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2:55: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教育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与成效
摘要: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孕育初塑、探索发展、改革转型、完善确立四个时期,演变过程显现出如下特征:政策的目标、内容走向分类多元;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日趋完善;课程纲要及体系逐渐趋于规范合理;劳动教育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根据历史制度主义逻辑框架,演化出劳动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模式。通过分析政策变迁成效,发现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从体力劳动到脑体并用转变的教育模式被迭代更新,从单纯劳动技能到劳动价值观塑造的教育内容被重新定义,从促进工农业生产到助力现代化建设转型的教育功能被深化拓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历史制度主义;政策变迁;社会网络分析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在不同时期的重要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劳动教育政策作为以劳育人实践的依据,对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国家相继颁布了系列劳动教育相关政策,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保障劳动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劳动教育政策体系。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劳动教育政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识空间中“有教育无劳动”、实践空间中“有劳动无教育”等[1]。因此,梳理我国劳动教育政策演进轨迹,总结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分析其中的得失与经验,对提升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2]。与此同时,学界也掀起了有关劳动教育研究的热潮,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王洪晶等[3]探析了劳动教育政策目标的渐进转型,进一步推动了劳动教育政策目标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周君佐等[4]通过梳理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为优化高校劳动教育制度提供了策略。吴嘉佳等人则强调劳动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提出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制度和评价体系[5]。徐雪平等已经关注到劳动教育政策执行偏差和实施困境,认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6]、全方位渗透劳动价值观[7]、建立专门教师队伍[8]、建立多元主体评价共同体[9]等一系列应对策略可以有效缓解现存问题。虽然上述观点为本研究提供了颇具价值的经验基础和理论线索,但仍存在一些局限。一是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分析单一劳动教育政策文本,多采用静态描述,而对于政策演进脉络的历史维度动态图景以及理论解释则鲜有探讨;二是研究内容多为针对劳动教育的具体某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的范式,少有研究能够综合考察政策变迁形成的内在因素及作用机制;三是关于将劳动教育置于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仍付诸阙如。因此,制度作为推进劳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生资源之一,有其自身的演变逻辑和发展脉络。历史制度主义恰好从历史维度提供了动态变迁视角和内在逻辑机理分析。据此,基于优化劳动教育政策的现实需要和既有研究不足的张力,本研究依据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综合运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劳动教育政策变迁轨迹、机制和成效,以期为劳动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一、理论基础: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主要由国家层面颁布基础性的政策以供各地参考和研发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地区、学校的劳动教育政策通常遵循国家政策的制定。本研究通过追踪国家政策文件,了解劳动教育的历史变迁轨迹。具体而言,我们通过检索教育部网站“文献”一栏中历年发布的《教育部公报》、教育部令、政策法规等文件逐一排查,筛选出1949年以来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文本。此外,本研究还查找了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对劳动教育有关的政策进行核查与补充,共得到28份文件,建立了含有149545个汉字的语料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四个阶段劳动教育政策热点进行量化分析,并绘制劳动教育政策关键词共现网络关系图。在此基础上探究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和成效。历史制度主义是教育政策研究的新理论基础之一[10]。瑟伦(Thelen,K.)等人于1992年首次提出了“历史制度主义”的概念[11]。这一概念提出后迅速得到广泛运用,理论也逐渐完善。历史制度主义强调以时间序列为基础来剖析制度演变的逻辑,通过详细阐释关键事件来分析制度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该理论最早建构了自身的方法论基础,并在新制度主义的三种流派中占据特别关键的位置,成为有效的制度变迁分析工具[12]。历史制度主义注重历史阶段的关联序列性和关键节点的时间重要性[13],展示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多重变量的关系与作用[14],重点关注中观层面的制度分析。其主旨在于注重梳理特定时间点和时间序列(即关键节点),展现政策变迁的具体演进脉络和内在逻辑规律(即路径依赖)。基于此,本研究对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理路和特征,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构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分析框架(图1)。
二、政策勾画: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轨迹与主题特征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探讨
摘要: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中职校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更是一项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技术和能力。根据中职生的实际状况和当今社会茶文化人才需求,教师通过自我提升寻找适合茶艺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评价方式,使旅游专业学生的茶艺课程专业技能在校内学习阶段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需求,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才能。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茶艺课程;学生
茶文化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部分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注重茶文化的影响,新增较多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为此,旅游行业对于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上升,这就需要中职校旅游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掌握茶文化知识的人才。在此状况下,中职校需不断地推进旅游专业茶艺课程的发展,以提高学生茶艺技能以及人文底蕴。
1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兴起,我国文化旅游再一次迎来蓬勃发展,使得熟知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间接表现出掌握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未来在就业上的选择明显多于普通的旅游专业人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中职校向旅游专业学生展开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训,学生能够在校内外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科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1]。1.2丰富旅游专业的课程。中职校通过不断地完善校内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内能够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得到全面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兴起凸显了中职校茶文化知识缺乏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在学校全面发展。中职校开展茶艺课程教学不仅提高了旅游专业学生对于中华茶文化的理解力,对于中职校的课程内容也起到了一定的完善作用,使旅游专业的教学资源更加的完备充足。1.3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核心素养当中人文底蕴是一大重点,需要教师的密切关注,但是中职校在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通过茶艺课程向学生传授中国茶文化知识是中职校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方式[2]。教学环境的改变、新式教学资源的形成、创新的教学形式对于中职校的校园人文氛围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人文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人文底蕴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力,二者共同进步。
2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走出形式单一、途径单一的误区,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时代精神教育,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旨与本质回归。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转型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一直以书本为纲、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线,很少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变,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存在途径单一、用文化知识传授代替教育、思想教育不能渗透优秀文化元素的误区。
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误区
1.用传统的民族文化代替先进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壮大的不竭动力。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例如,传统的道德理念、儒家的做人与治国的道德传统,一直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但历史遗产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道德文化需要随社会的进步而加以扬弃,不能照抄照搬。但有许多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加扬弃地把历史文化都视为优秀文化,导致弘扬传统文化变成了简单的继承。在文化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继承必须是对优秀文化的扬弃,而不是全盘肯定,缺乏创新与发展。2.把传统文化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教育资源丰富,既有做人的原则,也有交往的原则,更有治国安邦的道理。例如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教育,诚信作为道德规范的社会信誉教育,应该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诚信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对当代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诚信教育,不能把诚信作为唯一的教育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内容,不能以传统文化为唯一内容。3.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单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并不是利用课堂直接学习和宣传传统文化,而是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利用传统文化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把传统文化的因素渗透到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应该多样化,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各种活动,如讲座、辩论赛;也可以是调查访问和社会实践等教育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联系教学内容,也没有利用多种形式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而是单一地靠说教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缺乏多样性。4.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单调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政治课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通过视频、照片、音像、录音等方式辅助教学,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照本宣科,学生不感兴趣。学科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有机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并未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而是两张皮,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二、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前提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攻坚克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优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新时代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中心工作双落实、双促进。
