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16:05: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快餐调查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快餐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春节部分物价上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04年1月23日下午3时

调查地点:温溪菜场和周边商店,街道

调查内容:部分食品价格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前言:

查看全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学习探讨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探究为关键的课程,也是直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内容必须紧密关联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之下,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并切实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本地资源予以充分挖掘和开发,充分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知识、社会实际、社会需求以及问题等为教学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主题教学为主,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该课程将各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充分融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去探索问题,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尽可能地自己解决问题。这也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非常关注生活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强调学生能够应用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和探究。[1]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强调学生进行探究、调查、考察、访问、实践等活动,并在此过程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实际和直观感受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一门突破传统教学课程框架的课程,其学习内容从教材中延伸至了生活、自然环境、社会活动领域,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广阔,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一、选取合适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主题的选择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社会实际。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主题设计过程中,也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经验,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内容,让整个项目活动能够符合教学目标,并尽量以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角度去进行挖掘,创造形态丰富、具备个性化的活动项目。从学生视角出发去设计和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学校品德教育的形式,扩宽教学的边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认知主题的内容。首先,在进行课程主题的选择之前,教师必须首先对综合实践课程目标开展分析和探究,保证课程主题与课程目标相符。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和情境的交互,教师在对主题开展选择时,必须要结合学校本身的资源特征,保证项目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要以学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因此主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地起到教学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2]。例如,在开展《我是小小活雷锋》的主题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前对该主题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明确该主题的教学目标。这一主题的开展目标主要是加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对雷锋精神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的资源情况,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开展教学,对学雷锋活动的组织方法、开展方法进行设计和制定。最后,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对学雷锋、讲雷锋、做雷锋、评雷锋活动项目进行选定。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微电影的起源及发展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也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1]它是网络和电影的衍生品,是继微小说、微博客之后的又一“微时代”产物,其横空出世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精神上的震撼。2010年,《四夜奇谭》、《一触即发》、《66号公路》等第一批成熟的微电影上映;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发展之后,其数量增至数十部,其中《一家纸飞机引发的时代碎片》、《相约山楂树》、《此时此刻》、《看球记》、《青春期》等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成功。2011年4月6日,首届微电影节在京拉开帷幕,为期两个月,先后吸引了国内高水平的百余部微电影作品参与展映,最终评选出了最佳微电影《小心,我爱你》等。微电影的火热已经初见端倪。

一、网络媒体催生微电影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将人们带入了全媒体的新时代;每一个普通民众都能便捷、低成本的参与到媒介传播上来。微电影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有学者曾经指出“网络视频,是小成本电影生存与发展的另一片蓝海”。[2]微电影作为一种超低成本的新式影片,其发展也得益于网络视频平台推动。视频网站历经10年左右的发展,从原来的30家不到壮大至500家,从原来单一的“播客网站”拓展成涵盖影视、新闻、广告多维传播媒介。北美科技数字娱乐线上调查报告显示,在线视频已经成了美国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七成的网民习惯在网上观看各种视频。2010年4月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指出,截止2009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其中近4000万用户只为在网上看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独占用户,同比增长44.9%;用户覆盖率达到78.5%。国内外的调查和研究报告都表明,影视节目的点击率名列前茅;国外YouTobe网站正逐步向“电影频道”的方向发展,国内优酷、土豆、酷6等重要视频网站也有大量的影视视频。广阔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和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为很多影视等视频的传播和消费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与渠道,微电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从恶搞电影《无极》的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展到今天专业制作、形式严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电影作品《老男孩》,微电影经历了由萌芽到成长的过程,这其中网络功不可没。微博的出现拓展了微电影的生存空间。微博作为一个舶来品,2010年在大陆地区全面开花给人们提供了宽广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据统计,仅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1亿。微博用户之间以“关注”和“被关注”形成信任关系链传播将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广大受众,即“病毒式”传播。用这种方式来宣传、传播微电影,比传统的媒介更有优势。2010年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其投资方凯迪拉克公司充分利用其官方微博来宣传造势和传播。据统计凯迪拉克公司拥有微博粉丝数近30万,其发一条消息超过地方性报纸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如2010年12月27日其了“【微电影#一触即发#正式公映!】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来临,让我们共同欣赏吴彦祖和凯迪拉克SLS赛威2.0TSIDI共同演绎的微电影先锋巨制《一触即发》!”,其转发量为22602,评论量为2332;如果算上二次转发,其数量更大,效果也是巨大的。3G手机、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网络传媒的新媒介,使得微电影深入到每一位受众的生活中。微电影的字节量一般都不大,通过Wifi或3G网络无线上网的设备完全可以43播放和转发。可以说,网络传播技术的成熟为微电影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时代需求呼唤微电影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微电影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但是微电影的出现也离不开时代的需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被越来越分散,被无形的分割成零散的碎片,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一些快餐文化因此逐步受到追捧,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院线电影一般都是时间比较长,或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而且有一定的空间要求。相比之下,微电影播放时间短,场所安排灵活,设备要求低,而且基本可以享受到一般电影中的音响、画面效果及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如2011年5月公映的姜文导演的《看球记》,以短短十分钟的时间叙述了一位离异父亲满怀热情和希望,带着一年中难得见几次面的儿子去看球的艰难历程,展现了父子间朴素的亲情;制作精良,内容感人。时长4分钟的微电影作品《温情的牛奶》则讲述一个送奶工在送奶途中帮助一个小女孩的温馨故事。

