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7:44: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跨文化交流研究

国际经济贸易跨文化交流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际各国之间的交易越发紧密,尤其是技术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多,在为各国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随着国际贸易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在严峻的贸易趋势下加强跨文化交流,制定完善的企业管理政策,成为了各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从国际经济贸易趋势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出发,对如何在国际贸易趋势下加强跨文化交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跨文化交流;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紧密,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也越发频繁。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加强跨文化的交流,推动跨国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国际经济贸易趋势下,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紧密性越来越突出,但文化交流的问题也越发严重,所以在这种趋势下突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分析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找到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应对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国际贸易趋势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国际贸易趋势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交流,世界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大的经济发展体,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也进行了深度和高层次的交流。而在这种交流过程中,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文化冲突显得更为明显,而这种差异性对世界各跨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各国之间在时间、空间、地域等方面逐渐实现了一体化的交流,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更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然而在这种便利下必须要加强跨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在文化上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为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国际经济贸易趋势下各跨国企业要抓住机遇,突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动力,促进我国企业更快、更好的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的经营。由此可见,国际经济贸易趋势下加强跨文化交流,对促进我国企业和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2.国际贸易趋势下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第一,时间差异。中西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在中国对时间观念要求的比较宽松,而西方国家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将时间作为追求经济发展的利器。这种时间上的差异性也导致双方在经济谈判上容易产生分歧,从而影响跨国经济的发展。第二,空间差异。中西方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对空间领域的认同感也是不同的。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空间,而西方人却有着不同文化认知,这种空间文化的差异性也很容易使两国在经济交流时产生冲突。第三,人情与法制差异。在经济交流中,中国是一个注重人情的国家,而西方国家却有着非常严格法制观念,尤其是在商务谈判中中西文化之间的人情与法制差异性,对双方的商务合作和经济往来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由此可见,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这种文化的差异性也对跨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必须要得到跨国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如何在国际贸易趋势下加强跨文化的交流

查看全文

高校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理性审视

摘要:随着国际文化教育的稳定发展,我国更加重视研究高校的外语教学工作。高校英语教学不仅是单纯的外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注入外语文化元素,这也正是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给予高校学生们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空间,可以培养高校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并加强这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灵活掌握并运用外语的意识与潜力。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化教学方法与差异在语言教学中的体现方式,并对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做出理性审视。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养;文化

差异文化是完整掌握一门语言的前提,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汲取该门语言的背景、发展历程等内容,能够帮助人们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与底蕴,体会到其所承载着的文化底蕴。而从语言教学的层面来看,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传播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元素,因此高校外语教学不完全是在传递外语语言知识,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们对外语背后的文化的感知力。外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掌握该门外语提供了帮助,但如果缺少了外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学生则无法真正领会并熟练运用该门外语。在高校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如果不能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当中,很容易造成误解,导致文化交际失败。基于上述假设,高校外语教师如何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文化教学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学主要以英语为主,而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通常更侧重于“词汇”与“语法”,导致国内许多高校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局限在书面上,不能将外语口语化,在外语环境中表现得不如预期。基于此种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将培养目光着重放在了听说能力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性效果,但却没有极大改善高校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设定一个中外学生交流情境,当一名中国学生想向他的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文学作品时,将如何翻译“鄙人拙作”这种自谦的语句呢?———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Thisisaclumsyarticlebyyourhumblefriend.”很有可能会让外国朋友不明所以,类似这样的误会还有许多,说到底均可归结为“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理解偏差。说明了在目前的高校外语教学环节中,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词汇量与外语的听说能力,却依然会由于忽视跨文化交际的训练而导致交流障碍。文化教学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早期的语言学家古德诺夫(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与语言学》一书中认为:“文化与语言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影响关系,社会文化反映在语言中,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同时期社会文化的相应特征。”“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不断完善,同时也作为人们与社会相交流的工具被不断填充。”足以体现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这些观点也可以被理解为:理解文化是正确学习并运用外语的前提,所以,在高校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外语背后的文化底蕴,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对应的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中国高校学生在运用外语的同时,如果考虑到外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普遍生活状态、民族精神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那么其所表达出来的外语一定是更有滋味、贴合实际外语语境的。

