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8:37: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理科课程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理科课程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值得关注和研究。文章提出了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的方法:构建实验教学模式、发挥虚拟实验室功能、构建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科课程;整合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教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命令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在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方面,中学理科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先行者。目前许多教师在Internet网络上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链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其它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学科资料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终端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层次整合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
综合理科课程研究论文
二十世纪已经以非凡的百年纪事进入了历史的博物馆,新世纪的辉煌之门已经开启.世界未来学家发出预言:在新世纪的竞争中,胜利的桂冠不属于军力强大,财富最多,地广人众的国家,而属于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与人类社会愈来愈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教育领域在价值观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理科课程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以复兴并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在历史扬弃的基础上,综合理科课程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组织、评价等方面形成了异于分科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的人本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其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以及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整体统一的过程,它要求教育课程能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整体的内容和时空.可是,传统的学科课程没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性的人来看待,过于追求学科的系统化、专门化,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支解、分割开来,企图通过分化出来的每个学科教育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的整体的和谐发展.多年的实践证明,各个分化的学科课程因过于专门化,支解了学科之间的统整,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杜威认为,在儿童身上存在着四种兴趣或本能,并相应地表现为四种活动.这就是: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和活动;制作或建造的本能和活动;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和活动;艺术的本能和活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必须适应和满足这些自然倾向,而不能压抑和违反这些倾向.显然,分科课程(尤其是知识类课程)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本能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因而,直及教育目标的以人为本的综合课程取代分科课程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课程结构的学际性
学际,指学科的交互.它不是简单的知识“拼盘”和知识“重组”.它的核心是学科界限已经淡化,模糊了的分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和沟通.它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整体性与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学科课程是从一个方面或一条线索去研究、解决问题,往往在学习研究中舍去了那些与主要矛盾关系不大的因素,或者往往以“理想化”来处理问题.事实上,事物的发展变化包含着许多因素,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综合课程的学际性,就是从整体出发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比如,“如何逃生”这一课题,涉及到心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水土流失”这一课题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化学等问题.一般说来,学际的内容形式包括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学际间综合.目前的综合课程已探索和发展到打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学问领域的界限,以学际的形式将自然、社会、人文综合的程度.
三、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综述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20年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总结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研究的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对课程教学及研究的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文献计量学
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准教师,课程体系中亦开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师资。笔者搜索了1999-2019年以来近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上关于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的视角分析了课程教学的现状,以期对以后的课程实施有所帮助。[1]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搜索并辅之人工查找方法,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搜寻1999-2019年近20年关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对文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再从刊物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2](二)研究过程。文献搜索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为篇名或者关键词,中间用“或”连接。再加上限定词“教学”“改革”,中间用“或”连接。两组词语之间用“且”连接。对搜索的结果进行整理,剔除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文献,增补人工查找的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育相关的文献,最终搜索结果为43篇,其中期刊论文42篇,硕士论文1篇。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综述
〔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20年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总结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研究的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对课程教学及研究的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文献计量学
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准教师,课程体系中亦开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师资。笔者搜索了1999-2019年以来近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上关于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的视角分析了课程教学的现状,以期对以后的课程实施有所帮助。[1]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搜索并辅之人工查找方法,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搜寻1999-2019年近20年关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对文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再从刊物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2](二)研究过程。文献搜索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为篇名或者关键词,中间用“或”连接。再加上限定词“教学”“改革”,中间用“或”连接。两组词语之间用“且”连接。对搜索的结果进行整理,剔除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文献,增补人工查找的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育相关的文献,最终搜索结果为43篇,其中期刊论文42篇,硕士论文1篇。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管理科学方法在课程教学的思考
[论文摘要]在管理分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运用管理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引发了对于能否在管理课程中渗透管理科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及如何进行这一问题的思考及探讨。由于管理科学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不佳,如何在管理其他课程中进行管理科学方法的教学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管理科学自身的特性及受过良好的系统的管理科学方法训练的教师使得在管理课程中渗透管理科学方法成为可能并具有一定的优势。改革教学方法并优化教学内容,在管理课程中突出管理科学方法特色,在管理科学方法教学上突出管理特色成为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渗透教学的有效手段。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方法管理课程教学渗透
一、引言
