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观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5:20: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教育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加强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建议
随着学校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让劳动教育进课堂是学校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文章从劳动教育与艺术、劳动教育与生活教学、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发挥重要的育人功能,当前形势下,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让学生动手实践、亲力亲为、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此,学校应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成长和发育期,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面对困难的意志,此外,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化教学研究
摘要: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新课标下的要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融入结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当前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入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缺失,课堂教学价值理念和活动设计存在缺陷,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考核指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的实践路径进行探析,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材料,丰富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价值理念和活动设计,明确目标,构建劳动教育融入课堂的学习评价体系。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从其内涵出发,不仅要求学生获得必要的劳动技能,更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意识和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当前小学教学中,劳动教育仅仅停留于概念层面上,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1]。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在构建小学全学段、全学科教学体系中,除了必要的知识性与实践性评价之外,还要注重劳动精神和劳模模范等综合性因素的培养。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化教学,是当下小学教育中的重点。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融入结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与劳动教育融入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并对未来的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1当前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入现状
1.1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缺失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劳动教育进行课程标准研究尚未有系统化的研究和深入实践[2]。深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融入理解不深刻,对学习内容不熟悉,无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储备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或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无法真正意义上发挥劳动教育价值。且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也会影响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灵活程度的把握,应重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因此难以制定统一、规范、严格的教学内容标准。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困境及突围
【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劳动教育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多维度健康发展,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然而,在我国小学教育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劳动教育意识淡薄、专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强化劳动教育观念、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开发新课程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等,是应对当前劳动教育实施困境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小学教育;劳动教育;实施困境
劳动教育是推动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2018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1]。然而,许多学校的劳动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仅流于形式,注重表面效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想要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正视问题,积极找寻解决路径。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劳动教育的内涵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焦点问题。明晰劳动教育的概念,对教育界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劳动”一词的解读有三:一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二是“专指体力劳动”,三是“进行体力劳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一个含义特别丰富的概念。在他看来,只有劳动才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他认为,劳动教育是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绝佳途径,不单在身体素质上对学生大有裨益,更能使其在思想品德上有所升华[2]。虽然人们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对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致认可的。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摘要:劳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品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劳动教育实践的意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旨在为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构建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构建
1劳动教育实践的意义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导致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这样培育出的学生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赵荣辉在《异化与回归:反思劳动教育的存在状况》一文中认为:在当前的教育场域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现实的左右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导引,致使劳动教育受到冷落。因此,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2.1劳动教育形式单一
劳动教育内涵和价值思考
摘要: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劳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作用和价值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劳动教育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劳动教育;理论来源;主要内容;价值
1劳动教育的理论来源
1.1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人民对生活的需要较为单一,劳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丰衣足食,吃饱穿暖,不挨饿,不受冻;现在较为多元,在劳动教育方面则表现为人民的劳动观需要更加丰富,对劳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里,他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年岁月。在这七年中,为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总书记曾说过:“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
1.2产业结构的调整
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对湖南农业大学1137名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劳动教育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积极性不高、没有完善的教育评价系统、缺乏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教师以及条件保障体系薄弱等问题。针对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从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健全高校劳动教育条件保障体系等方面推进。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对策研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面构建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强调普通高校本科阶段劳动教育不能少于32个学时。随着《意见》的实施,各大高校相继出台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等文件,积极落实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1]。尽管国家大力提倡劳动教育,但受经费、人员以及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劳动教育机制在实际运行和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如何,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要探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与改进方向,完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提高高校劳动教育质量,必须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准确了解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对湖南农业大学劳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与内容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级、所学专业以及生源地四个题项。第二部分为五分量表题,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从1至5进行赋值,主要包括学生态度、学校顶层设计、氛围营造、师资队伍、条件保障五个维度。
