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税收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3:49: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跨境税收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跨境税收管理

全区综合治税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营造依法治税环境,确保我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关于推进综合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综合治税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综合治税网络,依靠征管方式、征管手段、征管机制的创新,提高税收收入计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建立健全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税工作新机制,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相关职能部门协税护税、纳税人依法缴税、社会各界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实现“政府主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共享”的综合治税新格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指导原则

(一)依法治税原则。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社会综合治税活动中依法实施监督和协助管理,向税务部门提供涉税信息,必须依法办事,不得超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使权力。

(二)客观公正原则。综合治税工作要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增强执法管理的透明度,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优化税收环境,保证税收征收管理的正常运行。

查看全文

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措施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出现,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也对税务机关税款的征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有利于促进我国税收征管体系的完善。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税款流失的原因,梳理了跨境电子商务能国际避税的原因,分析了数字经济下对跨境电商征管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下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大数据;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一种依托于网络运行的经济形态,对经济发展和传统的商品交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低成本、电子化、高效率的商品交易方式。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的购买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贸易模式的转型,跨境电子商务避税行为时有发生,不利于我国的税收管理。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采取相应的税收征管方法,让我国税收征管更完善,是众多专家学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1文献综述

宋玉群[1]认为,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货物交易的过程中,这种交易的隐蔽性会让我国税收征管更困难。何瑞雪等[2]认为,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一体化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加剧了税款的流失。那么,该如何完善税收征管政策?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伦伦[3]认为,OECD的包容性框架的成员国应进行密切合作,找出最适合的税收政策。还有学者认为针对我国如今的电子商务平台,必须抓紧建立纳税平台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宋玉群[1]认为,对我国的税务部门而言,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庞大信息,税务部门应建立自身完善的技术系统,筛选出自身需要的信息,以解决税款遗漏的问题。柳东梅[4]在系统分析了世界各国的数字经济改革的实践后,提出不再适合开征数字经济税这样的新税种,对数字经济的税收征管最主要的是要提升我国税收工作的数字技术水平。在数字经济下,税收征管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如今学者主要是宏观考量了数字经济与税款的征管问题,而对数字经济下跨境电子商务反避税进行税收征管这一个点的讨论较少,研究不充分。文章重点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税款流失和国际避税的原因,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税款征收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2跨境电子商务税款流失的原因

查看全文

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问题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快速发展起来,同时也对现存的税收管理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避税问题若是不被足够重视,将会大大减少中国的国际税收,严重影响中国的税收利益。本文主要讨论了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的方式,并提出了中国应对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避税;反避税;跨境电商

引言

在通讯科技日益发达的数字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对政府的税收服务和管理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形成了更加高效快捷的电子通讯方式,交易双方不需要面对面便能完成交易的商务活动即称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包括B2B、B2C、C2C。其中B2C是指电商企业直接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或服务交易,也是我国政府税务部门需要高度关注的领域。电子商务具有虚拟性、跨空间性、隐蔽性的特点,它有传统商务方式更为复杂的商务模式,从而对电子商务的征税监管变得相对困难许多[1]。一方面,电子商务这种新型贸易模式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了许多贡献;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一些前所未有的角度上侧面加剧了国际避税问题,也赋予了国际避税一些新的特点。避税这个名词,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以减少或不承担原来应承担的纳税义务。跨国公司避税往往表现为在利润最高的地区盈利,并将其转移至低税收的地区纳税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各国电商企业为了争取最大利益,使用了形形色色的电商避税手段。