2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查看全文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几个问题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不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而是把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代码转换成另一种文化中的对应语言代码。因此,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应该接受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指导。长期以来,翻译经常被视为一种语言艺术,被人们用超越时间的语法规则加以描述和考察。“对等”问题长时间的困扰着翻译工作者,而翻译研究也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怎样把原文意思忠实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让译文读者达到和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

跨文化交流新的形势和特点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翻译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新的形势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翻译。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将翻译研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交流语境下。翻译不再被视为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转换,而被看作是一股塑造文化,文学的重要力量,是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行为。因此,用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对待和处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翻译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

二、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翻译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跨文化交流活动源远流长。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古代巴比伦王国法典中就记载有到国外购买奴隶的规定。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毋庸置疑,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来看,当今时代的跨文化交流活动都是史无前例的。本世界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此后不到半个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交通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整个地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工作或学习在不同文化的人群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了解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学(或称为跨文化传播学)应运而生,以解决跨文化交流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寻求有效的交流途径,提高交流的层次和水平。

与同文化交流相比,跨文化交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双方文化共享性差。文化共享性指的是人们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征,即人们对同一客体给予和拥有共同的编码。同文化交流与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的交流双方共享一个文化,而后者的双方则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其各自文化中的认知体系,规范体系,社会组织,物质产品,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的符号系统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即文化共享性差。当双方进行语言交流时,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编码模本。语言符号编码的不同体现在:(一)编码的发音和形状不同。例如对同一种圆圆的,脆甜可口水果,中国人编码为“苹果”,而英国人则把它编码为“apple”。(二)词汇量不同。例如汉语中有关烹调的词汇有50多个,而英语中只有10余个。一句简单的英语“Youshouldtalktomyuncle.”就会让汉语读者产生歧义,因为不知道uncle指的是叔叔,伯伯,舅舅还是姨父等等。(三)共有词汇的文化涵义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人形容女人温柔会说“她像一只猫似的”,而英国人对此的理解则是这个女人脾气大,爱骂人,因为两种文化赋予“猫”不同的内涵。在中国人眼中“红色”代表喜庆,成功或顺利,在英国人看来则暗示者血腥和残忍。(四)编码顺序不同。例如早上起来打招呼我们汉语里说“早上好!”,编码顺序是早上→好,而英语则是“Goodmorning!”,编码顺序是好→早上。不同文化语言符号编码的不同构成了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

查看全文

新经济下高校英语教学新模式

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明确了新时代的主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为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的保证这一倡议的实施,我国部分高校将英语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想加强我国人才与不同文化背景下商务人士之间的交流,就要突破各国语言文化不同的障碍。对此,要培养学生精准掌握并传递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从而解决跨文化交流中因不同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与阻碍,最终实现各国间的互惠互利、良好互信。

