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12:53: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年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老年远程教育论文
深化认识,创新办学理念
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一定要从“没有农村老年教育是不完整的终身教育,没有农村老年人参与不可能建设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把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牡丹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现代文明,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结合起来。把“网络课堂”和农村老年人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期所盼联系起来,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老年人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许多基层党员干部说,有了“网络课堂”,农村老年人才能不被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抛下;才不会在“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中被落下。既缓解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又减轻了子女负担和社会压力。这件得民心的大事,再苦再累再难,我们也一定想方设法办实办好。
量化目标,突出建设重点
我们经过考察论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2012年,《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全面开通,全市859个村收视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有30%的老年人参加学习活动;第二步,到2016年,实现村级老年学校和收视点深度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有50%的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第三步,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前夕,抓薄弱,促平衡,实现“四率”(村级老年学校收视点覆盖率、区域均衡发展率、老年人收视率及满意率)全面提高,尽量让有学习愿望和能力的老年人都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为此,我们着力抓好四件事:一是着力抓好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继2008年全市投入1585万元建设、完善、升级四级网络平台,2010年又全面建设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建设了“红杉树”视频直播系统、远程寻呼系统和远程教育网站,为终端站点配齐了“五大件”(电脑、投影仪、打印机、摄像头和音响),实现了全市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设备高标准全覆盖。通过对站点管理人员网上技能培训和考核,分档次兑现补贴,靠制度严格管理,确保网络平台安全、清朗、便捷、流畅。二是着力抓好课件研发推广体系建设。选课设课,要坚持引导老年人跟上时代、提高素质、参与社会的原则。既考虑个人情趣爱好满足精神需求,又要摸索“发家致富”过日子的生财之道。不管选什么课,都要有与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和当家品种紧密相连的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多设“快餐”、“自助餐”、“家常饭”,少开“大餐”、“套餐”和“西餐”。为了适应教学需求,我们还开发了本土课件。市委组织部部长葛民亲自出面协调,共筹措资金20多万元,为我校先后购置非线编辑机一台,摄像机2台,光盘打印机一台,建成了非线编辑室,承担远程教育课件的采、编、制、传工作。三年来,共制作教学课件和专题片27部,还录制了两届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员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农村网络春晚》,深受全市农村老百姓喜爱。第三,推广应用。除了绘制网络操作流程图发到收视点,还将制好的课件,按全年网络课堂教学计划适时上传“牡丹江先锋网”和“牡丹江老年大学网”,同时刻成光盘发给县(市)老年大学备用。林口县植场村初明华,患类风湿病20多年,胳膊疆直连饭菜都送不到嘴里。村里开了“网络课堂”播放健身舞“小电影”,她让老伴背着去,先是一边听一边看,慢慢跟着比划,渐渐地胳膊腿能伸直了,现在,一天去三趟学健身舞,生活已能完全自理了。穆棱市钟山村王玉财,62岁的他除了种地还养猪,开始没经验,在老年学校学习科学养猪方法后,他成了行家,现在生猪年存栏量200头,出栏500多头,毛收入达百万,成了远近出名的养猪专业户。三是着力抓好收视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收视点基本做到了“七有”:有年度授课和活动计划;有学习用的教室课桌椅和活动用的广场及音响;有学习活动参加人员名册;有信息收集反馈记录;有专(兼)职服务管理人员;有简约实用的制度;有校牌标识。四是着力抓好多元投入机制建设。经济实力较强的富裕村,由村集体按老年人数给学校拨款,多则人均千元少则百元;大多数村实行划拨机动地给学校经营或由学校转包,收益归学校;“老、少、边、贫”村,享受上级业务部门帮扶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有“以奖,以建,以物”以及进城出国创业务工赚大钱的子女资助学校孝敬长辈。我们及时总结了穆棱市“第一书记包村带校”、宁安市“敬老帮校”等经验,保证了农村老年学校办学经费成为“一池活水”。
强化责任,推进工作落实
市、县老年大学是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的责任主体。我们对全市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发展、老年学校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协调反馈、示范带动”负全面直接具体责任。建立健全了“工作指导到片,服务到村,落实到校,普惠到人”逐级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挑选“三人”群体。即在村里有威信,敢负责,兴教办学的带头人,也称德人;有爱心,懂教学(技术),操控网络讲课的明白人,也称贤人;有专长,能张罗,组织活动的热心人,也称能人。“三人”群体办网络课堂,是我们最直接,最有效,最得力,最可靠的帮手。三是建立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我们和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一起选定了29个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实行“选派大学生村官,订阅《老年教育》‘套餐’,建立直通直联方式”等重点支持,逐步把这批联系点办成“先行先试,立标打样,幅射带动,信息反馈”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示范点。牡丹江市老年远程教育工作与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不会辜负领导希望,继续努力办好“没有围墙的老年学校”。争取尽快把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建成“课件研发与推广中心,实验区工作指导中心,科研和信息服务中心”。
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摘要】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老年群体自身需求旺盛的背景之下,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势在必行。笔者在增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太原电大老年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老年群体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弱权”现状,并从增权理论的角度,提出提高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增权理论;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