1、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的新方式

相对于传统商务而言,电子商务具有交易范围广泛、交易主体相对隐蔽、交易数据数字化、交易实时、高科技性等特点。在现行的《国际税收协定》中,许多传统商务模式下界定的概念在电子商务中变得模糊,很多电商借助制度上的漏洞减少企业的税务支出。正如《BEPS行动计划》中所述,现行国际税法规则并没有跟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也正是国际税收正在迎接挑战。1.1利用转让定价避税。转让定价在国际避税角度来解释的话,主要是指位于不同税率地区之间的关联企业内部交易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从而存在利用税率差避税情况[2]。在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不一致的前提下,如果转让定价的交易双方具有关联方关系,则认为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反之,如果转让定价的交易双方并不具有关联方关系,则不视为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在电子商务中对关联方的界定更加困难,因为电子商务的隐蔽性和虚拟化,交易内容一般经过信息加密技术的处理,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更加隐秘。其次,税务机关对电子商务交易的价格信息掌握也不易,有时无法对比企业交易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异。1.2利用常设机构避税。根据OECD税收协定范本的规定,缔约国A国的企业在缔约国B设立常设机构的情况下,A国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应向B国政府纳税的[3]。但在电子商务贸易模式下,双方的交易跨越了空间的障碍,虚拟空间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跨境电商在税收协定国不设立常设机构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完成交易,这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税收来源地的管辖权原则。电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下,很显然不可能主动去设立常设机构,东道主国无权对跨国交易人进行征税,企业从而通过利用常设机构避税这种方式减少了税务支出。1.3 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避税地一般指对所得和财产采取较低税率或零税率的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避税地注册一个公司进行虚拟交易,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即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很多国内的企业在避税地设立网站,将实际交易的网页和服务器也设立在避税地。我国著名的电商阿里巴巴的注册地为英属开曼群岛,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规避部分纳税义务。在国际上,很多高税率国家的企业也将服务器建设在低税率地区。其次,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以电子现金的方式将来源于其他地区的所得直接汇入避税地联机银行,也达到了其避税的目的。1.4 利用电子商务的侵蚀性避税。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收监管比较直接且容易实施。例如,税务机关可以核查企业的合同、票据、账簿等来确定企业所申报的利润、营业额等是否真实有效。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几乎全部通过数字空间进行,很多重要信息都进行了信息加密处理,电子凭证可以轻易被修改而难以发觉。税务机关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甚至很多信息无据可查,这使得电商企业可以谎报利润等来达到避税的目的。另一方面,跨境电商通过隐蔽进出口货物交易来逃避关税,由此导致关税的大额损失。1.5 利用所得性质的模糊避税各国的征税规则。大都根据收入性质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税收规则,国际税收也是如此。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易的无形化和隐蔽性,特别是各种数字化产品的销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按照交易标的物的性质进行划分的的方式无法直接适用于电子商务,电商企业可以利用所得性质的模糊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查看全文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价值创造及提升对策

摘要:集团公司采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集团所有资金、资源的宏观分配与合理调配,在提升使用效率、创造更高经济价值的同时,有效降低的金融风险,是现阶段集团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利举措。但是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实践运用中,也存在集中程度不高、税收风险多发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通过资源计划预测、发行永续债、加强税收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可以为资金集中管理的推广应用和价值发挥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价值创造;资金归集;税收管理

在经济新常态下,集团公司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不确定的风险,迫切需要加强资金管控,以支持集团公司各项业务顺利开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年来大型集团公司常用的一种模式,但是由于操作经验不足、配套制度匮乏,子公司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资金集中管理的应用优势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为此,集团公司的管理层,首先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这一模式在多个方面创造的价值,随后根据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采取优化策略,真正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在国内推广开来。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定义

资金集中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资金汇总,统一调配”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各个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全部汇入到集团总部的“资金池”中;第二个阶段是集团总部根据各个子公司当年的经营状况,以及下一年度的预算方案,制定资金分配计划,从“资金池”中向各个子公司划拨资金,以支持子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集团总部对资金、资源的管控力度,避免了各子公司不合理使用甚至是违规挪用资金的情况,保证了资金结构安全,维护了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另外,集团总部会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做出最优的资金分配决策,提高了风险规避能力,支持集团公司实现长远发展。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价值创造的途径和表现

查看全文

县国税局全年度工作计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国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全市国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全省、全市国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分步构建完善六个体系,着力抓好“两个深化、两个完善、两个架构”。落实上级局部署,各单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依法组织税收收入

今年市局分配我局国税收入(含免抵)任务为184000万元,同比增长12%。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GDP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的发展目标。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经济税收发展趋势,深入开展税源调查,了解和掌握管辖区域的税源情况,既要做好应对复杂形势的准备,又要坚定完成收入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要严格执行组织收入原则,加强税收分析和预测,深挖税源管理潜力,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国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

(二)深入推进依法治税

一是持续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深化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考核子系统管理办法》,严把申辩调整质量关。坚持“有错必改,有过必究”的原则,抓好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执法考核工作,定期核查各单位申辩调整和考核追究的落实情况,保证考核追究结果真实可靠,不断提高系统运行成效。