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的概念由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Hall)于1959年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次提出,此后许多学者展开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如史密斯,霍尔,萨默瓦、波特,克莱默,刘扬等都出版了具有影响力的专著。跨文化交际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其研究方兴未艾,从而得出了很多成果,如关世杰对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论证;王学松从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青松、阿荣和佘欣然从专著的评介入手,探讨了高校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贾少宁和贾浅浅则探讨了中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并介绍了相应的导入策略和原则。实际上,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多学科综合应用。确切地说,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的语言交流,也指杨蕾(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3)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82102311103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此,为顺应新时代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英语教学应制定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通过使学生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性,从而培养学生精准表达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跨文化交流能力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各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然而,各国家与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语言文化、地理位置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各国在商贸交往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英语作为世界普遍应用的语言,是链接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纽带,也是各国家、各民族互相交流的中转站。所以,英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高校的英语教学,其成为了国际交流的桥头堡。自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其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这就要求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和语法能力方面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对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优化现代英语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构建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新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英语教学中依然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其大多依然处于“中文式”教学,学生所学知识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实际应用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脱节。(二)教学缺乏目的语和本族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均形成了自身的语言文化,只有深入了解各国家和地区文化形成的背景,才能加强与其语言交流中听说的理解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其过去很多都是是英语国家的殖民地,这些国家和地区所说的语言除了由殖民国家学习得来,大部分还继承和结合了本民族的语言习俗、地理文化、风土人情、行为方式等。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是为了应对等级考试,其只顾及词汇和语法,从而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了解不多,这就导致了其在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中,因为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欠缺或对本民族的文化解释不详而出现领会错意的尴尬局面。(三)教学缺乏对学生多元文化的熏陶。在我国现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中,绝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纸质的教材或是资料对各类考试试题进行汇编,学生在学习时缺少趣味性。并且,教师的教学呈现“满堂灌”,仅注重讲授词汇的理解与语法运用,而学生的理解仍然是停留在对表面知识的理解。老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无法体验新时代多元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其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多是通过书本来理解和感悟,缺乏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和情境感受,从而难以获得国际交际能力。对此,学生只有通过在生活实践中的锻炼,增加英文对话交流,才能在对话交流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掌握,只有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才能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仅限于教室内学习,缺少学生出去与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限于语言的交流,还应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只有在实践中互相了解、互相学习,才能将对方国家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以及各自国家的价值观以最合适、最精准的语言进行表达。(四)教学缺乏完善的跨文化课程体系和内容。高校学生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的跨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校学生学习英语除了学习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更应该深入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政治、文化、地理、历史、宗教等更多方面的知识。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都是书本知识为主,缺乏目的语国家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了解不多,难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民俗习惯和价值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和目的语国家友人交流时出现沟通误差。另外,要想使学生在与外籍人士进行无障碍沟通,还需要学好本国语言和文化知识。所以,我国的语言教育要系统的开设母语的通识课程,只有学好我国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能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达给外国友人。这要求学生在学好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只有在学习中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解释各自文化的内涵,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异,才能用英语准确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从而促进国家间友好交流沟通。

