻不容缓。鉴此笔者分析一下三年制中专护理教育。

1中专护理教育的特点

1.1三年制中专教育授学课程概括为:“四轻”、“四重”,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护理;重学科,轻应用;重专业,轻人文[2]。临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推行的健康教育、社区服务,应用的人际关系远远超出课本理论知识,不能给予指点。

1.2中专护理人员工作后压力大工作环境中中专几乎为最低学历,起点低;护理人员多为女同志,结婚育子家务多;“三八”轮转班很辛苦,生物钟的颠倒常常精神不爽,身体不适。

1.3微机网络系统未接解,临床实习管理松懈没有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是很不容易的,目前微机联网工作是很被动的。护生踏进医院被教条地分成几组,科室例行公事似地进行理论、操作考试,实习结束后翻阅实习报告千篇一律,毫无意义。

查看全文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对策探讨

【摘要】高职护理教育是我国现阶段高等医护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与高等护理人才的教育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促使所培养的护理人才能更加满足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对高职护理的教育模式也不断进行了创新改革。高职护理的教育成效能够直接影响到培养护理人才的质量还有规格,本文对于当前影响高职护理教育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为推动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模式;高职教育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随之实现了大跨步、大改变,为医疗单位机构培养输送着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但是不论是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医疗需求,还是与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模式相比较,当前我国高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改革已经处于关键阶段。因此对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革新是势在必行的。

一、影响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

(一)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离。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和约束,其在培养专业护理人才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当中,一直都在沿用以前低效率的传统“2+1”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在本校要学习两年时间,然后去医院实习一年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学校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没有得到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也没有接触到真正的临床病人病例。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要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的,这种护理教育模式毋庸置疑是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将学生一直局限在理论知识上,其学习潜能也得不到合理的发掘和调动,更得不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及时反馈,这种教学能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临床护理知识存在与临床真实病例实践状况严重脱离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今后真实的临床护理工作起不到丝毫的帮助。(二)普遍存在教师跨专业授课的教学现象。现阶段在我国高职护理的教育事业中普遍存在教师跨专业教学的现象。很多开办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单位在派用各个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没有做到确保安排授课的教师具备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还有大量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另外,院校单位安排很多临床医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护理专业教学知识,很大程度上也会给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群体的综合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带来一定不良影响。(三)教学方法落后、低效。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开展护理专业教学工作时,仍然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无法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此专业的兴趣,调动不了其学习护理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只擅于滔滔不绝地讲授护理理论知识,哪怕讲得唇干口燥,学生仍旧觉得枯燥乏味,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若是只局限在医疗案例讲解分析、PBL教学甚至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等传统教育模式,而缺乏大量临床真实案例的接触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无法有效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四)教学考核体制不健全。我国目前的护理考核方法依然是刻板的期末综合考核,由于没有构建高效的教学考核体制,造成很多高职院校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懈怠,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旦面临期末考核时就选择临时抱佛脚-背题库甚至是作弊和抄袭,心怀侥幸地盼望着蒙混过关。所以,不健全的教学考核制度,不仅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低下,也给院校的学风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二、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研究

查看全文

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2013年度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作为观察组,而2011年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护生292名,男5名、女287名;年龄17~22岁,平均(20.6±1.3)岁。观察组:护生257名,男6名、女251名;年龄17~22岁,平均(20.4±1.5)岁。两组护生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期间护生并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而观察组期间则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建立规范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