(二)量表信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sAlpha系数作为信度指标,检验问卷整体信度。问卷整体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为0.990,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各个维度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分别为0.967、0.960、0.962、0.960、0.964,均大于0.9,说明问卷各个维度的信度良好,可用于进一步研究(Cronbach’sAlpha的值超过0.7表示信度良好,数值在0.6~0.7为可以接受)。通过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样本数据KMO值为0.981>0.8,显著水平p=0.000<0.01,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说明问卷效度良好(KMO值高于0.8,则说明问卷效度很好,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
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摘要:21世纪的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水平,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发展培养越来越多的职业型人才,基于此,加强劳动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的内容。通过提高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中的精细化程度和教学力度,能够令劳动教育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对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密切联系,结合当下劳动教育现状,就“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的培育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
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高效高水平开展,能够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品质实现理想的培养提升,作为“工匠精神”核心内容的唯准、唯真、唯新以及唯精,与良好劳动教育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具有极高水平的契合。随着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发展人才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要求,劳动教育已经被明确指定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必须基于构建教育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加强提升保障和组织等多个方面,使高职劳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在高质量水平的劳动教育中,要将“工匠精神”培育切实融合其中,令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素质水平。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把实践和日常教学切实结合,提高育人水平,贯穿劳动教育。
一、劳动素养与“工匠精神”的联系
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以及生产劳动教育,全方面加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1]。“工匠精神”体现和要求的是现代青年学生的劳动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劳动素养,并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升级产业结构。劳动素养与“工匠精神”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首先,“工匠精神”在劳动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加以体现。从本质上来讲,“工匠精神”就是劳动精神的一种,培育青年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工匠精神培养提升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院校及教师要加强历史传承和创新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劳动素养的教学培育过程在各个细节上对工匠精神加以体现,并通过实践教学令“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具有更高的充实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要在学校生活中加强专业学习,对别人的劳动成果给予尊重,要对劳动及其价值具备科学深入的认知,对参与劳动具备热忱的心态。其次,“工匠精神”能够进一步促进形成劳动素养。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专业教学、志愿服务等时,融合培育“工匠精神”,是目前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关系到高职学生的发展及现状、职业选择等。与此同时,也是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活动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人民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基于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很好地同社会发展需求相呼应,其价值内涵和品质追求能够对劳动素养进一步提升。最后,劳动素养和“工匠精神”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劳动素养作为包含习惯、技能、品质、实践及创新等多方面劳动意识及行为。而“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其包含职业能力、品质、道德、行为以及价值取向等丰富的内容,其在作为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精神寄托的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以及集体价值追求的重要态度素养,更是中华民族复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2]。在劳动素养的培养提升过程中,“工匠精神”发挥着重要的“铸魂”作用,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令新时代人才进行兼具脑力特色和体力特色劳动的创造性劳动。
二、高职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劳动教育也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可是不少高中生劳动意识淡薄,不愿吃苦,怕累怕脏,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迫在眉睫,笔者积极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拓展劳动教育途径,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和知识应用实践中融入劳动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文明素质也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校园内却出现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现象,如随意倒掉饭菜,往干净的地面乱丢果皮纸屑等;劳动意识淡薄,如不想参加劳动,逃避必要的劳动等;劳动技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差,如不会洗碗,不会洗衣物的现象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劳动教育的偏失,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不舍得孩子从事劳动,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家长都大包大揽,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最重要,这种重知识轻劳动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劳动机会减少;另一方面是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改变了传统劳动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自动洗衣机、洗鞋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飞入平常百姓家,随着网络购物、外卖的兴起,导致学生认为以后人们基本上就不需要劳动了,有智能机器人和钱就可以了;还有一方面就是许多学校在管理中引进了物业管理概念,随着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对学校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很多学校都引入物业管理模式,学校的公共卫生、管理、活动组织等全部委托社会物业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唯一能让学生有机会劳动的就是校内包干区、教室和宿舍的日常卫生保洁。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四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坚定不移地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意识、增强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技能,激励广大学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在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同时,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研究过程需要大量高水平精细化的实验操作,来获取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许多化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研究者的反复实验和论证才能获得。化学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个实验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规程来完成,每个实验方案的确定都必须由实验者进行多次的探究和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实验的现象和数据不理想,甚至实验失败。但是,通过化学实验反复操作的磨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科学的劳动方法和坚韧的劳动品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解决对策
摘要:以建筑类专业为例,探讨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对策。从劳动教育的含义、劳动教育的原则、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教学价值三方面入手,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存在边缘化倾向,与时代发展结合不够密切,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未充分融合,未贴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解决对策,应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结合学生发展特点,保证劳动教育效果,进而提升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劳动素养,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劳动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对策;建筑类专业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路径,改变青年一代劳动观念、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缺失等问题的研究尤为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可以渗透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实施路径为切入点,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学生具有积极作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开展劳动教育,进而保证教育效果。