查看全文

电视审美发展趋势

一、电视审美当前的“泛化”与“消费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起来的,它转变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众”时代,是商业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合谋,可以说大众文化正是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大众文化”也称“民间文化”,它主要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包括各种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广告、时尚杂志、流行歌曲、动漫画制品、营业性体育比赛、时装模特走秀及各种选秀比赛等。

这其中,电视传媒作为一种文化霸权,其主宰地位与传播能量是显而易见。电视产品就是一个消费品,因为它是拿来消费的,所以必定带有商业色彩,必定会考虑到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换言之,电视产品不是从商品到商品,而是从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艺术加工痕迹的世俗化了的文化。这使得当今电视审美出现了一个显著走向——“审美泛化”,即人的审美从理性层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觉层面和实用目的。这不仅消解了传统审美的高雅性、严肃性,而且泛化为一种日常生活的需要模式化了的个人话语代码,无边际的审美快感使审美体验在不同人群中的距离缩短为“零”。

电视“审美泛化”的结果就是社会受众审美层次的降低、审美角度多样化及审美心态的变异。加之电视媒体之间竞争激烈,为争取高收视率,电视节目不断追奇,导致当今电视审美逐渐变异为“消费化”这一有悖于艺术“为提升人的素质”的审美走向,即片面追求电视节目带来的经济利益、收视率,节目形式华丽、煽情,仅供受众消遣,对提高人的素质没有实际意义。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电视台“我型我SHOW”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堪称电视“审美消费化”的典型。它们以普通观众作为节目的主要参与对象,让这些普通人进行一定的训练和包装之后,有机会走上“星光大道”,其结果是掀起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给电视台、商家带来不菲的收入。

查看全文

电视审关发展论文

摘要:文章结合具体电视节目形态进行分析,将当前电视审美取向概括为“审美泛化”、“审美消费化”,并分析了二者产生的社会影响,从电视媒体对电视审美的把握切入,着力于电视审美“为提升人的素质服务”这一论点,提出当今电视审美应向审美异化和审美内涵化相结合的新趋势发展。

关键词:审美消费化;审美泛化;电视产品;审美异化;审美内涵化

电视审美是通过荧屏上五光十色的电视艺术节目呈现出来的,因此,电视艺术节目中的审美取向必然代表了电视审美的发展方向。

电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属性、艺术属性和价值规律都体现在电视艺术必须是一种审美活动。当电视审美以艺术形式出现时,就必须遵循艺术规律。“从美育角度来说艺术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质’。”所以,电视审美应“为提升个人素质”服务,这给电视审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电视审美当前的“泛化”与“消费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起来的,它转变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众”时代,是商业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合谋,可以说大众文化正是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查看全文

