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9:49: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理论课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理论课教学

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论文

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特征,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学生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必要的。应依据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基本概念,论证基本原理,强化基本观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思想性于理论知识性之中,一是要体现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方法;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些学生对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两种倾向:视为理论过时了,否认真理的普遍性;机械静止地认为有的现行政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降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此必须用理论的科学性打通学生的思想,说明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应根据社会进步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把真理当成模式生搬硬套。有的学生对社会上腐败问题的滋生蔓延,错误认为是由于改革开放造成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就必须说理透彻,启迪学生辩证思维。

政治理论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纯理论化、模式化说教,学生不容易理解,索然寡味,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学生会感到理论离他们遥远,从而会淡化学习兴趣,甚至对理论不情愿接受。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出误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实效。

教学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做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有”体现了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为此应坚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或忽视了哪一方面都是顾此失彼的倾向。

查看全文

民办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

民办院校建校时间短,各方面还在完善、规范当中。它的学生以高职为主,三本、二本才开始办,还有一些是自考和成教学生。他们的学业成绩普遍偏低,学习和其他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一直是一个很突出和重要的问题。管好才能学好,甚至可以说,管好了学生也就管好了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是育人的主要方式。在这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疑有着根本性的特殊重要的作用。所有课程的教学,就育人来说,不外乎两个主要功能和目的,即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和怎么做事。做人决定做事,做事体现做人,做人则更为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偏重于怎么做人的问题。别的课程主要是教学生做事的本领,思政课则教学生为人之本;别的课教的是“术”,思政课教的是“道”。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言,其主要有两大内容,即道德和法律。此是做人的两大基本规矩。前者是一种柔性的规范,后者是一种刚性的要求;前者说的是“应该”,后者说的是“必须”;前者靠自觉,后者靠强制。道德是柔性的,但却是事先的、预防性的和基础性的;法律是刚性的,却只是事后的、补救性的和惩罚性的。违反了道德,并不等于违犯了法律;但违犯了法律,是因为越过了道德的底线。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做人的基本规矩,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将来做一个好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只从近代讲起本身就有它的用意。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主要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即救国救民和强国富民,概括起来就是实现民族复兴。这两大历史任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这门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爱党爱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爱国,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只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和光辉业绩,才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人和一个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也才是一个真正长大了的人。学生真正成熟长大了,他的个人行为也就趋于规范了,对于他的管理也就比较容易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更进了一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宣传和教育。中国共产党既然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成功的,说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真理性。学生不仅应相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还应相信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正确的信仰,那这一信仰将积极地影响、甚至规范和把握他的一生,更不用说他的在校生活。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就达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就有育人和管理人的作用和功能,而要更好地发挥它的这种作用和功能,还得探讨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要正确,教学内容更要准确。没有科学的、好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和管理作用;而如果教学内容是错误的话,那么教学方法再正确也是没用的,甚至于适得其反。怎样做到教学方法的正确和教学内容的准确呢?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理论符合实际。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从理论到理论,偏重于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问题的探究。要么进行引经据典,以前人的思想证明今人的思想;要么就是好像黑格尔一样,进行和热衷于概念和观点的推演。总之就是不与实践接触,也可能是不能与实践接触,这是因为其二,教材内容和我们所讲的许多内容与实际对照就是两码事、甚至相反。我们在课堂上讲的是一回事,而社会上却是另外一回事。像不顾事实的天气预报员一样,嘴里给大家说今天是阴天,可是推开窗户往外一看却是晴天。久而久之,大家就不相信天气预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信度,也是这样丧失的。一个观点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强调一百次,顶不上学生一次对实践的体验。比如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女人是老虎,而一旦小和尚了解了真相他就会说喜欢老虎。就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和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而言,重点是后者。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就是要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别的课程比较在教学内容上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既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管理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学校管理部门、特别是学生主管部门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管理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从思想上、做人的知识和道理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思想的、知识形态的、抽象的管理;管理部门的管理主要是行为管理,是一种现实的、具体的管理。这两种管理方式应同等重视、综合运用。如果只重视思想管理,不重视行为管理,管理的实际作用就发挥不出来,甚至于只是一种抽象管理,没有实践效果;反之,如果只重视行为管理,不重视思想管理,那么管理就缺乏思想基础,缺乏理论和知识力量,缺乏说服力,难以服人,能管住人、但管不住心,口服心不服。所以,只有两种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第三,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上级部门和领导说起来很重视,实际上并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自己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社会人们却并不这样认为。经济建设当然是我们的中心工作,但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会影响到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虽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切社会丑恶现象、包括经济腐败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没有重视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到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以及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当然也关乎到每个国民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引起全社会的真正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我党、我国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它能够使一个政党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当然在学校的学生管理这样的具体工作中更能发挥其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政部门、思政课教师,应引起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它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乃至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湖南长沙十所高等院校30个教学班近一学期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试验调查,探索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和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

