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9:44: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跨境电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跨境电商航空货运论文
一、跨境电商对航空货运:机遇与挑战并存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孕育出跨境电商这一有别于传统形式的交易方式。这种具有全球性质的即时性无纸化的交易模式,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同时也使货运行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跨境电商对航空货运来说,是新的机遇还是严峻的挑战,首先得从航空货运的当前发展情况着手分析。根据这些年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航空货运业在总量上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早在2006年底,我国的航空定期航班货邮周转量就已经位于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排名中的第二位,此后一直维持着相当可观的增速水平。尽管2008年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航空货运一度陷入低迷,但之后又再度回暖。随着体量的不断扩张,整个航空货运业的运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相关的政策也呈现一个更加开放性的趋势。总体来说,我国的航空货运业发展形势良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航空货运业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各方市场的需求,在运作模式、运输网络、运营水平等各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此,跨境电商对于我国的航空货运业来说,虽然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但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航空货运应对跨境电商需求的不足之处
1.运作模式简单,航空货运能力仍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的航空货运企业目前的运作模式比较不统一,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或者同时兼营货运和客运,或者专营航空货运。但总体来说,经营的范围比较狭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整个运作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离航空客运的网络模式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航空货运业虽然从自身的纵向比较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实际上,从横向上看,很多货运都要通过分流和中转来实现,我国的航空货运能力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2.运输路线覆盖范围窄,货运链条有待整合
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论文
摘要: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已突破1700亿元,电商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渠道,并且交易规模呈现出连续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各类涉农电商平台已经超过3万家,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的比重也随之提高,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发展特点;制约因素
一、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国家力促跨境电商的发展,在市场趋势和政策利好的双重推动下,传统农业借助互联网渠道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带动了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而跨境电商也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通过物流、仓储、金融等各服务商之间的合作,促进了跨境电商的规范化发展,形成了一个生态链和服务链,服务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1.农产品跨境交易规模提升空间巨大。2016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交易额高达3.8万亿元,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关闭了269家实体店,两者的鲜明对比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未来贸易将逐步朝线上化和数据化发展。过去工业品是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主力军,农产品出口主要依靠传统贸易方式,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更加广泛,合作平台更加多样化。聚焦到跨境电商农产品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覆盖的人口总数达46亿,必将为线上贸易带来更多机遇,开拓出一个全新、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电子商务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跨境电商网络零售交易额已达1.25万亿元,海淘用户人数已达4100万。从2011年到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长11%,我国的大米、棉花、食用植物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已经成为部分国家的重要进口来源地,中国农产品正通过跨境贸易以喜人的姿态走向全球。随着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新兴业态,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巨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使我国农产品跨境交易规模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2.由粗放型向精细型服务转变。其一,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产品跨境贸易卖什么农产品,原来是什么值钱种什么,追求贸易量的增长,没有市场支撑,造成农产品出现滞销,而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解决了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农产品“买难”和“卖难”问题,通过大数据对国内外市场资源进行统筹分析、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为农产品营销提供参考决策,进而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按需供给,构建稳定、可持续的全球农产品供应网络。其二,农产品供给的转型升级,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把农产品加工延伸到如保健品、美容护肤、饮料等深加工领域,进一步挖掘农产品附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体验。其三,农产品物流体系不断优化。跨境贸易初期,农产品主要以大宗交易为主,物流体系单一,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个体贸易逐渐增加,物流体系也发生了变化,新建立的交通线路弥补了物流运输中的不足,通关手续更加便捷,海外仓增加了物流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其四,电商平台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在农产品种类、规格、产地等信息方面分类更加细致,国外采购商和消费者可通过电商平台找到我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并根据品质、价格等具体细分,按照采购需求筛选出合适的农产品卖家。3.消费升级,向品质电商转变。跨境电商只是农产品进出口的一种切入手段,随着物流、支付方式、金融业务等跨境贸易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出现,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形态也会随之不断演化。