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15:45: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年社区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年住宅社区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他们对晚年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因此,怎样加强老年社区景观设计,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成为了现在社会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老年住宅社区景观设计,提出一些设计者要求及要注意的问题,并说明老年社区设计营造要求内容,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老年社区,住宅景观,景观设计
1引言
尽管现在我们国家老年人数量庞大且在逐渐增多,但是在老年人住宅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对老年人住宅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因此景观是老年人住宅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有效的提高整个小区的生活品质,因此对老年人住宅区尽管的设计准则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甚至超过了普通景观的设计分析。下面简要提出对我国老年住宅社区景观的设计准则,希望对今后老年人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2老年社区景观设计要求
2.1老年人居住集中化分析。因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都会选择在家庭居住养老,这种方式又称为居家养老方式。而居住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散居住模式,也就是老人和年轻人分开生活,老人是独居的状态;另外一种则是集中居住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于现在很多老年人依赖居住于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这些场所把老年人集中到了一起。现代社会,我们国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人们的经济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和老年人住在一起,可是因为年龄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差异,不但没有让老人觉得生活更为便利,还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心理上的困扰。所以,现代社会涌现出一批批专为老年人居住设计的老年住所,如养老院及老年公寓等。然而根据现代的情况看,这些场所通常都没有很好的娱乐健身设施,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形式也很单一,不是很适合老年人生活。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设计出一种专门为老年人居住的老年社区,让他们可以安享晚年。其中,完善的老年社区必须提供完善的机构,如护理机构、服务机构、老年大学等,所以,景观设计人员对老年社区进行规划设计,要全面多角度分析,利用集中化设计原则,给老年人建设一个温馨的舒适的环境。2.2老年人居住集中化对于景观设计具体要求。对于在老年社区居住的老年人,按照人员数量划分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单独老人、夫妻双方、有陪护老人。按照自理能力分类则可分为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辅助工具的老人以及需要人员陪护的老人。还有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也逐渐变大,这都对老年社区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大影响。所以,景观设计者必须充分了解不同老人的需求,同时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和思想观念,进一步进行规范,设计出适合老人居住的社区。
老年社区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的居住空间如何适应各类人群的需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且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为了使社区居住空间更好的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普通人的生活,通用设计就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被广泛运用。文章先是介绍了通用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在从老年人对社区居住空间的需求着手,分析通用设计在老年社区居住空间的可行性,最后阐明通用设计理念下的老年社区居住空间设计。
关键词:通用设计;居住空间;特殊人群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居住空间也逐渐商品化,社区居住空间不再仅仅是人们安身落脚的住所,而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选择能够满足自己喜好的居住空间。基于这样的情况,对社区居住空间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了。面对这样的需求,设计师们更需要打起精神接受挑战,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及心理需要设计出满足他们需求的社区居住空间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相较以往社区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对于老年人这样特殊群体的社区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特别是现在老龄化的问题日趋明显,应该更加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残障人士、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也同样需要一个既方便又舒适的社区居住空间环境。这时通用设计的出现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像老年人这类的群体缓解居住环境中的问题,使他们活动更加的自如方便。
1通用设计的概念及发展
1.1通用设计的概念。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简称UD)的演进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无障碍空间设计”(barrier-freedesign),继而衍生出“广泛设计”(accessibledesign)[1]。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设计师梅斯(RonaldL.Mace)开始提倡使用“通用设计”一词。最开始的定义是适合于所有人的设计,后来到了1998年,被国际通用设计中心修改为“在最大限度的允许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设计”[1],主要强调的是在设计时不应该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不要仅仅看人现在的活动和能力状态,应该考虑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的状态,使环境和空间适合人的一生使用[2]。通用设计是一种情感化的,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设计,体现了人人平等。它并不是为少数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特殊设计,而是强调让所有人都能平等使用并享受其设计。1.2通用设计的产生及发展。1950年代,通用设计的演进让人们开始注意到了残障人士在空间活动中的问题。当时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无障碍设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残障人士在使用空间环境中的各种障碍。随之逐渐出现“广泛设计”,这时的设计并不是针对产品,而是一种更广泛全面的设计,针对的是活动不方便的人在居住空间环境的需求。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建筑师罗纳德•麦斯(RonaldL.Mace)于1987年开始大量使用“通用(UniversalDesign)”一词。他建议使用一个更新的、更广泛的、更通用的概念来替代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第一次用在了设计中。他倡导的“通用设计”认为所有的产品和建筑环境都应从美学和使用的角度满足每个人,不会因为使用者的身份、年龄及能力等其他要素而受到限制,以易懂的方法和简单的操作让我们设计的每个环境和每件产品都能更好的被每个人所使用[3]。
