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证券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5:21: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跨境证券投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民币证券投资项目可兑换研究
[摘要]近年来证券投资项目可兑换进程不断加快,各部门协调推出了大量可兑换的政策工具,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大幅提升。但是,总体看我国证券投资项目可兑换程度还有待提升,结合前期工作实践、总结工作中经验来明确未来改革思路,并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证券投资项目可兑换进行论证,以期为同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证券投资;资本市场;资本项目可兑换;沪港通
证券市场交易产品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变现快、资金流动频繁等特点,比其他市场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更易受到跨境资金冲击。因此,推动证券投资项下可兑换,必须采取更加谨慎的做法。目前,监管部门已经推出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QDII)、沪港通和基金互认等渠道,不断推动证券投资可兑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逐步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1当前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措施
1.1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
2002年,我国开始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向境外投资者开放了一条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渠道。QFII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一是准入资格的管理。由证监会按照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信用等情况核定机构投资者名单。二是投资范围管理。投资范围为证券投资,主要为股票投资且应当遵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持股比例限制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三是账户管理。QFII可以在托管人处为自有资金或客户资金分别开立一个外汇账户,并开立相对应的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外汇局对账户收支范围进行了详细的登记。
证券公司跨境收益互换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及居民资产配置全球化的需要,国内证券公司纷纷加快国际化进程,通过开发众多跨境金融衍生品及收购境外证券公司开拓境外市场,进而提升其国际化水平。本文以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将跨境业务中具有代表性的跨境收益互换业务为切入点,分析收益互换业务的概念、分类及流程入手,探索当前证券公司跨境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管建议。
关键词:证券;跨境;收益互换
跨境收益互换业务概念及业务特点
(一)跨境收益互换业务概念
跨境收益互换业务是证券公司与交易对手在场外市场一对一订立的一类金融衍生品合约。基于该合约,交易双方在未来进行一系列现金流交换。2020年9月底,某证券跨境业务存量规模达1082.28亿元,其中跨境收益互换业务926亿元,占跨境业务总量的85.64%。跨境收益互换业务具体表现为:(1)证券公司向交易对手支付与风险资产(如:指数、股票、固定收益证券)表现挂钩的收益,而交易对手向其支付固定收益;(2)根据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挂钩资产情况,向证券公司支付履约保障品;(3)为进行风险对冲,证券公司或通过子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在市场上进行标的证券买卖;(4)由于证券公司需要进行风险对冲,挂钩标的需要满足证券公司的自营投资范围。
(二)跨境收益互换业务特点
跨境证券交易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跨境交易迅猛发展。传统的证券直接持有模式开始向间接持有转变。证券的间接持有模式提升了证券交易的效率的同时,使得实际投资人在主张证券权益时更加复杂。传统的证券法律规范无法适应间接持有模式下的跨境证券交易的发展。在解决间接持有模式下跨境证券交易的一系列实体法问题之前,应先明确间接持有模式下跨境证券交易法律适用问题,为证券交易当事人提供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
关键词:PRIMA;证券间接持有;法律适用;法律冲突
早期在证券直接持有模式下,投资者依据其所持有的证券实物享有相应的权利,证券以实物凭证的形式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流通和交付。另一情况是在记名凭证下,证券经提交给发行人或其机构进行过户登记而进行流通或交付,这一流通过程中自然产生了相对应的的证券登记、交割、清算结算制度。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金融市场发展的背景下证券交易量急剧增加,以实物凭证为主的证券交易方式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操作使得效率不足。为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加之以现代电子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进步,中央存管机构(CentralSecuritiesDepository,CSD)这一作为存放和管理证券的机构应运而生。