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方式越加多元化,跨境B2C、C2B的业务模式与B2B业务模式会形成有效互补,消费升级必将推动跨境电商向品质电商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更高,从最初的“吃饱”变成了“吃好”,而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正是消费升级的体现。其一,在农产品生产规划方面。跨境电商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C2B定制模式正在流行,它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传统的单向加工转变为挖掘需求、消费者参与、生产、配送的模式,根据消费者需求生产,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能提高利润,并能解决传统模式所带来的周期长、库存高、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从根本上进行风险控制。其二,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方面。我国农产品品种多,市场广阔,成长空间巨大,国际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认知度和受欢迎度,出口一些像澳洲脐橙、菲律宾凤梨、新西兰佳沛果等具有知名度的优质品种,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其三,在农产品经营主体应用水平方面。得益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很多农产品卖家都在电商平台上从事农产品销售,尽管内销和跨境销售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通过电商平台的经营,很多卖家已经突破了传统农产品流通销售的思维,对互联网、跨境交易、零售的应用水平正在逐步提升,消费者购买体验越来越好。4.农产品跨境交易领域和范围扩大。其一,线上线下联合互动。跨境电商贸易由于地域限制,多数消费者只能通过电商平台展示的图片了解产品信息,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出国门,通过举办农产品艺术节、农业博览会和设立品尝周等活动,让国外的消费者先切身感受产品的品质,进而再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他们喜欢的农产品。其二,跨境互动交流形式多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机构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的交流愈加频繁,农产品电商大会、食品峰会等各种形式的推介交流会,为农产品跨境贸易开辟了更多的合作渠道。不同国家农产品电商、食品企业掌门人,通过分享各自电商产业发展的运营模式和经验,促进了更多农产品和农业投资在国家之间的流动,推动了跨境农产品贸易额的持续增长。其三,围绕跨境农产品展开的服务贸易正迎来一个新的机遇。买卖是农产品跨境交易的一个基础层面,而围绕农业科技信息、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农业服务贸易,既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同时可以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跨境贸易不同于一般的跨境电商,它牵扯到食品安全、保质期等问题,所面临的自然条件、市场、运输技术以及当地社会环境的风险与其他行业不同,因此也就面临着更多的挑战。1.对外出口配套环节不健全。其一,冷链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目前国内人均冷库容积0.1-0.3之间,低于其他大部分国家,随着跨境农产品电商贸易的快速发展,冷库容积小、功能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这也导致跨境农产品从源头开始便出现损耗现象,而国外一些国家的冷链运输体系也不完善,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世界农产品电商大会上,来自欧洲电商协会的顾问介绍说,欧洲人更倾向于在网上购买服装、旅游产品和一些体育用品,食品和农产品虽然有需求,但由于冷链运输体系配置不健全,人们更喜欢在实体店购买。其二,物流链有待进一步完善。跨境农产品物流链条比国内要长很多,而且存在天气、技术、边检等不可控因素,只要某个物流环节出现“断链”,就很容易影响农产品的新鲜度。目前我国小额农产品跨境电商一般采取外包运输方式,覆盖的市场范围有限、成本高,而海外仓建立需要大额投资,并且对库存、管理要求很高,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其三,产品链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很多跨境农产品电商还停留在集货阶段,甚至还有来路不明的农产品,产地直采方式欠缺,没有从源头建立起新鲜安全的产品链,也就难以保障农产品在零售环节的品质。其四,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农产品从出库到消费者手中存在监管盲区,无法全程实时监控物流信息,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一是难以及时回应客户,二是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客户体验降低,同时给卖家造成损失。其五,法律法规、信用评价、管理服务等支撑体系缺失。相对于国内,国外消费者在农产品选择上更为挑剔一些,对品质要求会更高。而我国针对跨境电商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认证体系、监控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出口的农产品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也是阻碍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伴随着跨境电商迅猛的发展势头,相关部门反应不够迅速,造成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模式都出现滞后,导致农产品企业在应对跨境电商贸易问题时,采取的对应措施欠妥。2.跨境电商本土化运营进展缓慢。农产品跨境电商要做大做强,只有走出国门,了解当地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为消费者提供本土化服务,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国外同行竞技,能否本土化服务和营销是跨境电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跨境电商农产品走进来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模式,而对于走出去面向国外消费者,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和能力。由于跨境电商链条的复杂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很多农产品企业走了不少弯路,本土化尝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进展十分缓慢。特别是对中小农产品企业来说,跨境电商在网络平台设施建设、物流、国际支付、营销、通关等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商本土化运营的发展。而海外合作的落地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方面都需要进行不断调试。3.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业务开展,涉及到采购、仓储物流、通关、结汇、销售、推广等多个环节,流程复杂,专业性强。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问题,相比于工业品贸易,跨境电商对网络营销策划、法律、外语、外贸实务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更高,而农产品跨境销售不单需要懂跨境电商的人,同时需要懂农业的人。目前我国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欠缺,政府和其他社会资源也基本没有培养这类人才的专门机构,很多都是依靠农产品经营者自学和不断摸索,但学习和成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跨境电商的发展,仅仅依靠高校开设的部分跨境电商课程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倾向于选择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但农产品跨境电商需要两者兼具并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单一专业无法满足这种综合性需求,高端电子商务人才更是存在严重的缺口。
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