电视审关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结合具体电视节目形态进行分析,将当前电视审美取向概括为“审美泛化”、“审美消费化”,并分析了二者产生的社会影响,从电视媒体对电视审美的把握切入,着力于电视审美“为提升人的素质服务”这一论点,提出当今电视审美应向审美异化和审美内涵化相结合的新趋势发展。

[关键词]审美消费化;审美泛化;电视产品;审美异化;审美内涵化

电视审美是通过荧屏上五光十色的电视艺术节目呈现出来的,因此,电视艺术节目中的审美取向必然代表了电视审美的发展方向。

电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属性、艺术属性和价值规律都体现在电视艺术必须是一种审美活动。当电视审美以艺术形式出现时,就必须遵循艺术规律。“从美育角度来说艺术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质’。”所以,电视审美应“为提升个人素质”服务,这给电视审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电视审美当前的“泛化”与“消费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起来的,它转变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众”时代,是商业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合谋,可以说大众文化正是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查看全文

商务局工作总结

20*年,我会在市商业局的领导和市民政局、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指导下,在市各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商业工作的中心任务,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商业联合会(总会)的经验,在为政府、为行业、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中有了一些新的进步。主要工作概括为九个方面:

第一、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信用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004年,我们根据全国12个城市商联会(总会)青岛会议关于合作共建商业信用自律体系精神,认真开展了商业信用自律体系建设工作。于20*年元月6日召开了首批商业信用企业表彰大会,市商业局林肖滨局长在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武汉广场等12家单位被授予首批“中国商业信用企业”称号,中商广场等11家单位被授予首批“武汉市商业信用企业”称号。王炳炎会长对全市商业信用自律体系建设阶段工作做了小结。市政府领导出席讲话。武商量贩公司总经理刘聪代表信用企业在表彰大会上发了言。被授予信用企业称号的23家信用企业在会上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和作了书面发言。会后,特地在《武汉商界》刊物上编印了“武汉商业信用自律体系建设专辑”,让各企业全面了解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信用企业表彰大会以后,我们又针对当前零售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北京商联会经验,组织零售企业认真讨论、制订了《武汉市商业零售企业价格促销行为自律规范》和《武汉市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规范》。于20*年4月15日召开贯彻“自律规范”动员大会,由武汉广场等23家商业信用企业在会上发出了执行“自律规范”倡议书。“五一”黄金周前,组织各大商场管理人员40多人对全市18大商场贯彻“自律规范”情况开展了互查,并将自查、互查中的情况及时进行了通报,表扬了武汉广场、汉阳商场、世纪中商等严格遵守“自律规范”的商场。在国庆节前夕和十月一日虽出现了有两家商场突破了买100送100比例,后经过做工作,这两家商场也立即进行了整改。为了使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市场保持良好的经营秩序,我们与市商业局一起在12月20日召开了全市大型零售企业会议,再次由武汉广场等37家企业共同提出“诚信经营规范促销承诺书”,市商业局姜汉秋副局长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节日市场秩序作了动员讲话。通过贯彻两个规范,对相互攀比、购物送券价格战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二、坚持“双优”评选,召开表彰大会,交流经验,激励先进

20*年4月召开了第二届武汉地区商业服务业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表彰大会,授予武汉广场等23个单位为明星企业称号,家乐福武胜店超市等57个单位为优秀企业称号;武商量贩公司总经理刘聪等55名个人为优秀企业家和优秀经理称号;武商世贸广场、武汉王府井百货营业员张海燕、孙艳娟等51名营业(服务)员为10佳营业员和明星营业(服务)员称号。