2老年人对社区居住空间的需求
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的应用分析
摘要:公共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离不开对老年人行为学的研究。老龄化已迫在眉睫,设计师需要从老年人行为学角度出发,去解决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的问题有待研究。文章将从老年人行为模式、需求两个方面入手,探讨老年人行为学在养老社区中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行为学;养老社区;行为特征;行为需求
1老年人行为模式分析
在养老社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老年人作为目标群体需要设计师从其行为模式入手分析。老年人行为模式由两个部分———行为特征和行为活动形式组成。1.1老年人行为特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在视觉、听觉、运动、记忆等方面都不如从前。因此,在尺度设计上,要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学,并考虑设计的灵活可变性。同时,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往往又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时间特征,表明老年人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时的意愿和行为;其次是区域特征,代表老年人在特定区域和特殊空间进行的习惯性活动;最后是凝聚特征,当老年人在背景、文化、嗜好、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刺激下相互互动时,会表现出有吸引力的共鸣。1.2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形式老年人的活动形式受生理、心理及行为习惯影响,且受客观环境因素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个体活动形式,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活动区域的空间大小,例如某些老年人的听力下降会增加孤独感,从而降低他们的沟通能力;第二种是小组活动的形式,是多个特定的小组活动组成,常见的如下棋和聊天,这种形式表现出明显的内向性,小组的成员一般相对固定,并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最后一种是群组活动形式,由多个小组活动形式组成,这些形式通常发生在公园、广场和活动中心等开放式交流空间中,是老年人扩大交流目标的主要活动形式。
2老年人行为需求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生活的天地更加广阔,其生活需求也多种多样。老年人行为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2.1心理需求心理上的需求首先是对亲情的需求,老年人的亲情需求并不只是需要亲人照顾,而是需要与孩子、亲戚和朋友之间有密切的沟通。第二是娱乐需求,老年人的娱乐需求并不是单纯的需求,娱乐需求通常与交往、社会和健康需求结合在一起。第三是沟通的需求,老年人比年轻人需要更多的交往,比如老年人退休后,他们与前同事失去联系并感到不适应。最后是文化需求,从电影、电视到阅读、广播、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各不相同。所有这些都可以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2.2生理需求生理需求中首先是锻炼需求,老年人在寻求健康生活的方面比年轻人更加渴望,且他们时间充裕,这使得老年人锻炼的频率比年轻人要更高。其次是医护需求,老年人对医疗及护理的需求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的专业问题不在设计范畴之内,但对于医护空间的设计是养老社区中很重要的一点。最后是陪助需求,解决需要陪助问题是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更全面的服务,其中包括一系列深入家庭的服务,例如家政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
都市养老建筑设计与改造思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也不断的加快,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养老院建设以及养老规划逐渐的受到了社会上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我国根据这样的情况建设了多种多样的养老院,以便于符合广大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在对养老院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充分的展现出其实际的功能之外,还应该对现有的社区住宅进行适当的改善,进而可以使养老建筑符合现代都市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对现代都市养老机构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现代都市养老机构改造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
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然而我国的老年化脚步逐步的加快,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老年人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相关部门采用以家庭养老为中心,社区养老为辅助的多样化养老形式以便于有效的解决老龄化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氛围等。现如今,养老社区和养老院等随着人们养老意识的改变逐渐的出现在社会中,所以,这就使养老建筑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的有关部门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具有的不同特点设计养老建筑,以便于为老年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条件,并且还要考虑到老年人家属照顾老年人的需求。另外,还需要对现存的老年人养老机构进行完善,增添一些没有的功能,在推广社区养老模式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1现代都市养老机构的设计要点分析