构建高校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经济全球化时代不仅是世界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经济复兴时期。由于我国在早期走了一些弯路,对英语的教育的起步较晚,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放开英语的学习,这导致了我国国民英语学习的滞后。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家对高校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国际贸易活动的巨增,我国对商贸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为适应新时代商业经济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的教学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大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转变授课方式。在现有应试教育的驱使下,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为了过级考试,或者是IELTS、TOFLE、GRE的考试,其基本没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把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英语读写教程中的授课时,学校可在课程题材上广泛选取,可将和英语国家的礼仪、文化、风土人情相联系的内容及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相关知识纳入课本。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了解相应的文化信息背景,那么其理解文章就会有不小的困难,对此就需要教师及时将学生学习的难点与其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要将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涵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积极性。例如,课文Pygmalion就存在许多文化内涵。文中Higgins教授偶然间碰到卖花女Eliza,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Higgins教授把这个口音糟糕、说话粗俗的卖花女培养成一个跻身上层社会的淑女。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本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萧伯纳的作品特点和他本人的人生经历,还要熟知《Pygmalion》的故事内容、“Pygmalion效应”心理学的影响以及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Pygmalion》故事中的Eliza由社会最底层的卖花女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下蜕为上流社会淑女的经历,以及ProfessorHiggins和ColonelPickering对她的态度变化。如ProfessorHiggins称她为“Yousillygirl”,而称呼上层社会的ColonelPickering为“Mydearman”,从这些细节中学生可以很好的了解ProfessorHiggins对社会底层人Eliza的鄙视来源,以及对ColonelPickering的虚伪。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后对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状进行讨论,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化背景印象更加深刻。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意见,使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辩论,在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引发同学们对社会的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表演英语话剧、英语rap、英语演讲等。在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阅读英语报纸杂志、查看英语资料,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这也提高了学生对跨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二)掌握文化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仁、义、礼、智、信”。如,我国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礼貌,因此我国国人在说话做事时较为谦虚,而美国人大都比较直爽,对别人的优点大加赞赏,同样对别人的缺点也直抒己见。对此,在与美国民众谈话中,若如果太谦虚则会导致美国人的误解与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模式,消除学生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因素,加强学生在口语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加强实践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所以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才能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多元文化的环境里体验跨文化交流的技巧,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内涵。教师设计课堂时,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理解、掌握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一节英语课设计为一次商务洽谈,这一洽谈可具体到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企业。这就使得让学生必须提前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并阅读本次谈判的文案内容。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总结本次课堂的效果。虽然课堂模拟会与实际的商务洽谈存在一定差距,但也可让学生真切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此外,海外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好方式。我国部分高校和国外高校存在交换和短期留学项目,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留学国的文化。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不仅能培养双方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四)重视信息化教学。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高校的英语教学质量。相比传统的纸质教学材料,现代的音频视频资料更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目的语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比如在讲授美国历史文化时,可为学生播放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美国往事》等,让学生在电影故事中体验异域文化风情,而影片中的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或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其对美国的历史文化更加深入了解。在电影故事中,学生可以体会美国人的直率与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而讲授英国历史文化时,教师可结合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交通工具,以及当前英国与欧盟的政治经济关系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既完成了教材规定内容,又通过电影音频的播放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切身体会到英语的实际用法。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学习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现状与发展。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和全球各国人民进行实时交流,并利用这些渠道进行英语的学习和应用,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改变自身“中式”英语的思维方式。(五)加强中外文化课程体系开发。学生只有学习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才能提高跨文化交流时的听说和理解能力,只有更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对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人生价值观等有深入了解。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加强对目的语国家的通识课教育。另外,学生想要准确表达自身意愿涵义、讲好中国故事,这更离不开其汉语水平的提高。母语文化素养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只有做到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素养并重,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精髓,才能使其精准使用英语向外国传达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在课程体系开发方面,应注重综合汉语知识的培养,加强中外文化知识的对比。通过对中外文化的对比研究,能够培养学生辨别中外文化中的是非,提高学生跨文化知识的批判意识,让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解释不同的文化现象,这丰富了学生的多元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就是要消除文化中心主义,交流时信息传达者应站在信息接受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对对方国家文化深入了解了,才能客观、准确地传递自身意愿,从而消除跨文化交流时障碍。对此,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个中心,可通过构建高校英语教学的新模式,积极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各自的思维习惯的不同,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理解双方的意思,实现双方有效沟通。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创新

摘要:在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中,一直以西方文化教育为主,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不足,此外,由于一些学生在发音和口语上存在困难,致使学生跨文化交流不畅。基于以上背景,提出利用自然拼读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英语课堂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然拼读法;中国传统茶文化;跨文化交流

一自然拼读法概述

自然拼读法最早在20世纪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在这个时候,英语教学产生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思想。尤其是在英语的教育中,依照人本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包括自然拼读法。(一)教学理念。英语的字母通常有一定的发音规则,在不同的拼读环境下,按照这些规则发出相应的读音,这样的规则就是自然拼读法的自然拼读法在产生和流行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引入一些游戏、口诀等不同的手段,通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记忆,来完成整个自然拼读法的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学内容。自然拼读法首先被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由于其生动的教学形式和多样的课堂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记忆英语发音规则相关知识点时有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语言的特征,在自然拼读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发音特点进行开发,形成许多国家自身独有的自然拼读教学法。自从自然拼读法广泛流行以来,自然拼读法通常在英语教育中的拼写教学、单词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三个方面。自然拼读法的教学内容围绕着26个英文字母展开,不仅要学习字母本身的发音,还要学习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方式。例如,a在egg这个单词中发/æ/的音,b在book这个单词中发/b/的音,c在cake这个单词中发/k/的音,d在dog这个单词中发/d/的音。在完成这个阶段的基础发音学习之后,进阶阶段的学习内容是掌握拼读规律。拼读规律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在见到一个单词的第一眼时就可以根据拼读规律的内容自行推测出读音,在听到一个陌生单词的发音时可以自行根据拼读规律推测出单词的拼写方式。拼读规律阶段的学习内容通常按照元音、辅音和字母组合的顺序来完成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上述的学习目标。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之后,自然拼读法第三阶段的学习主要任务是对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加强学生对拼读规律的记忆和熟练运用能力。主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自然拼读法的运用。(三)教学模式。目前,对于国内英语教学而言,自然拼读法属于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国内主要流行于英语教学辅导机构,以比较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范围内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因此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已经应用自然拼读法的英语课堂上,可以总结出自然拼读法教学模式的一些特征:第一是以特殊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字母的发音与特定的视频场景相结合,结合口诀帮助记忆;第二是重视有规律的训练过程,例如,自然拼读法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在每个单元学习任务结束以后,可以设计一个包含单元中所学单词和对应音标的连线游戏,在每个单元不同的单词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发音规律在学生记忆中的印象;第三是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定期举办发音竞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们发挥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读音接龙等竞赛形式加强学生对拼读规律的应用能力。自然拼读法不同于传统的国际音标教学,并不直接采用系统的音标教学内容,而是将拼读规则的教学分解渗透进入平时的语音教学之中,以小见大,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最终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英语教育中突出传统茶文化的必要性