摘要:新文科建设理念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探索了四年一贯制、全方位的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新模式。实践表明,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需在认知层面秉持一致的合作理念,需在实践层面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体系,需在发展层面拓宽合作领域。同时,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包括利益共享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及协议约束机制。
关键词:新文科;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新业态,成为我国稳外贸促转型的重要抓手与新引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教育部先后在中职、高职、本科增设跨境电商专业,以破解人才短缺的困境。跨境电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新兴专业,走产教融合之路是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引领下,产教融合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跨境电商专业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1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1.1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发文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2020年11月,在山东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将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新文科建设对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摘要:随着传统出口贸易增速的放缓,中国的跨境电商交易迅猛发展,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已远远满足不了其需求。为了适应我国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应用型为主的国际贸易专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新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实施线上SPOC教学与线下“校企合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跨境电商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跨境电商;SPOC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出口增速逐渐趋缓,但同期的跨境电商的交易额以年均30%增速增长。然而,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高校人才培养,不管是数量还是专业素质,都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如何培养学生既具有理论素养、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董亮(2015)认为,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有较大的区别。就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看,对人才的要求不管是贸易平台的操作技能还是网络营销能力都大大提高,同时跨境电商对网站的运营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等也都提高了要求;范新民(2016)认为,跨境电商是电商与国际贸易相结合而发展出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贺书锋等(2016)认为,跨境电商具有订单小型化、主题多边化、交易直接化的特点;将对传统国际贸易进行重构;高校毕业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然而,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高校现有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洪联英(2014)认为,目前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步伐远远赶不上社会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贸易实务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货物贸易。同样研究结果的还有张文虎学者(2014),他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主要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老套等问题。邢学杰(2017)指出,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刻不容缓。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目前,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最早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ArmandoFox)教授2013年首先提出来的。罗尔福·霍夫曼(2013)认为,SPOC是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福克斯教学团队通过开发SPOC的APP课程,实现学生在线观看与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国内学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康叶钦(2014)是较早引入SPOC概念。他指出,SPOC促进了大学校内教学的改革,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与教学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陈然等(2015)、中南大学曾明星等(2015)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MOOC时代翻转课堂教育场域建构研究”,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罗久同等人的“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等都对SPOC的教学模式做了较为系统与深入的研究。对SPOC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即SPOC是有效弥补MOOC短板与传统教学不足的一种更为精致的课程形式,它将对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
谈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综述及问题
摘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跨境电商行业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探寻自贸区的发展对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我国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人才培养、交易新用、物流模式等提出建议,为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跨境电商;自贸区;国际贸易;研究综述;问题分析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和新型业态,已然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新的增长点。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从总体上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在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却在放缓,跨境电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跨境电商行业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探寻自贸区的发展对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对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并对其研究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评价。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对2008-2018年的自贸区跨境电商研究期刊论文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如下:(1)检索项(主题),检索词(跨境电商),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6800篇,其中核心期刊共有515篇;(2)检索项(主题),检索词(自贸区),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8315篇,其中核心期刊共有1337篇。(3)检索项(主题),检索词(自贸区跨境电商),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145篇,其中核心期刊共有14篇。可以看出,关于自贸区跨境电商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将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对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一、研究的主要情况