如今,国家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一部分的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且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高阶段的高等院校教育,则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校体育生涯将走向终结,他们将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因此,既要做到巩固好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体育教育成果,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自觉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以期达到终身体育这一目标。按照教育学原理,体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运动,在实践运动中发展理论知识。没有理论体系的教育指导或没有实践过程的科学运动都不能视为完整的教育。体育理论课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运动卫生常识、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各种预防运动伤病的方法,帮助他们健康的生活。因此,体育理论课学习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更加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而且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将实践教学置于主要地位,而忽略了对理论课的教学,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等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对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湖南长沙地区十所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选择40个教学班(非体育专业)约1500人,调查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及了解程度,明确体育理论教育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终身体育间的关系。

查看全文

电脑音乐辅助理论课教学探索

摘要:针对高师电脑音乐和理论课教学实际,本文就电脑音乐课程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如何辅助理论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电脑音乐、辅助理论教学探讨

电脑音乐一一c0mputerMusic属于现代科技领域里的多重性及交叉性应用学科(边缘学科)。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狭义的概念是指通过电脑、合成器、音源、采样器等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领域依靠电脑技术的支持都为本领域实现了自己在新时期的腾飞。音乐也概莫能外,依靠电脑音乐技术制作出来的音乐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艺术高度。但是.当今电脑音乐所指向的的重点都在纯艺术或纯商业音乐的研究、制作上,在把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音乐教育课堂,特别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堂这一领域.还鲜有涉猎。