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布局、加强师资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改善办学条件。
三是坚持均衡优质。坚持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保证家门口有好学校、好教师,公平享受到教育普惠政策。
实验小学情况打算
活跃研究氛围,其次。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将从组织形式、学习方法、激励措施等方面给予保证。1开展“给我阳光,将更加灿烂”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不定期地召开信息交流会和读书会;2举办每月一次的教学沙龙,实现思维碰撞,产生教育灵感;3组织专题性合作探究活动,集体备课,个体试上,反思改进,新的尝试;4办好星期学校(每半月一次开展新课标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业务的校本培训工作,选送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5建立写教育教学日记制度(每周两篇变传统的写学习摘记为写教育教学日记,举行教育教学日记交流会;6开展“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三年达标工程”和“教学结对”活动,举行“树三新,展个性,创十佳”星级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组织参加市级教学大比武和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7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函授、自考等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力争到2005年教师大专学历达95%,本科学历达30%。8评选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先进办公室和积极分子,激励教师开展学习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一、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创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高奏“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和学校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开创我校小学幼教工作新局面。
二、具体工作要求
努力促进小学幼教事业协调发展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各项工作。观念上,要确立“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观念,要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工作的价值追求”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转变为教育发展的成效,根本环节是实践,要实现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统一,具体做到
2005-2006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我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创新意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严治校,创建特色。继续强化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争先意识、拼搏意识,围绕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各项管理,趁势而上,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继续上新的台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强化常规管理,争创招远市级规范化学校;各项工作要进入全镇中上游。 三、具体工作任务
(一)德育工作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实施德育现代化工程,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全体教工必须牢固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
职业教育内涵分析论文
摘要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摘要: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内涵分析
作者简介摘要:李继坤(1963-),男,广东潮洲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普通教育而言的。传统普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内容,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职业教育则是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
首先什么是“职业”?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的总和。
再说“教育”的含义。由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曲》中对教育的解释,是目前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他首先明确了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规范了这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来完成的;然后,他把教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摘要: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意识、内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等级教育。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和人类社会共始终。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管理论文
摘要:职业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内涵探析
作者简介:李继坤(1963-),男,广东潮洲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与思想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普通教育而言的。传统普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点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职业教育则是在现代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
首先什么是“职业”?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的总和。
再说“教育”的含义。由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曲》中对教育的解释,是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他首先明确了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规范了这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来完成的;然后,他把教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教育,泛指人们的意识、内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等级教育。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素质教育与现代多媒体教学透析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教育网络现代教学
论文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把我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这项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教育思想的转变,而且需要教育技术的更新。
1素质教育呼唤多媒体教学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在个人能力开发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和学习实践技能的能力;自我筛选、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向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跨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保证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本能力。
素质教育特别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与生俱来的,是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其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人高一级的学校为目的,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在智能素质方面,我国学生的.素质发展也不全面,基础知识虽然比国外强,但多数是考什么就教什么,造成了知识面比较窄。由于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方面相对较差。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素质教育的普遍实施,为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求,学校必将发展多种形式的个别化教学和协作教学。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建立,才使教学形式发生巨大变化。
实验小学校长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
××学年度,在市教委、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下,本人忠于职守,务实工作,为把学校办成具有科技、劳技教育特色的办学水平较高的省级实验小学而竭尽全力。超额完成市教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省弘扬陶行知思想”、“省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省环境教育基地”、“×××市文明单位”、“×××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在第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先进学校”称号。
(一)办学方向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全教会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工作,学生的过重负担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学校有明确的三风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认真、勤奋、刻苦、向上”的校风,“团结、守纪、好学、创新”的学风,“修身、敬业、爱生、奉献”的教风。学校以“面向新世纪,培养现代人”为目标,以劳技、科技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后制订了《城北中心校素质教育规划》、《城北中心校推进素质教育方案》、《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做到学期有工作计划、每周有工作安排、学校有大事记载,每学期均有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