一增权理论简介
增权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社会结构争取权力,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增权的视角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强调个人有能力、有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同时,增权的核心就是通过资源的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个人能够从生活的被动弱者,变成主动的强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改变自身的“弱权”地位,这样他们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老年群体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弱权”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可知,截至2006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为1.23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0.8%,这意味着老年网民人数约有98万。到2011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达4.8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网民首次超过1000万人。而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超过7.1亿,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占3.7%,约有2627万人。虽然老年网民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间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与我国老年人口总数的增长量相比,这数字令人感到担忧。1.老年群体生理机能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会出现新陈代谢缓慢、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衰老现象,这成为老年群体无法或较少参与信息技术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太原电大多年开展网络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积累了硬件设施、师资、社区联系等多方面优势,在老年群体教育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之下,校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走访市老年大学和主城区成熟社区,在多方调研座谈之后,老年学院决定于2016年3月正式开班,并开设初级电脑班和智能手机班。在上课过程中,学员时常反映“坐时间长了腰疼”“眼睛累”“看不清”“手指反应慢,跟不上老师的操作”等,这些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上课进度非常缓慢,影响了老年学员对以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2.老年群体心理障碍不容忽视。老年人在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经济状况均随之发生变化,造成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加之部分老年人思想僵化,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下降、焦虑情绪严重、沟通困难等心理障碍。虽然老年人不愿被社会淘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很高,然而他们面临的心理障碍又决定了他们不能学得太快、太多,这使得老年群体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处于更加复杂的情境。3.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匮乏。不少老年学员反映,自己想增长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苦于找不到相应的资源。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针对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材销售。太原电大老年学院的代课教师上课时没有指定的教材,依据的是结合老年学员的特点和自身教学经验来设计的讲义。另一方面,和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网上教学资源也比较缺乏。太原电大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产品与服务。因此,太原电大老年学院成立之初,就创建了“太原老年开放学院”的网站,初设“学校新闻”“学校通知”“师生风采”“学习资源”等栏目,经过将近一年的试运行,“学校新闻”“学校通知”“师生风采”板块有较高的点击率,“学习资源”板块依然空白。同时,由该校运营的“太原终身学习网”作为为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提供在线资源的网站,涉及老年教育的内容也较少。
社区教育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年社区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两大功能,确立“人文化、数字化、多元化、优质化”社区教育发展目标,把握“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社区教育发展主线,努力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为打造“三大中心”,构建和谐发挥应有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抓宣传工作,夯实社区教育宣传平台建设
1、拓展社区教育网功能。依托区社区教育网,进一步做好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区社区教育网新开辟培训机构栏目,使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成为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及时更新社区教育网各大栏目的信息内容,及时增添“网上课堂”的学习内容,把社区教育的新理论、市民普遍关心的新政策以及其他各类知识放在网上,特别要把市民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放在网上,供市民随时点播学习,使其成为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进一步拓展区社区教育网宣传功能,广泛宣传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意义,宣传社区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丰硕成果,引导市民重视学习,使学习成为单位和个人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2、办好两月一期的社区教育报。对现有社区教育报进行改版,在原有版面基础上,增加市民生活常识新版面,同时每期有选择地介绍我区办学较规范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确保各类信息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报的信息量和发行量,增加报纸可读性,吸引更多人关注社区教育报,让社区教育报成为对普通市民进行普及社区教育常识、推广社区教育好的做法的又一个有效窗口。