由于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的时间不长,且自贸区为我国特有,目前国外并没有针对跨境电商和自贸区相关联的研究,国内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要集中涉及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人才培养、发展路径、物流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希望能够为以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便利。首先按相关时间分析,从2008年开始搜索,发现该研究从2014年才开始,2018年对该研究关注度达到高峰,但由于2013年我国首批自贸区才获准成立,距今时间不长,相关文献数量不多(见图1),但从目前社会的关注度和政府的政策制度来看,可以预测该研究的潜力极大。图1自贸区跨境电商相关文献数量趋势第二,按自贸区所属区域分析,目前,我国已有18个自贸试验区,其中6个是2019年新成立的,处于组织实施阶段,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学者们对其研究也是空白,因此关于自贸区跨境电商的研究主要从2018年之前已经设立的11个自贸区展开分析。对中国知网已公开发表的145篇期刊文献进行整理,其中关于上海自贸区的有25篇,广东19篇,天津6篇,福建48篇,浙江10篇,河南10篇,四川、辽宁、重庆、湖北、陕西等加起来20篇,其他综合性文献7篇,由此可见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福建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这个可能与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有关,但由此也说明学者们的研究存在片面化,没有结合各自贸区的特点从整体开展研究。第三,从研究方法上进行分析,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思辨方法,主要集中以某个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情况为例进行研究,如以福建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为例等等,从自贸区跨境电商的整体发展层面分析和探索的较少。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复合型经贸类人才一体化培养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建立,我国的经贸发展面临着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新形势,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又成为“北货南运”的新模式,内贸、外贸以及网络贸易的交叉融合对于高层次、复合型的一体化经贸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经贸类专业进行整合,如何改革创新传统的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经济形势、新技术、新业态以及新贸易模式的需求,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经贸类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深化经贸专业教学改革的本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12]4号),也进一步强调,要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将贸易经济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归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中的“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这体现了经贸类专业施行内外贸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因此,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经济与贸易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4)》,它明确指出,培养通晓内外贸知识又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复合型人才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2.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嵌套融合急需一体化的经贸类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这种分工模式在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中国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形成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的“中心-外围”格局。与此同时,在中国地区间存在着另一种依附格局,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专业化于低附加值的代工环节,而中西部地区成为低端要素的供应地,最终形成了“发达国家←→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食物链”。因此,我国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缩小地区差距,就要通过发展和延长国内价值链,使其与全球价值链相互嵌套融合,进而实现国家间以及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在这样的价值链重构与融合过程中,将需要大量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又了解国内商贸经营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经贸类人才。3.新型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对复合型经贸类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我国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化技术风暴的冲击,贸易行业的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型商业模式正逐步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2015年底,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跨境电商增速高达30%。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5.4万亿元,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外贸比例将提高至20%,年增长速度超30%。此外,为了解决“北货南运”问题,海关总署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试点,支持东北省份的内贸货物借道国际水域进行运输。这些新型商贸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市场对于经贸类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懂得内贸、外贸一体化,还需要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