管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融入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可以穿插大量实践案例,更可以渗透管理科学中的方法,以实现管理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征。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吸收和移植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其方法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显著特点。因此,管理课程中能够并且也需要管理科学方法的关联教学,能够丰富管理课程内容,增强软学科的硬道理,对于工科类学生的管理课学习尤其重要,能够成为其学习软科学的方法及理论的启蒙教学工具,让其明白管理的科学性及系统性;另方面,管理科学方法随时可能也需要吸收新知识新理论加入,随时可能在其内部形成新的独立单元,将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进行渗透,能够使其方法理论结合更多的管理实务,使其在管理现实世界中得到更多的运用,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另外。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待提高加之我国管理科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分离的情况导致了管理科学及其方法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在管理科学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中,往往将管理课程与方法课程分开设置,而方法教学中,又过于强调数学问题,如公式推导等,而对管理科学思想,如何从实际问题搜集资料数据建立模型的技术,量化方法与实际管理问题有何关系如何应用等问题分析讲解引导不够。这使得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管理科学的方法运用无从下手,将管理科学看成深奥的、难以掌握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管理科学及其方法难以在管理实践中进行普及。
如果在管理课程的讲授中,面向实际问题,运用关联,归纳演绎等方法将管理科学方法串联或并联至相关管理理论知识中,既能让学习者更好、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管理知识,又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更好的促进了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基于此目的,本文从管理科学的主要方法及其特征八手,探讨其在管理课程中如何进行渗透教学。
浅谈大学本科工科专业教育理科化现象
一、调研专业的选择及研究方法
工科专业类别众多,按照一级学科划分就有31个,每个一级学科又包含若干个不同的本科专业。在所有的工科专业中,机械类专业最具有代表性,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机械装备的研究、设计、制造、维护、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该类专业作为调研对象很有代表性。机械大类最具代表性的一级学科为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下属第一个专业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该专业应用面广,招生人数最多。全国工科大学一般都设有该专业,有些综合性大学也设置了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及管理工作。鉴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工科类本科专业,本文以该专业为对象展开分析研究。笔者选取了国内6所大学,涵盖国家“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和地方高校,具有广泛性。本次调研以这6所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近两年的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及论文为基础,分析目前工科教育理科化的程度及导致工科教育理科化的原因,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对于本科生培养来说,最为重要的环节当数毕业环节非常重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研究、设计或工程项目,使其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并使其具备初步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毕业环节的选题最能反映学生培养的方向。合理的选题应该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研究,使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程能力。但目前很多教师在毕业论文环节只能指导学生进行理论研究,而未能指导学生开展工程问题研究,以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无法通过实践得到提升。表1列出了2017年和2018年6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环节选题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6所高校该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存在较为严重的理科化现象,有的学校理论研究选题占比已经超过40%。理论研究选题侧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研究方法的掌握及研究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将来要从事机器和装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工作,这样的毕业设计选题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也看到,6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部分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很少有来自企业的实际问题。以某大学D为例(见表2),该专业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的毕业选题中,80%以上都是指导教师自己拟定的,不到20%的题目来自企业。这个比例是十分惊人的,说明目前的大学工科专业与生产实际已经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自拟题目一般来自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没有经过细致思考,缺乏实际的应用背景和对象,这对于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很多自拟题目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且过于理论化,不适合作为毕业环节的题目。这些题目明显属于教师自己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学术型的研究题目。这类题目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不对题,大多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大;二是题目很深奥,本科生进行研究会很困难;三是研究过程中只能用到一小部分所学知识,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四是学生没有机会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应用。这样的题目可以作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课题,但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毕业学位论文题目。此外,除了毕业环节的选题存在严重的理科化现象,有的题目严重偏离专业性质,有的题目过于简单,明显不符合专业要求(见表3)。这样的毕业选题无法使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更无法培养和提升本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大学工科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存在严重的理科化、学术化、自拟化问题,与目前大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有关。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很多老师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只有少部分老师曾经在企业工作过。这就导致大多数教师只能做理论研究,无法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以某大学D为例,表4列出了该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背景。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工科教师队伍中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很低,而没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往往很难与企业进行合作,也难以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这也是导致毕业选题过于偏重理论研究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工科本科生毕业环节选题理科化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毕业论文选题真实反映出了工科教育理科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选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有差距。这样的课题研究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但无法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另外,很多选题与学生的专业无关或者关联度很低。这样的选题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严重阻碍了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工科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理科化倾向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高校普遍存在重学术论文、重科研成果而轻教学的现象。在职称晋升、考核等方面,学校过分强调科研的重要性,导致广大教师普遍将精力投入在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上,而轻视了教学,认为从事本科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工科专业的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大多数青年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无法与企业有效合作,难以解决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在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时只能纸上谈兵,无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学工科专业毕业选题的理科化现象反映的正是工科教育的理科化现象。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建议。1.强化毕业环节的培养。指导教师一定要具备企业工作的经历或能力,否则就很难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因此,高校应该倡导教师到企业参与实际技术工作,提升他们的工程应用能力。另外,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与企业实际问题相结合。即使是源自科研项目的选题,也应有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在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选择上,高校要严格把关,剔除与专业完全不相关的题目。2.强化实验、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工科专业要依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实验、实践、实习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效果。对于校内实践环节,各专业一定要确保所有学生参加,并强调实践内容与实际人才需求的相关性。企业实习不应采用参观式的教学模式,而应采用学生顶岗培训、顶岗操作的模式,通过实际动手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3.强化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现在的工科专业在创新实践教学方面尚未形成常态化,而且多是象征性地开展创新教育,且不是面向所有学生。然而,创新实践教学是目前新工业革命对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所有大学都要确定创新教学的课时,让所有学生都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使创新实践教学成为工科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创新实践教学应该走出校门,与企业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逐渐提升企业所需的工程应用能力。4.改进教师评价模式。大学工科本科专业教育出现的理科化问题,很大程度上又与近年来大学普遍推行的教师评价方法相关。因此,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模式必须改变。每所大学都要认识到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师评价时要考虑教师教学工作的投入程度、教学效果等。另外,工科专业教师评价体系中应该引入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应从仅仅重视理论研究水平转变为理论研究水平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在工程领域的创新创造能力并重,促进工科专业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研究能力,成为本专业实际应用的技术专家。