1高师电脑音乐课程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1电脑音乐专业教育滞后

教育观念滞后于电脑音乐的发展,在以往,电脑音乐被视为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而且经费投入甚大,使得电脑音乐一直徘徊在专业院校门外;观念落后使得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缓慢.大多数高师院校近几年才开设电脑音乐课程,而现今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专业院校,他们的电脑音乐技术滞后于电脑音乐教学的要求。加上高师音乐系的培养目标主要为中、小学教师,电脑音乐的专业性与目标的师范性相背.教学效果不佳.专业建设缓慢。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为社会培养众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近些年独立学院在对学生思想理论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学校对思政课不够重视等现象很普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科学性与高度统一的课程,既能给学生传递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又能给学生传递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独立学院应转变教学方式,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开好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独立学院是近些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特殊产物,旨在培养符合自身办学特质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独立学院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渠道。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的重大意义,从多角度分析了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抓住教育规律的本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开展集兴趣性、创造性、多样性为一体的思想理论课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知。笔者走访了省内多所独立院校,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学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理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不需要开设此类课程。在大部分学生的理解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定义为“副课”,其重要性远远低于他们的专业课。他们大多数为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母长辈呵护备至,容易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缺乏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因此,我们时常在思政课堂上看到一些令人头疼的场景:多数学生都在默默无闻地做着“低头族”,上课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屡禁不止,对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内容漠不关心,很难在同学们当中产生共鸣,实现不了授课目标。同学们对其专业实用知识感兴趣,却忽视政治理论知识的培养,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科学性与高度统一的课程,它承载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提高思政课堂学生的“抬头率”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二)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思政课教学的专项投入不足;二是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不够。独立学院在整体统筹课程安排时,每当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安排有冲突时,思政课程往往要给专业课让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因教学而教学,学生为学分而学习,大部分独立学院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立德树人”的目标,因而很难在教学中取得有效的实践成果。专业的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必须是积极的,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家国情怀、创新课堂教学、自律要严,自觉弘扬主旋律、人格要正。与此同时,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资比严重不足,专职思政教师极少,部分学校甚至会让完全不是思政专业的辅导员教思政课,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专业性与吸引力。(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从独立学院的学生上课态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对其今后择业没有太大帮助,不像专业知识能给他们带来实际帮助。在同学当中普遍认为即使上课不认真听,期末考试依然可以很顺利通过。学校一般对思政课的考核也较为简单,通过论文或者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并不容易挂科。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与老师产生共鸣。有些老师因为课时安排有限,盲目的删减和压缩知识点,知识点讲述不清,学生课后也不再对上课内容进行思考和实践,很难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透彻。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鲜少帮助并引导学生继续研究相关知识,导致这门课在学生心目中印象不深刻。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模式受到冲击。碎片化阅读成为当下颇受欢迎的阅读形式,尤其在青年群体中,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了一种主流阅读方式。在这样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如何利用碎片化阅读特点,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微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贴近学生碎片化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通过“微课堂”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学生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系统性、长时段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微课堂”;教学策略;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紧跟时展的步伐,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打造真正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高效课堂。本文致力于探讨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堂”这一教学策略,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碎片化阅读:概念与特征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和新媒体在近些年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微博、抖音、微信等这种含有海量信息的传播载体对人们以往阅读方式的冲击,逐渐培养了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办公、学习和娱乐,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碎片化阅读时代。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当下传播型时代的主要标志,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青年的成长。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其意为将一个完整的事物分散为诸多零散的构件或模块,呈现出一种零碎散乱的状态。而碎片化阅读主要是指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设备的移动终端在网上进行不连贯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2]。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生活方式,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开始、停止和更换阅读。阅读时间、内容、形式和思维上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时间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不同于传统阅读需要长时间的静坐阅读、深入思考,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选择开始一段阅读。比如,年轻人中流行使用的抖音APP,火山小视频等,其视频时间最长不超过1分钟,大多是控制在15秒内的小视频。在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人们每天奔波于不同的活动场所,大量时间被切割成一块块零碎的小时段。而碎片化阅读迎合了人们时间碎化的特点,不仅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反而让人们利用等车、排队以及休息的片刻,通过移动端口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信息和趣事[3]。内容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往往短小精悍,用最精练的语言向读者传递最丰富的内涵,也正因为阅读内容的碎片化,使阅读内容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更丰富的内容,获取大量信息。在碎片化阅读时代,阅读可以是观看十几秒的视频,可以是压缩成几分钟的一部电影,可以是三分钟读完一本书的文字,也可以是一张搞笑的表情包、一条朋友圈的动态等等。同时,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信息需要,检索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并且随时随地切换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并不一定构成完整的结构和逻辑框架,甚至某些APP根据个人阅读兴趣,不断推送某一类型的阅读材料,这反过来会成为对人阅读的某种束缚。形式的碎片化。不同于传统的纸质阅读,如报纸、书刊和杂志等这些以大量文字为篇幅的纸媒,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的阅读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但也呈现凌乱和碎片化的状态。阅读形式经常是通过手机、电脑和平板阅读来完成,人们经常浏览朋友圈、公众号、微博以及热搜等新媒体。在互联技术和新媒体的驱动下,阅读不再是静止单一,更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除了文字阅读,图片、符号、语音、视频的有机结合更是提升了读者阅读兴趣。国外的推特、脸书以及国内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都以形式多样的载体使读者获得了更多的阅读内容。这些碎片化的形式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阅读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思维的碎片化。长期的碎片化阅读使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整体性、系统性向碎片化转变。在传统的阅读中,人们主要通过长时间阅读纸媒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并通常就某一主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但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下,受制于时间短和信息量大,人们的思维呈现浅层化的特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大量涌入,使人们应接不暇,仿佛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谁就顺应了时展潮流。在生活工作竞争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况下,人们已不再热衷于长时间的阅读形式。碎片化阅读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而且手机作为信息传播载体,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工作、学习、交流和娱乐。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没有手机犹如同与这个世界脱轨,“手机依赖症”成为现代人们无法治疗的“病症”。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呈现出跳跃式、快餐式的特点,思维不再具有连续性、系统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人们的思维被切成一个个思维碎片[4]。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人们的即时阅读提供了便利。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他们以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瞬息即变的网络信息冲击下,碎片化阅读更是迎合了大学生想要时刻了解万变世界的需求。在宿舍、食堂、图书馆、教室、甚至道路上,随处可见大学生在刷着微博、朋友圈,阅读海量信息。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一种生活常态。同传统阅读相比,他们更倾向于用零碎时间去获取更多内容,而且他们本身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同学之间彼此阅读对方的生活、学习感悟和状态。此外,高校学生阅读内容涉猎广泛,时政新闻、娱乐八卦、生活趣闻、电子书等一系列阅读产品都充斥眼球。碎片化阅读满足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需求,但同时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制约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微课堂:概念与特征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反思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用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教学计划)、有组织(组织形式)的、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教学规律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里,教学实践对应于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等其他社会实践形式。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来说,它是客体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对主体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和择取以及内化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本质的上述认识,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有两点需要反思。