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研究论文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研究,是目前成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主持的这项课题已经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后现代主义大师米歇尔·福柯指出:“学科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其边界,而在这种同一性中,规则被永久性地恢复了活动。”开展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必然会遵循一些科学意识以增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的自觉性,保证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的方向性,从而提高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的档次和水平。笔者认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要树立以下几个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批判与重构建的科学意识。
一、成人研究维度
一些学者研究成人教育时自觉不自觉地套用普教研究的观点、体系、方法甚至结论,教育学中的分支学科有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成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也就有了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和成人教学论等。似乎只要教育学中有的分支学科,成人教育学都应该有,只不过需要在前面加上“成人”二字。用教育学的理论、概念或方法取代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最终导致成人教育研究主体性失落,使成人教育研究成为实质意义上的非成人教育研究,“一些研究看起来充满了成人字眼,但却对成人缺乏深刻的理解,没有深入了解成人的身心规律、学习特征、内在发展需要,未能注重成人教育独特性的研究。”追本溯源,这种研究范式的缺失归咎于研究活动严重缺乏“成人”意识,更是远离了充满生机的“成人世界”。脱开“成人”与“成人世界”而空谈“教育”,往往失却了研究活动的逻辑起点以及进行深入演绎的逻辑空间。
特色是成人教育学这门学科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是成人教育学得以独立的法宝。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一门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它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所不研究的。”一门科学的产生与否,不仅决定于外界有无客观需要,而且还取决于其内部有无特殊的研究对象,即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学科的对象。由此可以推论,成人教育科学研究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须有自己相对稳定、独特的研究边界。中国成人教育研究者的大脑不应该成为中国普教思想、理论的“跑马场”。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学而言,成人教育学理论研究,只有真正摆脱依附、从属于研究儿童养护、陶冶、训练、管理的(普通)教育学的地位,建立起以研究“现实中的成人特点和成人学习特点”为对象,而不是以研究者“想象中的成人特点和成人学习特点”的自主研究,才有可能适应以至推动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面对社会和专家对成人教育学的种种误解和曲解,我们只有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的“元”研究,才有可能争取到成人教育学的学科独立地位。美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诺尔斯将成人学生与一般未成年学生作了比较,提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他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指能够独立地指导和控制自己行为和活动的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学习目的明确、凭借经验能够主动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成人教育学与传统的普通教育学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成人教育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为逻辑起点和建立起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只有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才能捕捉到成人生存境遇中的发展需求与发展困境,去思考教育可能提供的支持。“成人教育涉及多种学科,成人教育研究的开展离不开汲取、借鉴其它学科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成人教育研究不能过分依赖于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各种理论都有其特殊适应的对象和背后的基本假设,不当的移植可能会误用其建立的知识体系和方法和适切性。”
二、弱势群体的研究维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全体受教的权利并没有很好的落实,教育不均衡明显。如关注城镇教育多、农村教育少,关注从业者多、无业人员少,关注定居人口多、流动人员少,关注有偿教育多、义务教育少等。表现在我国成人教育招生规模受限;实行考试选拔录取,开放力度受限;重视脱产、轻视业余;重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及在职培训。于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还是难有享受成人教育服务,拉大了我国贫富悬殊、地区差距,公民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得不到普遍而平等的尊重与保护。这种集中社会有限资源,培育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对推动科技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是以牺牲大多数成人的利益和教育需求而换取少数成人的成功来实施的。
社区教育一校一品实践与思考
党的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社区教育,已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创新社区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培育优质的社区教育项目品牌,是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必然选择。
1.品牌培育的实践背景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镇街成校按“四化”——现代化、标准化、社区化、综合化标准建设,办学基础条件优越,有独立校舍,有较为完备的功能区域,能基本满足本镇街居民开展学习培训和文化活动的需求;“文化礼堂”数量充裕、设施优良,为社区教育末端网络——村居(社区)教学点提供了良好的共享教学资源。于2017年8月正式启用的区社区学院,构建起了完善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为推进柯桥社区教育奠定了基础。具备了健全的社区教育网络,如何满足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成为柯桥社区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制定了《柯桥区成人教育学校“一校一品”建设三年规划(2016——2018)》,开展了助推建设“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为目标、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内涵提质、特色创新,全面提升社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功能”为主题的“一校一品”建设工程。