投资者持有证券的方式不再是物理上持有证券的实物凭证,而是将其存放于各国中央存管机构中。证券的买卖以CSD的账簿划拨代替原先的实物凭证交割,这大大提高了证券交易和结算效率。投资者从持有实物凭证向以簿记的无纸化形式持有证券,相应的证券权利在其账户记录中予以体现。投资者在CSD处直接开设证券账户或经由中间人以投资者自己的名义在CSD处开立账户,而后CSD将实际投资者记录提供给证券发行人,实际投资者的名义则体现在证券发行人的账簿记录中。这与物理上持有实物凭证的区别仅体现在以电子化的方式取代了原先记名证券的登记簿册,这样实际投资者与发行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仍然有迹可循。每个特定投资人的身份信息和权益均以分帐户的形式在各层中间人直至CSD的帐户中予以保留。复杂的情况是随着跨国公司迅猛发展,跨境投资人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对不同的证券开立账户,如果CSD需要为每一个特定的投资者开立特定账户,这将造成交易成本变高且更为复杂。因此,仅有少数的参与人(如金融机构、经纪人或托管机构)在CSD开设账户,而这些参与人在该账户下为自己或者客户持有证券权益。此时,客户既有可能是实际投资者也有可能是相关金融机构,每一层的参与人都在上一层参与人处或最终的CSD处开立账户,而又持有下一层参与人或实际投资者的证券权益。以此类推,实际投资者的信息只体现在与其直接相关的一层证券中间人账簿记录中,直接相关的中间人则作为证券投资者权利的名义持有人体现在中间人的上一层中间人或CSD账户中。这意味着实际投资人可能无法体现在证券发行人或人的证券持有人名册上,使得实际投资人主张其权利面临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法律适用的问题。
一、证券间接持有模式下权益性质之认定
在证券直接持有模式下,无论是以实物凭证所直接持有的证券,还是以无纸化形式在发行人的证券名册上显示,证券实际投资者与发行人产生联系,法律关系较为简单。在间接持有模式下,由于投资者的证券记录并不在发行人处有直接的体现,这使得实际投资者和发行人之间无明显的直接法律关系。并且由于实际投资者和发行人之间存在多个层级中间人,这将导致实际投资者无法直接向发行人主张权利救济,只能够依据账簿记录来主张自己的权利。由于各国对间接持有模式下投资者权利性质的不同认定所产生的法律冲突、实体法问题和法律风险,从而带来法律不确定性问题。对此,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关于中间人持有证券的法律适用公约》(ConventionontheLawApplicabletoCertainRightsinRespectofSecuritiesHeldwithanIntermediary,以下简称,《海牙证券公约》)以及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协会通过了《关于中介化证券实体法公约》(UNIDROITConventiononSubstan-tiveRulesforIntermediatedSecurities,以下简称,《日内瓦公约》)。两者分别从准据法和实体法方面来统一间接持有模式下跨境证券交易下的法律问题。传统模式下证券持有人的权益被认为是直接的财产性权益,即通过直接占有证券证书或在记名证券中的簿记记录直接占有证券或证券权益。但在间接持有模式下,名义持有人的中间人持有证券实际投资者的权益,混同了可替代性财产使得证券投资者无法直接主张其特定证券的特定权利。这一变化使得证券实际投资者原本的直接财产性权利变为其所开立账户的证券中间人的债权,投资者的权益保障将完全取决于中间人,如果出现证券中间人不当处分证券或破产的情况,对投资者而言,只剩下没有优先权的债权。[1]证券持有模式改变后,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模式下对证券权益的定性则会损害相关权利人的利益,则不利于保护跨境证券交易的投资人。根据各国对证券中间人或存管人所持有的证券权益的性质认定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要求使用非替代性的单独账户,否定混同所有权,保护投资者的直接性财产权利。但这种方法的本质仍然是将其视为直接持有模式,可以追溯证券中间人或存托机构所持有的证券。第二种是将证券中间人为其客户所持有的混合账户认为是所有证券的集合的共同所有权。[2]第三种是设立独特的“证券权益”。1994年美国统一商法典(UniformCommercialCode,UCC)对第8章中引入了“证券权益”(securityentitlement)这一新的财产权概念,也被称为“权利和利益集合”(apackageofrightsandinterests),以界定间接持有模式下的证券权益,投资者不再需要向无法确定的其他层级或位于无法确定的保管机构中的特定证券追偿其财产权利,而是可以通过与其直接相关的证券中间人主张权利。这一方法认定了证券权益为财产权,且仅能够针对证券人自己的中间人行使并具有优先受偿权。[3]权益性质的不同认定,不仅影响准据法的适用,也对实体法产生影响。
二、证券间接持有模式下法律适用的问题
证券投资基金立法探究论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证券投资基金成为欧盟内发展得最快的金融产业,行业资产从90年代初的不到5千亿欧元,发展到2001年底的4.5万亿欧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表1列出了欧盟国家2001年底、2002年第一、二季度基金资产情况。
证券投资基金可按投资对象分为股票基金、平衡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各基金的情况见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1)UCITS在欧盟基金业中占主导地位(78.2%);(2)卢森堡、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五国占有主要市场份额(76.8%);(3)卢森堡以较少人口和较小国土发展为世界前三大基金市场之一,证明其致力于发展全球性的离岸基金市场的策略是成功的。
由于增长迅速,证券投资基金在欧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的23%增长到2000的53%;人均持有基金的金额,从1995年的4000欧元增加到2000年的11600欧元。与人寿保险、养老金这些机构投资者相比,证券投资基金的增长速度最快。如1995年,养老金、人寿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分别为1.23、1.86、1.52万亿欧元,1998年分别增加到1.88、2.92、2.96万亿欧元,其中以证券投资基金增长最快。