一是这种教学实践观带有很强的思辩性和理性主义色彩。[1]它强调建立一套以某一特定逻辑起点为中心的概念体系的重要性,事实上也以教学本质研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概念组成的理论框架。教学过程则从根本上被看作是一种认识过程,即受教育者通过教材对既定真理的反映过程。这就决定了不管是机械的反映也好,能动的反映也好,其宗旨都不过是为了不走样地照映出被反映目标的正确性。并且,这种认识过程是一定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因为只有理性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学原则等一系列概念、原理也都是从教学本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一逻辑起点出发而推演出来的。显然,这是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虽不可否认其一定的合理性,却也存在着致命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它把知识视为客观存在的真理,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就被认为是传授这些经过选择的确定的知识;过分强调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认为完成认识性任务是教学的主要的乃至唯一的任务;过于强调教学的可控性,认为教学就是执行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允许教学内容的非确定化、答案的多元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必要的偶然事件、断裂、突变、分叉或错误的发生。总之,在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支配下,这种教学实践无论在教学的目的、过程上,还是在教学的内容上,都强调绝对的确定性。然而,绝对确定的知识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知道,即使是自然科学的普遍性也是有限度的,而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学面对多样复杂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面对流动多变的教学过程,更不可能获取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普遍原则,那种想建立一种普遍有效的教学实践的尝试就像“永动机”的梦想那样不现实。如果“单纯以纯粹科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典范,单纯以科学的真理作为一切真理的代表,必然以牺牲人类知识和真理及其他更为重要内容为代价”[2]。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失效状态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这种“教学实践”技术化的倾向是生产实践观的反映。这种实践观把实践概念窄化为“技术、生产”,认为实践是应用科学原理的技术生产过程,由此与理论相分离。实践的目的外在于实践过程本身,不构成对人自身生命的承诺,实践与人的生活世界相脱节。在这种实践观影响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便成为一门实用技术,成为理论的技术转化,以为“教学实践”可以是一套操作技艺和规则,甚至可以演化成技术公式,使教学工艺流程化。这样的“教学实践”便成为一种达到外在目的的行为方式,成为一种工具,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相割裂。教学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机械的、程式化的活动,而缺乏生命的韵律和色彩,师生也很难体验到思维的碰撞对人的启示而带给人的欣喜与成功的快乐,更难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这种“教学实践”好坏的判断,不是根据实践的过程,而是根据达到的结果,根据教学产品的质量。学生被看成是物,是被加工、塑造的对象,是教师的作品,是被主体作用的客体,因而必将失去作为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生命性。这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观与人的生活世界相背离,是长期以来导致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教学过程迷失于观念世界而与人的生活世界无关的因素之一。

“实践”这个词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人们的所作所为,也即是人的“行事”,它是由内向外的趋向造成的行为。因而,目的不在实践过程本身,而在其之外。实践是为了达到一种外在于实践本身的目的的行动。这种实践的含义源自近代。近代西方思想趋向把实践等同于生产,实际上是用“生产”这一概念偷换了原来的“实践”概念。由于生产是一种可以和产品相分离的活动,因而,意指“生产”的实践其行为的结果(即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便与行为过程本身相脱离。实践是物质的实践,这种实践必然带有机械性,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选择手段或“不择手段”。然而,实践的原初意义却并不是这样的,它的意义重在“为人”,而不是“做事”。在古希腊,实践开始是指广义的、一般的、有生命的东西的行为方式与生命进程。这样就不仅人有实践,其他生物也有实践。但是,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像其他生物那样是由自然决定的,人能够有意识地在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这样,亚里士多德就将实践的概念突出强调人的这个特性。实践即指人的生命实践、人对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它是有关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活动,是趋向目的的过程以及本身就是目的的行为。[3]

对实践概念的重新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揭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内涵。由于实践是指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因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也就是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生活,是一种生命(包括精神生命)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成长过程本身和整个生命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如此理解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便成为师生创造生命意义的生活过程,教学目的即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实践本身即是教学目的,教学不应该将自身的活动作为追求自身以外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查看全文

优化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的十五大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党的十五大赋予我们电教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自动化,教学内容的立体化、生动化、知识结构的全面化、综合化,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电教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和潜心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讨,谈一点初浅的体会,与同行切磋。