2.品牌培育的实施路径
(1)行政先导是前提在推进“一校一品”行动规划时,首先予以三方面保障。一是组织管理保障。区教体局成立成教学校“一校一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统筹管理、全面协调推进、有效督查指导。各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负责、有效推进“一校一品”建设。二是体制机制保障。采用目标激励与考核评估机制,将“一校一品”建设纳入学校岗位责任制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校一品”建设评估体系,实施全过程评估。三是资金后勤保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保障成教“一校一品”建设。采取项目优先审批,为“一校一品”建设保驾护航。同时,结合每半年一次的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开展“一校一品”建设工作研讨或经验交流,不断深入推进建设工程。(2)精准立项是开端项目的立项必须经过梳理分析、市场调研、论证研究等环节,制定好建设整体方案,确立为学校的建设品牌。案例一: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轻纺城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学院对市场作了充分调研,推出了中国轻纺城经营户素质提升工程,创设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培训课程,向经营户学员传授现代商务手段、国际商业语言、专业技能和现代经营理念等知识和能力。学院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使该项工程得以可持续发展,历经十余年,已开展26期培训,让约2万余人次经营户享受了“免费大餐”。该项目被评为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案例二:“十二五”期末,华舍街道正值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如何让华舍人在从村民变市民的过程中提升素质,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内涵,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指数?华舍成校本着“为华舍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百姓健康快乐生活服务”的宗旨,提出“幸福家庭华舍人”的系列培训项目,家门口的学习和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该项目被评为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3)课程建设是根本课程是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选择的社会、文化要素,精心组织开发的教与学活动的综合。社区教育课程就是要适应居民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为促进社区成员、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和安排,是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是新时代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更是检验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课程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理念文化、师资队伍、区域特色、成效影响。一是理念文化新。课程之所以能得到普遍认可,源于其有先进的社区教育理念文化为指导。在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中,课程坚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核心需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居民工作生活能力为目标,发挥居民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居民学习的积极性。案例三:柯桥成校实施“文化养老进社区”工程以来,积极推进“四进社区”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课程内涵:首先,“志愿者讲师团”进社区,吸纳有一技之长又热心的老年学员进入“文化养老”讲师团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开展活动。其次,“文化活动”进社区,组织学员走向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如“柯桥街道幸福水乡才艺秀”“春日晚晴,时尚银龄”专场演出等,展示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社会正能量;第三,“系列教材”进社区,分类分层次编写贴近老年人兴趣爱好、生活需求、知识水平的系列教材,供各社区老年活动选用切实提高“文化养老”的实用性、有效性。第四,“亲情服务”进社区,成立“亲情服务”志愿者服务团,引导老年人加入到“文化养老”的舞台中来。让老年人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养老的精神大餐。该项目被评为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二是师资队伍精。社区教育课程必须有较强的师资团队做支撑,一般需要由职业素养好、专业功底深、教学经验丰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品牌教师担任。案例四:中国轻纺城经营户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构建起一支朴实、精湛的优秀师资队伍:以区职业院校优秀专业教师为主,以来自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民间高手为辅的讲师团队伍近70余人,专业齐全、数量充裕、责任性强,深受学员喜爱。这些老师编写培训教材,已形成中国轻纺城经营户素质提升工程系列教材共10册,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教材。三是地方特色浓。课程要充分结合实际,体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区域特征,具有明显的本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特色,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案例五: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的安昌古镇,旅游品牌影响力正逐年增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首批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需要提高古镇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安昌成校主动有为,通过调查、走访和论证,推出了“古镇经营户素质提升工程”,向广大古镇经营户开展学历提升、诚信经营、技能考证、健康养生、文明和谐等五大类培训系列,为推进“乐业安昌、乐居安昌、乐游安昌”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该项目被评为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案例六:马鞍镇处于钱塘江和曹娥江的交汇处,境内拥有大片肥沃的滩涂。