表1欧盟投资基金资产规模单位:百万欧元
国家2002.6.30(1)2002.3.31(2)2001.12.31(3)
欧盟证券基金探究论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证券投资基金成为欧盟内发展得最快的金融产业,行业资产从90年代初的不到5千亿欧元,发展到2001年底的4.5万亿欧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证券投资基金市常表1列出了欧盟国家2001年底、2002年第一、二季度基金资产情况。sO100
证券投资基金可按投资对象分为股票基金、平衡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各基金的情况见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1)UCITS在欧盟基金业中占主导地位(78.2%);(2)卢森堡、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五国占有主要市场份额(76.8%);(3)卢森堡以较少人口和较小国土发展为世界前三大基金市场之一,证明其致力于发展全球性的离岸基金市场的策略是成功的。
由于增长迅速,证券投资基金在欧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的23%增长到2000的53%;人均持有基金的金额,从1995年的4000欧元增加到2000年的11600欧元。与人寿保险、养老金这些机构投资者相比,证券投资基金的增长速度最快。如1995年,养老金、人寿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分别为1.23、1.86、1.52万亿欧元,1998年分别增加到1.88、2.92、2.96万亿欧元,其中以证券投资基金增长最快。
表1欧盟投资基金资产规模单位:百万欧元
国家2002.6.30(1)2002.3.31(2)2001.12.31(3)
探求跨境内幕交易监管若干问题论文
摘要:内幕交易行为是一种证券违法行为,禁止内幕交易是各国证券监管的重要内容。随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各国证券市场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内幕交易行为随之日益凸现出跨境性、复杂性和技术性使之成为各国监管的难题。我国在加入WTO后,逐步放开本国证券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监管问题。本文将对跨境内幕交易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内幕交易国际监管
内幕交易是一种证券欺诈行为,是市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内幕人利用其掌握的尚未披露的信息进行交易并从中获取收益或减少损失,这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国际资本市场来说,加强各国间的监管合作是禁止内幕交易、保障国际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根据金融服务协议中的要求,我国应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涉外交易行为的监管,更有效的抑制内幕交易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一)内幕交易概述
内幕交易是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的证券交易活动。禁止内幕交易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信用义务和信托保密义务。要加强内幕交易的国际监管,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就什么是内幕交易达成一个共识。世界各国法律虽不尽相同,但均认为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仃内幕人、内幕信息、内幕证券、内幕交易行为。
1.内幕人
跨境证券内幕交易的监管综述
摘要:内幕交易行为是一种证券违法行为,禁止内幕交易是各国证券监管的重要内容。随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各国证券市场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内幕交易行为随之日益凸现出跨境性、复杂性和技术性使之成为各国监管的难题。我国在加入WTO后,逐步放开本国证券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监管问题。本丈将对跨境内幕交易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内幕交易国际监管
内幕交易是一种证券欺诈行为,是市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内幕人利用其掌握的尚未披露的信息进行交易并从中获取收益或减少损失,这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国际资本市场来说,加强各国间的监管合作是禁止内幕交易、保障国际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根据金融服务协议中的要求,我国应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涉外交易行为的监管,更有效的抑制内幕交易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一)内幕交易概述
内幕交易是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的证券交易活动。禁止内幕交易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信用义务和信托保密义务。要加强内幕交易的国际监管,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就什么是内幕交易达成一个共识。世界各国法律虽不尽相同,但均认为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仃内幕人、内幕信息、内幕证券、内幕交易行为。
1.内幕人
剖析内外证券内幕交易监督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内幕交易国际监管