二是切实做好税收执法监督。认真落实总局《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抓好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检查、清理和备案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切实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健全完善重大案件审理制度,认真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等外部门的监督,促进税收执法水平的提升。

查看全文

跨境电商中的海关税收征管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基于传统贸易模式所建立的海关税收征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只有制定针对性的税收法律法规,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构建能够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才能实现真正有效促进贸易便利化。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解决对策

一、我国跨境电商平台海关税收监管现状

通常来说,海关监管是指海关为了有效提高对进出境活动的管理,为了实现对贸易活动的有效管理而开展的进出口申报、查验、征税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新型贸易形式,国家根据形势需要,在制定扶持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也出台了一系列跨境电子商务规范管理办法,跨境电子商务管理正趋于成熟、规范。目前,我国海关在进口监管方面正在逐步形成两种比较稳定的监管模式。一种是设置阳光跨境直购途径,主要是针对国内的用户在支付订单之后,商品通过国际快递的方式进入国内。海关能够有效抽调商品的具体信息,加强商品监管,方便税收工作的开展。另一种是能够有效发挥海关针对某些监管范围所具有的保税优势。电子商务公司把商品批量以保税的形式流入海关特定监管范围物品储存仓,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购买。而有关商品的信息则直接发送到“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将运输单号等信息填充后发送至海关进行审核,海关部门按照商品的有关标准进行征税,完税后商品将以物流的形式流通至国内的用户手中。[1]但是,市场上存在大量不规范“灰色”通关行为,如大单包税入境、水客带货、代购、海淘等,导致大量进口货源难以进入规范渠道,造成国家巨额税收损失。所以海关必须加强对于代购的有效监管,加大对于商品出入境的有效控制力度。

二、海关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给海关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国际数字产品贸易关税问题研究

一、数字产品贸易对现行关税体制的冲击

(一)对关税原则的冲击

关税作为一种典型税种自然需要遵守税收的一般原则,如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等。然而国际数字产品贸易的出现对这些关税原则造成了巨大冲击。首先,数字产品和传统货物仅仅是依托的载体不同,数字产品基于数据流,而传统货物可能是基于光盘、磁带等有形物体,而在内容上两者可以没有差异。但是因为现行关税体制的征收对象是有形货物(跨国输电除外),所以应对传统货物征收关税,而不应对数字产品征收关税。仅因为两者的载体不同而采取截然不同的做法,这很难说是贯彻了税收公平原则,届时互联网将会成为最大的避税港,也将严重挤压传统货物贸易的生存空间。其次,数字产品很难在现行关税制度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而且除了美国等少数国家明确表明对数字产品免征关税外,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对于是否开征新关税税目是众说纷纭,自然也缺乏相应法律的规定。所以如果为贯彻税收公平原则而对数字产品征税,则在现阶段势必然会违反税收法定原则。最后,因为传统货物贸易中庞大的跨国公司和进出口公司的存在,关税多是针对少数确定纳税主体的一笔大额税款。而在国际数字产品贸易中由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活跃,关税将变成是针对大量不确定纳税主体的众多小额税款,而这将有违税收效率原则。

(二)对关税征收监管的冲击

国际数字产品贸易由于其借助于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并且不依托于有形载体,这对关税征收管理造成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国际数字产品贸易使得关税征收充满不确定性而难以下手,具体表现为纳税主体分散且虚拟化、纳税客体隐匿于数据流而难以分辨、纳税地点易转移、纳税时间模糊难以统一。而另一方面,国际数字产品贸易将对关税监管变得几无意义,具体表现为:1.采取无纸化操作使得建立在纸质凭证、账簿、报表上的海关管理缺乏依据。2.网上交易隐蔽性强使得海关很难发现每一笔跨境数字产品交易,避税偷税漏税无从监管。3.电子货币和第三方支付软件的大量使用使得海关很难监管跨境资金流的目的与去向。4.海关现今实行的以注册登记为基础的关税制度则很难让小微企业和个人成为纳税主体,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分类风险管理制度也将成为无根之木。5.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合理避税”提供多种选择使得海关防不胜防,如变传统货物贸易为数字产品贸易、变国际贸易为国内贸易、寻找避税港等。

二、各国关于数字产品贸易的关税政策

查看全文

国税局工作计划(共5篇)

第一篇

一、大力组织收入,保持与经济协调增长

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强化组织收入绩效考核。掌握全市税源形势,科学分配全年收入计划,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入库税收比2014年增长10%以上,与经济保持协调增长。