查看全文

电视审关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文章结合具体电视节目形态进行分析,将当前电视审美取向概括为“审美泛化”、“审美消费化”,并分析了二者产生的社会影响,从电视媒体对电视审美的把握切入,着力于电视审美“为提升人的素质服务”这一论点,提出当今电视审美应向审美异化和审美内涵化相结合的新趋势发展。

关键词:审美消费化;审美泛化;电视产品;审美异化;审美内涵化

电视审美是通过荧屏上五光十色的电视艺术节目呈现出来的,因此,电视艺术节目中的审美取向必然代表了电视审美的发展方向。

电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属性、艺术属性和价值规律都体现在电视艺术必须是一种审美活动。当电视审美以艺术形式出现时,就必须遵循艺术规律。“从美育角度来说艺术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质’。”所以,电视审美应“为提升个人素质”服务,这给电视审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电视审美当前的“泛化”与“消费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起来的,它转变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众”时代,是商业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合谋,可以说大众文化正是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查看全文

电视审关发展趋势

一、电视审美当前的“泛化”与“消费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起来的,它转变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众”时代,是商业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合谋,可以说大众文化正是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大众文化”也称“民间文化”,它主要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包括各种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广告、时尚杂志、流行歌曲、动漫画制品、营业性体育比赛、时装模特走秀及各种选秀比赛等。

这其中,电视传媒作为一种文化霸权,其主宰地位与传播能量是显而易见。电视产品就是一个消费品,因为它是拿来消费的,所以必定带有商业色彩,必定会考虑到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换言之,电视产品不是从商品到商品,而是从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艺术加工痕迹的世俗化了的文化。这使得当今电视审美出现了一个显著走向——“审美泛化”,即人的审美从理性层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觉层面和实用目的。这不仅消解了传统审美的高雅性、严肃性,而且泛化为一种日常生活的需要模式化了的个人话语代码,无边际的审美快感使审美体验在不同人群中的距离缩短为“零”。

电视“审美泛化”的结果就是社会受众审美层次的降低、审美角度多样化及审美心态的变异。加之电视媒体之间竞争激烈,为争取高收视率,电视节目不断追奇,导致当今电视审美逐渐变异为“消费化”这一有悖于艺术“为提升人的素质”的审美走向,即片面追求电视节目带来的经济利益、收视率,节目形式华丽、煽情,仅供受众消遣,对提高人的素质没有实际意义。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电视台“我型我SHOW”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堪称电视“审美消费化”的典型。它们以普通观众作为节目的主要参与对象,让这些普通人进行一定的训练和包装之后,有机会走上“星光大道”,其结果是掀起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给电视台、商家带来不菲的收入。

查看全文

探索电视审美发展趋向

电视审美是通过荧屏上五光十色的电视艺术节目呈现出来的,因此,电视艺术节目中的审美取向必然代表了电视审美的发展方向。

电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属性、艺术属性和价值规律都体现在电视艺术必须是一种审美活动。当电视审美以艺术形式出现时,就必须遵循艺术规律。“从美育角度来说艺术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质’。”所以,电视审美应“为提升个人素质”服务,这给电视审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电视审美当前的“泛化”与“消费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起来的,它转变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众”时代,是商业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合谋,可以说大众文化正是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大众文化”也称“民间文化”,它主要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包括各种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广告、时尚杂志、流行歌曲、动漫画制品、营业性体育比赛、时装模特走秀及各种选秀比赛等。

这其中,电视传媒作为一种文化霸权,其主宰地位与传播能量是显而易见。电视产品就是一个消费品,因为它是拿来消费的,所以必定带有商业色彩,必定会考虑到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换言之,电视产品不是从商品到商品,而是从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艺术加工痕迹的世俗化了的文化。这使得当今电视审美出现了一个显著走向——“审美泛化”,即人的审美从理性层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觉层面和实用目的。这不仅消解了传统审美的高雅性、严肃性,而且泛化为一种日常生活的需要模式化了的个人话语代码,无边际的审美快感使审美体验在不同人群中的距离缩短为“零”。

查看全文