勤劳的马鞍人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积极发展种养业,但因各种因素制约,使得曾经是支柱特色产业——种养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马鞍成校面向种养大户开展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农特培训,按需设置培训课程:种植技术类课程、养殖技术类课程、经营技能类课程,深受当地广大种养户欢迎。自编实用有效的“马鞍镇种养大户农特培训”系列教材共6册被评为全国优秀乡土教材。该项目被评为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四是社会影响大。课程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社会上、居民中有很强的影响力;有各种媒体上的宣传报道,成为社区教育领域可复制的样板;居民对课程的需求旺盛,课程经得起时间考验,有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案例七:中国轻纺城经营户素质提升工程广受经营户喜爱,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曾先后经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批示以“政务交流”“信息专报”形式下发各地。同时还受到了各级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中国教育报先后两次对经营户素质提升工程进行了报道。案例八:“文化养老进社区”工程实施以来,得益于广大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朋友,成了“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养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他们常常在破解社区居民间的矛盾,在五水共治、交通安全、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活动中出谋划策、出工出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社区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4)科研推动是保障科研推动是提升品牌内涵的必要途径,是增加品牌深度和宽度的重要手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项目、课程资源建设等科研活动,积极探索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优化项目实施的途径,让项目走向深远;反过来也能提升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案例九:在“一校一品”建设过程中,柯桥社区教育骨干始终坚持边实践边探索,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联系村居社区,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既丰富了项目品牌内涵,也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三年来,柯桥先后有9个课题被立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科研课题,20余项课题(项目)被立为省、市级课题(实验项目、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近20篇社区教育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多人次在市级及以上的论文评优中获奖。坚持科学研究,还成就了一批社区教育工作佼佼者:2人被评为全国城乡社区教育骨干(带头人、能手);2人被评为全国中青年社区教育教学新秀;1人获得“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称号;2人被评为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工作者。柯桥社区教育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
3.品牌培育的成效影响
护理健康教育发展研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健康教育发展趋势自我保健行为干预
论文摘要:从健康教育的起源,自我保健、行为干预、新型护患关系、社区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老年护理、家庭护理教育研究的方向及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等方面阐述了21世纪护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性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正迅猛发展,一个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服务正逐步形成。新世纪健康教育的4大发展主题:平等、权利、环境、经济是护理人员探索的新问题。21世纪人们将在民主、自由、福利等方面享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平等,健康也将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更高的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专业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使护理工作者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开展健康教育,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健康观念的提出,护理学已进入健康促进的时代[1],护理工作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护理工作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的健康问题的照顾。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护理工作中,并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如何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护理专业的独立功能,是护理工作者21世纪努力的方向。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起源于本世纪初。美国1925年最先兴起健康教育,经过反复探讨,在实践之中深化提高,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社会学和医学知识中占据重要位置[2]。20世纪之初,随着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健康教育理论开始引入我国。
探究新课程改革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摘要:新课程改革又称为我国教育方法的第三次改革,要使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下去,在农村学校,关键是让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有所成长。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改;教师;成长;培训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在实施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等。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对本县的一个乡镇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7所,在职教师358人,其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72.6%。由于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中心学校地理位置的偏僻,布局调整难以到位,导致学校规模难以扩大,布点分散,制约了人、财、物的统筹使用。教师过剩新教师难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6所村小学,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而这种状况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更严重。要推进课改深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迫在眉睫。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多种多样的的本领。学校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设计个人成长规划;帮助教师设计专业和综合能力规划,如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年档发展轨迹;培养与发掘教师的兴趣、特长。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品味成功、实现自我的舞台。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市妇联下半年工作汇报