一、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电化教学新特点

伴随着教育技术革命,高校电化教育的崛起,开辟了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的新领域。回顾我国电化教育的历程,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探索,高校电化教育发展速度确实出乎人们的预料,而且在教育学这个学科门类中衍生出了有自已特色的"教育技术"这个边缘学科。这个学科囊括了现代教育媒体中的所有媒体,诸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语言程序学习机以及电子机算机等在教学中的应用,在电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现代教育媒体直接面向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过程设计、资源开发、媒体利用、系统管理和质量评价,从而构成了诸如幻灯投影教学、录音录像教学、广播电视教学、语言实验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一系列教学系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我国电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教学媒体不同所构成的具体教学系统不尽相同,但在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原理的动用上却有相同之点,高技术电化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具有传统教育模式无可比拟扰越性,发展高校电化教育是实现教育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大力开展电化教学不仅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而且促进了高校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当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育媒体的高科技成份日益加强,我国高校电化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远程通讯与卫星传播的大力推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高新科技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将对21世纪的学校教学环境和未来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当前众多高科技媒体层出不穷的形势,电教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对待?我们研究和实践的重心应放在哪里?我们认为,为了紧跟形势的发展,应适时地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多种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因为在一定的硬件条件下,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重视研究媒体教学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模式,才有可能发挥出媒体教学的效益,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加强教育媒体的教学应用研究,主要还是对学校现有的教学媒体怎样进一步发挥作用和提高效益进行研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电教人员与专业学科教员的协作与配合,搞好媒体教学的应用设计,发挥出现有资源的教学效益,而不应该盲目贪高求新、不顾自身能力和实际需要,争上先进设备,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二、推进教学改革,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90年代的政治理论课必须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来增强教育的力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从而培养学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最终为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在优化政治理论课总体设计中,把电教手段的运用作为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在课程建设中,强调必须把电教教材建设作为优化一门课的配套工程,每一个学期开始,电教中心专门组织力量到各系、室和任课教员一起,共同研究每门主干课的配套电教教材,拟定本学期的电视、幻灯投影制作计划。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的发展,给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原来的有些课程内容已显得陈旧,为此,学院对原有的专业课与基础理论课论课进行了梳理,加强公共课,适当拓宽专业基础课,精干专业课、合理调整选修课,全面打牢基础,注重培养能力、增强学员未来任职的适应性。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教学片的编制方案和制作内容,注重把效果最佳、时间最省、过程最短的优秀电教片穿插于教学之中,充分发挥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如,在与科教教研室确定《军事教育心理学》全学期授课内容时,我们根据本课的特点,先后编制了与其配套的《知觉感知》、《温谈记忆》等五部插播教学片和二部教学专题片;又如,我们还与哲经系一起拍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的系列教育片《正确解决经济纠纷》、《租赁经营制》、《股票交易》等;为配合《党建与思想工作课程》的教学,我们拍摄了《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工作》、《发挥文化薰陶的作用》等五部系列片。这些电教片运用于课程教学后,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文章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从师资队伍情况、排课方式、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现状。鉴于此现状,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精神,对新时代地方高校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提出了多举措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科学合理排课、多途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

党的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对地方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将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在分析现有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党中央以来出台的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提出了在新时代创新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内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现状