二、落实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力度,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依法、快速办理各项减免退税,增强落实优惠政策的主动性,帮助企业用活用足政策,促进企业经营提效和居民收入倍增,发挥税收调节经济、促进增长职能作用。

三、深化征管改革,提升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

查看全文

金融工具税收影响与应对策略

[摘要]各国税法对可转债、优先股等兼具“债务”、“权益”性质的混合金融工具尚未形成一致的课税规则,同一笔跨国所得或同时被不同国家认定为“股息”及“利息”,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产生“双重征税”或“双重不征税”的税收结果。纳税人可能会利用各国税制的差异及混合金融工具的特点进行税收套利,侵害国家利益,影响竞争公平。为应对这一状况,OECD建议各国政府加强对混合错配安排的认识。美、英等国通过完善国内税法应对“一笔费用被多重扣除”、“不计收入扣除”、“滥用国外税收抵免”等。然而,现阶段关于应对混合错配的建议方案缺少实践结果的评估,诸如信息传递过程中如何保证纳税人信息不被泄露,传递信息类型、时间等一系列与征收成本、效率、税收公平相关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金融工具;混合错配;税收影响

一、混合金融工具与混合错配

税法通常将金融工具划分为“债务性”、“权益性”两种类型。若在债券、股票等基础金融工具的条款中嵌入金融衍生工具或加入不同法律形式的金融契约条款,会形成一种兼具债务与权益性质的新型金融工具,即混合金融工具①(HybridFinancialInstruments)。混合金融工具的本质仍是根据合同创设的,在规定的时间,转移规定数额的货币的权利和义务,但其经济特征通常与法律形式相偏离。常见的混合金融工具包括可转换债券、附有认股权证的债券、优先股等;广义上的混合金融工具还包括可交换组合负债等组合型证券。目前,各国税法对混合金融工具所得尚未形成一致的课税规则,不同国家可能依据“法律形式”,也可能采用“经济实质”原则征税。从而,同一笔跨国所得或同时被不同国家认定为“股息”及“利息”,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产生“双重征税”或“双重不征税”的税收结果。如B公司利用混合金融工具向A公司借款并支付利息,此项交易在B国被界定为债权融资,利息支出允许所得税前扣除,而在A国被界定为股权融资,则A公司取得的所得可享受股息所得免税待遇。这种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对同一金融工具的属性界定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相关经济活动的税收结果与其经济实质不一致的状况,即为金融工具的“混合错配”问题。从结果上看,仅考虑单个国家(地区)时,国内税法对某一笔款项进行的利息税前扣除、股息免税等规定是合理的,但就跨国经济活动整体而言,经济主体的纳税能力与其税收负担不相匹配。在跨国交易活动中,纳税人可能会利用各国税制的差异及混合金融工具的特点进行税收套利,严重侵害了各国税收权益,引起了各国财政的关注。本文也主要针对跨国纳税人“人为”利用混合错配进行“税收筹划”,导致国家税源流失的问题展开分析,总结各国政策经验,为应对与解决金融工具的混合错配提供参考。