七月
1、7月2日,宝韵音乐幼儿园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活动在邵逸夫艺术剧院举行。活动由市妇联副主席杨建军主持,副主席张慧珍致开幕词;市委副书记郁义康、政协副主席李秀琍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名领导出席了活动;捐资发起建造幼儿园的港胞孔爱菊女士的女儿也参加了活动。
2、7月10日下午,召开知音心理咨询热线咨询师会议。
3、7月15日—17日,副主席杨小朵等同志参加省“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
4、7月16日,赴象山举办“海港之夜”军民联谊会。
5、7月19日,与市文明办和生态办联合,在慈溪市召开文明家庭创建暨妇女参与生态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会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卓祥騋主持,市妇联副主席张慧珍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组长郁义康作重要讲话。会议总结回顾了200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部署了下一阶段文明家庭创建和妇女参与生态市建设工作;表彰了800户市级文明家庭,3个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协调组织和50户绿色家庭,认定了30个市级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点。
教育现代化汇报
周庄成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周庄镇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是周庄古镇最具江南水乡风貌的典型写照。周庄成人教育中心校就坐落在古镇风景秀丽的急水港大桥畔。
周庄成人教育中心校创建于1985年,当时占地仅3.6亩,建筑面积536平方米,由于本镇经济发展和学校事业的需要,镇政府于1991年投资100多万元易地新建。目前学校占地10.2亩,建筑面积1905平方米,标准教室4个,阶梯教室1个,微机教室1个,3万册藏书的图书室1个,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影碟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大屏幕彩电、传真机、复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等。并建有独立空间和网址的社区教育和农科教信息网站。4个办公室全部安装电话。学校专职教职工5人,兼职教师10人,基本形成了适应全镇开展文化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提高教育的办学实体。
学校分别于1990、1993年成为苏州市首批合格乡镇成校、苏州市示范乡镇成校,1994年成为江苏省首批重点成校,并连续多年被评为苏州市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苏州市花园式单位,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1997年获江苏省双基教育先进集体,1996年获“中华扫盲奖”。多年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苏州和昆山的有关领导都来校作过视察;1997年伊朗教育考察团来校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教科所刘国钧研究员为学校题写了“江南农村一朵鲜花”,原国家教委燎原办雷克啸主任为学校写了“人才摇篮”的题词。
周庄成校已于1998年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对照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16条主要指标内容,结合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办学方向、目标和教育特点,作如下汇报。
一、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医学院校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论文
[论文]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发展已初见规模,为了克服体育院校办此专业的缺陷,凸显医学院校的特色,以满足社会需求,文章从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出发,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能用体育的方法去解决人的健康新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利用生物学和医学知识探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既涵盖体育科学中的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保健和康复、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也包含生物科学和医学等学科中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1998年教育部将运动人体科学设置为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的体育学类。2004年普通医学院校开始招收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但因该专业招收的对象是“普通理科生”并且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再加上该专业是一个新专业,缺乏办学经验,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上,基本上套用体育专业和临床医学等专业的相关课程,难以体现“以运动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人的健康新问题”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导致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上产生了偏差。为了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
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笔者就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目前状况
1.培养方案。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到2007年止,全国拥有该专业的本科院校达27所,其中,已招生的医学院校就有5所。各院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和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即“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修业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