(一)思政课教师队伍情况。目前,内江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一线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二是党政干部和辅导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这支队伍承担着内江师范学院全校本、专科18000多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总体来讲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历结构优化、职称梯队合理、政治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但随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版教材的修订执行及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严格落实学分的规定,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有所增加。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分由原有的2学分增加至3学分。学分的增加意味着学时的增加,这就使得原有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有些不足,且原有各课程教研室师资不平衡的矛盾也异常突出,教师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学院加以协调。同时,按照2018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学校“形势与政策”(以下简称“形策”)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也更为显现。除少部分专职教师固定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任务外,目前,“形策”课程相当一部分的教学任务由学工队伍承担。但学工队伍学科背景的复杂,使得教学质量并不能完全保证。同时也存在部分辅导员因自身学生管理工作过重或自身知识能力所限,不愿意承担“形策”课程的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安排该门课程教学任务时面临的困难重重。这种现实情况就与意见中提到的“共同打造‘形策’课教学优质资源,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策’课组织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排课方式。按照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定,强调要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积极推行100人以下的中班教学,大力提倡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班级的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做到以100人左右为教学班级。但在教学班级的编排上,因受教室、学院专业课时间限制等实际困难,存在各个学院混合编班上课的情况,这种混合编班既包括理科生和文科生混在一起上课,如数信学院和经管学院的学生混合在一起上课;也包括普通本科生和艺体类学生混合在一起上课的情况,譬如美术学院的学生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混合上课。这种教学班级的学生互相不认识,上各自的课,下课各奔东西,不但班级氛围,认同感、荣誉感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基础不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内江师范学院虽然没有周末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但在“形策”课程的安排上,因该课程每学期课时较少,但涉及学生人数较多,且学校教室紧张的情况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大部分都安排在晚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三)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目前内江师范学院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展开。第一,领导听课。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所规定的领导听课要求,即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相关工作的其他校领导,做到每人每学期至少听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对所有授课教师做到听课全覆盖。第二,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目前,内江师范学院分别成立了归属教务处管理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评估处管理的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对全校课程进行听课指导和监督。第三,学生代表座谈会。每学期期中,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会召集每个自然班级的班长、学习委员及学生代表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座谈会按当学期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分组召开,一般由教研室主任主持,主要听取学生对当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相关意见和建议会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第四,期末学生评教。学生通过教务系统在期末选课之前开展评教活动。为保证全部学生都参与,要求学生必须评教完才有资格进行选课。这样四条途径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起到质量监控的作用。但目前这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教学督导部门评价和领导评价为主,没有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的主体地位。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相同,没有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这不仅表现在听课教学质量评价表全校是统一的,还表现在学生期末网上评教系统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也是一样的。再次,学生评教活动一般在期末学生选课之前进行。存在部分学生仅仅为了选课而应付评教的情况,评教过程表现出主观性和随意性,评教结果不够客观。因此,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在科学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课堂教学方式。从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年龄结构上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上教师占到三分之一。相对青年教师,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但在现代教学手段上、教学方式创新上并不占有优势。譬如内江师范学院曾于2018年下半年特邀清华大学教授来校举办了一场名为“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专题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了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目前,内江师范学院所有的多媒体教室安装上了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但从教师使用雨课堂的教师人数上来看,在课堂上使用雨课堂的还仅限于部分年轻教师。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还相对传统。这与东部及一些重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活跃局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相对于一些重点高校,西部地方高校自身所建设的网络在线课程资源较少。如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而另外三门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课程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暂时还是空白。虽然学校教务处也购买了至善网、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网络辅助课程,但还远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网络在线开展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二、新时代创新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对策

查看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析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供需关系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作为主要供给方的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需求方的大学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客观需求。但是,“供需两旺”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呈现出供需错配的现状,即供给体系中的中低端甚至无效供给过剩,优质供给却相对不足,大学生的需求总体无法有效满足。未能协调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等问题中所蕴藏的深层次矛盾,是优质供给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从供给侧入手,用改革的办法优化课堂、师资、保障等要素,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供给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总开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核心课程,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等内容由供给方传递至需求方的过程,其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精神层面要求,更呈现了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精神发展的自觉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求方主要指大学生,供给方则是一个涵括国家、高校、教师、教材、课堂等诸多要素的有机体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取决于教学中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程度。

一、供需错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之相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供给,大学生个体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和求索产生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需求。供给量的充足并不意味着需求的充分满足。在供需错配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出中低端甚至无效供给过剩,优质供给相对不足的状况。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责任。共产党人从不掩饰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的战斗口号。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具有主动开展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和现实自觉。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作用和责任愈加凸显。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2018年,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责任作了明确表述,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5]。2.大学生个体精神发展的自觉需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及其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够实现。人的社会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表现为个体思想和行为对社会价值导向由抗拒、怀疑到认同、践行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精神世界常发生着两种甚至多种思想、价值体系的激烈交锋,外在呈现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种种困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快速建构阶段,这种思想和价值上的困惑表现得尤为凸显。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夸美纽斯认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教育,人才能成为人。”[6]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大学生才能解开人生之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答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等困惑。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7]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像盐一样不可或缺,在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困境。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事业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较弱的现实。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较弱的主要原因或源于供给能力不够,亦或源于需求水平不足。面对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和大学生求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困惑的刚性需求,在“供需两旺”背景下仍出现的教学成效较弱的局面,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有些“尴尬”。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供给能力的不足会造成大学生需求的外溢,即面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困惑的大学生无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获得帮助,只能转而通过网络或其它渠道探寻答案。大学生的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别的主义就容易趁虚而入。显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较弱的主要原因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先后出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系列文件,推动并实施了“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力求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各要素的优化和调整,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无效、低效供给,增加优质供给,从而实现教学体系的供需和谐。

二、供不应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之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