1劳动教育概述
1.1劳动教育的含义
劳动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劳动的意义,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对劳动人民产生一定的情感。学习是劳动的一个方面,需要受教育者认真对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工作进行了重大部署,倡导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建筑专业课程需要积极响应,全面融合劳动教育。
学校与家庭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策略
一、重视劳动教育的时代要求
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说中,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这一论述对我们强化劳动教育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学者认为,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并赋予时代的新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解决当前包括部分青少年学生在内的社会上存在的逃避劳动、轻视劳动甚至鄙视劳动以至于滋生寄生思想的问题。[2]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同时承担班主任的工作,深刻感受到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基于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以实利主义解读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存在很大的弊端。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近年来中央重提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且对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劳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这些意见如何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而2020年初,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学生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家学习,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将危机转化为契机,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对家庭的劳动教育进行指导,弥补了可能因学校与家庭劳动教育意识、理念不一致等带来的问题。
二、家庭中对于劳动教育认识的误区
笔者实践中发现,对劳动教育理念认识的差异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劳动教育深化的重要阻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轻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在不少家庭中仍然存在。例如,笔者目前执教一年级,在对新生进入小学后的入学适应教育中,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通过开展班会活动、课前课后的自理能力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收拾文具、书籍,如何整理书桌和书包,学生在学校得到这方面劳动技能的训练,但是回到家庭中,较多的家长仍认为孩子还小,包办代替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整理工作,结果孩子在学校中习得的技能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得到巩固,甚至有个别家庭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抵触的,认为家庭可以完全帮助孩子做好这些事情,孩子在学校应集中精力学习。又如,对于孩子打扫教室卫生的能力培养,笔者及班级的其他老师在孩子入学后即开展了指导孩子扫地、擦桌子等能力的训练,并将学生分为劳动小组,负责班级及学校部分公共区域的卫生工作,这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小学一直以来坚持延续的劳动教育的内容。但有的一年级的家长并不理解学校的这一做法,认为这增加了孩子的劳动负担,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劳动任务,所以认为低年级的孩子没必要让他们参与班级卫生和学校公区的劳动,甚至有的家长替代孩子来学校进行相关劳动。这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识显然受到实利主义劳动教育观的影响。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将来升学考试不考劳动技能,所以孩子没必要花时间学习,或者认为将来孩子的劳动都可以交给家人或者是保姆、机器等来替代完成,学习这些技能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家长的这种认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市场。但是,从育人的角度而言,这是对劳动的狭隘理解,它忽视了劳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其二,割裂地看待五育之间的关系,忽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价值。深究这些错误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对劳动的认识只将劳动视为一种技能,没有意识到劳动对于人类的价值以及对于每个个体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去分析,劳动对于人类而言,是劳动创造了人,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社会的“实践”,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以实践的方式得以落实。从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起源于劳动中经验的传承,劳动就是人实践的方式,这种实践的方式是直接经验的获得,也将其转化为间接经验进行传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劳动对于人类、对于教育都极为重要。从个体成长发展的角度去看,劳动则是人成长过程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是个体的实践。因此,在我国的教育方针的表述中,一直以来就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是教育的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需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这方面需要学校引领家庭充分认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从而形成全面发展教育的合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与家庭合作,在智育、体育等方面是非常容易达成共识的,家庭对学校教育中的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等能够给予充分的支持,并且将学校的教育内容继续在家庭中进行巩固,有效达成了教育的合力。但是在劳动教育方面,则存在上述认识不统一的情况,家长将劳动教育视为可以被其他人或机器替代的劳动技能培训,没有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与学生德智体美四育的关系,教师则因对于教育理论认识的不断学习、对于教育实践的认真反思,对于五育之间的关系和五育融合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劳动教育的开展是将德育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就是在孩子们每天做好班级和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又如,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有序学习秩序的重要前提,孩子能收拾好书桌、收拾好文具和书籍,是孩子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这一方面,学校教育需对家庭的劳动教育理念进行指导,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学校指导家庭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在抗击疫情居家学习时期,笔者进一步加强了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正是在此时,家校双方发现了对学生在家进行劳动教育指导的契机。家长体会到了教育的全面性,劳动的育人价值得以体现。家长对于一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笔者作为班主任,积极组织了线上的劳动教育指导和劳动教育展示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首先,笔者认为学校应积极介入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教育指导,不能认为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就是家长的事,其实家长也需要学习劳动教育的理念,才能与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笔者发现,以前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是形式主义,是应付上级的要求,并未体会到劳动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但此次在抗击疫情的家校沟通中,笔者通过网络给家长分享了多篇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还有专家的微课,家长在理念上发生了些许转变,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尤其是认识到劳动的过程也能促进德智体美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协助家长安排儿童在家庭中的具体劳动任务。从理念到实践的转换仍然需要学校的指导。笔者与家长们讨论后,为孩子们在家的劳动做了较为具体的安排,如择菜、洗米、煮饭、扫地、擦桌子、晾晒收叠衣服等,既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又把一年级孩子应掌握的自理能力、在家从事劳动的技能融入每天的任务安排中。每个家庭都形成一张孩子劳动能力培养合作表格,孩子每天自行完成劳动后进行“打卡”。孩子的积极性得到了鼓励,在劳动中获得的愉快体验尤其是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的体验激发了孩子继续参与劳动的热情。家长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也更能体会到劳动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意义。当然,老师和家长也可以根据家庭具体情况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制订一个小学六年家庭劳动计划。第三,组织劳动教育成果的展示。笔者将班会课开到了网络上,通过班会课组织孩子们展示在家劳动的成果。这也是对孩子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笔者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档案袋,用档案袋的方法记录孩子的劳动教育的过程及成果。在开学复课后,也将继续这一工作,一是收集孩子劳动的过程性资料,二是定期组织劳动教育成果的展示,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通过这种过程性的评价,起到反馈、激励的作用。第四,结合社会真实情景,指导家庭对学生劳动的意识、态度进行引导。抗击疫情期间,很多的医务工作者、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都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社会服务中,笔者通过新闻分享,组织班级家长、孩子一起学习和讨论各行各业的人们踏踏实实地在工作岗位上劳动的精神。这就是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劳动教育的资源,为家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资源和指导。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