1.1选址要点。在公交站点、医院等交通方便的路段设计复合式的养老建筑,在这种情况下,方便老人家属进行看望,并且还方便老人出门。同时,在设计老年人养老建筑时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周围环境,最好在城市公园、水体等周围,在这种环境周围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呼吸新鲜空气,而且还有利于老年人进行晨练。在进行养老公寓选址时还需要注意要远离商业区域,避免因周围商业对养老公寓产生不良影响。1.2高层建筑与“亲近自然”。因为现代都市中大部分都是高层楼房,老年人一般都喜欢摆弄花草,喜欢融入大自然,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要,在对现代养老建筑设计时,需要根据老年人具有的特点和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第一,在对现有养老机构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建设一些附楼为老年人提供种植的区域,这样不仅能够优化养老建筑的环境,还为老年人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条件。第二,可以考虑将养老机构建造成退台式,这样就可以留出充足的空间供老年人种花种菜,置身于大自然当中。通过对养老建筑进行设计和改善可以使老人年快速的适应新型的居住环境。1.3养老建筑的设计布局。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结合老年人具有的特征对养老机构进行设计和完善。比如,为了方便老年人的日常起居,通常设计一居室的居住模式,然而针对家庭式养老建筑,应该要结合老年人的家庭结构进行设计,合理的分配家庭式养老建筑的空间。在对老年人居住的卧室进行设计时,为了方便老年人晒太阳,保持房间空气清新,要保障老年人的房间南北通风,采光良好。同时还应该在老年公寓当中建造医疗中心,广场,以便于满足老年人锻炼身体和就医的要求。养老机构中的图书馆和食堂可以考虑设计到采光少的区域,因为老年人通常在这种地方呆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对养老建筑的出入口以及通道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所留空间是否方便轮椅以及担架等设施出入。同时在养老建筑的出入口、楼梯等地方都应该设计无障碍通道,防止出现高度差。
2对现代都市养老机构改造分析
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改善策略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的分析,从中国老年居住模式、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住环境;配套设施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一、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养老社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后的发展现状,对老年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养老社区空间景观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对以人文关怀的角度创造安全、舒适的老年人居住环境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老龄化,养老社区,人文关怀,居住环境收稿日期:2017-03-20作者简介:黄俊(1992-),女,在读硕士;赵慧宁(1963-),女,硕士生导师,教授黄俊赵慧宁(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6)摘要:简要介绍了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后的发展现状,对老年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养老社区空间景观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对以人文关怀的角度创造安全、舒适的老年人居住环境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社区,人文关怀,居住环境
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谈到,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席卷中国。中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养老社区的水平参差不齐,私立养老社区价格昂贵,公立养老社区又严重不足,即使是一些高档的养老社区也只注重老年人的专业护理及娱乐消遣等方面。现如今,大多数养老社区更多关注于卧室的空间设计,而忽略了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设计缺乏思考。钢筋水泥的堆砌隔离了人与自然的接触,外空间基本上由停车场和服务设施等功能要素构成,这样的设计忽略了户外环境对老年人的疗养功效,以及老年人实际而多样的功能需求。老年人是人文关怀的关注主体,本文从养老社区的居住环境出发,研究养老社区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特征,探索中国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户外景观空间上的要求及其发展方向,总结出更加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细节,从而日益完善社区室外环境体系。最终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无障碍、可识别、可到达的居住生活环境,并期望能引起业内人士对养老户外环境的更广泛关注。
120世纪初开始的各国养老体系
本土化探索自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后,西方很多经济强国也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西方国家对老龄化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体系。20世纪初英国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法》,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来规定居住区环境的标准;1948年开始,瑞士实行了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退休老人可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美国在1965年制订了《美国老年人法》,依据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将养老居住设施形态分为:独立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和老年社区,使老年人的生活获得了全方位的保障[1];1963年日本实施了《老人福利法》,为迎接日本老龄化高潮而做好准备工作。随后又实施了《老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养老机制还不健全,中国的相关专家也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也提出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但老年学科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养老社区空间景观设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老年人的特征与需求研究的不够透彻。
2养老社区的本质是让老人安居
公共空间设计在城市社区的利用
一、中国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历史变化
中国社区居民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建筑形式居住时表现不同。由于中国在不同时期人们行为模式在不断的变化,社区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和互动机会的开放区域空间也在变化,这也就导致了在不同时期社区居民在公共空间的不同活动,不同的公共空间设计引导着不同的邻里间的互动。在中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从一个农村社会开始,到了一个小城镇,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城市,中国社会已经走过了一条城市化的道路。今天的社区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延续,既是城市发展的延续,又是公民现代化的延续(费孝通,2002)。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过程,也是改变社区关系的原因之一,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表现,导致了人们对公共空间设计需求的改变,也导致了中国老旧社区中公共空间的变化。其中,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基本计划经济时代是与现代社会不同的重要时期之一。