二、目前经贸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紊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从内贸、外贸、网络贸易的角度来说,经贸类专业包括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由于贸易经济专业在1997年教育部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时被取消,至2012年才正式回归目录内专业。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院校不多,2017年一共36所,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共400所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共588所。其中,3个专业都开设的有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21所院校。从经贸类专业的归属院系来看,有的在商学院,有的在经济学院,有的在管理学院,有的电子商务专业在信息技术学院。由于对经贸类专业的设置和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专业间存在“单打独斗”“条块分割”的现象,因而大部分院校对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模糊,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是通才型还是专才型,缺乏明确的定义。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各高校经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千差万别,有的过于“宽”,课程开设庞杂,针对性不强,专业方向不明显。并且存在知识陈旧,专业课程之间存在大类的重复性内容,纯理论课程多、实用性课程少等问题,人才培养与岗位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的过于“专”,外贸不懂内贸,内贸不懂外贸,内外贸对网络贸易都一窍不通。比如,有些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偏重内贸,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碰到外贸的机会,却因为不懂国际贸易运作方式,缺乏跨国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较好地管控国外产品市场,因而错失良机。还有些院校将传统经贸类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完全割离,经贸类专业的课程丝毫不涉及电子商务的内容,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以计算机为主而很少涉及贸易的原理和实务。这造成经贸专业的学生缺乏互联网及物联网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于网络经济时代下出现的新业态和新贸易模式背后的机理不了解,无法对接市场对于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3.实践环节薄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目前,经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但是由于缺乏实践型教师,往往实训课程被压缩,实训内容单一。一些院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比如,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实验室完成,而经贸类专业实验室普遍缺少仿真条件与环境,即使个别课程的实训环节仿真度较高,但在专业层面来看,缺乏整体规划,内外贸与网络贸易之间的实践课程各自为阵,不能有机结合。在校外实训环节,不少校外实践基地只是签了份协议、挂了个牌,但缺乏后续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方法,校外实践名不副实,造成学生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有些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解决经贸类专业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作用。企业主要采取到学校做报告、讲座的方式,而学校则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校企之间往往很难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三、复合型经贸类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践: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目前国内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足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且主要以面向大企业等高端技术人才需求为主,跨境电子商务尤其是对俄电子商务人才目前还处于空白,无法满足未来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结合自身高等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的职能,培养适应新经济新业态的精通网络又懂外贸的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该论文在分析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市场需求与职业能力要求,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美国、英国和亚洲的新加坡等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繁荣的国家,也是培养高端跨境电商人才的地区。新加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法是:体验式与教练式、海外沉浸与创业生态圈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人才教育也大兴其道,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达几十万人,但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国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深切认识到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还是探索阶段。比较来说,中国的江浙、广东一带对培养培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开展较早也较有成效。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跨境电商系列课程的内容比较复杂、关联性不好;(2)跨境电商系统的权威教材少:(3)学生的能力素质还难以达到跨境电商系列课程中综合技能的要求;(4)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服务“一带一路”的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文/高巍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效果不明显。
2、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良好基础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语言类本科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俄语语言的强化训练,打造学生在跨境电商尤其是对俄电子商务行业从业的就业优势。我院以服务龙江经济为办学宗旨,树立“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办学理念,在2016年开始首批招生电商专业的学生,紧密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需求,从提高职业能力着手,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断强化教学改革,已经确立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有与国内知名IT企业专业共建、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如阿里巴巴、北京中软国际,深圳他拍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我们经过调研与论证,与深圳他拍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战略合作协议。学院有比较成熟的对俄高校交流合作基础:我院已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阿尔泰国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教师互派、学生互访等方面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对俄电商方向学生提供赴俄交流学习的机会。
3、人才培养的具体实现
跨境电商市场营销新途径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加之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也成为电子商务时代下最为流行的一种企业类型。在新的时代下,跨境电商必须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加快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基于此,论文提出了电子商务时代下跨境电商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市场营销;新途径