二、金融工具混合错配的税收结果与影响

(一)金融工具混合错配的税收结果。2010年,OECD在“混合投资报告”①中涉及了投资工具的混合错配,并在后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了混合错配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一笔所得同时在不同国家(地区)享受减免待遇,影响税法的效率、公平及透明。②MichaelPlowgian与JosephSeales认为,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筹划性的金融安排,利用混合工具,绕过税法规制,实现避税的目的。[1]从税收结果看,金融工具混合错配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国税前扣除,对应另一国不计收入;另一种是引入错配。[2]前者通常发生在两个国家之间,由于款项支付方所在国税法将此项支出视为利息支出进行税前扣除,接受方所在国税法将其视为股息所得予以免税,从而产生双重不征税。后者通常涉及两个以上国家,通过使用混合金融工具,在“实际债务人”与“实际债权人”之间“引入”第三方国家,以实现“混合错配”。具体来看,“一国税前扣除,对应另一国不计收入”又分为三种情况:单纯的金融工具支付、混合转让及替代支付。前两种类型是因为国家间对债权、股权、衍生工具的课税规则及转让资产受益人的确认规则存在差异而产生。“替代支付”是指在混合金融工具的转让过程中,购买方收到一笔替代转让资产的融资或股权的款项,而发行方所在国对这笔款项予以所得税前扣除,购买方所在国对此项所得予以免税。(二)金融工具混合错配的影响。1.冲击跨境活动的课税规则,侵害国家利益国内税法、税收协定及欧盟法规、指令等国际法律文件等都会对税收管辖权、融资问题等跨境活动的税务处理规则产生影响。关于税收管辖权的确定,通行的做法是将“财富的产生”原则作为课税的主要依据,即财富来源地通常优先课税。OECD报告提出,在财富实现之前的“产生”、“消费”等不同阶段,税收管辖权可由相关国家(地区)共享。[3]然而,随着混合金融工具的应用,出现了除来源国、居民国之外的第三方主体。如在引入错配情况下,因传统的借贷关系中加入了“中间融资公司”,产生了“形式上”的投资方。收入来源国、纳税人居民国等概念不适用于新兴的交易模式,原本的税收规则不断受到冲击,干扰了税收管辖权的实施结果。同其他税基侵蚀及利润转移行为一样,金融工具的混合错配会降低国内税收收入水平,增加税收征管成本。2.有损部分纳税人利益,影响竞争公平由于各国税制通常更有利于债务融资,并且国家间对债务、股权的税务处理不同,母公司可通过改变设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子公司的持股比例,降低集团公司总体税负。如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所在国家(地区)税率较低,利用混合金融工具的混合性,母公司支付给子公司的“利息”可从应税利润中扣除,子公司收到的“股息”享受低税或免税待遇,集团公司整体税负下降。与国内的中小企业相比,跨国大企业更能够从此类“安排”中获利。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税收成本更高,不利于公平竞争。3.造成贸易扭曲,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于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跨国跨地区流动,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开始超越国界,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经济体。为应对混合错配,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各国调整国内税收政策又可能形成新的税收竞争关系。不适度的税收竞争会打破资源配置的均衡状态,税收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带来扭曲贸易与投资的风险,同时会影响生产要素的正常流动,或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查看全文

企业对外投资税务风险量化和应用

摘要:“一带一路”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扩展对外投资业务。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税务风险也随之产生。尽管目前国内研究中有关对外投资的税务风险研究不少,但“一带一路”沿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较以往投资国差异较大,企业应对“一带一路”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做进一步研究。分析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时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通过风险量化,估测风险预警值,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中的税务风险做具体评估。最后,从信息收集,涉税防控和事后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关键词:税务风险;“一带一路”;风险量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对外投资扩展业务层次,增加盈利渠道。然而,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对国际税收环境不熟悉的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和对国际税收制度不熟悉,面临双重征税、不当避税等国际税务风险。为此,需要预先对国际投资环境下的税务风险进行量化预警,在此基础上采取符合国际税制法律的手段进行税收管理,有效保护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收益,为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

1文献综述及对外投资企业概况

国外的相关文献中,针对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问题,Miller[1]将企业对外投资中存在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3类,包括宏观经济风险、中观行业风险以及微观企业风险,并强调风险会随着外部环境、内部战略变化等因素而不断改变。Cremer等[2]对企业投资国选择问题进行相关研究,指出国家税率与税收征管力度将会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选择,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关注点各有不同,生产制造型企业比服务型企业更关注税收优惠政策,新成立的企业比扩张型企业更关注投资国初始投资成本而非企业在该国的盈利水平。国内文献中,高玉荣[3]将国际税收风险分为两大风险,一是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相关风险,二是国内外税收政策变动的风险,这体现企业的国际税务筹划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主观性,企业应对涉税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始终保持警惕性。禹丁旸等[4]在对外投资风险中强调东道国的选择,东道国政局不稳定和政局干预可能导致企业对外投资业务失败,东道国的税收政策和民族主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破坏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东道国的选择应做好事前尽职调查。针对“一带一路”背景,曹铃[5]认为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清楚、指导保护力度不足是导致企业在国际投资中利润不能完全收回的重要原因,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自2013年提出通过建立“一带一路”,构建多国家之间的区域协同发展以来,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2017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0.8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达到143.6亿美元。与对外投资额相比,走出去的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中的盈利效果却不理想,2017年通过海外投资盈利的企业数量不到整体的1/2,尚未包括盈亏平衡的企业。企业在“一带一路”下积极走出去,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中税务风险是一定影响原因。

2企业对外投资中主要的税务风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