单位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协调性。国有企业有很强的“公共”氛围,与周边居民“共享”的氛围相辅相成,人们在观念上也倾向于“共享”的感觉。(费孝通,2002)就也就是在没有公共空间设计这个概念的情况下,人们自主的共享空间,不需要刻意增加公共空间设计也展现了公共空间的功能。比如,在各地的老公房中,由于空间的局限,没有单独的厨房,居民自主的无意识的在走道进行空间布置其实就是在进行着公共空间的设计,但是同时也是这样一种共享的空间设计带来的是邻里之间的交流。居民们共用空间,设计空间产生了互动。这样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是无意识的但是更加贴合居民的需求。但与计划经济时期的住房不同,中国在过去20年中,对室外空间的设计利用,特别是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已经变得不活跃和毫无意义,在住房开发中占用或缩减了开放空间的设计,直接导致公共空间的缺失改变社会关系。中国在过去20年社区发展中,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忽略环境,减少了空间设计,如果连集体空间的设计都不鼓励人们利用社区公共空间,那么社区居民也很难改变公共空间设计,在社区内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时,他们便只能把生活空间扩展到外面。这主要是由于忽视了公共空间质量的清晰设计元素和未能创造出合适的区域。(贾岩,2001)日益减少的公共空间设计是导致社区居民活动减少的原因之一。
二、现代公共空间设计需求研究
近现代,在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问题后,现代社区居民逐渐要求的是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所以20世纪居民逐渐意识到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其中需要关注的群体就是孩子和老人,但是在社区的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很少有更多的变化,比较基本的景观简单铺设和冰冷坚硬的公共硬装之间的不协调的搭配设计并不能给老年人带来归属感,老年人活动不会有新鲜感就会减少活动,这样不能满足需求的空间设计便需要增添更多的变化。针对这一类人的空间设计就是要保证足够的活动场地给予老年人步行和参与活动的需要。而孩子和老人会经常性的一起出现,孩子就非常需要公共空间来活动。在中国,因为孩子的特殊属性,孩子们在公共场所是最活跃的,但他们没有处理风险的能力。(林玉莲,2006)根据中国特色国情,公共空间的安全方面的设计是这一类人群需要关注的。再加上因为社区的公共空间是孩子们活动的首选,为了照顾孩子,老人需要照顾他们,所以在公共空间设计上,老人们需要一个视野开阔的休息场所与他人互动或照看孩子,以避免感到孤独,也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这些特别的公共空间设计的需求就是空间设计需要关注的。公共空间是我们城市的重要资产,为人们聚集在一起和与社区互动提供了许多机会。所以公共空间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需求。公共空间的再设计需要通过以人为中心的方式,创造和振兴我们的公共空间。
三、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以两个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为例研究分析公共空间对社区带来的影响,从而加强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空间设计中比较明显的是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它的目标是为老年人创造健康幸福的新生活。为了使老年人更适应环境,建筑的内部空间稍微扩大以适合老年人,室外的空间设计也可以正常使用轮椅等必要设施,公共空间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周边道路宽阔,在公共空间设计上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进而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但是上海的这套公寓不同于传统的疗养院。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开放的老年生活社区,关注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是这样的养老小区其实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空间设计只满足了一类人的需求,在中国更加偏向老少同堂,互相照顾,但是在现代越来越多的老人没人照顾,这也导致亲和源老年公寓的公共空间设计变为了一种基本形式。所以我们需要在社区的空间设计中增加对老年人的关注,在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同时保证安全。除了基本的养老小区还有公共空间设计更加优化还具有中国特色的混合小区,比如深圳的第五园小区,该小区在整体规划设计时,建筑外观利用传统的建筑形式,和传统村落建筑形态相融合,所以不管是私人还是公共空间都增加了很多的生活活动空间设计来接近自然。社区有良好的规划,不同类型的建筑社区分布在一起,不会相互影响,但也不会阻止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在公共空间设计上景观分布在西北部,保护私密,公共空间设计以家庭为单位便于交流,同时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也满足活动聚集的条件。这样的混合小区充分的考虑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的利用了公共空间设计出的空间创造交流,但是这样的高质量的社区并不能完全的普及,因为公共空间设计不是单单为社会上的少部分人服务的,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所以在社区中的公共空间设计需要根据每个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和水平进行调整。将两个社区的空间设计一起分析比较研究,其中两个社区在空间设计上都有明确的道路划分,明确的区分车行道路和人行道路保证安全,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在保证公共空间满足需求的同时在设计上也各具特点。可见现代社区也逐渐开始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通过对两个社区的空间设计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在面对尺寸较小的公共空间设计时,需要在保证安全和基本设施环境的同时为当地居民增加活动场地,比如每一栋居民楼公共空间前可设计即可休息又可供儿童玩耍的智能型设施。在针对公共空间社区道路狭窄的问题上可以设计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比如解放社区楼的一层设计为公共空间,即可以人车分流又可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提升社区环境和质量,也需要不断的适应中国特有环境和历史传统,增加艺术性。这方面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结合江南的古典院落形式,从各个角度进行变形,使设计的空间立体化,再加上现代化的功能配合可以使得社区公共空间更加的人性化、实用化和风格化。
老年人居住区的设计特征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居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住宅现状分析特性设计探索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发浪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一、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社区公共空间适应性设计分析