1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为广大商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网络销售和购买渠道,每个人可以通过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对各类产品进行买卖活动,加快了物品的销售速度。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目前,跨境电商在市场营销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全球化速度的不断提升,使得跨境电商必须尽快改变营销策略才能够更加合理地面对各种挑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电子商务时代跨境电商市场营销面临的问题
2.1服务质量差。跨境电商的服务质量仍然有待加强,服务质量低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跨境电商的客服和消费者无法进行实时交流,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导致有时可能会出现语气理解错误的问题,使得消费者和客服之间出现纠纷,进而影响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认知;第二,物流一向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通常都很急切地希望能够更快收到自己购买的物品,因此,经常通过物流信息来了解商品配送情况,但是部分情况下商家无法及时更新物流信息,这就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1]。2.2市场环境混乱。当前虽然已经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时间仍然较短,特别是跨境电商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在行业秩序规范方面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这就导致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类不诚信的问题。例如,部分商家会售卖假货或者真货假货混合销售,对消费者造成了欺骗,使消费者没有得到应有的产品。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很多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进行购物时都会存有疑虑。长此以往,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会影响到跨境电商的发展。部分商家在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时也会存在虚报信息的情况,当消费者收到货物时发现和商家所述有较大出入,也会使商家差评数量增加,不利于跨境电商发展。2.3物流体系不完善。物流是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电子商务交易有序进行的基础保证,对于跨境电商的市场营销而言,如何加强供应链配合是提高市场营销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往在国际之间进行贸易活动时,通常会通过海洋运输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易,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运输大量货物。但是跨境电商对于物流速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打破物流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然而目前物流方式较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都阻碍了物流体系的完善,使得跨境电商的供应链无法进行有效配合。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分析
摘要:“一带一路”为我国跨境电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从“一带一路”对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基于SWOT分析模型框架指标,分析跨境电商的优势、短板、机遇及挑战。基于此,通过构建网络区域贸易平台、促进跨境电商国际协调、优化跨境电商信息系统三个维度,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我国跨境电商将来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SWOT分析模型;跨境电商
2015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发表了《促进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这预示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已全面进入实践的重要阶段。“一带一路”是对我国历史“丝绸之路”的现代化延续与拓展,是我国及其沿线国家多方机制与区域协作相融合,主张和平、建设经济、文化交汇的整体。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我国以及周边多国的全方位、深入性的沟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展现全社会的建设理想及美好愿望,是国际协作及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探索。而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将来会实现覆盖全世界60多个国家、近百个港口的大规模经济贸易系统建设,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的国际化发展。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SWOT分析
根据当前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形势,运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我国跨境电商的优势(Strength)、短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及挑战(Threat)展开详细的探究,充分掌握我国跨境电商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而为其发展提供正确方向。(一)跨境电商的优势。1.电商系统日益稳定。当前,为跨境电商所提供有效服务平台的电商企业,主要有阿里巴巴旗下的国际务站、速递通,还有其他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大型网站,这些电商企业经营的是综合性的服务业务,能为系统中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且可以个性定制的咨询类服务与帮助,有效降低有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运作风险、成本风险及交易风险,是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坚实后盾。2.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根据海关总署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3—7月,我国对外贸易总交易额为7.34万亿元,同比降低了5.6%,降低的幅度就以往而言上涨了0.3个百分点[1]。在过去的对外贸易趋势日渐懈怠的情况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先锋军不断前进,发展态势良好。2014年7月份,国务院连续《有关大力发展电商促进经济新动能的培养意见》《有关加大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培育指导意见》,为跨境电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二)跨境电商的短板。首先,对我国的跨境电商物流系统来说,需要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体系建设上,许多方面还尚未完善,例如,物流配送成本较高、物流风险控制系统缺失、仓储管理及设施建设不足、配送系统等基础性的设备未及时更新,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这些都是阻碍跨境电商向前发展的现实短板问题。其次,由于跨境电商平台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因而决定其商品存在制约性,具有频次高、货值低、种类杂等特点,成为海关过关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对出口退税来说,通常只是面向普通的贸易模式,并且还要电商企业提交增值税的发票及银行账务流水详单,因而跨境电商的小额订单业务无法纳入退税范围中,跨境电商在其建设中将会面临退税艰难、结汇受阻、监管困难等现象,严重阻碍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三)跨境电商新机遇。