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21:03: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教育思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路径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梳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成因分析,尝试从制度保障、课程实施、资源优化以及劳动教育评价角度,探索新时代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教育;路径
一、引言
新时代下各学段有关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已经提上日程。2018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教育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文件中也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由此可见,新时代下各学段劳动教育得到国家更多的重视。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据,以“劳动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梳理文献发现,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段的劳动教育内涵明晰、教育价值等理论层面,以及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等实践探索层面。然而,关于大学阶段尤其是职业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却很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尝试从制度保障、课程实施、资源优化以及劳动教育评价角度提出改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各职业院校参考。
二、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现状
劳动教育一直被视为中小学段重要的必修课之一,但在大学段便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职业教育以培育高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更应将劳动教育内涵贯彻始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特色,而不是给学生造成“工具人”的劳动教育误区。分析其成因关键在于,一是劳动教育内涵建设不足,职业院校未能正视院校内部对劳动教育的缺失与误用;二是劳动教育内涵价值认识不足,职业院校未能规范设计与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三是劳动教育内涵理解不足,职业院校未能在思想认识上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统称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工作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经过3年的努力,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推出一批劳动教育先进教师,打造一批劳动教育特色校,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常态化参与劳动实践的浓厚氛围。到2030年,建成完善且优质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家庭劳动教育指导体系、校外劳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
3.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各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按照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中等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个学时。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思考
摘要:目前,由于部分高校在思想上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西方错误社会思潮和封建落后思想对劳动观念的侵蚀以及高校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主客观因素的叠加影响,高校劳动教育仍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认知困境、取向困境和制度困境。因此,需要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正确引导高校劳动教育的前进方向、建立健全高校劳动教育制度体系等方面着力,开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困境;应对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和总体目标,提倡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强化对实施劳动教育的保障能力和组织领导。显然,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主要面临着认知困境、取向困境和制度困境。第一,认知困境。一是将劳动教育狭义化、简单化理解。一部分人将劳动教育狭义地等同于劳动课、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忽略了劳动观念、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的培养。另一部分人则是把劳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劳动文化、劳动技能的学习,定义为对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基本的劳动技能,弱化和忽视了体力劳动。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曲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出,人是劳动的产物,正是劳动才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类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形成离不开人的辛勤劳动;全部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人的劳动,它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高校一部分人没有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本质属性,造成认知错位。第二,取向困境。一是劳动教育被边缘化。在高校现有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分配学分。高校在劳动教育上存在着课程缺失的现象,而在课程之外,高校师生轻视劳动,回避“脏活”“累活”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劳动教育被功利化。对一些回报率较高的劳动教育,如经费充足的实践教育项目、关乎绩效考评的劳动教育活动等,往往吸引高校师生趋之若鹜。这些表现,从本质上凸显了一种非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对劳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取向选择上的缺位。第三,制度困境。从现有的高校劳动教育制度来看,高校劳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教师人才队伍培养制度体系、劳动教育课程育人制度体系面临着不完善不健全的困境,影响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2.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困境的归因分析。第一,对高校劳动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领导者、教师和大学生在思想上轻视劳动教育,这是造成劳动教育认知错位的重要原因。第二,西方错误社会思潮和封建落后劳动观念的双重影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受到西方错误社会思潮和残余的封建落后劳动观念的双重影响。在西方错误社会思潮和封建落后劳动观念的双重冲击下,既给劳动教育的认知和取向造成严重的干扰,也给当前高校大力推进劳动教育,营造礼敬劳动、爱好劳动、重视劳动、认真劳动的氛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三,高校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实事求是的大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制度建设的干扰与破坏却是不容小觑的。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困境的应对
五育融合背景高校劳动教育路径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目前高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在劳动思想教育、劳动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等教学体系及劳动保障体系进行探索,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助力大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能力、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意识,达到以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校;五育融合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五育融合”被再次强调,国家把学生劳动教育和其他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位置,作为高校也应当把劳动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1,2]。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劳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劳动思想教育、劳动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等教学体系及劳动保障体系进行探索,旨在为劳动教育在高校的实践落实提供参考。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劳动能力,提升劳动素养。高校须加强劳动教育环节,培养能够吃苦耐劳,劳动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且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劳动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针对进行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需求、劳动实践活动等问题,对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采访,根据结果了解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综合素养不强、缺乏积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从学生成长需求的视角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的新措施,探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学生成长需求
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劳动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劳动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以大学生成长需求作为劳动教育发展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以学生为主体,搭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十分必要[1]。根据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劳动教育现状,对该校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进行随机调查和分析,从学生劳动价值观、学校劳动理论教育、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以及需求情况;探讨不同年级、专业在劳动教育认知和需求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主要通过自填式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问卷最终有效率为94.5%。问卷随机发放给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其中男生186人,约占比32.8%;女生381人,约占比67.2%。大一年级学生360人,约占比63.5%;大二学生207人,约占比36.5%。农村户籍学生214人,约占比37.7%;城市户籍的学生为353人,约占比62.3%。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劳动价值观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视角下学校劳动技术培养、劳动教育思政课程等开展情况;第三部分为学生个人劳动教育的需求调查,如是否需要增添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等。同时,通过面对面聊天、网上在线采访等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采访,就学生个人劳动价值观、个人劳动教育需求以及现在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调查采访。
1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1.1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强
结果显示:在认为该校劳动教育中思想教育与劳动实践比重如何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劳动实践大于思想教育,说明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中,学校较为重视劳动技术技能的培养。例如,该校十分重视会计专业、烹饪专业等专业技能培养,但容易造成过于注重劳动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对劳动认知的培养[2]。问卷显示:多数学生表示有关于劳动价值观的课程开展较少,恰好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十分缺乏这方面的认知。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强、劳动意识薄弱、缺乏劳动认同感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智能化与便利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素养培育长期处于被异化、弱化甚至是缺位,造成的劳动教育养成效果不佳。
高校思政课堂劳动教育路径
摘要: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更好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他们以更为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劳动,同时对于劳动人民要给予足够尊重。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也彰显出了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高尚的劳动精神,那么在茶文化背景下就可以将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能够更有效地解决以往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充分保证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茶文化背景;劳动教育;思政课堂;作用及路径
1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