论文摘要:内幕交易行为是一种证券违法行为,禁止内幕交易是各国证券监管的重要内容。随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各国证券市场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内幕交易行为随之日益凸现出跨境性、复杂性和技术性使之成为各国监管的难题。我国在加入WTO后,逐步放开本国证券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监管问题。本丈将对跨境内幕交易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内幕交易是一种证券欺诈行为,是市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内幕人利用其掌握的尚未披露的信息进行交易并从中获取收益或减少损失,这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国际资本市场来说,加强各国间的监管合作是禁止内幕交易、保障国际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根据金融服务协议中的要求,我国应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涉外交易行为的监管,更有效的抑制内幕交易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一)内幕交易概述
内幕交易是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的证券交易活动。禁止内幕交易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信用义务和信托保密义务。要加强内幕交易的国际监管,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就什么是内幕交易达成一个共识。世界各国法律虽不尽相同,但均认为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仃内幕人、内幕信息、内幕证券、内幕交易行为。
1.内幕人
证券投资基金立法
由于经济增长的停滞和股市的下跌,欧盟投资基金的增长近两年来陷于停顿甚至是负增长。如2000年、2001年、2002年第一、二季度基金资产的总量分别为4.45、4.57、4.75、4.43万亿欧元。总量的相对稳定背后,还有结构的变化,即股票基金资产的减少赎回和市值下降)及债券、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的增加。
这种变化说明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随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追求低风险下相对稳定的回报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欧盟证券投资基金立法
为了统一欧盟的证券投资基金立法,欧盟有关机构从1974年开始就进行相关准备。经过长时间的协调,终于在1985年12月20日由欧盟理事会(TheCounciloftheEuropeanCommunities)制定了“关于协调有关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事业法律、法规和
行政规定的指令”(85/611指令)。欧盟的法律依效力主要分为条约(treaty)、条例(regulation)、指令(directive)和决定(decision)。其中又以条例和指令为最多。条例具有直接在成员国适用的效力,在条例生效后,就直接作为成员国国内法的一部分,不再需要成员国以国内立法的形式来赋予条例以执行效力。而指令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成员国在立法方面的协调,不具有直接适用的效力,需要由成员国以国内法的形式引进转化。欧盟条约把选择实施指令的形式和方法的权限留给了成员国。但成员国必须保证指令得到有效的实施。
欧盟理事会在制定"85/611"指令时,充分考虑了来自欧盟、欧洲议会及经社理事会的意见和建议,主要目的是协调成员国之间在证券投资基金立法方面的差异,促进基金之间的平等竞争,充分保护持有人的利益,便利基金在其他成员国的销售,有助于欧盟统一资本市场的建立。为达到这些目标,“指令”就基金的核准、监管、结构、业务等方面制定了统一的规则。这些规则的实施,可以保证基金在其他成员国按统一要求销售,并使基金持有人获取必要的信息,易于行使权利。
证券结算模式建议论文
一、优化我国证券结算模式刻不容缓
证券市场的安全、高效结算是现代金融市场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全球证券市场正经历着快速增长、深刻的技术和结构性变化,但与此同时,全球证券市场也在经受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变化或冲击都将构成对市场功能进行彻底的重新检验的基础。对我国而言,伴随着2006年前证券市场指数的不断下跌,作为证券市场流动资金的“心脏”,我国证券登记结算体系所潜藏的风险正在不断积聚与恶化,巨大的风险将使我国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结算风险随时可能爆发。虽然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基本结束了漫漫熊市,中国证券结算危机有所化解,但作为典型的单边证券市场,研究中国证券结算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优化现有的结算模式显得刻不容缓,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据2005年《财经》杂志权威披露:事实上,中国结算公司向结算参与人收取的结算备付金出现巨额透支,最高限额为30亿元的结算风险基金也已消耗怠尽,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多次动用再贷款,最大的一笔超过100亿元,用于解决中国结算公司的流动性问题。但尤为糟糕的是,由于中国结算公司与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形成欠库的证券公司以及投资者间的法律关系尚未理顺,中国结算公司正面临着被债权人围攻的境地(见图1)。
①风险传递和积聚效应
②风险扩散效应
图1证券结算支付风险的积聚与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