第一,网络用户越来越多,市场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根据金融媒体对市场调查的研究报告称,全球网络用户在2017年将会突破50亿,并且,随着全球网络用户的逐步增长,网购用户也随之不断上升,根据艾瑞咨询分析整理,世界各地区的网络购物市场交易总额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这些均为我国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2]。第二,网络计划开启,将建立“互联网+”实施规划。目前,此规划已被广泛应用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传统贸易公司相继开始选择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身经营方式的转型与升级,客户订单也将从传统的数量多且整体变为当前的小量分散式,有效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的深入发展。(四)跨境电商新挑战。1.对外贸易受到冲击。当前,贸易新兴的保护主义浪潮影响巨大,许多贸易强国为了强化自身国有产业的发展及保护,开始运用提升关税壁垒的方式,对我国产品实施调查。导致国内很多产业受到牵连,加剧对外贸易的艰难情况。2.人民币汇率影响。由于我国商品出口后价格较低,因而,人民币值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在相同价格的情况下,我国产品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价格偏高,降低我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跨境电商带来较大影响。3.交易风险大。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虽然便捷、高效,但同时由于其虚拟性、广泛性等特点,让跨境电商的交易双方之间,因其文化背景、法律体制、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信息不协调,加大维权难度,存在较高的交易风险。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有效路径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促使跨境物流由以往少批次、大批量的运输模式,向多批次、少品种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模式转变,并对跨境物流中的输送、运输及仓储等环节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同时,跨境电商不同于国内电子商务,其物流环节复杂,且运输时间漫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投入,难以提高服务效率。因此,论文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现状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具体的管理控制措施,旨在全面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控水平。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管理;控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进程,使其逐步走向海外市场。同时,我国作为全球范围内制造大国之一,大量电子产品以电子商务形式为载体输送至各个地区各个市场之中。由于深受近年来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子商务行业竞争局面趋向白热化,而如何大幅度增强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其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1]。除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及控制外,将物流环节成本控制视为工作重点,全面分析现存问题的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助于取得满意的物流成本管控效果。鉴于此,本文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及控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2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的管控现状
2.1管控意识有待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项目及业务环节相对复杂,其成本投入来自各个方面。从物流成本管控角度来看,部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尚未形成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模式,长此以往则严重削弱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控力度,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管控意识,甚至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管控效果。同时,即便部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从根源上认识到管控物流成本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但是企业高层对于物流成本管控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尤其是管控意识较为薄弱,尚未将物流成本管控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联系,以至于企业物流成本管控工作无法有序进行,直接影响成本管控的总体效果。2.2管控体系不够健全。从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控水平来看,普遍存在成本管控体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部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规模小且资金投入少,一旦忽略物流成本管理控制环节则可能导致成本投入激增,对日后其他工作有序开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成本管理控制方案难以落实,使得与之相匹配的成本管理控制规划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充分发挥其约束指导作用[2]。同时,虽然部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早已建成内部成本控制体系,但是其执行力度远远不足,极易产生相互推诿工作责任的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企业长远发展,更可能影响行业改革进程。2.3管控方式不够合理。按方式类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发货方式可划分为海外仓发货及自行发货两种,尤其是海外仓发货,适用于大批量产品销售,是大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常用发货方式之一。同时,自行发货的物流成本普遍集中于单向产品及客户之间,而海外仓发货能填补自行发货模式的不足及局限,能控制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但是存在增加后期仓储费用的可能性。一旦物流企业对于自身实力评估不全面,例如,承载能力及航线的评估不足等,则可能引发因物流滞留所产生的积压滞销等问题,这是间接性增加成本投入的主要原因[3]。以京东为例,前期投入高,而电商产品交易量下降时则不利于物流网络长远发展。2.4物流配送速度缓慢。中小型企业不同于大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且难以建设完整系统的仓储供应链,导致其物流配送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资金回笼缓慢、物流运输能力弱及货物配送效率低下等。一旦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则直接影响用户购买满意度,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增加,波及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同时,产品供货商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投入的主要因素,换言之,产品供货商的供应不足或错失约定供应时机则可能影响物流企业的发货时间,甚至影响货物到达的时间,导致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损失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