1.1能够让学生正确对待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高校校园中之所以要进行劳动教育工作,其重要目的便是要让当代高校大学生能够以更加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劳动生活,要让他们认识到无论是哪一种行业,劳动者都是最光荣的,每个人的劳动对于民族的复兴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么就应给予每一名劳动人民足够的尊重。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历史了,而正是劳动人民的努力才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这也是导致我国茶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高知名度的重要原因。从动作行为上来看,茶文化就是要让大众知道饮茶、采茶、品茶以及选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从内核上来看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领域到什么才是茶精神,这样人们也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当代的高校大学生从小就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也没有经历过去的艰苦生活,在上大学之间在家里几乎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温室中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和困难,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并走向社会后几乎都是承受不住外面的风吹雨打的。而高校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共同目的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他们能够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更加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生活奠定牢固基础。可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还没有开展专业的劳动教育工作,在需要学生去帮忙干活充当苦力时才会以劳动教育为借口,在理论知识方面几乎没怎么采取教育,那么学生们对待劳动的劳动就很难是积极向上的。在茶文化背景下如果能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思政课堂教育和劳动教育工作时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1.2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对策
摘要:新社会提倡学校要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并在劳动中形成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关系。因此,劳动教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系统必须要开展的教育内容之一,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进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南通地区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并对其展开针对性地策略研究。
关键词: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劳动,劳动教育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前提,也是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点。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系统,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个人道德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办学优势,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实处。通过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为参加现代化建设而做好准备。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新时期南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南通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也需要跟上时展步伐,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
1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概述
1.1劳动教育的含义
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在出现以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劳动才创造了历史,成了社会的主人。因此,想要推动人类社会持续的进步,就必须让每个人保持着高度的劳动热情,劳动教育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实际上隶属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最初劳动教育的根本意图是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掌握有关劳动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在迎合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同时自觉、诚实地践行劳动,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讲时间、讲效率、讲技术的完成劳动任务。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
[摘要]新时代高职教育必须将劳动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具有“劳动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展“劳动+专业”实践教学,丰富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同时营造劳动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最终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的融合。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劳动精神;专业教育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目标,在专业实训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加强劳动锻炼和劳动考核,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还可以使学生具备今后从事专业技能工作所必须的精益求精、创造性劳动的素质。
一、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具有时代紧迫性,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接班人提出的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在以往的教育中缺少劳动锻炼,劳动意识比较薄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一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因此,新时期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特别高职院校要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让劳动的种子慢慢在学生中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初,中国人民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肺炎疫情保卫战,在总书记及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拯救了无数的生命。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国各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特别是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冲锋在前,他们的劳动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他们的劳动技能拯救了许多同胞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付出,是他们的劳动付出,才有了今天安宁美好的生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指导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在课程思政中体现劳动教育精神,在课程实施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结合本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创新教育等内容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实际的专业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将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内容内化到专业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扎实劳动专业技能的同时,使他们具备较高的劳动精神。[2]
二、高职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摘要: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所以人才的培养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以及主动劳动的精神和意识,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可以从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构建校“内与外”有效协同平台和考核机制督促三方面采取措施,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符合时代发展的劳动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1]。职业教育培养了70%以上的生产、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意见》的新要求赋予了职业院校强化劳动教育的新使命。
1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优势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德技双修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本。劳动教育是培养更多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人才的重要途径。郭丽强认为劳动教育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组合[2]。冀晓萍认为劳动教育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手动脑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劳动教育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发展。劳动创造历史和人本身,劳动能树德。通过弘扬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使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思想观,使学生养成敢于担当历史使命的意识和责任[4]。此外,承担历史使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多以劳动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感受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意识、提高自身抗挫能力和吃苦能力的重要途径,使高职学生成为一名有担当、有目标、有素养的现代化人才。[5]劳动教育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所以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前提,符合企业、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的要求。经过劳动教育之后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培养,体验了劳动的过程并且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记忆,久而久之就可以成为一名综合型人才。
2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摘要: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所以人才的培养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以及主动劳动的精神和意识,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可以从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构建校“内与外”有效协同平台和考核机制督促三方面采取措施,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符合时代发展的劳动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1]。职业教育培养了70%以上的生产、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意见》的新要求赋予了职业院校强化劳动教育的新使命。
1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优势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德技双修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本。劳动教育是培养更多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人才的重要途径。郭丽强认为劳动教育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组合[2]。冀晓萍认为劳动教育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手动脑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劳动教育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发展。劳动创造历史和人本身,劳动能树德。通过弘扬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使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思想观,使学生养成敢于担当历史使命的意识和责任[4]。此外,承担历史使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多以劳动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感受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意识、提高自身抗挫能力和吃苦能力的重要途径,使高职学生成为一名有担当、有目标、有素养的现代化人才。[5]劳动教育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所以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前提,符合企业、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的要求。经过劳动教育之后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培养,体验了劳动的过程并且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记忆,久而久之就可以成为一名综合型人才。
2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