(一)传承与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其中“儒释道”等不同流派的思想体系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对优秀的传统茶文化的学习的途径。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表,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将中国的传统茶文化去粗取精,用英语进行文化输出,是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英语课堂应该成为一个双向交流的交换地,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西方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学习传统茶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去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然后将中国的优秀传统茶文化进一步弘扬发展下去。(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何使用英语这一语言进行跨文化的双向交流,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学生们在以往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超过我国传统文化。例如,学生们对于用英语表述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可谓如数家珍,但是对于用英语表述我国传统节日却感到大脑一片空白,这就是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单向文化输入的结果。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英语课堂应该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文化的双向交流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要教会学生接受西方传统文化,还要教学学生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传达出去。(三)促进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在中国加入WTO的第十七个年头的今天,中国的对外茶叶贸易和交流已经越来越频繁深入,今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位于世界前列。经济实力是文化对外交流的坚实后盾,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人民开始对中国的中医、中药、饮食、书法等传统文化感兴趣。例如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上,我们可以在一些外国运动员的脖颈后面、后背等处发现拔火罐的痕迹,由此可见,拔火罐、针灸等中医养生文化已经悄然在西方流行起来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形势大好的今天,为了使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向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高等教育英语教学将传统茶文化教学纳入英语课堂的任务中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方式教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文本

一、选题: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涉外商贸谈判中跨文化沟通,是国内企业谈判者难以把握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涉外谈判中的文化沟通,如何避免谈判中的误解……,是国内许多涉外谈判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论文从谈判中常见的中外商务谈判的文化冲突分析出发,结合东西方思维方式、商业习惯、社交禁忌与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涉外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商务活动开展必须依跨文化沟通来实现。跨文化沟通往往会受到不同的文化差异因素的阻碍。这些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法律规范、风俗习惯等因素。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应采取适当的沟通途径,克服文化差异的不利因素,加强理解和融合。

三、选题的学术前史

跨文化沟通是跨国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方面。文化、文化层次及文化差异在跨国经营中对跨文化管理和谈判的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基础有着重要影响。肩负跨文化沟通任务的跨国管理者们应该认识文化差异、尊重其他文化及努力协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跨文化沟通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念、时间观念和个人成就观会有所不同

查看全文

商务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于是高职商务日语教学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商务日语不仅强调学生对日语的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满足社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不过,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商务日语教育,因其语言环境缺失导致与社会岗位脱节,所以面对此情况,必须深化商务日语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因此,文章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对高职商务日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其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及课外实践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策略,使其能够逐步顺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进而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优秀商务日语交际人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日语;教学;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实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需要通过商务日语实现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每个人至少需要掌握两种语言,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了很多东西。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国家对高素质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商务日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讲授,还要将学生的实践学习放到第一位,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商务日语交流渠道,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日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每个人所需要掌握的跨文化知识及相关技能的综合表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与商务日语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但同时也表明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人性化的体现,更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的商务日语教学,不能够只注重对商务日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思想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商务日语教学的目标,完成当今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商务教学的使命。而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并掌握基础语言技能,逐步接触中日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建立跨文化交流的观念意识,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日语能力。