英文护理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内地(下称内地)以第1作者发表的英文护理论文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对策。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PubMed系统对内地护理工作者的英文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89~2007年内地以第一作者发表英文护理论文60篇,内地32个省市地区中15个地区的学者发表过英文护理论文,数量较多的依次是北京(17篇)、湖北(13篇)和上海(7篇),三地累计论文数占全部论文总量61.7%;有17个地区未发表任何与护理相关的英文学术论文。60篇文章中有18篇研究获得了资助,占30.0%;其中3项来自内地,13项来自合作单位(美国7项、香港5项,加拿大1项)。结论内地护理工作者发表英文护理论文少,地区之间差别大,获得的科研资助少。需要从提高护理人员英文水平、加强护理科研训练、加大科研投入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提高护理人员英文护理率。
关键词:护理论文;PubMed;英文;中国;内地;护理研究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以及护理队伍的壮大,近年来中国内地(下称内地)护理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在内地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尤为显著。但这些论文除摘要外几乎全部用中文撰写,其阅读群体也多为国内读者,这对于科学的评价和促进内地的护理事业不利,因为对于几乎没有中文阅读能力的其他国家的护理人员而言,阅读内地的护理论文是她们了解内地护理状况的主要方式。鉴于英语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语言,英文护理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内地护理科研的水平,决定了国际护理领域对内地护理水平的评价,同时也对内地能否同其他地区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有着深远影响。基于以上背景,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截止2007年12月31日内地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英文护理论文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提高内地护理专业和护理人员在国际护理领域的地位提供借鉴。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PubMed文献检索系统,检索关键词设为:“ChinaorP.R.ChinaNOHongKongNOTTaiwanNOTMacao[AD]”,在子集中限定“NursingJournals”,论文撰写语言限定为“English”,检索时间限定至2007/12/31。只检索已经出版的刊物,不包括已通过审核,尚未出版的论文。对于北京、上海、天津及重庆4个直辖市,考虑到某些作者可能只写地区而未注明China,按照“BeijingORShanghaiORTianjinORchongqing[AD]”的策略进行增补。同时考虑到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某些作者可能只注明“China”
而未注明地区,对检索到的沦文进行手工删减。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学科点如何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政策机遇,以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为中心,构建“平台-技术-评价-协同”四维联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为学生与外界交流提供充足的机会和广阔的平台,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扩大学校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实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生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呈现出崭新的态势。能否迎接新态势下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1-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3-4]。目前,受到地域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国内诸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5]。主要体现在:(1)学生对自身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关注热情不足,研究视野狭窄,创新意识缺乏;(2)教师培养学生的手段单一,合作性、开放性不足。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在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供其他高校参考。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机遇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学科点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革实践,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开展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探索。
(一)地缘优势分析
电大教育收费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收费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在收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提供可靠、科学的收费依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广播电视大学于2007年10月16日至24日赴阿克苏地区、巴州、伊犁州、博州广播电视大学就开放教育收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电大的基本情况
**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1978年,隶属****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直属高校。建校3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民族人才培养的强烈需求,综合运用“天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系统优势,建立了覆盖**15个地州市、52个县市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构建了立体式网络化的教学、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系统,基本具备了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双向反馈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环境,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民族人才,已累计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43126人,在**每万人中有69个电大毕业生;现有在校生4万余名,在每万人中有26个电大在校生。非学历教育40万人次。**电大教育系统是政府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宝贵教育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
1999年6月,**电大被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承担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的省级电大。并先后通过了教育部“试点项目”的中期评估和总结性评估。2000年秋季,经中央电大批准,**电大开始了少数民族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之后又开展了部分本科试点,从而揭开了**少数民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二、部分省区开放教育收费政策
(一)成都电大收费政策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机遇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学科点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革实践,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开展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探索。
(一)地缘优势分析
深圳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在150公里半径辐射圈内覆盖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总人口超过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6]。深圳大学所处的地缘优势之一便是毗邻香港,而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三的国际化金融中心,经济上的繁荣为香港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截至2020年,香港有十所法定大学,其中有三所位列亚洲大学五强之中。这些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总体上均领先于内地的高校。本学科点借助地缘优势,与其中的三所建立了良好、稳定的沟通交流机制,为研究生打开了国际化窗口,为深港两地的研究生提供了交流平台。
(二)政策机遇分析
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已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9]。就深港两地高校科研合作方面,2011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参加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时宣布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将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支持1000名港大学生和教师到内地学习、考察和开展科研工作。2012年6月香港与内地高校代表签署了《香港与内地高等学校关于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的意向书》。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答记者问中指出,中央政府会继续加大对香港的支持力度……使香港、内地在交流合作当中更多受益,进一步深化经贸和文化交流。以上政策背景为学科点与香港高校进行教学、研究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