摘要:通过对阳光社区公共空间的调查分析,了解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实际需求,挖掘出社区公共空间与老年人需求之间的潜在关系。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可逗留性、安全性、完善适应性公共设施的策略,从而优化社区现状,提高社区内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社区居民的活动环境,重现活力社区,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关键词:社区公共空间;适应性;安全;无障碍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明显,人们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某种意义来说,社区公共空间就是今天的城市客厅,容纳着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是城市发声的载体,客厅活动越活跃,证明公共空间适应性越强。
一、社区概况
阳光社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河东新城都市走廊内,是盐城市开发区境内较早规划的。社区北临经济开发区招商中心,西临当地两所高校,文化气息浓郁。社区内居民来自九个村,主要来自江西村和巨墩村,社区内共有1903户,8721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18.5%。随着居住区居民的老龄化现象不断递增,社区公共空间在使用方面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老年人健身设施安全化问题、休息凉亭无障碍化问题等等。老年人是公共空间活动的主力军,公共空间品质和人性化设计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因此,社区公共空间的适应性设计已成为当前社区改造的主要问题1。
二、社区公共空间现状
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自1950年以来,老龄化是世界人口的持久趋势,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担。然而社区内的居住环境不佳、社区服务趋于碎片化,养老资源以及低水平的信息技术深化应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1]。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国内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英国将互联网、可穿戴等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来提升社区内的医疗服务发展[2],Bryant,N通过穿戴设备、室外传感器等智能设备捕捉老年人的个人行为,及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变化[3],关宏在物联网架构下分析智慧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4],但都忽略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同对文化、体育等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智慧社区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全面详细地了解老年人对社区的各项需求,弥补我国有关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和综合服务系统设计的空白。
一、相关概念界定
在中国,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特征,将老年人分为三类[5]。自理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基本自理,不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介助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等扶助设施的老年人。介护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不含高等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6]。本文认为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可充分理解为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社区居家养老的系统平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最大程度解决不同行为能力老年人的生活、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
二、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选取
(一)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选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作了详细规定[6]。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其中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文化馆和图书馆;教育设施主要指的是老年学校;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包括老年活动中心、体育馆、游泳馆、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社会福利设施主要指的是日间照料中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教育设施主要包括老年学校;文化设施主要包括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主要包括体育馆、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福利设施主要包括养老院、老年养护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二)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选取。《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214-2017)中将文化设施分为了文化馆和图书馆,并配备相应的智能化系统,满足社区内图书阅览和借阅的信息化应用及文化交流的需求;教育设施不仅应适应教学和科研的信息化发展,而且应满足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学校办公和管理的需求;体育馆主要满足体育建筑业务运营和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并为锻炼的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8]。《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中智慧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各类学校、体育馆、游泳馆等各种服务信息;智慧卫生计生服务主要包括各类医院、卫生防疫、药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预约挂号、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自我管理、心理疏导等服务;智慧养老助残服务主要包括社区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救助站、养老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规定,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社区建设集诊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主动向社区居民推送书报阅读、影视放映、娱乐健身、展览展示等各类服务信息和内容;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教育环境[8]。(三)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分析。通过相关设计规范和文献的研究,汇总得出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总结了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内容及主要服务对象,如表1所示。
三、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系统总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