查看全文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能力。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并实现流畅的交流。因此,跨文化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不同的文化都秉持一定的尊重和欣赏。在我国,高校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国家对于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将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是未来跨文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大学英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1加强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由于社会文化不同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表现形式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流环境中,由于文化认知不足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据科学统计,文化错误现象出现的频率要远远超过语言错误现象,并且语言技巧出现失误至多会造成词不达意,不能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而文化错误往往会使跨文化交流双方产生严重的误解。只有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才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交流障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对英语文化具备一定的认知。同时,加强文化领域的教学可以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表达技巧的提升。此外,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1.2加强跨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中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国际事务的处理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国的国际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还要充分了解国外的文化以及交往礼仪,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为了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力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

查看全文

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

【摘要】随着研究生扩招政策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同时,研究生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高质量人才,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对外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因此,探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是奠定各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计划合理性最为关键的一步。本文以访谈的方式探析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异同,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文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具体而言,文科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比理科研究生更为突出,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行为能力层次并不会呈现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文理科研究生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1.研究背景。随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互动机会的增加,跨文化交流无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研究生肩负着与西方国家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重任,是重要的教育人才。因此,培养和发展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只重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只有少数研究者关注文理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高中文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于理科生,那么,随着在专业领域的深入探索,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如何产生?本文笔者将通过质性研究对以上问题得出结论。2.研究意义。首先,随着跨文化交际需求的日益增长,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因为外语学习者的实践可以反映外语教育的成败程度。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研究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可以为改进不同专业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其次,研究生作为重要的培养对象,在经济、科技和政治领域承担着重要的国际交流责任。研究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的需求与本科阶段有所不同,除了要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研究生还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来满足专业领域的跨文化沟通,以此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成为高素质人才。基于此,因此对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进行质性研究,具体分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能力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且为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系统掌握和培养提供了一个可参考途径。3.研究结构。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是质性研究中的被采访者以及采访提纲;第四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五章对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出总结。

二、文献综述

Kim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个体内部心理系统改变其现有属性和结构以适应环境需求的能力”(Kim2001:268)。之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质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分别强调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同方面。Rogers和Steinfatt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取决于个人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适当和有效沟通的程度(Rogers1999:221-231)。Starosta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反映了“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效地、恰当地执行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反应的能力”(Starosta2007:340)。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知识输入的影响。一些学者热衷于讨论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试图探析出文化在跨文化互动中的重要性。Arasaratnam试图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实证调查来建立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通用模型,证实移情、动机、互动参与、全球态度和跨文化体验在构建跨文化交际模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rasaratnam2003:226)。胡艳红认为,中国学者非常重视跨文化语用学,而国外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训练上(胡艳红2011:554)。赵浩宇指出,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核心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突出重点,文化修养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更高(赵浩宇2019:31-39)。刘玉红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考察了文/理科本科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差异(刘玉红2011:35)。但缺乏探讨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的研究,因此,本文笔者采用访谈方法探寻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差异及其原因。

查看全文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输的双向性透析论文

[论文摘要]当前外语教学过多地侧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忽略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学生只会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而对母语的英语表达能力较低,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出现了文化单向性传输。要改变现状,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改编英语教材、注重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实现跨文化传输的双向性。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传输;中国文化失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界对语言、文化、交际三方面关系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教学仅仅关注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轻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侧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忽视了本族语文化的学习,忽略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因此,学生只学会了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而对母语的英语表达能力较低,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出现文化单向性传输。

一、文化传输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跨文化交流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性的交流。语言做为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述、承载、象征着文化。因此,跨文化交流也意味着交际双方文化的吸纳与传播。然而,在文化领域,我国目前出现了较严重的文化逆差现象,对西方文化引入较多,中国文化输出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文化传输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